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零年中美佛教總會法界大學出版
序(一)
夫咒者,多義也,總不離秘密靈言、真言。人者,多端也,此但為「以人持咒」及「以咒持人」之別。咒如刀刄,會用者,能斷生死、出三界。弗會用者,則違中道,乖真理,增益苦輪。是故,人之所見不同,咒之為用非一。謂其人正,而神明,則咒亦如機在括、感而遂通。苟謂獨賴咒立而祈豁悟,此屬訛解。當知咒乃乖之方便,移情化物,全馮感應。然感應在機,吾人必先以自力,成就有為之用,始臻無為之功耳。
《楞嚴經》實為楞嚴咒而說。欲證咒之妙用,當先解經之玄旨。欲踐無為之果位,得先赴有為之因地。因之,欲與神咒相應,初步不外發心。所謂發心,即是醞育心地,栽培智慧種子,使生根發芽。復用咒之神力,灌溉耕耘,方能成長茁壯。以心地為本經而顯咒之用,假咒以彰經之理。經咒齊行並輔,相即相入,融通互攝,方收立竿見影之效。
人之所謂「依咒修持」,仰仗神咒之力,則紛思妄想,須臾化為智慧寶池。欲致無為之佳妙,則非虛己求宗,亡情達本,莫能了其大用。然斯經義旨深隱幽微,非仗觀照靜慮所不能揣倪。觀照,以監種智之宗;靜慮,以朗萬法之本。觀照不二,誠可趣入經之體性耳。此乃「以人持咒」之見也。
次論「以咒持人」,夫持咒者,務必正心修身,淨志守意,時刻循規蹈矩,絲毫不苟,方能應驗。若單賴咒之神力,而恣情放縱,豈應驗耶?唯獨內外一如,權實無二,根境雙泯,能所互絕,咒方顯靈。單憑咒力,而修不如法,縱得定而無慧,偏執一邊而違乎中道耳。
此冊為楞嚴咒註解第一冊,咒前先釋阿難尊者述偈贊佛,發願報恩。繼而述佛無見頂相,涌百寶光,化現如來,宣說神咒。第二章為「建立壇儀」。壇者多義,梵雲「蔓荼囉」;此謂修持神咒之處所,均可稱壇。當知三業清淨,乃修持之基。是故身語業無垢,正心誠意,此即是壇。
今人習禪,多涉邪見。或者今非昔比,我佛世尊制律,宜當適應時宜,開方便門,寬容禁戒。此類見解,均屬顛倒。試觀今日之情境,與三千年前佛住世日何有差別?若濫竽充數,魚目混珠,則得不償失,為害甚巨,吾人豈能不戒慎之哉?
「設壇儀式」釋竟,正詮咒文。先明咒心之妙用。本書釋至第二十九句。楞嚴咒為佛教中最長且廣之靈文,全咒共五百餘句。誠心誦持,大可一年半載而熟誦之。讀誦尚獲益難思,何況攝心受持,其功效更難於臆測矣!
吾師宣公上人隨疏解咒,每句以四句偈詮釋。偈頌皆是乘性而作,一氣呵成。文辭古樸,然法理幽深。每句乃袖珍之靈文,藥石之良言,所謂深入淺出,隨俗顯真,普及大眾,廣沾有情,此乃中美佛教總會法界大學出版佛書之一貫宗旨。
吾人此生何幸,遇斯神咒。當至心恭敬,直心誦持。於己有斷惑修證之能,於人有護生助道之功。自他兩利,何樂不為?謹就付梓,忠以為序。
公元一九八零年九月比丘恆空謹識於美國萬佛城如來寺
比丘尼恆道中譯
序(二)
「阿難。是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囉,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諸佛。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得成無上正遍知覺。十方如來,執此咒心,降伏諸魔,制諸外道……,若我說是佛頂光聚般怛囉咒,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疊,經恆沙劫終不能盡。亦說此咒,名如來頂。」
——大佛頂首《楞嚴經》——
我佛世尊,為救阿難,陷摩登伽女之難;乃敕文殊菩薩,以神咒前往加護。楞嚴者,「究竟堅固」大定也,為十方如來金剛堅固常住法身心印法門。掌大千之樞機,鎮萬邦之靈文。此咒驚天地,泣鬼神;玄中之玄,密中之密,系諸佛無見頂相,大白傘蓋總持真言。
世上若復有一人誦持斯咒,則此界尚有正法存在。倘持之無人,天魔外道,魑魅魍魎,勢必橫行霸道,為所欲為。屆時八難三災,慧孛飛流;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乾戈遍野,生靈塗炭。人類浩劫,曠古之災,在所難免!唯獨楞嚴神咒,其變化揀議,妙定難思。若能正心誠意,專精受持,則感應道交,威靈叵測。神通妙用處,縱千百劫,說不能窮!
然咒雖神靈,苟非大德高僧,無以剖其幽微,揭其玄奧,使初學之士,賴以悟人。楞嚴咒相傳久遠,然能解者,世間稀有。上人在美國加州瑜伽谷達摩鎮,萬佛城中,樹正法幢,吹大法螺。於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一日應座下弟子殷勤啟請,演釋神咒;隨疏解意,每句咒文皆以四句偈詮其玄旨。所謂「飲一滴而知大海,燒一丸而具眾香。」已迄二百餘句,及第三會。其間高潮疊起,座下無不豁然有省,聞風受化,興趣盎然,得宜匪淺。
處此五濁惡世,吾人當攝心誦持,擁護正法;補天地正氣之不足,挽人間浩劫之將臨。佛法興衰,端繫於此,為佛弟子者當精進受持以續佛慧命,得究竟安樂。
公元一九八零年十月比丘尼恆道於法界大學譯經學院
楞嚴咒句偈疏解
究竟堅固定中王 直心修學至道場
身口意業須清淨 貪嗔痴念要掃光
誠則感應獲現證 專能成就大神通
有德遇斯靈妙句 時刻莫忘紹隆昌
【解】楞嚴咒為梵語,譯為一切事究竟堅固,亦即「定」之義,此定為一切定中之王。
【究竟堅固定中王】:楞嚴為定中之王。
【直心修學至道場】:修道要用直心,不要用彎曲心。直心才能達到目的地。若你盡用委曲婉轉的心修佛法是修不成的。
【身口意業須清淨,貪嗔痴念要掃光】:修這個法,口不打妄語,不說假話、綺語、不兩舌,也不惡口,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意念里不要有貪嗔痴。那么身口意三業清淨了即是總持。
【誠則感應獲現證】:要有誠心才能有大感應,現在就證得咒的力量不可思議。
【專能成就大神通】:若你專心,心不旁騖,沒有雜念,便能成就大神通,楞嚴咒里有五會,有三十幾段法,咒里又有降伏法,勾招法,息災法,增益法,成就法,吉祥法等等很多種法。
【有德遇斯靈妙句】:有德行才能遇得到這個法。無德行的人就算遇到了也不明白這種甚深不可思議的神妙章句。
【時刻莫忘紹隆昌】:時時刻刻不要忘了這個法,能誠心專一便是紹隆佛法。以上為簡單地說明楞嚴咒的大概,詳細地說是說不完的。你們要明白便要自己詳細地研究。這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妙法,不要錯過機會。
