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
正文
社會學研究的重要範疇之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指人類整個社會物質的和精神的活動。狹義指社會的物質生產活動和社會組織的公共活動領域以外的社會日常生活方面。在物質生活中,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首要的和最根本的內容,是人類從事其他生活活動的基礎;同物質生產活動密切相連的是物質生活資料(人們在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生存、享受和發展資料)的消費活動,這種消費活動同樣是物質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人類自身得以生存、繁衍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社會的精神生活以物質生活為根基,內容包括科學、哲學、倫理、政治、法律、制度、語言、民俗、教育、藝術、宗教等精神產品的生產活動,以及文娛、社交、旅遊、學習、書畫、體育等精神產品的消費活動。社會生活的這兩個方面在許多情況下呈現互相融合和互相滲透,如飲食、衣著服飾、建築等既屬於人們的物質生活領域,又包含精神生活的內容。作為社會生活基本單位的家庭生活,則體現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統一。物質的和精神的、主觀的和客觀的因素錯綜複雜的結合,構成了社會生活這一有機整體。
廣義的社會生活中與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相對應的社會生活,就是指社會日常生活。內容主要表現為個人、家庭及其他社會群體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消費性活動,包括吃、穿、住、用、行、文娛、體育、社交、學習、戀愛、婚姻、風俗習慣、典禮儀式等廣泛領域。
基本要素 社會生活以一定的社會關係為紐帶,由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心理、環境諸因素綜合作用,形成一系列極為複雜的、多層次的社會現象。構成社會生活的基本要素有:①自然環境。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氣候、土壤、水、動植物及各種自然資源等。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②人口。③勞動。通過勞動創造物質財富和文化財富,滿足人類自身的需要,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根本標誌和人類社會生活的基礎。④溝通方式。以語言、文字和其他符號系統為媒介,彼此交流感情,建立聯繫和相互了解,是人類社會交往和共同活動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⑤組織。通過各種類型的社會組織而形成的群體性,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存在方式。社會生活的這些基本要素和構成成分,依據一定的社會規範和制度形成有規律的社會過程。
分類 社會生活可從不同研究目的出發進行多種分類。從人類文明史角度,可分為蒙昧時代的社會生活、野蠻時代的社會生活和文明時代的社會生活;從社會形態角度,可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五種社會生活;從社會進步程度可分為傳統的社會生活和現代的社會生活,或封閉式社會生活和開放式社會生活;從年齡和性別角度可分為老年社會生活、中年社會生活、青年社會生活和婦女社會生活;從社區角度可分為城市社會生活、農村社會生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