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講易經》

簡介

《在北大講易經》《在北大講易經》
生的炬光在心頭,在腳下,在一顆平和而快樂的心緒里。人流、車流組成了龐大的“大人”,每一個人,每一部腳踏車就是“大人”中“自主”的個體。當我每次騎著腳踏車在車水馬龍中曲折行走時,一次次體驗著的是《易經》乾卦中“利見大人”的人生意蘊和作易聖哲們的人生境界——妙啊!得此意蘊和境界,其快樂的感受,黃金難換,唯有自主、自強、自尊中得。

作 者: 殷旵 出 版:當代世界出版社 發布時間: 2007年09月19日類 型: 人文社科 > 藝術

作者介紹

作者:殷旵
類型:藝術
出版:當代世界出版社

人生的炬光在心頭,在腳下,在一顆平和而快樂的心緒里。人流、車流組成了龐大的“大人”,每...

具體內容

第一部分

好,說實話。我認為,在現階段還是一黨執政。為什麼?我們的軍隊是誰締造的?是哪一個締造的?我們隊打過敗仗沒有?我們的軍隊對外國有沒有威懾力?"文化大革命"十年,為什麼外不敢入侵?因為軍隊在共產黨手裡。現在要是換另外一個政黨來執政,國外要試試瞧,這個大家想到沒有?(有人插問:他提問是要你用《易經》的觀點來分析。)這不是我的觀點,是海外易學專家說的,是他們的觀點。《易經》的觀點,就是易學專家講的這個觀點。

去年春暖花開的季節,應北京大學易學社之邀,講了"太易自主管理"系列(九講),受到了一致好評。講座的主旨,是用太極和《易經》的原理,表述"自主"的原創思維,意在啟迪自主意識的文化自覺,提高自主管理的績能,激發自主創新的主觀能動性。

這些對今天的中國年輕一代真的有這么重要嗎?

在現實生活中,求與求職,就業與創業,管理與被管理,領導與被領導,做工者與工作者……人人都面臨競爭的殘酷壓力,以及來自國內外的種種誘惑,壓力與誘惑形成向上或向下、內在或外在兩種"引力",這種莫名其妙的"引力"無時不刻不在渙散著我們的自主意識。人人都有強烈的自主願望,但又不自覺地放棄,或者放縱了自主的權利和機會。放棄和放縱又成為潛意識中二重"引力",更為隱蔽地削弱了我們自我管理的能力。

自主的意識渙散了,"怎么想"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得更加脆弱了,剩下的便只有聽任教科式的"怎么做"了。多少年來,模仿西方管理的演講和培訓,讓中國人學到的幾乎都是用概念表述概念,用定義解釋定義的"怎么做",第一是怎么做,第二是怎么做,第三還是怎么做。學了大堆名詞、術語,待到做時還是無所適從,亦步亦趨,集體地失去了"自主",更遑論"創新"了--中國人的獨立思考怎么啦?

當年,毛澤東指揮三次反圍剿和四渡赤水河,的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從此,中國人站起來了!

鄧小平領導中國的改革開放,堅持的是--你發展你的,我發展我的。從此,中國人富起來了!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當中國外交遇到嚴重的國際挑戰時,周恩來總理深有感慨地說:"中國人要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從此,中國人登上了國際外交舞台!

今天,中央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構建和諧世界"的戰略目標,更需要獨立思考的"自主意識"、"自主管理"和"自主創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自主必須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十三億自主的"小我"才能凝聚成十三億自主的"大我"。所以,這裡從"我"說起。