持咒方便
持即受持,受之於心,持之於身。「持」就好像用手拿著東西似的。持念神咒就是不要把它忘了,不要把它丟了,要念茲在茲,時時刻刻誦持此咒。
持咒應有一個壇場叫咒壇,就像傳戒需有戒壇一樣,咒壇要清淨,不準閒雜的人進入,只有持咒的人在裡面修法,建立壇儀就是持咒前方便,建壇本有一定的規矩,在《楞嚴經》里有所說明,這是為誦經行道求現證的人而設的。現證即今生便得到咒的利益,若緇素髮心散持,緇是出家人,素即是在家人,散持即沒有壇場。那便更要專一其心虔誠恭敬。《楞嚴經》上說:「設有眾生,於散亂心,非三摩地,心憶口持。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縱散心持,不在定中,便有八萬四千金剛王護法常隨著你,何況決定發大菩提心呢!經上又說:「縱不作壇,不入道場,亦不行道,誦持此咒,還同入壇行道功德無有異也。」「若能讀誦書寫此咒,身上帶持,若安住處莊宅園館。如是積業,猶湯銷雪。不久皆得悟無生忍。」
簡單扼要地說,持咒必須三密相應才能得到感應。三密即口誦神咒,心想梵字,手結印相。亦叫三壇。為什麼叫神咒?因為妙不可言。心想梵字即觀想後邊咒心的每一個梵字。三密相應即是持咒的前方便。
第一個即咒語壇。
持咒自然結成壇。這是說每天,或每次首先念楞嚴咒一遍,然後持咒心一百零八遍。咒心即「跢侄他 唵 阿那隸 毗舍提 鞞囉 跋闍囉 陀唎 盤陀盤陀你 跋闍囉 謗尼泮 虎合牛 都嚧瓮泮 莎婆訶」這咒心妙不可言。若天地間沒有人會念楞嚴咒,一切的妖魔鬼怪便都出世了。這咒心後邊兩句「阿那隸 毗舍提」,一句是豎高義,一句是橫遍義。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兩句咒語一念,天魔外道便都沒有地方可逃跑,他們就會老老實實聽招呼。只這二句力量就不可思議。若你在早晨念楞嚴咒一遍,然後再單持咒心一百零八遍,便能得福報無量無邊。所以說若你會持誦楞嚴咒,來生七世得大福大貴的果報。這是說你想求人天福報的話,若不想求,當然不需要。如果你想求出世的果報,也能達到目的。這是咒語壇。
第二個心想壇。
這是誦咒心時觀想每一個梵字。說到梵字,有時事情並不一定要明白,若明白了就泄氣了,覺得已經夠了。若不明白,總覺得有一點意思在裡頭。不明白時就好比吃東西,未吃時總覺得它是好的,吃過了之後,把酸甜苦辣嘗過了,貪食的心止息了,便覺得不過如此。修道也是一樣。若你不知道咒的意思,梵字的意思,總覺得它妙不可言,心心念念想要認識。若你知道了,就不注意,觀想梵字也是一樣。因為梵字我們沒學過,不知它的意思,不像中國字。這是「大」字,那是「菩薩」兩個字。觀想梵字能得到五眼六通,要把它一字一字都觀得清清楚楚,睜眼閉眼都是清清楚楚。久而久之,它的妙處就生出來,可以使你開五眼得六通,通因達果,就因為我們不明白梵字,便有一股神妙的力量。
觀想梵字也是鎖心的方法。把心制在一處便不打旁的妄想了。把每個梵字都印入心裡頭,無論睜眼、閉眼都明明了了。這樣久而久之便得到三昧了。
第三個手印壇。
手印又叫手訣,一般所謂的掐訣念咒的掐訣即是。前面的咒語壇及觀想壇明白了,手印壇也要明白,在一字佛頂輪王念誦儀軌上有所說明。「白傘蓋佛頂印」以二手大指各捻二無名指(即第四指)的指甲上側,相合,二指頭屈如蓋形(兩個小拇指頭合在一起),二中指微屈相合,二小指豎起來相合,即成大白傘蓋佛頂輪王印相。
掐訣念咒就是要叫你注意,叫你做這些動作,不打旁的妄想,不是旁的意思,不是說這一掐訣就怎么靈了。你若沒旁的妄想,不掐訣也是三密相應的。要知道真理,為什麼要有這三密相應、咒語壇、觀想壇、手印壇都是要你不打任何妄想。所謂專一則靈,分歧則弊。
又有很簡單的金剛拳、金剛掌、金剛縛手印。不像「白傘蓋佛頂印」那么困難費事。雙手握上拳叫金剛拳,但不要瞪眼睛,否則就成金剛怒目了。十個手指交叉在一起仰上叫金剛掌,俯下叫金剛縛。一切三昧法由金剛拳、金剛掌、金剛縛生出,你念咒的時候,三壇相應,就好象廳里放著花點綴得很好的。這三個手印任結一種皆可,皆成楞嚴王大白傘蓋佛頂心咒印。然後再觀想念誦此咒,便三密相應了。能這樣便得到十方諸佛身口意三輪不思議之緣化。無論世出世所求無不如意。不過最好還是無所求。因為有所求就有貪心,有所求那是得現時的感應,不能得無量的功德。若能無所求,功德更大。
若你不會手印,密部里有三個咒亦隨念成壇。第一個即法界真言:「唵縛曰囉馱覩鋄」念了把法界都清淨了。第二個清淨真言:「唵㘕莎訶。」第三個即放焰口時念的三壇真言:「唵啞吽」三壇即佛法僧。唵字是毗盧頂上作佛壇。啞字是彌陀口中作法壇。吽字是阿閦心內作僧壇。這三個咒每一個都念七遍也能三密相應。念咒前先念這三個咒也是最好的。
(註:楞嚴咒心梵字圖片如下 用於觀想 圖片出自續法法師注釋之《楞嚴咒疏》 以下粉色字型為梵字的中文字)
摩 訶 薩 怛 多 般 怛 囉 陀 羅 尼 咒
跢 侄 他
唵 阿 那 隸 毗 舍 提 鞞 囉 跋
闍囉 陀 唎 盤 陀 盤 陀 你
跋 闍囉 謗 尼 泮 虎 合牛 都 嚧(都嚧)
瓮 泮 莎婆 訶:
法界真言:
唵 縛 曰囉 馱 覩 鋄
清淨真言:
唵 㘕莎 訶
三壇真言:
唵 啞 吽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
【釋】咒前先誦偈文者。此咒發起。因阿難示遭摩登伽。攝以幻術。如來說咒,敕文殊護歸,求說妙定。佛征其當日舍愛隨佛初心。即語阿難雲。一切眾生。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受輪轉。乃至七處破妄八還顯真。四科七大等。身心蕩然。得無罣礙。是以述偈贊佛。發願報恩也。然此贊佛。發願報恩,正為吾人持咒之本源。此誦通別兩種三寶。乃冥求加被。次誦咒前經文。為開咒之發端,今先釋偈。
【釋】南無是梵語,譯為皈命、敬投。就是把我們身心性命都皈給佛了。對佛恭恭敬敬地五體投地,只有佛是我們相信的。楞嚴即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事就不是一種事,而是無論什麼事都包括在內,究竟到達不可破壞的程度。這句是皈命楞嚴會上一切佛、一切菩薩。念楞嚴咒先要皈命楞嚴會上佛菩薩,念三次。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
