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莊漫錄》

《墨莊漫錄》

記載兩宋典章制度、歷史故事、詩文的筆記,十卷。是宋朝張邦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該書較多地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文學史資料,本書為研究我國古代文學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基本信息

作品概況

北宋張邦基著。《墨莊漫錄》十卷,宋代書目未見著錄,《四庫全書》收於子部雜家類。《宋詩紀事》稱引其文達三十八條。是書多記雜事,兼及考證,尤留意於詩文詞的評論及記載,較多地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文學史資料,其辨杜、韓、蘇、黃諸家詩,多有見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許為“宋人說部之可觀者”。

作者簡介

《墨莊漫錄》《墨莊漫錄》

張邦基,字子賢,高郵人。仕履未詳。自稱宣和癸卯在吳中見朱勔所采太湖黿山石,又稱紹興十八年見趙不棄除侍郎,則南北宋間人也。少時曾在湖南居住,宣和中道出穎昌,建炎後居揚州,足跡遍及現在河南、江蘇、浙江、江西一帶。出身書香門第。性喜藏書,嘗榜其寓曰“墨莊”,《墨莊漫錄》一書由此得名。

成書緣由

張邦基自言“仆性喜藏書,隨所寓榜曰‘墨莊’,故題其首曰《墨莊漫錄》”(卷一)。張邦基喜藏書,也喜讀書。俗說“好腦筋不如一個爛筆頭”,他有一個喜記筆記的良好習慣,“仆以聞見慮其忘也,書藏其篋”(卷一)。讀書所得,日常所聞,都寫下來,並且仔細地收藏好。日積月累,便有了《墨莊漫錄》十卷。

主要內容

《墨莊漫錄》“多記雜事,亦頗及考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記有文壇掌故、名人軼事等。占據《墨莊漫錄》較多篇幅的是關於詩、文、詞的點評及心得,特別是辨析杜甫、韓愈、蘇軾、黃庭堅諸家詩,多有見地。

《墨莊漫錄》言唐人行役,懷歸感嘆,故詩多“佳作”;蔡絛身“處富貴”,輒不悟杜甫晚居西川之“悶”。足見作詩、讀詩、概關於際遇。直錄蘇軾詩為“窮人之具”語,亦屬此意。是書評詩多精當,如稱杜甫《丹青引贈曹霸》詩“微意深遠”,王令《假山》詩“筆力豪放”,舒亶“香泛”聯“刻削”,韓駒“倦鵲”聯“太工”等均是。論詩又重“箴諷”,謂元稹《連昌宮詞》高過白居易《長恨歌》,以前者“微而顯”,後者“終篇無所規正”,未脫儒家詩教窠臼,失諸片面。

寫作特點

《墨莊漫錄》《墨莊漫錄》

其所記文壇掌故、名人軼事,頗具傳奇色彩,有類小說家言。比如記述蘇東坡任揚州知府,一夕夢遊山林之間,忽見一猛虎撲來,正驚怖間,有一著紫袍黃冠者用衣袖遮擋東坡,並喝退猛虎。第二日,有一道士登門拜訪,問:“昨夜不驚畏否?”東坡一眼識破說:“鼠子乃敢爾!本欲杖汝脊,吾豈不知子夜術耶?”令道士惶恐而退。(卷二)

關於詩、文、詞的點評及心得多有見地。卷二載,杜甫在蜀曾作《悶》詩云:“捲簾惟白水,隱几亦青山。”宋蔡絛感到不可理解,說若使我居此青山白水、風景秀麗之處,“當卒以樂死,豈復更有悶乎?”(《西清詩話》)張邦基認為蔡絛對杜甫的思想和處境缺乏深入了解,杜甫“居西川,一飯未嘗忘君,其憂在王室,而又生理不具,與死為鄰,其悶甚矣。故對青山青山悶,對白水白水悶,平時可愛樂之物,皆寓之為悶也。”頗為深刻。黃庭堅有詩句“爭名朝市魚千里”,一般學者以為,“魚千里”出自《齊民要術》所載范蠡在池中作九墩養魚之事。張邦基認為《齊民要術》並未出現“千里”字樣,沒有輕易盲從。後讀《關尹子》中的一段描述,“以盆為沼,以石為島,魚環遊之,不知其幾千萬里不窮也”,方恍然大悟,“乃知前輩用事,如此該博,字皆有來處。”(卷三)李商隱《錦瑟》詩云:“莊周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一般詩評家僅從詩歌字面上理解,不得要領。張邦基獨闢蹊徑,從音律的視角分析:“《瑟譜》有適、怨、清、和四曲名。四句蓋形容四曲耳。”(卷一)這些都顯示出張邦基廣博的學識和獨到的見解,《四庫全書》給予極高的評價,稱許其“皆極典核”,為“宋人說部之可觀者”。

文學價值

《墨莊漫錄》《墨莊漫錄》

《墨莊漫錄》為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史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僅《宋詩紀事》就引其文達三十八條。其中有詩詞欣賞:著重舉出當代人的作品(或完整地舉出,或摘句),並概括評論,評論頗為精當,如如稱杜甫《丹青引贈曹霸》詩“微意深遠”,王令《假山》詩“筆力豪放”,舒亶“香泛”聯“刻削”,韓駒“倦鵲”聯“太工”等。評論也頗具見地,認為作詩、讀詩、概關於際遇:唐人行役,懷歸感嘆,故詩多“佳作”;蔡絛身“處富貴”,輒不悟杜甫晚居西川之“悶”;有詩詞考釋,如謂杜甫玄都壇歌“王母畫下雲旗翻”之“王母”乃蜀鳥,謂李商隱《錦瑟》中間四句乃形容瑟譜四曲,謂蘇軾儋耳山“君看道傍石”之“石”當“者”,或出自個人發明,或祖述他人,往往有獨到之處。關於文的評論;如謂蘇軾、黃庭堅善題跋,屬散文;謂孫覿(仲益)、汪藻(彥章)工四六,屬韻文,謂張舜民(芸叟)、秦顴(少游)文法乾愈(退之),屬師承淵源。皆可資參考。有文人軼事,如關於蘇軾者,即達二十則,除個別則外,皆不見他書。以上四個方面加在一起,略及本書一半篇幅略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許為“宋人說部之可觀者”。但論詩重“箴諷”,謂元稹《連昌宮詞》高過白居易《長恨歌》,以前者“微而顯”,後者“終篇無所規正”,未脫儒家詩教窠臼,失諸片面。

值得一說的是,張邦基對自己的同鄉秦少游的生平和作品亦有記述和研究,卷三對少游與侍妾朝華錯綜複雜的關係記述尤為詳實,從納到遣、到再娶再遣,一波三折,描寫具體而生動,為後世評論家反覆引證。

版本信息

今有:《墨莊漫錄過庭錄可書》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1985年版;《東坡志林》(附老學庵筆記·考古編·演繁錄·墨莊漫錄)京華出版社2000年版;《墨莊漫錄》大象出版社“宋代筆記”第三編,2007年版。

宋元筆記小說

“筆記小說”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寫的志怪、傳奇、雜錄、瑣聞、傳記、隨筆之類的著作,內容廣泛駁雜,舉凡天文地理、朝章國典、草木蟲魚、風俗民情、學術考證、鬼怪神仙、艷情傳奇、笑話奇談、逸事瑣聞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琅滿目,真是萬象包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