《小丑之夜》

《小丑之夜》

《小丑之夜》瑞典影片,故事發生在一個上世紀初的瑞典巡迴馬戲團,重點是馬戲團老闆、他的妻子、情婦以及情婦的男友之間的多重關係。

基本信息

詳細資訊介紹

《小丑之夜》更多外文片名:

Gycklarnas afton

Sunset of a Clown

sawdust and tinsel

The Naked Night

導演

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

編劇

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uncredited

演員

哈里特·安德森Harriet Andersson.....Anne

哈塞·埃克曼Hasse Ekman.....Frans

更多>>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

93 min

國家/地區:

瑞典

對白語言:

瑞典語

色彩:

黑白

劇情介紹

《小丑之夜》《小丑之夜》
故事發生在一個上世紀初的瑞典巡迴馬戲團,重點是馬戲團老闆、他的妻子、情婦以及情婦的男友之間的多重關係。導演艾伯特苦心經營瀕臨末日的馬戲團。為了重整旗鼓,艾伯特決定舉行一次盛大的晚會,為此他帶著情婦――馬戲團里的女演員安妮去拜見一個大馬戲團的經理叔伯格。他以安妮的美色為誘餌,加上他的謙恭,終於借到了演出服裝。這天下午,是他約定去看分別三年的妻子阿格達和兩個孩子的日子。已見衰老的艾伯特想要留在妻子那兒安度時光,親眼看著兒子長大成人,但遭到了拒絕。艾伯特沮喪地歸來,恰巧看見安妮慌慌張張地從劇場出來到一家金匠鋪子去。原來,安妮在劇團同事弗朗斯的利誘下,和他發生了性關係,卻發現他給的所謂值錢的護身符其實一文不值。最後,演出收入不錯,艾伯特還得帶領著這個馬戲團繼續走下去。

導演介紹

英格瑪·伯格曼瑞典的國寶級編導,20世紀電影大師之一。將電影藝術帶進深不可測的內心世界,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豐富的視覺意象、閃回和極端特寫等手法,展現心靈深處的憧憧幽影,以及人和上帝或人和死亡的關係。從50年代開始,作品接二連三榮獲國際大獎。1987年出版自傳。

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出生於瑞典烏普薩拉一個具有濃厚宗教氣氛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虔誠的路德教徒,Bergman的童年並不自由,充斥了殘酷和壓抑,父親對他嚴厲的態度讓他在之後的創作之路上一直滲透淡淡的苦難。

1937年,伯格曼進入斯德哥爾摩大學攻讀文學和藝術史,莎士比亞和斯特林堡等著名戲劇作家的作品給了他最初的靈感和啟示,1944年,年僅26歲的他寫出人生第一個電影劇本《折磨》,劇本以校園生活為題材,糾纏了專制和壓迫,後50年代初,他的作品已經豐盛,《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野草莓》《魔術師》,一系列經典讓他迅速躋身世界名導行列。

伯格曼喜歡在電影中討論生活於靈魂,他開創了很多藝術表現手法,比如運用複雜的電影語言手段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比如用室內心理劇的結構形式,在看似狹小的空間裡展示人的內心無比廣闊的時空變幻。

雖然伯格曼的電影總是相關苦難,而在他的電影最後,往往透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1981年,他拍攝了電影《芬妮與亞歷山大》,這部陣容超級強大,記錄了他以往電影所有元素的電影,成為他電影人生的結尾,也為他的藝術傳記畫上完美句號。

幕後製作

影片以心理描寫的精準著稱,被認為是英格瑪·伯格曼最悽厲的作品,因為所有人物均未能最終得到“拯救”。影片暗示著人生就是一出馬戲,而婚姻等於走鋼絲,充滿危險、挫折和屈辱。在形式上,本片受到1925年的德國電影《雜耍班》(Variety)的影響,構圖具有巴洛克的細節和講究。這是伯格曼的第十三部影片。這部影片是以悲喜劇的格調敘述老年問題。導演以冷峻筆調描繪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男、女之間的關係。影片的調子很低沉,悲觀主義的色彩比較濃厚,法國女影評家西· 杜布羅葉說:“這是一部充滿絕望的灰暗影片,僅僅顯了絲曙光。片中那些主人公忍受著自己的不幸命運,唯一能做的就是忍氣吞聲,匆匆趕路。不去自殺或被殺就是他們的幸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