【釋】疏雲。此二句述贊,首句贊佛,是通贊三身。一。報身。淨智圓顯雲妙湛。二。化身。隨緣普應雲總持。三。法身。本體常寂雲不動。然三身皆妙湛。三即一故。三身皆總持。一即三故。三身皆不動。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故。故特以妙字概之也。於一切世間九法界內為獨尊。稱為尊也。首楞嚴王四字贊法梵語首楞嚴。此雲一切事究竟堅固。是大定之總名。能統攝一切三昧。是王義也。通經所顯。唯此定義。世希有三字。雙贊佛法。希有者。阿難是時。既領七征八遠,四科七大等示。無非顯此三昧體性。以是法唯佛能證知。非九界眾生所能逮。是法唯佛能開示。於一代時教為獨圓。昔所未顯。而今乃顯。向所未聞。於今始聞。佛之與法,皆希有也。
【釋】妙湛,妙即不可思議,不能想像。若能想像,能知道都談不上妙。妙是出乎意料之外,思想達不到,所以叫「不可思議」。湛是湛深。不止是妙,而且妙得湛深,非常的不可思議。總持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總一切法即包括所有的法,持無量義即受持無量的義,都在這裡面包括著。所以「妙湛」是顯密圓融。「總持」是隨緣普應。所有盡虛空遍法界,有求無不應的境界。本體常住即不動,本體是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妙湛、總持和不動都是妙湛,三而一。三者都是總持,一而三。三者都是不動,非三非一,亦三亦一。詳細分析,每一個意思里都有三種意思,世希有是世出世上最好的。不動尊即佛另外的名字。
「首楞嚴王世稀有」這句是讚嘆楞嚴大定。修行此楞嚴王大定能生一切的定。一切的定沒有不從這個定生出的。世希有是說世界上不易有的、最難遭難遇的。這偈頌是由於阿難被先梵天咒所迷,佛說了楞嚴咒,派文殊菩薩用咒把阿難救回來。阿難感謝佛的深恩,所以說偈頌形容他的感受。
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祗獲法身。
【釋】疏雲。此二句述悟。梵語劫波。此雲時分。顛倒想者。凡計有計無,執斷執常,皆名顛倒。今阿難所言顛倒者,是述其從前認物迷己。緣妄昧真。指心見則認內認外。觀世界則有大有小。執因緣,計自然。乃至和合非和合等。此皆億劫,由攀緣識心,成顛倒妄想。今始知如來藏性。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則前之種種戲論虛妄相想。如日消水。如炬破暗。當下消除矣。梵語阿僧祇。此雲無數。按小乘經律論從來成佛者皆歷三祇百劫。修行種因。方獲五分法身乃至獲究竟清淨法身。今阿難聞佛開示,頓悟真心。是本具法性身。即如來藏性。不待僧祇之歷。而已獲法身矣。
【釋】人從無量劫來就有一些妄知妄見、邪知邪見、顛倒夢想。顛倒想即非常計常,非斷計斷,非有計有,非無計無。跟著妄的境界跑,不能把妄的境界轉過來,亦即人為境轉而不能轉境,也即常為業風所牽。所差的只是一點點,並不是多,可是只這一點點就和真正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大相逕庭,其謬何止千里。顛倒即不應想而想,不應貪而貪,不應瞋而瞋,不應迷糊而迷糊。再往清楚來說就是自性里的顛倒想。不能大公無私就是顛倒。這種顛倒想就令我們在六道輪迴里受生死的因緣。修就是要把顛倒想銷了。像阿難那么聰明的人還是一樣有顛倒想。他的記憶力非常強,佛所說的經典一歷耳根便永劫不忘。但當他見到摩登伽女時就被她搖動了,就跟著她走到黃髮外道家裡。這是他的顛倒想。男貪女愛就是顛倒想,這是無量劫以來就有的。所以說首楞嚴王這種大定大法是世間所希有的,能銷除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的顛倒想。
「不歷僧祇獲法身」,佛成佛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所謂「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修福一百個大劫能得到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阿僧祇劫即無量數,三個阿僧祇劫即三個無量數。這個數目有多少?連計算機也數不過來。現在阿難說:「不歷僧祇獲法身」。我得到這個楞嚴咒啦,有這種堅固的大定,不需要經歷三大阿僧祇的時間就可得到法身,也就是成佛,證得法身自在、神通變化。誠心誦楞嚴咒不需要經過那么長的時間便可得到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恆沙眾。
將此深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眾生未成佛, 終不於此取泥洹。
【釋】疏雲,此八句發願請證。前四句是四宏誓願。阿難前獲法身,但得性具之理。未斷圓修之功。故今發得果之願。首運度生之心也。果,即佛果。佛為眾聖中尊,如眾寶中王也。此句攝二願。即佛道誓成,兼法門誓學。還度句,是願度生無盡,此句亦攝二願。即眾生誓度,兼煩惱誓斷。此四宏誓,依無作四諦。而發悲智雙運。故名深心。奉塵剎者,將此心承奉塵剎諸佛。同諸佛行事。報我佛深恩。若不如是。不足雲報。故言是則名為報佛恩。後四句是增上誓願。五濁眾生,剛強難化。今達藏性平等無二。方能無畏。願先入化度也。又先入有二義。一、對剎。雖塵剎具入。而先五濁者。五濁之苦最急也。二、對人。惡世人所怯入。而能入者,能行難事之甚難也。末後二句是廣大增上。由達藏性豎窮橫遍。故不遺一眾生。亦不憚盡未來際也。不取泥洹者。一、不取二乘獨得泥洹。二、不取諸佛究竟涅盤。直欲眾生界盡,我方入滅,因所願重遠。故請加證明也。
【解】阿難前面說「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現在又說:「願今得果成寶王」,我今發願,願先成佛。得果即得佛果,寶王即佛。
「還度如是恆沙眾」,我成佛不是為自己,還要倒駕慈航,回入娑婆,來教化恆河薩那么多的眾生。所有的眾生我都要教化。
「將此深心奉塵剎」,深心即般若的智慧。「奉塵剎」,變化到十方的世界去教化眾生。我以願力普遍到十方微塵剎土那么多的世界去教化眾生。
