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在鄉下長大的男孩邦(馬哈薩穆特·伯亞魯客)決定到大城市曼谷打工了,臨走前,奶奶告訴Pod曼谷的人都長著一條狗尾巴,如果他在那裡找到工之後,也會長出一條同樣的尾巴。
Pod到了曼谷之後,先是在一家沙丁魚罐頭工廠工作,傻乎乎的Pod切魚的時候不小心將自己的一根手指切下來,手指被裝在其中一個罐頭中出售。Pod到處尋找丟失的手指,這一過程中他不僅找回了手指(而且還可以粘回去),還結識了他在曼谷的第一個朋友,同為沙丁魚罐頭廠工人,並且同樣切掉一隻手指的樂觀男人約德。兩人深感罐頭廠工作太危險,於是都換了工作。
邦成了一個大廈的保全,在這個大廈里,他遇到了自己的女神晶(桑桐·戛優桑),晶是有嚴重潔癖的清潔工,閒時沒事喜歡拿著一本白皮英文書看,雖然她一個字都看不懂,但她堅信到了她看懂這本書的時候,她的幸福就會到來。晶告訴邦,她一坐公車人一多她就皮膚長疹很不舒服,所以她一般都寧願走路或者坐電車上班,邦為了讓晶不再因擠公車而不舒服,於是他當了的士司機,天天接送晶。
邦很喜歡晶,他很享受每天和晶在一起的日子,直到有一天,晶在街頭看到一個與她拿著同樣一本白皮書的外國男人,她將這個男人稱為彼得,她堅信彼得就是能讓她幸福的男人,邦很傷心,但同樣關愛著晶。晶一心認為彼得是環保人士,而且還因為抗議人們濫用塑膠而犧牲。晶於是也投身反對使用塑膠的活動,無暇估計邦。邦繼續開的士,期間他遇到了自稱22歲但實際還不到10歲的憤怒小烈女以及她那會時不時訴苦的小玩具熊,還有患了失憶症並有亂舔東西的毛病的上班族。他的朋友約德因其中國女友梅走了而傷心,以前一直開摩托接送邦的司機也在一場頭盔雨中死去,變成了鬼騎士,而全身心投入環保活動的晶不停地揀塑膠瓶回家,最終在家中堆起了一座巨大的塑膠山,而在重新遇到彼得得知那本白皮書的內容之後大受打擊的她也隨之消失。邦到處尋找晶,在尋找的過程中,他突然成了曼谷的名人,因為,大家發現邦是整個光怪陸離的曼谷中惟一不長狗尾的男人……
導演簡介
男,生於1964年4月25日,泰國
星座:金牛座
韋西·沙贊那庭於1964年4月25日出生於泰國,年輕時在Silpakorn大學學習裝飾設計,他的同學中還有日後的泰國導演朗斯·尼美畢達和舞台設計師Ek Lemchuen,畢業後他開始在曼谷的一家製片廠從事導演工作,並和導演彭力·雲旦拿域安(Pen-Ek Ratanaraung)共事,這期間,為了籌集資金拍攝自己的電影,他拍攝了很多商業廣告片,還做過卡通師和畫師。
他為著名的牛仔品牌Wrangler拍攝的廣告片中挖掘了日後的明星Chartchai Ngamsuan。接下來,他為好友朗斯·尼美畢達的兩部電影撰寫劇本,分別是1997年上映的反映50年代泰國黑幫的《湯·拜禮和小強盜》(Antapan Krong Muang)和1999年的恐怖片《幽魂娜娜》(Nang Nak,又名鬼妻),這兩部電影叫好又叫座,被認為是泰國“新浪潮”電影的開山製作,它們的成功也成為了韋西·沙贊那庭正式進軍電影導演的契機,2000年他執導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黑虎之淚》(Tears of the Black Tiger),這部影片可謂是一部泰國的西部片,有著精彩的打鬥,騎馬追逐和喜劇元素,並成為了第一部在坎城電影節上上映的泰國影片,並獲2000年溫哥華電影節的龍虎獎。他的下一部電影是2004年的《市民狗》(Citizen Dog),是一部現代喜劇片,影片同樣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上放映,並由呂克·貝松的電影公司簽得海外放映權。
現在,呂克·貝松的電影公司正在和韋西·沙贊那庭合作拍攝他的下一部影片《Nam Prix》,這將是一部有著濃郁泰國傳統氣息的影片。
導演作品
Citizen Dog (2005)
黑虎的眼淚 Tears of the black tiger (2000)
編劇作品
Citizen Dog (2005)
黑虎的眼淚 Tears of the black tiger (2000)
幽魂娜娜 Nang nak (1999)
幕後花絮
亞洲電影方面,國內很少有觀眾能關注到泰國的電影,別說關注,其實連幾乎連看到的機會都沒有。這裡介紹這部《大狗民》,是因為最近出現在碟市上的這部04年的電影很讓人們開眼界,原來如今的泰國電影已經不僅僅是靠泰拳、人妖、異域風情為賣點了。
看《大狗民》的觀眾最先留意到的肯定是這部電影的顏色,下鄉紅色的天,仿佛籠罩著一股淡青色妖氣的小木房子,比起徐克的《青蛇》顏色更濃,有點油畫的感覺。隨之看下去,就能發現這部電影在色彩上的運用真是很炫,無論是整個曼谷的天空還是片中主角所住的房子,全都是明亮到極點的色彩,整部片的顏色都調得很明快,但是又與常見的韓國電影不一樣,《大狗民》的色彩要厚上很多。對於泰國電影不甚了解的觀眾都會為這片調色的高超水準所驚訝,至少在中國內地沒見過這樣的漂亮的電影,連只有顏色畫面被人贊過的《英雄》都會自慚形穢。
