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九日東峰道人溥公見贈之作》

《奉酬九日東峰道人溥公見贈之作》是宋朝詩人朱熹的作品之一。

作者

朱熹

詩詞正文

幾年回首夢雲關,此日重來兩鬢斑。
點檢梁間新歲月,招呼台上舊溪山。
三生漫說終無據,萬法由來本自閒。
一笑支郎又相惱,新詩不落語言間。


注釋

①道人:此指佛教僧人。溥公:事跡未詳,當為九日山僧,朱熹故人。

②雲關:此處指東峰。

③“點檢”二句:檢點梁間的燕子,它們自去自來,經歷了多少新歲月;那台上的溪山,還像舊時一樣,嫵媚動人。此處借燕子、溪山的依舊,來對比歲月流逝。

④“三生”二句:指佛法的荒謬無用。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後生。萬法:佛教指一切理性、佛法等。閒:空洞,空虛。

⑤支郎:晉高僧支遁,後泛指僧人。這裡以支郎代溥公。唐鄭公《重訪黃神谷策禪者》:“初塵芝閣辭禪閣,卻訪支郎是老郎。”

作品評析

此詩於公元1183年(南宋淳熙十年)作於泉州。詩人和溥公久別重逢,正值重陽,溥公有詩為贈,詩人酬答了這首律詩。《朱子可聞詩集》卷四:“以第二句作骨,三、四正寫此日重來東峰之景。五言三生無據,此日重來便是據。六言萬法宏多,此日自閒本不多,便即重來大意,喚轉支郎,以酬其贈也。結雲不落語言,道人家法,先生詩話。”全詩前半部分抒情,情中寓景;後半部分說理,理中見情。理學家們喜歡用詩來說理,往往見理不見情,朱熹能把理與情緊密地結合:抒情之筆,充滿欣喜;說理之筆,互見情義,深見高致。

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宋代理學家、文學家。字元晦,又字仲晦,自號晦翁、晦庵,別稱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僑寓建陽(今屬福建)考亭。紹興(宋高宗年號,公元1131~1162年)進士,歷任泉州同安縣主簿,知南康軍,提舉浙東茶鹽公事,知漳州,秘閣修撰,煥章閣待制,提舉南京鴻慶宮。因偽學禁起,落職罷祠。自負才學,以聖賢自期,欲為帝王師,曾十餘次辭謝詔命,在朝僅八十餘天。一生大部分時間用於講學傳道。學問淵博,遍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至自然科學,都有不同程度貢獻。他的五古頗為前人推崇,但多模擬之跡。近體明秀,但嫌淺,有時仍露出理學氣,原是本色,尚不酸腐。一些散文寫得清新明動,頗有歐陽修、曾鞏遺風。著有《朱文公文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