「是則名為報佛恩」,用這至誠懇切的心才是報答佛對我的恩德。「伏請世尊為證明」,又很虔誠地請求世尊為我阿難證明這種願力。
「五濁惡世誓先入。」五濁惡世的眾生是最難度的,我要先度。在這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的五濁中,剛強眾生難調難伏。我要先到這罪惡的娑婆世界來度眾生。
「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我始終不會取阿羅漢的果證。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亦不會取佛的涅盤果位。只要有眾生未成佛,我就在這兒等著來教化他,令他們都成佛之後,然後我才取泥洹。泥洹在二乘即阿羅漢的果位,在佛就是涅盤的果位,亦即無上正等正覺。這是阿難發的願,來助佛揚化,幫助釋迦牟尼佛來教化眾生。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
【釋】疏云:前二句更希後示。尊無上故云大雄。破諸有故云大力。拔苦予樂故云大慈悲。又證妙湛總持不動理體。破其顛倒妄想曰大雄。具妙湛總持不動智照援其愛欲污泥曰大力,起妙湛總持不動妙用。應機除九界苦曰大慈悲也。微細惑者,即前三果,已滅三界見惑。所謂「銷我億劫顛倒想」,乃蠱惑也。然猶未斷意根中積生無始虛習思惑。及界外之生住異滅別惑。故希更除也。後二句專祈極果。無上覺。即究竟覺。十方。即寂光。實報。方便。同居。一切國土皆現也。
【解】大雄即大英雄。這其中也就包括大智、大慧、大行、大願。「大力」,再也沒有比這種力量更大了。既有大雄力,又有大慈悲。以大雄大力來支持大慈悲心。慈即給眾生一切樂,悲能拔眾生一切苦,愛護眾生無微不至,滿眾生的一切願。眾生對佛有什麼要求,佛都滿他的願。「希更審除微細惑」,希即希望,更即再次。前面已請佛「銷我億劫顛倒想」,是指銷除見惑、思惑。現在更銷除塵沙惑。塵沙惑是一種微細惑,在你覺察不到的地方,沉在你心底下,微細微細的妄念、無明。希望大雄大力佛世尊更把我微細的迷惑也給除去。
「令我早登無上覺」,令我早成佛道。
「於十方界坐道場」在十方界都能建立大道場,宏揚佛法。有人說阿難發的這個願很矛盾。前面說:「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現在又希望早成佛道,於十方界坐道場。這個願豈不是矛盾嗎?不是的。他前邊說的「終不於此取泥洹」,是把眾生度盡了才取泥洹,若沒度盡就不取正覺。現在請佛加被他,令他粗惑斷了,細惑也斷了,眾生也度盡了,令他的願力,早得成就。「令」就是使令我早登無上覺,早成佛道,也即請佛幫他度盡他要度的眾生。說「如一眾生未成佛」是指和他有緣的眾生,他都要度盡。如果和他沒有關係的眾生,當然要等待另外的人去度。譬如在他的法會上聽過他講經的,和他有法緣的,他要度盡。如果和他沒有法緣的眾生,就等另外的人去度。不是我給阿難尊者作辯護律師,的確是這樣的。若這世界上所有的眾生都等著阿難尊者去度,那么,其他的菩薩做什麼?就等著受香菸嗎?沒有這個道理。佛菩薩也是要分工合作,各盡其能隨緣度生。好像我們這裡來了這么多客人,大家分工合作,這個安安床,那個掃掃地,那個撿撿樹葉,剪剪草。這都是各司其事,為的是成就道場,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你不要以為阿難發這個願矛盾了。你這么一批評,把阿難也弄得一身罪過。阿難想度你,你卻給他下一個大的批評。說阿難矛盾。阿難矛盾就算他矛盾,你自己不矛盾不就得了?各位想一想,不要以凡夫測聖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亂加批評是不可以的。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釋】疏云:此二句約況不退。舜若多,此雲空。爍迦羅,此雲堅固。亦云金剛。謂空性無可銷。猶雲可銷今所發堅固誓願心。同於藏性。終無動轉。不似空之可銷也。此十八句。出本經第三卷末。
【釋】什麼是「舜若多」?「爍迦羅」又是什麼?
「舜若多性可銷亡」,是說虛空的性也可以沒有了。你們說虛空會不會沒有?不會的。因為它就是空。還銷個什麼?它根本就沒有什麼,有什麼可銷?但是阿難又說它可銷亡。這只是假設之詞。不能銷亡的虛空也可以銷亡,但是我這金剛不壞的心,堅固的心卻不能動轉。永遠都不會改變的。
南無常住十方佛。南無常住十方法。南無常住十方僧。
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佛頂首楞嚴。
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金剛藏菩薩。
【釋】疏云:前三句通歸三寶。梵語南無。此翻歸命。佛陀翻覺者。具自覺覺他。覺滿三義也。法者以可軌可持為義。即三藏十二部類。僧翻和合眾。有二義。一、理和。謂同證擇滅無為。二、事和。謂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後四句別歸本經三寶。釋迦牟尼。翻能仁寂默。是此會佛寶也。首楞嚴見前釋。咒從佛頂光中化佛所說。即以佛頂立名。是此會法寶也。觀世音。是當經圓通首選。與此界緣最深。即誦咒人。亦應返聞聞自音故。金剛藏。乃密部之主。能護持咒之人。成就功德故。故當歸敬。以祈冥加被也。
【解】「南無常住十方佛。南無常住十方法。南無常住十方僧。」這是皈依三寶。我們皈依十方諸佛。又皈依諸佛所說的法。又皈依十方三世的賢聖僧。賢聖僧就是大菩薩、大阿羅漢都包括在內。
「南無釋迦牟尼佛。」皈依十方三寶之後,又皈依本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能仁、寂默。能仁就是普度眾生。寂默就是寂然不動。能仁也就是感而遂通。能以仁慈施予眾生。這就是動靜不二。能仁是動,寂默是靜。動靜一如。動里就是靜,靜里就是動。動不礙靜,靜不礙動。你修道修得動靜一如的時候就找到本體,更沒有什麼妄念了。
「南無佛頂首楞嚴」,再皈依佛頂首楞嚴這個大定。
