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徐州》

《反徐州》

反徐州是秦腔、同州梆子傳統戲,1941年由馬健翎整理,在陝甘寧邊區民眾團演出。該劇另有長安書店曾刊行馮傑三改編本;《甘肅傳統劇目彙編·秦腔》第六集錄本;《陝西傳統劇目彙編·同州梆子》第一集拜家紅口述本。

基本信息

豫劇:《反徐州》

《反徐州》《反徐州》

唱詞(劉新民)

作者:佚名新聞來源:中國曲譜網更新時間:2007-10-29上傳曲譜!~

《反徐州》

演唱者∶劉新民類型:唱詞推薦者:靖傑

忽聽得大堂口雲牌三點

《反徐州》《反徐州》

後官宅走出我五品州官
猛想起在原郡我把書念
讀五經和四書受過艱難
大比年萬歲爺開了科選
背書箱扛懸劍進京求官
做三篇好文章願王愛看
欽御筆點我個進士官那
到吏部效力三年期滿
到吏部領憑印徐州為官
我清晨接狀清晨問
到午時接狀午時來勘
到夜晚我接來這冤枉大狀
點起了燈籠火把盤問完
我寧叫南牢監中長青草
也不叫眾百姓身受艱難
我寧叫眾衙皂班房閒坐
也不叫眾百姓身受禁監
我上任也不過一年滿
眾黎民都說我是清官
只送來清官旗萬民贊

談京劇《反徐州》

我喜歡看明史,尤其是明朝初年的歷史,但是京劇在這方面的戲目好似並不多,為數不多的幾齣也就是《狀元印》《戰太平》以及《九江口》 ,但都沒有太大意義。

馬連良先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和晉劇著名女鬚生丁果仙先生交換劇本,得了一出原來是晉劇的《串龍珠》 ,進

《反徐州》《反徐州》
行了改動後,也就成為了《反徐州》,這齣戲較之以上的劇目,有了很大進步。

首先這齣戲有民族進步思想(我當然不是在此挑撥民族矛盾),但是元朝在統治的時候的確把人化為四個等級,對待老百姓相當嚴酷,老百姓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只好用數字代替,明太祖朱元璋的小名叫做重八,其實就是這么來的,而這齣《反徐州》又產生於抗日戰爭時期,不能不說有其民族進步性。

其次是人物的刻畫,馬先生在刻畫人物上是一流的,在刻畫了很多有名的歷史人物後,他在這齣戲裡面又塑造了一位新的形象:徐達(雖然這和歷史上的徐達有些出入),但是卻是非常成功的。

我當初看《明史?本記一百二十五卷》(也就是專門寫徐達)的時候,就非常欣賞這一人物,因為他“功高不伐,受命即出,成功即鏇,財寶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昭明乎日月,中正無疵”,可以說是很令我欽佩(也就成為了我的偶像),當然《反徐州》裡面這些並沒有說,而是虛擬他做徐州知府的一段故事。

首先一開場馬先生的徐達上場先唱的是西皮三眼,這是他走在勸農路上演唱的,由於當時還沒有矛盾衝突,所以整體唱段相當平穩,只是把徐達為什麼要做官的原因和心情告訴了觀眾,也表現了其空有凌雲志而無法實現的情緒。

接下來在勸農的時候,徐州王完顏龍踐踏農田,村長侯伯卿前去辯理未果,徐達也去解勸,完顏龍卻讓他拷打侯伯卿,馬先生在這裡設計的是二黃碰班轉原板,儘管是原板,但裡面充滿了矛盾,一方面是無辜受屈的老百姓,另一方面又是作威作福的王爺,儘管徐達心裡並不願意打,但是為了息事寧人,他又不能不打,馬先生在唱詞里便唱到“可憐你生亂世不如雞犬,誰叫你不量力有誰可憐,這才是自作自受休得埋怨”。

然而矛盾並沒有因此結束,侯伯卿還是被遊街示眾,接下來完顏龍又斬人手腕,剜人眼目,屈打店主康茂才,這一系列的衝突已經發展到了民怨沸騰的地步,而這些案件也都堆放到了徐達的面前,於是馬先生此處又是一段西皮散板。

散板最難唱,但是馬先生的這段散板卻十分精彩,前四句說明了這些冤案,“這一個剛告道被斷去了手腕,那一個又告道眼被賊剜。這一個告的是屈打良善,那一個又告道平白地遭奇冤”;接下來的“完顏龍他本是皇家的親眷,我徐達官職小無有威權”,是在比較自己和對方,一大一小,一個有權有勢,一個不過是個有名無實的知府,於是他想到了“如不然將這些案甩手不管”,但是他又聽到了來自百姓們的聲音“又聽得百姓們口呼青天”,怎么辦?是仍舊息事寧人,還是反抗?“左難右難難壞了我,一時無計兩周全”,這兩句詞雖然有些象《二堂舍子》裡面劉彥昌的那段二黃原板,但是所不同的是《反徐州》產生的矛盾是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相當尖銳;而《二堂舍子》則是在情感上面所產生的,一個是前妻的孩子,一個是現在妻子的孩子。按照一句以前的話就是屬於“人民內部矛盾”。

再說《反徐州》,就在這群情激憤的時候,樂兒(完顏龍的爪牙)非要把一個廚子接替徐達的官職,立時導火索被點燃,徐達以及其他受冤屈的百姓已經忍無可忍了,於是造反開始了,馬先生在這裡便只是加了一段快板,是原來本“嘆英雄枉掛那三尺利劍”後面的流水改得,相反是先一句“徐州城百姓齊造反”,而後轉快板,接下來就是武打場面了,最終完顏龍父子被殺,大快人心,全劇結束。

這齣戲馬先生把徐達從忍讓到最後決心起義演的很有層次,他也曾猶豫彷徨過;他也曾幻想過,但最後還是毅然決然的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不但唱段出彩,就連念白(如在郊外勸農和在城樓斥責完顏龍)也大有不同,使人物性格既複雜,又鮮明,很生動,按馬先生自己的話說他也非常喜歡這齣戲,一直演到了他被迫脫離舞台。

我也很喜歡這齣戲,這裡面的大部分唱段我也很會唱,我總覺得似這樣的好戲為什麼沒人或是很少有人會,相反卻為什麼非要花費那么大的人力物力新編些不倫不類的所謂的京劇精品。

由此我想到了很多演員其實許多傳統劇目演的並不怎么樣,會得也就那么幾齣戲,還非要演一些尋求某些人感官或是心理上的刺激的新劇目,又有什麼用處呢?

好劇目流芳百世,而現在的京劇作品,不要說一世,恐怕不幾年就化作清煙了。

最後引我自己的作品一句話,不要為了一時的需要,而毀了自己的一世。

相關詞條

《狀元印》

《戰太平》

《九江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