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家訓評註》

《古代名人家訓評註》

《古代名人家訓評註》通過家訓教育子孫後代,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古代名人家訓評註》共選擇了二十位古代名人的家訓作品,並加以評註。首篇為朱柏廬所著《治家格言》,世稱《朱子家訓》,是三百多年來流傳最廣的親職教育讀物之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歸納日常生活遇到的各種問題,提出正確處理原則,實際上是中華傳統美德的細化,可操作性強,語言精練,其中一些已成為名言,至今仍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目錄

一、朱子家訓附:朱柏廬作品三則1.試後示諸生2.先室陶氏事略3.勸言二、周公誡伯禽三、敬姜誡子四、劉邦手敕太子五、司馬談命子遷六、馬援誡兄子嚴、郭書七、曹操諸兒令、遺令附:曹操作品三則1.蒿里行2.收田租令3.舉賢勿拘品行令八、諸葛亮誡子書、誡外生書附:諸葛亮作品三則1.隆中對2.出師表3.自表後主九、嵇康家誡十、王祥訓子孫遺令十一、陶淵明與子儼等疏十二、王僧虔誡子書十三、徐勉誡子書十四、韓愈家訓十五、元稹誨侄等書十六、蔡襄福州五戎十七、司馬光訓儉示康十八、朱熹與長子受之書十九、鄭板橋家書兩則1.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2.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二書二十、曾國藩家書三則1.鹹豐六年九月廿九日與紀鴻書2.鹹豐六年十月初二日與紀澤書3.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三日與紀澤紀鴻書

前言

歷史悠久的中國,一向重視親職教育,以家訓形式出現的作品異常豐富,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家訓和蒙學讀物有相通之處,但實質上有區別,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作品的對象。以康熙年間同時出現的《弟子規》與《朱子家訓》為例,前者針對童蒙,通過識字灌輸常識和倫理道德的初步知識。所以盥洗、漱口、淨手等都提及。後者則針對當家人,故有嫁女擇佳婿,娶媳求淑女以及勿營華屋,勿謀良田的勸告。二是作者思考的深度。《弟子規》提到的言語行為以及讀書修德等都是初步而不難實行的,《朱子家訓》幾乎參透了人情世故,高瞻遠矚,不時發出警語。如:“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富有批判性的一條是:“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三百多年前能這樣說,是不簡單的。《朱子家訓》之膾炙人口,實由其思想深度。當然,這兩部作品在中國親職教育史上都發揮了重大作用,有些事雙方都談到,只是措辭和揭示的深度不同。比較:“對飲食,勿揀擇,適可止,勿過則。”(《弟子規》)——“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羞。”(《朱子家訓》)又:“勿諂富,勿驕貧。”(《弟子規》)——“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見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朱子家訓》)

精彩書摘

【評析】東漢後期,由於宦官專政,橫徵暴斂,豪族地主大肆兼併土地,農民大量破產流亡,中平元年(184)爆發了黃巾起義。小說《三國演義》就是以征討黃巾起義開場的,起義雖然失敗,接踵而來的卻是軍閥混戰。曹操在消滅了袁紹袁術軍事勢力之後,面對的是滿目瘡痍的北方大地。建安九年(204)的《收田租令》,表明他要安定生活在底層的廣大農民,為此必須抑制恣意兼併而且轉嫁負擔給貧弱農民的豪強地主。辦法是合理負擔租賦。“無令強民有所隱藏,而弱民兼賦。”其指導思想來自孔子,只有均衡負擔才能做到和睦相處,使社會安定。同年,曹操還發出《蠲(juan捐)河北租賦令》,說:“河北罹袁氏之難,其令無出今年租賦!”戰亂之後,社會風氣變壞,曹操在建安八年下《修學令》:“喪亂以來,十有五年,後生者不見仁義禮讓之風,吾甚傷之。其令郡國各修文學,縣滿五百戶置校官,選其鄉之俊造而教學之,庶幾先王之道不廢,而有以益於天下。”這些措施說明,曹操很懂得運用儒家的學說來治理天下。當然,他對法家、兵家等學派的理論也是有研究的,自然會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地運用到實踐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