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紅軍》

《十送紅軍》

《十送紅軍》是一首反映紅軍即將踏上長征路的背景下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歌曲。從1960年張士燮、朱正本兩位音樂人攜手創作,到今天已經40多年,《十送紅軍》不但沒有被遺忘,而且影響力一再擴大。《十送紅軍》的版本非常多,據不完全統計,在演唱上就有宋祖英、彭麗媛、李玲玉、卓依婷、那英、夢之旅組合、北京男孩搖滾等多種版本。而嗩吶版、古箏版、鋼琴版等也有不少的擁躉。

基本信息

歌曲簡介

 《十送紅軍》 《十送紅軍》

歷史上的十月十日,於都河畔夜色茫茫,寒風蕭蕭,蜿蜒如龍的火把映紅了於都河水,中央紅軍撤離蘇區夜渡於都河,蘇區人民灑淚惜別十里相送,雁陣驚寒,戰馬嘶鳴,驚落了中央蘇區成千上萬親人的眼淚!
那是一個淒風苦雨的日子,“……千軍萬馬(介支個)江畔站,十萬百姓淚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紅軍啊,革命成功(介支個)早回鄉……”,歌曲《十送紅軍》凝練地寫照了紅軍與蘇區人民的魚水深情,再現了子弟兵與蘇區人民灑淚惜別的悲壯場景,揭開了紅軍被迫長征的序幕!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與人民民眾血肉相連、魚水相依,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最高宗旨。中央蘇區的鄉親與紅軍同勞動、同生活、同戰鬥,同生死共患難,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紅軍告別了用鮮血和生命捍衛過的紅土地及養育自己的衣食父母,蘇區人民灑淚送走了自己的子弟兵,留下的是七十多年傳唱而經久不衰的《十送紅軍》――

《十送紅軍》是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憑藉著優美流暢的鏇律、情真意切的歌詞,它幾十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但是,隨著電視劇《長征》的播出,一場關於這首歌究竟出自誰筆下的著作權訴訟浮出了水面。近日,作曲家王庸訴空政歌舞團作曲家朱正本、中央電視台、總政歌舞團作曲家王雲之侵犯著作權糾紛案二審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開庭。

《十送紅軍》最動人應該是它的鏇律,再則就是它的歌詞了。那種一鳴三嘆的鏇律,底沉的和音可比《梁祝》《長亭送別》,離歌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明知此去歸期無期,卻不得不別。這種離別比死別更令人楸心!死別是一種短暫的巨痛,而這種離別卻是長久的痛,讓人格外牽腸掛肚,欲罷不能。撇開長征崇高目的不談,這種浪漫的情懷令人十分動心!!

背景

背景分析

創作時間:1961年8月1日在北京音樂堂首演說明書《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中發表了《十送紅軍》。
作詞:朱正本、張士燮收集整理,根據江西贛南民歌《長歌》改編

創作背景

江西贛南民歌《長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戰鬥頻繁。每當紅軍上前線,各個村子的百姓經常到村頭、河邊、大道旁送別紅軍,有時一邊送一邊唱。其中一首送別紅軍歌,曲調非常口語化,歌詞中夾雜著不少俚語、方言,唱半句,停半句,鏇律婉轉優美。泣如訴的《十送紅軍》,與蘇區人民的淚水流在了一起;再現革命的歷史畫面。

歌詞

十送紅軍《十送紅軍》樂譜

十送紅軍 -(江西民歌 )

一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下了山
秋風(里格)細雨(介支個)纏綿
山上(里格)野鹿聲聲哀號
樹樹(里格)梧桐葉呀葉落光
問一聲親人紅軍啊!
幾時(里格)人馬(介支個)再回山
三送(里格)紅軍(介支個)到哪山
山上(里格)包穀(介支個)金燦燦
包穀種子(介支個)紅軍種
包穀棒棒咱們窮人掰
緊緊拉著紅軍手紅軍啊!
撒下的種子(介支個)紅了天
五送(里格)紅軍(介支個)過了坡
鴻雁(里格)陣陣(介支個)空中過
鴻雁(里格)能夠捎書信
鴻雁(里格)飛到天涯海角
千言萬語囑咐紅軍啊!
捎信(里格)多把(介支個)革命說
七送(里格)紅軍(介支個)五斗江
江上(里格)船兒(介支個)穿梭忙
千軍萬馬(介支個)江畔站
十萬百姓淚汪汪
恩情似海不能忘紅軍啊!
革命成功(介支個)早回鄉
九送紅軍上大道
鑼兒無聲鼓不敲,鼓不敲
雙雙(里格)拉著長繭的手
心像(里格)黃連臉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紅軍啊!
盼望(里格)早日(介支個)傳捷報
十送(里格)紅軍(介支個)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介支個)搭高台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
雕龍(里格)畫鳳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來晚也想紅軍啊
這台(里格)名叫(介支個)望紅台

