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長子受之

與長子受之

朱熹(1130年(壬戌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逆翁、諡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尊稱朱子,武夷山被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雙重遺產源於朱子,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朱子是唯一不是孔子的親傳弟子,是孔子之後又一位集大成者。 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其著作甚多,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立於學宮,自宋朝至今八百年。其一生為學:窮理及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

基本信息

作者

朱熹 ,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在經學、史學、文學諸方面均有很大成就,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

原文

蓋汝好學,在家足可讀書作文,講明義理,不待遠離膝下,千里從師。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學,已無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於俗務,不得專意。又父子之間,不欲晝夜督責。及無朋友聞見, 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奮然勇為,力改故習,一味勤謹,則吾猶可望。不然,則徒勞費。只與在家一般,他日歸來,又只是伎倆人物,不知汝將何面目。歸見父母親戚鄉黨故舊耶?

念之!念之!“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在此一行,千萬努力。

注釋

蓋:如果。

足:足夠。

汩:攪亂,擾亂他,沉沒。

故:因此。

義理:指講求經義、探究名理的學問。

膝下:借指父母。

伎倆:原指不正當的手段,這裡是不務正業的意思。

鄉黨:鄉里、家鄉的人。

無忝:不要辱沒。 忝,辱。

作文:寫文章

好:喜好

遣:打發,讓······走

及:趁著。

夙:早晨。

徒:白白地。

1.

蓋:如果。

2.

足:足夠。

3.

汩:攪亂,擾亂他,沉沒。

4.

故:因此。

5.

義理:指講求經義、探究名理的學問。

6.

膝下:借指父母。

7.

伎倆:原指不正當的手段,這裡是不務正業的意思。

8.

鄉黨:鄉里、家鄉的人。

9.

無忝:不要辱沒。 忝,辱。

10.

作文:寫文章

11.

好:喜好

12.

遣:打發,讓······走

13.

及:趁著。

14.

夙:早晨。

15.

徒:白白地。

譯文

如果你努力學習,在家裡就可以讀書寫文章、講求經義,探究名理的學問,就不用遠離父母,千里迢迢地去向老師學習。你既然不能這樣,就是自己不好學,已經不能指望你懂得這個道理了。但是現在讓你出外從師的原因,是擔心你在家裡被俗務所影響,不能專心讀書學習。同時,父子之間,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責備你。在家裡也沒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討,增長見識,所以要讓你外出求學。你要是到了那裡,能奮發努力,有所作為,用心改掉以前的環習慣,一心勤奮謹慎,那么我對你還有希望。若不是這樣,則是徒勞費力,和在家裡沒什麼兩樣,以後回來,又只是不務正業的人,不知道你準備用什麼樣的面目來見你的父母親戚同鄉和鄉親朋友呢?記住!記住!“勤奮學習,不要辱沒了父母!”這一次行程,千萬要努力呀!

導讀

朱熹教子珍惜學習機會,對兒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見;發人深醒。

主旨

朱熹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為根本,從為人要“勤、謹”二字著眼,告誡其子要勤學、勤問、勤思、謹起居、謹言談、謹交友,敦厚忠信,見善思齊等 。

朱熹教導兒子珍惜學習機會,對兒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見;希望兒子改掉舊習,發奮學習,有所作為;語重心長,發人深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