在這次系列講座最後一講中,我用個人自強不息、刻苦自學的經歷,為同學們講述了我對"自主管理"的理解,得到的是一次次熱烈的掌聲。這裡,還有必要說說廣大讀者的來信、來和來訪的事。自2004年,我們的拙作《易經的智慧》、《老子為道》出版發行以來,內外的來信、來電、來訪不斷,特別是來自廣大農村和基層的讀者,以真摯和迫切的心情表述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渴求,對生活的嚮往和迷惘。相比之下,他們所描述的境遇和心情,正是我曾經用失敗、挫折、打擊乃至疾病體驗過的境遇。甚至可以說,我父親平反離休前後,我的起點、處境比有些讀者自我介紹的還要糟糕。今天,我之所以能躋身於學者行列,能登上北大、清華等高校的講台,能贏得海內外專家、讀者的認可,擁有上百萬讀者群,其實,正是"自主"成就了我。近乎無望的人生逆境,催生了我強烈的"自主意識",逆境的磨鍊鞭策著我審慎"自主管理",前所未有的時代又為我構建了創新的平台--我在"自主"中獲得了初步的成功,終於從"潛龍勿用"走向了"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大人者,大眾,眾人也。雖然易學界認為,"大人"的含義是指"大人物"、"貴人",或者"有道德修養的君子"等等,但我從"自主"的經歷中深深地體驗到,在"大人物"、"君子"和所謂"小人"之間,還要架一座便易的橋樑--大眾,眾人。一個能走向成功的人,首先利見的不是"大人物",也不是"貴人",而是身邊的眾。我的成功離不開我身邊的親人、師長、領導、同學、同事、朋友,乃至所有與我相遇相識過的人,特別是那些鼓勵、幫助、教誨過的人們,我會永遠記住他們,感謝他們,所以,我在講座中多次強調"感恩"。用這份感恩的心態回報社,回報時代,面向未來。

"自主"的含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在第二講中,專題講了"自"的本義(可以先讀這一節),這裡就不贅述。"主"字上面一點是火炬。人生之路,可謂渺渺茫茫,前程的吉凶悔吝似乎都在未知中。但渺茫並非渺無,未知卻不可以無知。人生中的渺茫是好奇心的萌芽,前途的未知是進步的先知。無論渺茫,還是未知,唯有心頭有一點星光,前面的路時時都是光明的。這點光是人生的願景,奮鬥的目標,前進的方向。唐三藏西天取經,經歷魔難,九死一生,但他們並沒因此而放棄,沒有後退過半步,始終向前,義無反顧,最終不但取到了真經,回到了東土大唐,而且成了正果,做事與做人雙成功。唐僧成功的秘訣,首先,有一個受世人敬仰、"利見大人"(有利於大眾)的選項,項目的選擇以"利"為指標,以"大眾"為依皈。沒有利的項目不是選項,不能有益於大眾的項目同樣不是好的選項。項目的潛在之"利",能利於多少眾人,就能受到多少信任、支持和尊敬。

明白了這個道理,無論經受什麼樣的挫折、失敗和委屈,都不會抱怨社會的公平。社會永遠是公平的,許多屈才和意外,都包含有公平的潛規則。不公平的不是社會本身,而是對公平的不公平的理解。當你用公平的心態去善待他人,厚待社會時,一個正確的、有社會價值的選項自然會閃爍出點點星光,照耀著你去奮鬥,去爭取,當你終於成功時,回首顧盼--原來社會是公平的,只是每個人的公平必須由每個人用努力去爭取,公平不是恩賜,不是饋贈,是每一位勞動者辛苦的汗滴和勞動的收穫。

不要放棄,不要等待,不要氣餒,不要抱怨。就像著一輛腳踏車,以平和的心態,融入到匆匆忙忙的人流、車流之中。你在前行,但屬於你的路只有一條線;這條線是曲曲折折的,你並沒有因為曲折而抱怨空間太擠太窄。使你欣慰和鼓舞的是,不是因為人多而顯得窄,而是因為多路窄而顯得世界的豐富多彩和競爭的其樂無窮。人生的炬光在心頭,在腳下,在一顆平和而快樂的緒里。

人流、車流組成了龐大的"大人",每一個人,每一部腳踏車就是"大人"中"自主"的個體。當我每次騎著腳踏車在車水馬龍中曲折行走時,一次次體驗著的是《易經》乾卦中"利見大人"的人生意蘊和作易聖哲們的人生境界--妙啊!得此意蘊和境界,其快樂的感受,黃金難換,唯有自主、自強、自尊中得。

本書出版時間雖然耽擱一年多時間,由於一直在北、清華及北京、上海福建浙江、河北等企業講課,加之本人的"漢語思維"課題研究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所以,抽不出更多的時間親自去細磨,是珍泉和尹紅卿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書中難免有觀點上的謬誤,認識的偏頗,表達上的欠缺,敬請廣大讀者諸君,依然如故,不吝賜教,不勝感激之至!
第二部分