關於歌者

彭麗媛彭麗媛

姓名:彭麗媛
出生日期:1962年11月20日
生肖:虎
星座:天蠍座
民族:漢族
籍貫:山東鄆城
學歷:碩士
婚姻狀況:已婚有一女
最喜歡的歌曲:《父老鄉親》
就職於:總政歌舞團 ,少將軍銜

簡介

中國培養的第一位民族聲樂碩士。中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青年歌唱家。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年聯合會常委,總政歌舞團第一批“國家一級演員”,並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第一批“政府津貼”。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現任“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兼職教授。曾先後三次榮立二、三等功。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國當代民族聲樂代表人,中國第一位民族聲樂碩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年輕的文職將軍,也是深受軍內外觀眾喜愛的著名軍旅歌唱家,第八屆、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青聯聯合會副主席,總政歌舞團第一批“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第一批“政府津貼”,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全國婦聯執委,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兼職教授,總政歌舞團藝術指導。曾先後三次榮立二、三等功。她多次擔綱重大晚會的壓軸演出,她的歌聲也成為中國歌壇的一座高峰。因其端莊、高貴、大氣的舞台形象,從“牡丹之鄉”——山東菏澤走出的她,常常被譽為“牡丹仙子”
彭麗媛多次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曾獲“文華獎”、“梅花獎”、“中國金唱片獎”、“國家音像大獎”等國家級大獎和國家級聲樂比賽大獎。並榮獲由65個國家參加的第二十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金獎,聲樂排名第一位。
著名鋼琴表演藝術家劉詩昆在會上發言說,彭麗媛博取眾家之長,匯集百家之精華,勇於創新、敢於不斷突破自己,堅定不移地在中國民族聲樂這條路上發展、開拓,彭麗媛為中國民族聲樂和軍旅聲樂藝術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彭麗媛良好的音樂內涵和學習音樂二十多年 的基本功底,使她的演唱揮灑自如,她將繼續對民族聲樂進行研究與探索,使自己的演唱藝術更趨完美。

代表作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沂蒙山小調》、《在中國大地上》、《說聊齋》、《朋友》、《父老鄉親》、《報答》、《掌聲與喝彩》、《白髮親娘》、《中國的月亮》、《槐花海》、《我們是黃河泰山》、《中國歌劇經典唱段》、《二泉印月》、《珠穆朗瑪》、《黃河漁娘》、《歌唱吧,春之聲》、《黃河怨》、中國歌劇《木蘭詩篇》、《美人》、《香江明月夜》等。

專輯

《中國民歌》、《珠穆朗瑪》、《中國歌劇經典唱段》、《源媛流長》、《我的士兵兄弟》等。

專家點評

拒絕空洞讓它成為經典
作曲家、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趙方說:“這首歌的曲調取自民間,在江西等地有類似曲調的民歌。”
說到它大受歡迎的原因,他認為這種來自民間的曲調舒展優美,易於上口,音域不寬,適合流傳。改編後的歌曲加入了民眾對紅軍的真摯情感,更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其中關鍵的一點是歌曲風格深情婉轉,沒有口號式的空洞讚美,避免了一些同類歌曲的弊病,在這基礎上,它成為了長征主題系列歌曲中的經典。
但趙方認為,將《十送紅軍》列入軍旅歌曲似乎不妥。“按專業術語來說,它是帶有民歌風的抒情歌曲,軍旅歌曲難以概括它的這種風格。”

相關視頻

【宋祖英】十送紅軍

著作權之爭

《十送紅軍》引發著作權糾紛央視被告上法庭!認為《長征》劇中的《十送紅軍》曲調是改編自40年前自己譜寫的《送同志哥上北京》,曾執導過《白毛女》等話劇的導演王庸日前將央視、《十送紅軍》作者朱正本告上法庭,索賠10萬元。王庸稱,1960年,朱正本到江西井岡山採風,他將《送同志哥上北京》等作品送給了朱正本,《十送紅軍》是朱正本以《送同志哥上北京》曲調改編的。2001年6月,中央電視台播出電視連續劇《長征》時反覆播放《十送紅軍》一曲,片章節附注明的曲作者僅為朱正本。王庸認為,中央電視台及朱正本侵犯了其著作權。2001年6月,朱正本則向媒體介紹了他《十送紅軍》的創作經過:“1960年春,我們空政文工團幾位創作人員到江西採風。在當地我了解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戰鬥頻繁。每當紅軍上前線,各個村子的百姓經常到村頭、河邊、大道旁送別紅軍,有時一邊送一邊唱。其中一首送別紅軍歌的曲調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半年之後,空政文工團創編《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其中有一場送別紅軍北上長征的內容。詞作家張士燮編創了一首《十送紅軍》歌詞給了我。我接到歌詞立即想到那首江西的送別紅軍歌。整個曲子譜得相當順暢,總共不到一個小時。”2001年6月,央視首播《長征》時對該曲並未署名,直到7月3日才打出歌曲作者朱本正的名字。王庸認為,朱本正對其獲得《送》曲並據此改編一事完全迴避。為此,他認為,兩被告侵犯了其著作權,請求法院判令兩被告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法院經審理駁回了他的訴訟請求。

