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多學科視野下的華北災荒與社會變遷研究》講述了2009年7月11日至13日,由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災害史專業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和山西省歷史學會聯合舉辦的第六屆中國災害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太原舉行。本次會議以“華北災荒與社會變遷”為主題,旨在對災荒與政治、經濟、思想和社會等方面的問題做進一步探討,總結防災減災的經驗教訓,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來自海內外數十家科研部門的近40位學者參加了研討,提交論文30餘篇。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論文集,就是本次研討會的一項成果。
文集第一部分包括5篇文章。研究者們從各自學科立場出發,並不專注於歷史時期的某一次重大災害問題,而是基於對災害史學科的整體關照,提出了很有價值的研究課題,頗具啟發性。第一篇論文的作者通過大量例證對災害史料的現代利用問題作了探討,認為這一研究可分史料的數量化(如頻率統計、強度統計、綜合統計)和數位化(如查詢功能、復原功能、對比功能)兩個階段進行。
目錄
災害史料的現代利用巨型災害鏈與社會動亂的歷史教訓
仰韶、龍山時期災害環境與災害鏈
古代中國如何面對災害
政區調整與災害應對:歷史災害地理的初步嘗試
衝突與調適:明代宣德至正統年間的災民外遷與戶籍制度變革
略論1942年河南大旱災對地權異動的影響
1303年洪洞大地震與地域分水制度——以廣勝寺泉域為中心的考察
三年自然災害(1959年一1961年)糧食短缺狀況及教訓
嘉靖時期邊境地區的災害奏報——以大同為中心的考察
江南“義賑”在山兩——以“丁戊奇荒”為中心的考察
1875-1878年山西旱情分析
天人感應災異觀與近代災荒救治——以“丁戊奇荒”為中心
近代兩方人對“丁戊奇荒”的認識及其背景初探——《紐約時報》傳達的信息
FromNattlralt0NationalDisaster:RepresentationsofIIunger
andWarinthe(ChinesePress(1928-1930)
晚清六十年間(1851年-1911年)華北地區自然災害述淪
從萬曆二十二年河南大饑荒看政府救荒與備荒之得失
清代華北儲糧備荒探析
清代山東倉儲的興建、管理及存廢
乾隆朝“以工代賑”制度初探
中共在抗日根據地的救災工作述評
清濁之間:歷史時期呂梁山區東南麓的水利與水患——以晉南龍子祠泉域為中心
國民政府對江淮大水災救治
抗戰時期山西偽政權的治蝗
民國以前湖南疫災研究
雍正朝官員疾病量化分析
工業技術最新書籍(四)
工業技術書籍,及工業技術相關的書籍,包括工業技術學、安全科學、汽車與交通運輸、輕工業、石油天然氣工業、水利工程、武器工業、冶金工業、一般工業技術、原版書、能源與動力工程、礦業工程、電工技術、電子通信、工業標準、航空航天、等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