去年,你們記得,在你們北大英傑國際交流中心講課的汪忠長教授,九十一歲的易學老教授,他講了一句話,俗話說"不三不四",這個"不三不四"就是說,你既不在三爻位置上,也不在四爻位置上,三爻和四爻是人道的位置。"不三不四"就是指這個人做人不地道。所以,我們的俗話裡面,都有《易經》文化的底蘊。

你們要想一想,為什麼要做這事?既然要下那么多功夫,才能做到那個靈,才能把握它,而你平時最多是玩玩而已,你學占卜,是想去賺錢還是想怎么樣?我今天要出門,我是坐飛機還是坐車?占卜一下。你要是把這個當作一回事的話,就會誤事。為什麼?你做不到嘛,你沒有下那個功夫。如果我們這個社會,每一個人都來下這個功夫,誰去種田?誰去做工?你們吃什麼?可以想一想,是不是這么一個道理?

這個話講清楚以後,大家都明白,不是說《易經》沒有占卜的功能,它只是其中之一。為什麼我們孔聖人能夠從哲學的原理上去解讀它,而不是從占卜這個功能上去解讀它?他是真正的聖人,為我們後代開太平。我這樣講是不是有道理?

"君子"是什麼樣的人?

"君子以向晦入宴息",這是《隨卦》的象辭裡面的。"晦",是黑了,太陽已經是下山了。"向晦",是隨著太陽下山而天暗下來了。"宴息"就是休息,就寢。"入宴息",這當然好理解:天黑了,大家都準備吃晚飯,開始去洗澡,去休息了,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大家可能認為,《易經》六十四卦講的都是一些閒事,晚上睡覺的事你也管,這六十四卦管的事也太寬了,管閒事。但是它前面有一個"君子",這個有意思,我在講這段的時候我就笑了,這個事太可笑了,是個大玩笑。"君子以向晦入宴息",難道小人是白天睡覺,晚上幹活?(同學笑聲)是不是呀?它前面加了一個"君子",這個就很奇怪,是不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易經》竟然講這么一個東西,這是怎么回事?小人就不知道這一回事?哪個是小人?哪個是君子?今天我們都知道晚上就要休息,我們都是君子。那我們打一晚上的牌呢?玩一個通宵的遊戲呢?哎呀!可真成小人了,晚上回家老婆就要計較了。為什麼?你是小人呀。

但是,"君子以向晦入宴息",講的是一個什麼東西呢?自然規律。你能夠遵守自然的作息時間表,能夠遵守天地的作息時間表,你就是君子。除非有特殊情況,你是上夜班,沒有辦法,除此以外,你應該好好遵守這個大自然的作息時間表。

樂府詩集》裡面有很多詩,其中著名的一首敘事詩是《莫上桑》,故事說的是一個官員,他去調戲一個採桑的女子,卻被這個女子反過來諷刺,把他損了一頓,損得痛快淋漓。第二首是《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故事發生在安徽安慶的潛山縣,我們家是太湖縣,就是我們老家旁邊的縣,張恨水就是潛山縣人。

第三首詩,叫《擊壤歌》。《擊壤歌》是怎么一回事呢?堯的時代,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者,他在大路上玩一種遊戲,叫擊壤。他一邊玩,一邊唱,像孩子似的唱這個自來腔:"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路人就問:"哎呀,老先生,現在堯管理得這樣好,這是堯的德啊。"他講:"不是,我做我的事,我吃我的飯,管他什麼德?與他沒關係。"

這句話裡面有很大的含義,他不是貶低堯,而是讚頌堯。為什麼?無為而治。為什麼我們這么太平?這個德在哪裡?堯也不需要這個德,堯不是為了追求這個德來的,但他已經得到了--天下百姓得到了平,堯就得到了。

看看我們今天的太平盛世,與我們周邊的國家比較一下,與我們的歷史比較一下,特別是在座有一些年齡大的,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特別是經歷過解放前那些坎坎坷坷的就知道,有歷史以來,我們這個時代真正是盛世。

孔子為什麼講"幫有道,……幫無道,……"專門講這些?這個裡面有很多的學問。我們平時生活中間有很多事,怎么做?你們要占卜嗎?占卜很容易,孔子就給我們占卜了,他在《論語》裡面有十處講:幫有道,應該怎么做;幫無道,應該怎么做;太平盛世,我們應該怎么做;國家混亂、治理混亂,應該怎么做……他都有方法,都有處事的哲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