而在陝西鎮巴,人們正試圖奪回他們對這首歌曲在地域上的話語權。他們認為,這原本是一曲鎮巴民謠,而非江西民歌。地處陝南的鎮巴縣與四川萬源市毗鄰,地處大巴山西部。在這裡採訪,滿城的桂花香和兩面蔥綠的山峰讓人感到愜意。撥打鎮巴縣機關幹部的手機,聽筒中均傳出《十送紅軍》的彩鈴聲,因為他們認為,這首民歌最早出自鎮巴,這張牌應由他們來打。而我們現在聽到的那首熟悉的《十送紅軍》,一律被標註為江西民歌,爭議自此而來。鎮巴人說這首歌屬於他們,源於1958年發表在《民間文學》上的《鎮巴民謠——十送》,蒐集者富饒是鎮巴文史工作者符文學的筆名。據介紹,1956年10月,符文學受組織派遣深入當年川陝蘇區普查革命烈士,收集革命鬥爭史實。走到永樂鄉(鎮巴轄區)時,打聽到在西鄉街有個叫朱有熾的人,曾任縣蘇維埃稅務局長。在與朱有熾的交談中,朱哼出了《十送紅軍》,符文學當即記下並整理出來。回到縣裡後,他把《十送紅軍》抄寄給了中國民間文藝雜誌社《民間文學》編輯部。直到1958年才得以發表。但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的不少舞台演出和出版物中,署名皆為朱正本、張士燮。後者的歌詞與前者相比,只有一、三、五、七、九、十共六段,不同之處僅為歌中所涉及的地名和個別詞句,而也是自此後,這首歌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直以江西民謠自居。鎮巴人認為,原詞中涉及的地名“南山”、“通江河”、“望月廳”等均屬鎮巴、通江地名,全詞意境也正符合當年紅四方面軍撤離川陝時的時段和情景。所以,他們認為鎮巴才是這首歌真正的母源地。採訪中我們得知,符文學先生仍健在,但遺憾地是,我們並未見到。而被當地稱為陝南歌王的劉光朗先生是符的好朋友,且於1959年為《十送》譜了曲,關於《十送紅軍》在鎮巴的來龍去脈,他欣然接受了我們的採訪。1959年,劉光朗從西安藝術師範學院音樂專業班畢業回鄉教書,“不久,符文學找到我把發表在《民間文學》的《十送》交給我,讓我譜曲,看了歌詞後,我感覺非常美,當時心裡很感動。很快,我按鎮巴民歌的曲調譜了曲,並教給學生傳唱,效果很不錯。”劉光朗稱,前幾年他曾到通江縣兩河口搞採錄,找到了朱有熾的兒子,朱的兒子證實曾見證了符文學找他父親收集這首歌詞的過程。而朱有熾的一位老鄰居告訴劉,“那個老漢愛唱的很,經常彈個弦弦唱。”這位鄰居還為劉光朗學唱了幾句朱有熾經常唱的《十送》,“用的是鎮巴《繡荷包》的曲調。”記者從一篇符文學寫的《十送紅軍誰傳唱且聽鎮巴採錄人》的文章中看到,在採錄過程中,朱有熾曾說到:“在兩河口的紅軍部隊,平時除對敵作戰,建立政權,開展打土豪分田地以外,為了鼓勵紅軍戰士,號召窮人參加紅軍……創編了許多紅色歌謠,在根據地到處傳唱,如‘徐向前,到川陝,空山壩,紮營盤。惡人個個腦殼砍,打得川軍垮了桿’……還有一首比較長的紅軍歌謠,共有10段,是在1935年2月,留在巴山游擊隊一位皖、鄂一帶的老紅軍(忘記了姓名)教我唱的,教了幾次我才記得牢靠一些,歌謠名字叫《十送紅軍》”。在文章中朱有熾說:“他說我記,然後一段一段念給他聽,有錯的地方作了糾正。”有證據顯示,從1958年發表於《民間文學》至上世紀90年代,包括《中國歌謠選》等7、8種出版物中,所收錄的《十送》署名或為“朱有熾唱”,或為“符文學收集”。而江西民歌《十送紅軍》的創作則是在上世紀60年代。現在,鎮巴全縣已形成了傳唱、保護《十送紅軍》的濃厚氛圍。因為朱有熾曾任赤北縣蘇維埃政府(初建於現通江兩河口)稅務局長,鎮巴縣國稅局正以《十送》為依託打造國稅文化,現在,這個單位的幹部個個能唱,能講《十送》,引來不少關注的目光。下一步,收錄有《十送》的《鎮巴民歌總集》即將出版,《十送》將成鎮巴營造紅色文化的主打牌,製作鎮巴版本《十送》光碟的工作也在醞釀籌備中。前面所說的鎮巴版本《十送》,便是由陝南歌王劉光朗作曲的“原始版本”,應我們的盛情,採訪結束後,劉光朗先生為我們清唱了這首歌,曲調纏綿、抒情,讓我們陶醉。美妙的歌聲也許將延續這場以爭奪紅色文化資源為出發點的著作權之爭,不講孰是孰非,我們看到的各地目前重視、保護紅色文化資源的比爭勁頭,令我們欣慰。長征精神、紅色文化正被弘揚、繼承著,而這,不就是我們此行所追求、所希望看到的景象嗎?