「南無觀世音菩薩」,再皈依觀世音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再皈依八萬四千金剛藏菩薩。念楞嚴咒有八萬四千金剛藏菩薩常保護你,隨侍左右。所以能念楞嚴咒不是一生一世所種的善根,而是在無量百千萬億劫以前種諸善根,才能學習楞嚴咒和誦持、受持楞嚴咒。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百千萬佛所種諸善根,才能遇著楞嚴咒,才能聽講楞嚴咒。有人想到:師父你昨天說,不明白就是個妙,那為什麼又要講給我們聽。那你可以把耳朵堵上,不要聽嘛!我講我的,你不聽是你的事。你可以在那兒睡覺,那就更妙了。入了睡覺三摩地,一睡就去見周公。周公說:「歡迎你來!和你下一盤棋。」就在那兒擺上棋盤,和你下起棋來。等楞嚴咒講完了,你棋也下完了,說:「喔,什麼?」我也不知道。
有一位居士要求我給你們各位灌頂。我也願意滿你們的願。現在我就用觀音大法來給你們集體灌頂。大家就坐在座位上,合起掌來,一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最好把眼睛閉上,拿出真誠的心。不要懷疑,也不要有試驗的心。要一心一意來接受灌頂。你們修四十二手眼要誠心一點,好好地修這種法。修這種法將來都能在天上天下得千手千眼,像觀音菩薩來教化眾生。這是我對你們的期望。修法必須要有正當的行為,好的心地。不可以有貪心,不可以有染污心去欺騙人。不可用這種法去向人攀緣。要老老實實的,不可以有不正當的行為。這是很要緊的。
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現。十恆河沙。金剛密跡,擎山持杵,遍虛空界。大眾仰觀,畏愛兼抱,求佛哀佑。一心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咒。
【釋】疏云:肉髻。準無上依經言。佛有頂骨湧起。自然成髻。即斯之大佛頂。表不動體也。百寶光。表百界。蓋四聖六凡十界。以界界各具十,故云百也。千葉寶蓮。表千如者。以百界各具有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故云千也。有化如來。坐寶華中者。寶華是因,如來是果。表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因果同時也。頂放十道。乃至十恆沙。表若界若十如等法。法有差別。光無差別。皆一如來藏心故。又法界雖若河沙。不出乎十。言皆遍示現。正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也。金剛密跡等者。梵語散那。即散脂。此雲密主。具名行智理四密。為護法主。示跡為金剛神。故曰密跡。表此寶光。如金剛不可沮壞能破十界恆沙煩惱。遍顯十界恆沙妙用。故遍虛空也。畏愛者。具威折故。大眾鹹畏。具慈攝故。大眾鹹愛。頂佛說咒。表無為心佛。不假修證之密體也。說無上咒。表不可思議之密用也。放光化說。化說皆光。表無礙清淨之密相也。又從佛頂者。表即顯即密。法無異故。而無見者。表非顯非密。法本寂故。此即如來圓證之理。而眾生同具之體也。然理因事彰。法隨機感。但阿難前之蒙咒攝歸。唯得密義。未曾顯聞。蒙如來層層開示。信解已臻。欲踐行證。攝心入定。離魔成道。再請佛說。而如來說持淫殺盜妄四種律儀。皎如冰霜。若有宿習。不能除滅。當誦我佛頂神咒。是以更請重說。而如來放光。說此神咒也。以上三段。乃誦咒之前茅。已久流通。遍行宇內。理合補入。於是再閱大疏。節錄要釋。而補疏之。
【解】「爾時」即當時說楞嚴咒時。又是現在講楞嚴咒時。說楞嚴咒是幾千年以前。講楞嚴咒是幾千年以後。聽楞嚴咒是現在,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因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未到。至於現在,現在也不停的。當你說這是現在時已經過去了。連現在也不存在。為什麼這樣說呢?因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了不可得。只有楞嚴咒是可得的。
「世尊」為世出世之尊。沒有再比這更尊貴、高超的了,就是佛。在此時佛從頂上肉髻湧出百寶光明,光明中湧出千葉寶蓮。這裡百寶表百界,千葉寶蓮表千如。說是這樣說。並不僅僅表百界千如,而是無窮無盡、無量無邊的。可以說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不是從百寶光明所化成的、所造成的。在寶蓮上有佛的化身。化身是由無化有。說它有它又沒有,說它沒有它又有。忽顯忽隱,忽有忽無。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化如來即佛的變化身,在千葉寶蓮華上坐著。在如來頭上又放十道百寶光明。十道表十法界。一一光明都普遍地示現恆河薩那么多的金剛密跡,就是金剛護法,亦即護法金剛。密跡即默默地保護你。念咒最底限度有八萬四千金剛保護著你。你自己看不見,但他可真是有的。看這金剛藏菩薩一手拿著大山,一手拿著大寶杵。看有多大!遍滿虛空。大眾仰觀,畏愛兼抱。畏就是很怕,心裡像有一隻小兔子在那兒蹦跳。說不敢看又捨不得。想看嗎又很怕。毛骨悚然,頭髮都豎起來。身上的毛孔都起了雞皮疙瘩。畏愛兼抱,又有怕又有愛。兩種心情,兩種思想。
「求佛哀佑」這時就求釋迦牟尼佛憐愍我們。
「一心聽佛」,在這時候真是沒有妄想了。女孩子不想男朋友,男孩子也不想女朋友。這叫一心,沒有第二心。不像你們聽楞嚴咒,法師在這裡講,心裡總打別的妄想,不能一心。當然我沒佛那么大威德,所以我給你們講,你們都打妄想。
「無見頂相」,佛的無見頂相,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這無見頂相看似有如無,說沒有又好像有。無見頂相是你看不見的,也是無所不見,沒有看不見的。
「放光如來宣說神咒」,就是在大寶蓮華上變化的如來在他無見頂相上生出百寶光明,百寶光明又有千葉寶蓮,千葉寶蓮上有化如來,又放大光明宣說神咒。這是佛的化佛宣說的神咒。不是一般人可以聽得見的。當時都是那些法身大士菩薩才可以聽到神咒。你願意聽,就先要學楞嚴咒。學完了才可以聽。
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
略釋名義
