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唐 杜甫
詩詞正文
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
耽酒須微祿,狂歌托聖朝。故山歸興盡,回首向風飆。
注釋
⑴此句說明不作河西縣尉之故。唐時縣尉一面要鞭打人民,一面又要拜迎宮長,有時自己也不免受鞭笞。
⑵趨走,猶奔走,指侍候上司。白居易詩:“一為趨走吏,塵土不開顏。”白時為盩厔縣尉,故自稱趨走吏。蓋本此。說怕,其實是討厭。
⑶此句是說比作縣尉多少自由些,故曰且逍遙。杜甫不是貪圖個人逍遙的,所以這是一句牢騷、無聊的話。
⑷此句說明就任率府之故,其實也是牢騷話,所謂“戲語”。杜甫作官,當然不是為了弄幾個買酒錢,但這樣的官職,又能作出什麼對國家人民有利的大事業來呢。
⑸托是託庇。這句是說在這個聖明的朝廷可以縱吟狂歌,無所忌諱,是任率府的又一原因。
⑹杜甫這時家在奉先,一官羈絆,回家不得,所以說“歸興盡”,但又想回去,所以說“向風飆”。(杜甫不久還是回了家,並寫出《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那首名詩。)
作品簡析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杜甫被任河西縣尉,他不肯作,才改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正八品下)。這是一個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門禁鎖鑰的官兒,和他平素“致君堯舜”的政治抱負,未免相差太遠,杜甫有點啼笑皆非,所以便寫了這首自我解嘲的詩來贈自己。名為戲,其實很傷心,據《夔府書懷》詩:“昔罷河西尉,初興薊北師。”則此詩當作千公元755年(天寶十四載)舊曆十月前後。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中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