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記憶》

《守望記憶》

《守望記憶》這本書的內容包手序言、引言、編者的話希望在於民間文本、不是什麼日子都記得住的、人不知道被命運放逐在那兒、莊戶人就盼一點兒好吃穿、生存的挑戰、給我們村的女生立一塊碑、陝北管勞動叫“受苦”、麥脫粒用連枷“呱噠呱噠”地打、九月里九重陽 收呀收秋忙、夯歌沒有固定的詞、出門容易回家難、自食其力、道有艱難 顛沛者知、小小的樂趣 也值得紀念、能享受哀傷就看見了美、陝北對兩種人特別尊敬、我們乾過一些好事、這裡的石碑靜悄悄、北京來了支延幹部、陝北——滿紅火過兩次、一個烏托邦神話崩毀了。

基本信息

目錄信息

序言

守望記憶守望記憶

引言
編者的話希望在於民間文本
第一章不是什麼日子都記得住的
第二章人不知道被命運放逐在那兒
第三章莊戶人就盼一點兒好吃穿
第四章生存的挑戰
第五章該給我們村的女生立一塊碑
第六章陝北管勞動叫“受苦”
第七章小麥脫粒用連枷“呱噠呱噠”地打
第八章九月里九重陽 收呀收秋忙
第九章夯歌沒有固定的詞
第十章出門容易回家難
第十一章自食其力
第十二章道有艱難 顛沛者知
第十三章小小的樂趣 也值得紀念
第十四章能享受哀傷就看見了美
第十五章陝北對兩種人特別尊敬
第十六章我們乾過一些好事

總評

九十多名歷史的參與者,曾經揖別青春,走進西北天宇下貧窮、蒙昧、嚴酷而又蒼涼萬端的黃土高原腹地,走進悠悠升起的信天游深處,與原始般勞作的父老鄉親日出同作,日入同息,幾近同化。雖然他們沒有走出人禍浩浩的階級鬥爭天網和顛倒文明進程的莊嚴和鬧劇,卻悖逆了教科書一貫說教,以血以淚以難挽的韶光,親驗了中國社會最底層令人心碎的真情,逼進了真知。今天,九十多名真實記憶的恪守者,以圖以文,以鋒利的生命細節和鋒利的歷史細節,更以被戕害、被愚弄、被荒唐過的親歷,努力還原著原生狀態;那準備上山打游擊的愚忠,比人種歧視更為殘酷的《血統論》,越窮越破壞生態的無知;那與鄉親們一同在太陽下捉虱蚤的情狀;那白毛巾、羊皮襖、大褲襠、百納鞋、紅兜肚和歷盡圍剿依然生生不息的陝北民歌轉燈、鬧秧歌、搬旱船……那活化石般存在而又有別於一切碑載文化的豐富的陝北風情;那瘦骨嶙峋的知青脊背,萋萋荒草中隆起的知青墓碑,無不可感可觸,動人至深。尤其震動人心的,是作者沒有諱言知青們無辜打死農民行乞者的事實。是直面歷史?是拷問靈魂?該書以拒絕虛飾的民間記憶品格曉示:人類最本質的尊嚴與文明,在於正視自我。

片段

去插隊的那年,我二十歲。直到上了火車,直到火車開了;我仍然覺得不過像是去什麼地方玩一趟,跟下鄉去麥收差不多,也有點像大串聯。我最願意這么大家在一塊兒熱熱鬧鬧的,有男的有女的,都差不多大,到一個遙遠的地方去乾一點什麼事。同伴的心情卻沒有那么好,一臉的“舊社會”。
北京站站台上人群的色彩都是藍的、灰的、國防綠,如果見一點紅色,確定無疑是“紅衛兵”的袖章或者《毛主席語錄》;更常見的是人們懷裡抱著領袖塑像,那種感覺特別神聖,一定與同代人一樣而又與任何時代都不一樣。

摘選書評

《守望記憶》是殘酷的。它撥開厚厚的塵土,把很多人想忘記的東西重新展現。當年的狂熱、幼稚、莽撞,乃至某些知青的劣行,都能在這本“中國知青民間備忘文本”中找到。
《守望記憶》是凝重的。沉沉的書頁,承載的不是知青們的自憐、自戀,而是“風吹日曬大雨淋,世上苦不過受苦人”的沉重、揪心。《守望記憶》是豐厚的。知青生活與陝北民俗,因為這些原始的記錄,忽然間多姿多彩起來。攔羊、放牛、耕地、打夯、鋤草、揚場、磨麵、馱水、紡線、背柴、鬧秧歌、搬旱船、出民工、乘車證、工分票、積代會、大批判、學毛選、樣板戲、實驗田,赤腳醫生、村小教師、窯洞手術……這就是上世紀60年代末27211名“北京知青”和陝北農民相遇而生成的“文化”。
《守望記憶》是鮮活的。真實的人物、真實的場景,加上一段段故事化、情節化、個性化的照片說明,復活的不僅是記憶,還有情緒和感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