【釋】佛頂放光。光中化佛說咒。名佛頂光。摩訶。翻大。體遍十方曰大。薩怛多。翻曰。相絕諸染曰白。般怛囉。翻傘蓋。用蔭萬物曰傘蓋。三皆圓融具德。歸三藏心也。此是諸佛種智。亦即眾生自性。徹果該因。窮理備教。持之現證覺道。誦之宿障盡蠲。高明無極曰無。尊上莫等曰上。威靈叵測曰神。感應難思曰咒。經言。若我說是般怛囉咒。經恆沙劫。終不能盡。是也。咒凡五會。一會。薩怛多。般怛囉。二會。薩怛他。般剌舍悉多。三會。蘇波囉拏。摩訶般輸般怛夜。四會。薩怛多。般怛囉。五會。悉怛多。缽怛囉。今釋咒與全經標題不同。曰。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金口所宣。密因了義。罔不圓具。
【解】楞嚴咒的名字叫「摩訶薩怛多般怛囉陀羅尼」。又叫「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摩訶是梵語。譯為大,體相用皆大。體遍十方。盡虛空遍法界是其大用。說到相,它是沒有相的。咒有什麼相呢?但無相無不相。也可以說它沒什麼用,但無所不用。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用。這用是大用,相是大相,體是大體,這便是摩訶之意。「薩怛多」亦是梵語,譯為白色,亦即清淨,沒有染污之義。所以說:「相覺諸染曰白。」楞嚴咒是白淨法,清淨無染污之法。「般怛囉」亦是梵語,譯為傘蓋。這是個譬喻,譬喻一個傘蓋用蔭萬物,蔭護一切有德的人。誰有德行,誰便能遇到這個法。沒有德行是遇不到這種法的。所以說:「三光普照透三才」,一般人一定認為「三光」是日月星。日月星是外邊的三光。誦持楞嚴咒身上有身光,口裡有口光,心裡有心光。身口意三業都放光。聽說過這個嗎?這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身上所放的是黃光。修成功了便成金光。金光萬道。開始修楞嚴咒是黃光,淡黃色的。久而久之就變成金光。所以說紫磨金色萬道光明充滿法界。這都是修楞嚴咒修成的。口裡所放的光是紅光。心裡所放的光是白光。但是有時口裡也放黃光,有時又放青光。有時又放黑光。有時青、黃、赤、白、黑的光都會放。不過這是要修成了才會。般怛囉即用蔭萬德,大白天傘蓋保護所有有德的,受持楞嚴咒的眾生。所以說「三光普照透三才」。三才即天地人。
「閻浮世界你不來」,在閻浮界你各處找不著,一定要受持楞嚴咒才能看到這種光。
「大德大善能於得」,要有大德行大善才能得到此法門。「無德無善不明白」,若無德行,沒有善功德,就是遇著了也會當面錯過,失之交臂。看到金以為是銅,見到鑽石以為是玻璃。見到楞嚴咒卻認為是很普通的,沒有什麼。不知道寶,不知道妙。不知道楞嚴咒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心光即意念,即第六識。不過你若不修行,什麼用也沒有。若修行便會放光。剛剛說的光還不止這身口意三業清淨放出清淨的光明。還有紅光繚繞。你誦楞嚴咒自然就有紅光繚繞。所以說「千朵紅蓮護住身」,紅蓮華放出的紅光。
「坐駒騎著墨麒麟」,在這科學的時代說這個,學科學的人會笑掉牙齒。不過這樣也好,否則不笑掉牙,天天還在那裡科學科學的。
「萬妖一見往裡躲」,什麼妖魔鬼怪一見這法身千朵紅蓮護的威德相,都往遠躲。
「濟公法師有妙音」,誦楞嚴咒時又有紫光紽紽,白光鏇轉。為何一誦楞嚴咒,妖魔鬼怪不敢出來?因為力量太大了。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地方不是祥光瑞氣到處瀰漫。所以有人誦楞嚴咒就是補天地正氣之不足。一人念楞嚴咒就有一人的力量,百人念楞嚴咒就有百人的力量,世上的妖魔鬼怪都會老老實實的。
楞嚴咒為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長的。這個咒關係到整個佛教的興衰。世界上若一個人也不會念楞嚴咒,這個世界就快毀滅了。因世上沒有正法了。只有《楞嚴經》和楞嚴咒是正法中最要緊的一部經和一個咒。《楞嚴經》是為楞嚴咒而說,是解釋楞嚴咒,讚嘆楞嚴咒的。《楞嚴經》中結壇法一段經文說得很詳細。要想詳細知道可看這一段經文。楞嚴咒叫佛頂光明,是佛的頂上化佛所說。所以是微妙不可思議的。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奧妙,都具足不可思議。「佛頂光明」就是表示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能成就一切功德。你若能受持楞嚴咒將來一定成佛,一定得無上正等正覺。離開咒文能念叫誦,對著咒文念叫讀。若能常誦楞嚴咒,可以消除宿世業障。這是楞嚴咒的妙用。何謂「無」?高明無極。光明到極點了,沒有再超過這光明的。「上」是尊上莫等的上。沒有再比這更尊貴更高尚了。「神」就是不可思議,也就是威靈叵測的意思。「咒」就是感應道交。它有一種力量。你念咒就有感應。「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佛頂的光明猶如大白傘蓋來一切誦持咒的人。以上為其名稱的大概意思。
譯咒微旨
【翻譯經咒。例有四則】:翻譯經咒的方法有四個原則。
【一。音字俱翻。諸經文也。】:音也翻,字也翻。就是所有一切的經文。
【二。音字俱不翻。西來梵筴。】:音是梵音,字是梵字。就是西來梵文的經典。
【三。翻音不翻字。卍字是也。】:如只卍字翻它的音。
【四。翻字不翻音。諸咒語也。】:字翻成中文,但音還是梵音。所有的咒都是這一類。翻成英文亦同,字是英文字,但音還是梵音。
【今當第四】:現在說的就是這第四類。翻字不翻音。
又有五種不翻。一。秘密。諸咒是也。二。多含。薄伽六義。三。本無。如閻浮樹。四。順古。阿耨菩提。五。生善。般若尊重。今屬第一。
【又有五種不翻。一。秘密。諸咒是也。】:旁人不知道,很秘密的,怎可以翻。咒語翻出來就不秘密了。怎么秘密,一句里包含著多意,很多的力量、很多的用途,所以不翻。
【二。多含。薄伽六義。】:一句里含有很多意思所以不翻。如「般若」有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三義,所以不翻。又如薄伽梵有六義所以不翻。六義為:一、自在。就是不打妄想。一打妄想心向外馳就不自在。二、熾盛。光明熾盛。不是五蘊熾盛的熾盛。三、端嚴。端正威嚴、莊嚴。四、名稱。五、吉祥。六、尊貴。