除了顏色之外,這部電影在鏡頭的運用上也很有意思,從開頭的邦的奶奶第一次出境開始,導演就像給人照大頭貼一樣的給了奶奶的臉一個大特寫,在隨後的篇章中,先這樣的臉部大特寫鏡頭被頻繁使用,期間還經常用類似魚眼鏡頭的東西拍下了公車乘客唱歌的鏡頭,整車人的臉部嚴重變型十分詭異,而在角度的運用上,這部片還有很多採用仰角拍攝的手法,感覺好像俯在地上往上拍人。這裡說這么多關於色彩、鏡頭之類的東西,不是為了分析這部電影的技術含量,而是為了說明一點,那就是泰國新浪潮導演在技術上的迷戀以及其善於學習的特點。
泰國新浪潮電影最先開始的時間應該是1997年,就是亞洲遭遇金融風暴打擊,泰國電影產業遭到毀滅性破壞的時候。彭力·雲旦拿域安這個在《大狗民》中擔任旁白的人就是在這個時候被人認識的。彭力·雲旦拿域安當時拍了部《開心吧卡拉可》,在當時全年僅有7部本土片出產的泰國,這部電影賣得不算好。當時的泰國經濟大蕭條,然而泰國人不像當初美國經濟大蕭條一樣,因為沒錢去酒吧、夜總會之類的娛樂場所而選擇到消費便宜的電影院看電影進而樂壞了好萊塢大亨,泰國電影票價雖然也便宜,但是泰國人不想再費錢的觀念使得整個泰國電影產業愁雲慘澹。《開心吧卡拉可》本土票房也隨之慘澹,然而正是這部電影,使得國際社會認識了彭力·雲旦拿域安這個風格怪異的泰國導演,這算是泰國近年來第一個走上國際舞台的導演。
1999年,泰國“新浪潮”真正掀起了巨浪, 諾澤·尼米布特的影片《鬼妻》 ,以完全現代的手法和理解,演繹了這個在泰國電影史上被翻拍過無數遍的老故事,獲得了巨大成功。本地票房成績刷新了泰國票房記錄,並打敗了同期上映的《鐵達尼號》,同時,贏得了當年亞太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藝術執導、最佳音效三項大獎。這時,人們發現彭力·雲旦拿域安與諾澤·尼米布特等新晉泰國導演都有共同的特點,國際社會開始將這些人劃到泰國新浪潮導演這一派,並歸結出這一派導演的特點:秉承現實主義的創造原則,甚至不惜把現實的殘酷性發揮到極點;在拍攝手法上強調利用先進的技術,實現美術設計和攝影的唯美感與創新性;在內容上則以商業化的外殼包裝展現泰國民族文化的本土認同。《大狗民》的導演韋西·沙贊那庭就是在泰國新浪潮的大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先前就職於廣告公司的韋西·沙贊那庭最先是編劇的身份進入電影界,在編了兩個劇本之後於2001年拍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黑虎頭上結情疤》,這部電影成為第一部正式參展坎城電影節的泰國影片,獲得嚴重好評。《大狗民》是他的第二部電影,這部電影出來之後被《時代》雜誌評為05年十大電影之一。而韋西·沙贊那庭憑藉此片搞怪的風格被人尊為泰國cult片始祖。中國內地對這個導演幾乎沒有介紹過,而他的大名以及這部《大狗民》也是因為06年底香港舉辦的亞太影展有播過這部電影而傳到內地的。該片在香港上映之後,因為其獨特的視覺效果、好玩的故事傳出口碑,也因為這部電影,國內觀眾才開始認識到,原來泰國也有這么美妙的電影音樂。
影視簡評
對於《大狗民》的介紹,許多人都會用“泰國版《天使愛米莉》 ”來形容,沒錯,這部電影確實有著《天使愛米莉》的影子,就跟眾多泰國新電影有著各國好片影子一樣。泰國的新電影有著這樣的特色,以其電影人善於學習有著很大關係,先前說到的技術方面的運用就很能說明這一點,在泰國電影業遭到滅頂之災的時候,許多泰國影人並不灰心,當時有不少歐美電影都趁這機會來泰國取景拍片,而泰國影人也從中學到了他們不少電影技術,最後形成拍電影要用好技術觀念。在內容上,泰國影人也時常借鑑國外好電影。進入2003年,泰國電影展現出更大的活力,例如《一夜情迷》的女導演原先為德國電影大師赫爾佐格做助理,因此從敘事到拍攝風格,都帶了幾分德國和北歐電影的風格;愛情片《二月》很想岩井俊二的《情書》; 《我的女孩》則類似伊朗影片《小鞋子》,而《拳霸》里也有著成龍喜劇功夫片的影子,雖然該片用的全部真功夫。泰國影人就有這種本事,他們在拿來國外好片為我所用的前提下都能很好地做到本土化,從而產出屬於泰國自己的電影。
泰國的查特里親王曾說過:“對我來說泰國就象一個煮飯的鍋,把各種人都包容進來,他們很自然的就變成泰國人。”這點在泰國當今的電影中已經得到很好的體現。泰國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使得整個垮掉的電影業呈現復興狀態,泰國電影不僅在國際上頻頻獲獎,在國內也為民眾所認可,本土電影票房通常都能勝過好萊塢電影在當地票房,而且這還是出現在泰國政府不像當初韓國那樣大力扶持電影的情況下,不知,中國電影什麼時候也能做到這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