電視劇

劇名:十送紅軍
類型:軍旅題材
導演:毛衛寧
主演:佟大為、張浩天、王雷、李小萌

演員表

張二光——佟大為——幫助殘疾戰友重新振作,卻失去了自己扣扳機的手指;
戴瀾——萬茜——女扮男裝掩護大部隊渡河,在戰友李復生的槍口下自毀花容和歌喉;
高福星——羅晉——完成了最後一個戰友遺願,最終犧牲在延安門外。
鍾石發——劉威——奉命給鍾家留後,被迫與四個兒子共赴戰場;
賀堅——王雷——不怕衝鋒陷陣,對女友小桃躲躲閃閃
李復生——蒲巴甲
小桃——李小萌
郭母——薩日娜——在賈學會的勸說下讓兒子參加紅軍,卻在六盤山一戰面對喪子之痛;[2]
賀老憨——徐玉琨——求死不成,為撫養低能兒苟且偷生
鄧秋生——張浩天——瀘州負傷,醒來意外成了模範鄧秋生
未知——湯晶媚
伍炳——吳健——與沙奎並肩作戰,陷入圈套互相懷疑紅軍身份;
鄧秋生——張殿倫
未知——張默
張母——劉佳
陳樹華——劉之冰
鍾四發——瞿澳暉
賈學會——袁滿

劇情簡介

電視劇《十送紅軍》分十單元,講述了十位不同年齡、性別、兵種的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成長、蛻變、抗爭與犧牲的故事。
這些不同年齡、性別、兵種的人們擁有一個共同願望,那就是用生命守護和傳遞紅色的星星火種:鍾石發(劉威)奉命給鍾家留後,被迫與四個兒子共赴戰場;“神槍手”張二光(佟大為飾)幫助殘疾戰友重新振作,卻失去了自己扣扳機的手指;政工幹部賀堅(王雷飾)不怕衝鋒陷陣,對女友小桃(李小萌飾)卻躲躲閃閃;炊事兵賀老憨(徐玉琨飾)求死不成,為撫養低能兒苟且偷生;女文藝兵戴瀾(萬茜飾)女扮男裝掩護大部隊渡河,分享者影視,在戰友李復生(蒲巴甲飾)的槍口下自毀花容和歌喉;伍炳(吳健飾)與沙奎(方勇飾)並肩作戰,陷入圈套互相懷疑紅軍身份;小戰士鄧秋生(張浩天飾)瀘州負傷,醒來意外成了模範鄧秋生(張殿侖飾);郭母(薩日娜飾)在班長賈學會(袁滿飾)的勸說下讓兒子參加紅軍,卻在六盤山一戰面對喪子之痛;高福星(羅晉飾)完成了最後一個戰友遺願,最終犧牲在延安門外。
十個故事各自獨立,十個人物相互關聯,隨著《十送紅軍》的劇情發展,觀眾將重走長征路,了解在瑞金揮師、湘江戰役、遵義會議、四渡赤水、飛奪瀘定、翻越雪山、跋涉草地、吳起會師等重大歷史事件背後普通戰士的點點滴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