【三。本無。如閻浮樹。】:在中國本來沒有的。如閻浮樹在中國沒有,翻出來沒人懂,所以保留原來的閻浮樹。【四。順古。阿耨菩提。】:就是古人翻過了都很不錯的,如阿耨菩提為無上正等正覺。尊重古人費了很多心血翻出來。我們不標新立異弄出一個新的。說我超過古人。
【五。生善。般若尊重。】:能生出種種善法所以也不翻。般若亦生善不翻,亦尊重不翻。
【今屬第一】:現屬第一秘密不翻。
正胍雲。顯教。如授方顯說。密咒。如授藥密治。義開三力。一。理法力。以一字含無邊妙理。如元亨利貞。二。威德力。三寶神聖。名德力大。如王臣聲勢。三。實語力。
【正胍雲。顯教。如授方顯說。密咒。如授藥密治】:經就好似藥方,很明顯的。密咒就好似一服藥,包好了,那一服藥治那一個病,到時自然有那力量,你不容易知道的,所以叫密治。
【義開三力。一。理法力。以一字含無邊妙理。如元亨利貞。二。威德力。三寶神聖。名德力大。如王臣聲勢。三。實語力】:密咒三種力量:一、理法力,道理沒有邊際,所以說一字裡邊包含無量無邊微妙的道理。如易經所說的「元亨利貞」四個字,就包括八卦里很多的義理。二、威德力。如大眾威德畏。有的人當只有二、三個人時就說個不停。等叫他在大眾前演講,一句也說不出。這就是大眾的威德嚇得他說不出了。佛法僧三寶神聖,名稱普聞,功德也大,力量也大,具大威德。又好象國王大臣具大聲勢。三、實語力。
真演咒願。超凡入聖。如詔敕繼極。長水亦云。自古不翻。略有五意。一。諸佛密語。余聖難通。二。諸佛密印。如王印信。三。總持法門。婆伽六義。四。鬼神王名。呼敕守護。五。不思議力。赦罪受職。孤山曰。諸經密咒。例皆不翻。
【真演咒願。超凡入聖。如詔敕繼極】:我們念的真言給人祝願,說願你一切吉祥、平安。因這裡沒有謊言所以叫真言。好像四十二手中之真言都是咒願,如願你超凡入聖,早成聖果。真言又如皇帝的詔書或敕語,叫你作什麼作什麼。繼極即承繼王位做皇帝。
【長水亦云。自古不翻。略有五意】:長水法師說古來不翻譯大略有五種意思。
【一。諸佛密語。余聖難通】:諸佛所說的話,其餘的聖人都不明白。
【二。諸佛密印。如王印信】:諸佛秘密的心印,好像國王的印信。
【三。總持法門。薄伽六義】:能總一切法、持無量義,就如薄伽六義。
【四。鬼神王名。呼敕守護】:鬼神王的名字,叫他來守護持咒的。
【五。不思議力。赦罪受職】:把罪業都赦免了。叫他擔任一點職務,做點事。
【孤山曰。諸經密咒。例皆不翻】:孤山法師說諸經密咒照規矩是不應翻的。
【自古人師。多有異說。天台會之。不出四悉】:古來所有的法師都有不同的說法。天台把這些說法總括起來不出四悉壇。
【一雲咒者。鬼神王名。稱其王號。部落敬主。不敢為非。此世界歡喜益也】:咒里有鬼神王的名字。如楞嚴咒里有許多鬼神王的名字如鳩盤荼、毗舍遮。你稱大鬼的名字。小鬼因為恭敬鬼王的緣故就不敢撒野,都守規矩了。這是世界悉壇。世界上的人得歡喜之益。
【二雲咒者。如軍中密號。相應無所訶問。不相應即執治。是為人生善益也】:又如軍隊中每天都有口令,是司令官發出來的。下邊的兵都知道。晚上回來走路碰到不認識的人便問他口令。或回答「天」,或回答「地」。若答對了便沒事。答錯了便要開槍了。你不能問旁人口令是什麼。若你答對了便不責罰你。若答得不相應便把你捉起來治罪。這是為生善益也。
【三雲咒者。密默遮惡。余無識者。如賤人奔他國。詐稱王子。妻以公主。多嗔難事。人來剖明。假一偈言。默然自歇。即對治破惡意也】:咒能秘密把罪業消了,人們仍不知道。好像賤人逃奔他國。欺騙人說我是某某國的王子。國王相信了,就把公主嫁給他。他便如俗語窮人詐富、挺腰凸肚,有很大脾氣,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對。周身都是脾氣,很難侍候。有一個知道他來歷的人來了。就假借一首偈頌說也。這偈頌以前講過。既然大家都不記得了,我就再做一偈:無德去他國,欺誑一切人,本是貧窮者,何來斯多嗔。沒有德行跑到其他國家去,欺誆世間所有的人。本來就是一個窮人,何必發這么大脾氣。這個偈頌給他一念,他就老實,曉得人家知道他的秘密。怕人說穿,就不敢發脾氣。這是對治人的惡習慣,把惡習慣給破了。
【四雲咒者。諸佛密語。惟聖乃知。如王索先陀婆。一名四實。鹽。水。器。馬也。群下莫曉。惟智臣知。咒祇一語。遍有諸力。病癒罪滅。生善合道。入理第一義】:咒是諸佛的秘密言語。只有佛才知道其道理。就好像國王要仙陀婆。仙陀婆是什麼?鹽、水、便器、馬都是仙陀婆。王要仙陀婆時沒人知道他要什麼。只有有智慧的臣子才知道。譬如國王在吃飯時要仙陀婆,智臣便知道是要鹽。吃過了飯要仙陀婆,便是要水洗手和漱口。等國王要出去旅行時要仙陀婆便是指馬。所以說四種東西同一個名稱。要看國王在什麼時候要什麼東西,要知機。所以說惟智臣知。咒也是一樣,一句咒有很多意思,鬼神都知道。只一句咒含很多的義理,很多的力量。什麼力量呢?能使病好,解中毒,消除業障,還會生善,與道合一。恢複本有的天理。
【咒具四益。亦如是也】:咒具有四益,好像仙陀婆一樣一語具有四益。四益是對治悉壇,破惡悉壇、入理悉壇、生善悉壇,如上面所說的。
楞嚴咒是很稀有的,難遭難遇的一個法會,可是你們在這裡聽楞嚴咒,一邊聽一邊睡覺,一邊聽一邊打呼,不但自己得不到受用,旁邊的人,也坐在那裡打妄想,這是不恭敬法的行為。假如你學了法,而沒有師承,就叫盜法。你在聽法的時候不好好聽,只是睡覺,這叫慢法。慢法和盜法這都是不合法的。各位,聽法的時候要睡覺,可以在沒來之前喝一杯咖啡,或者一杯濃茶。不要才到這裡一陣子,就支持不住啦!在這裡睡覺,可和周公去下棋去。這是把大好的光陰空過啦!把機會錯過了。你要知道,你到這講堂來,是為了法而來,不是為了睡而來,也不是為了吃而來,既然為法而來,就要得到一點法,不要累我浪費很多氣力,你在那裡入了睡覺三昧,很自在很熾盛,很端嚴,很大的名稱,很吉祥,也很尊貴,把薄伽梵的六義都包括了。這不太好。所以我希望歡喜睡覺的人,在聽經的時候,打起精神來,不要睡這么多覺。
【幽溪雲。初曰。鬼神王名。如毗舍遮。鳩盤荼。揭囉訶等。又初會。婆伽婆帝等。皆諸佛菩薩名。此使聞感其恩。又初會末。跋闍囉。商揭囉制婆等。皆金剛密跡號。此便聞畏其威。皆歡喜生善。又每會末。或如軍中密令。或如密默遮惡。或是諸佛密語。無非欲令聞持誦者。歡喜生善。滅惡入理而已。故顯密說。義利一也】:幽溪法師說,鬼神王的名字如毗舍遮、鳩盤荼即瓮形鬼,揭囉訶等,等到我們講到咒時會詳細講的。又初會婆伽婆帝等都是諸佛菩薩的名字,令一切聽到的人感佛菩薩的恩。又初會末跋闍囉、商揭囉制婆等都是金剛密跡的名字,令一切天魔外道、魑魅魍魎聽到了生一種畏懼的心,這些都是歡喜益。又每會末,或如軍中密令,或默默中把惡給遮住了,或是諸佛秘密之語。沒有不是想要令聽見楞嚴咒或持誦楞嚴咒的人歡喜生善、滅除惡業、恢複本有的天理。所以或顯說,或密說,利益眾生都是一樣。
