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籍版本學名詞術語。始見於宋代。當時人們曾以精加校讎誤字較少的書本、前代舊本、近代精刻本、流傳稀少的書本為善本。
簡介
中國古籍版本學名詞術語。始見於宋代。當時人們曾以精加校讎誤字較少的書本、前代舊本、近代精刻本、流傳稀少的書本為善本。元、明兩代基本沿襲宋代觀點。明末清初以後,藏書家多以舊本為善本,但“舊”是相對的,如明末清初人多以宋元本為善本,而清末人又以明代某時期以前的版本為善本。清末的張之洞將經清代著名學者校勘而作為當時通行本的書籍也列入善本,重視圖書的學術價值,以足本(無缺卷、未刪削)、精本(精校、精注),舊本(舊刻、舊抄)為善本。中國當代圖書館學界總結前人的認識,以古籍資料為限,將善本定義為:①具有歷史文物性的書籍,即宋元以前的刻本、寫本,明代抄寫本、精刻本。清代乾隆以前流傳較少的印本、抄本。②具有學術資料性的書籍,主要指各類有學術研究價值的稿本、批校題跋本和流傳很少的刻本、抄本。③具有藝術代表性的書籍,如反映中國歷代印刷技術特點的活字本、彩色套印本、本刻版畫以及明、清名家印譜等。《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即根據上述觀點確定所收錄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