長水亦曰。跢侄他前。諸句咒語。俱是皈命諸佛菩薩眾賢聖等。及敘咒願加被。離諸惡鬼病等諸難。至唵字下。方說咒心。然此即是秘密首楞嚴也。自古不翻。補遺雲。聖地密語。凡豈能解。縱翻華嚴。義亦莫曉。例如典語名物。物實不異。後人莫知。其猶大武柔毛。以召牛羊。清滌清酌。以召水酒。而庸俗者。不了此為何語。顯密之談。亦若此也。
【長水亦曰。跢侄他前。諸句咒語。俱是皈命諸佛菩薩眾賢聖等。及敘咒願加被。離諸惡鬼病等諸難。至唵字下。方說咒心。然此即是秘密首楞嚴也。自古不翻】:長水法師說,最末的跢侄他前(即咒心前)都是皈命諸佛菩薩、賢聖、或者是咒願加被,遠離諸惡鬼病離苦得樂等。至唵字下方說咒心。這咒心就是秘密首楞嚴的大定,從古以來都是秘密不翻的。
【補遺雲。聖地密語。凡豈能解。縱翻華嚴。義亦莫曉。例如典語名物。物實不異。後人莫知。其猶大武柔毛。以召牛羊。清滌清酌。以召水酒。而庸俗者。不了此為何語。顯密之談。亦若此也】:補遺上說,在聖人果位上的密語,我們凡夫俗子怎么明白呢?縱然把它翻譯成華文,也不能懂得它的義理。好像典語、名物,東西實在不是兩樣,但後人聽了典故,不知所指的是什麼?這就好像人講文雅的話,叫牛「大武」,叫羊「柔毛」,說「清滌」指的是水,說「清酌」指的是酒。沒有學問的人不明白說什麼。好像現在我講了你們才知道,如果我沒講,你們也不知道大武、柔毛、清滌、清酌是什麼。顯密種種講話也就好像這樣。
【上敘諸解秘密不翻。今家釋雲。考諸古德。亦有翻者。晉。竺法護。正法華中。陀羅尼咒。翻字又翻音也。持心梵天所問經中。咒句字音。亦並翻也】:前邊所說的一切都是說明秘密不翻的用意。現在又有人說古德也有翻譯咒語的。如竺法護尊者在《正法華經》中陀羅尼咒翻字又翻音。又持心梵天所問經中咒語也都翻譯成中文。不過這譯本並沒有正式流通,因此知道的人很少。
【又五不翻。薄伽。翻聖尊。閻浮。翻勝金。阿耨菩提。翻無上覺。般若。翻智慧。昔秘不翻。今何能知。至於秘密諸咒。唐。金剛智三藏。略出念誦中。翻譯咒語。不空上師。仁王般若理趣釋。宋。三藏求那。譯神咒四十八名。賢首國師。解般若咒。西土龍樹菩薩。持明藏中。釋準提咒及諸密語。守護國主陀羅尼經。大悲空智。一字等經。佛與菩薩。親口贊釋字種咒語。涅盤般若。《華嚴經》中。佛與迦葉。善現。眾藝知識。解釋四十二字母義。則知諸部秘密真言。亦依密藏。可翻譯也】:又在五不翻里,薄伽梵翻聖尊,阿耨菩提翻無上覺,般若翻智慧,閻浮翻勝金,以前不翻的,現在怎么就翻了呢?至於秘密諸智在唐朝有位金剛智三藏略出的念誦儀規中有翻譯的咒語的。不空上師在仁王般若理趣釋也解釋過咒語。劉宋三藏求那尊者也翻譯神咒四十八名。賢首國師也解釋「般若咒」。印度的龍樹菩薩在持明藏中也解釋準提咒和其他秘密之語。在守護國主陀羅尼經、大悲空智、一字等經中,佛與菩薩親口讚嘆和解釋咒的字種和語意。在涅盤經、般若經、《華嚴經》中,佛與迦葉祖師、須菩提尊者、眾藝善知識也解釋華嚴四十二字母之義理。由此知道諸經秘密真言依照密藏的道理也是可以翻的。
【今楞嚴咒。跢侄已前。五會真言。唵字已後。才是心咒。並依唐循州懷迪法師譯釋。出大藏深字函】:所以現在楞嚴咒也有翻譯。楞嚴咒在「跢侄他」以前是五會的真言,在「唵」字後才是心咒。現在依照唐朝循州懷迪法師的翻譯和解釋。這是出於大藏經中的深字函。
【上明古事元翻。下顯譯成多益。若開翻蓋。略列有二十四】:上面說明古世本來不翻的用意。以下說明翻譯的益處大約有二十四種。
【一。知諸佛號。稱則常見佛身】:知道一切諸佛的名號,好像前邊一段都是諸佛的名號,稱則常見佛身。你能常誦楞嚴咒便能常見諸佛的法身。
【二。知本三寶。仗憑威德加持】:知道佛法僧三寶。仗持三寶的威德來加持我們。
【三。知金剛將。邪魔盡來皈降】:知道金剛將如跋闍囉、商羯囉等。所有的邪魔外道都來皈降。
【四。知鬼神王。部黨回護無殃】:因你知道鬼神王,其下的部黨便會恭敬你了。
【五。知佛咒。五部第一尊勝】:知五部。中央是佛部,以毗盧遮那佛為主。南方是寶生部,以寶生佛為主。東方是金剛部,亦是阿閦部,以阿閦佛,也就是消災延壽藥師佛為主。西方蓮華部以彌陀佛為主。北方是羯磨部,以成就佛為主。知道五部佛咒為第一尊勝,是最妙的。
【六。知頂咒。念時諸佛灌頂】:知道這是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你會念楞嚴咒十方諸佛都來給你灌頂。
【七。神咒。靈通感應難思】:靈通感應不可思議。
【八。明咒生大智慧光明】:知道咒能生大智慧,又能放大光明。
【九。知咒王一切咒中總王】:知楞嚴咒是咒中之王。
【十。知咒心。誦即見性明心】:知道那段是咒心常常誦念,又專一能明心見性,開大智慧。
【十一。咒印。印信富貴無違】:知道咒印,三法印。誦念楞嚴咒最底限度在七世中都是世上最有錢的人。
【十二。咒訣。變化萬物莫測】:咒又翻為訣。它的神通變化莫測。
【十三。咒願。因果隨願圓成】:想求什麼,發什麼願都能成就。
【十四。咒詛。相要禍福無差】:你念這個咒願令旁人得福他便得福,願叫他得禍他便得禍。不過不要有給旁人災害之心。念咒叫旁人得到禍是不對的。
【十五。咒祝。祈禱佛天如響】:你求什麼就如迴響一樣隨心滿願。
【十六。咒法。發開智辯無礙】:咒法能開發你的智慧,令你辯才無礙。
【十七。知字本。三藏文字根本】:知根本的梵字,這是三藏文字的根本。三藏是由梵文翻譯過來的。
【十八。知字母。顯密聖賢從生】:知道一切顯教和密教的聖賢都是從字母生出來的。
【十九。字義。含攝無邊理趣】:字的義理包含無邊的理趣。
【二十。字種。原為諸佛智種】:梵字原是諸佛智慧之種。
【二十一。知梵音。佛天最先傳出】:知咒的音是佛天最先傳出的。
【二十二。知總持。一切法義總該】:一切法的義理都該攝。
【二十三。知真言。如所如說不欺】:知道真言如所如說,都是真實,沒有一句妄語。
【二十四。知密語。軍令聖旨無泄】:知道咒語好像軍中的口令,又像皇帝的聖旨一樣不可告知旁人。
【前四。局五會。後二十。通咒心】:前四項是限於五會真言。後面二十項也包括咒心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