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介紹

出版背景

1973年4月5日,彼得·辛格在《紐約書評》上撰文,首次提出“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一詞。辛格在這篇文章基礎上寫成的《動物解放》一書出版,“動物解放”一詞由是深入人心,並成為30年來風起雲湧的動物權利運動最為響亮的口號。
《動物解放》一書自在英國初版,隨後又有了德、意、西、荷、法、日和其他文種譯本的23年來,在促使讀者嚴肅地思考我們應當如何對待非人動物的問題上,起了一種有益的作用。
在本書中所爭論的,作為一個倫理問題,這和本世紀人類所面臨的任何其他倫理問題同等重要。20世紀爭取人類平等的運動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進步的道德運動。
在過去的200年中,人們看到了把倫理觀念不斷地擴展到本部族、本國或本種族之外,直至包容全人類的潮流。現在都承認,從某種根本的意義上說,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都天然擁有某些基本的權利。
然而即使人類達到了這一步,也還是不夠的。有了進步,把所有的人都包括了進來,但仍有其局限,因為人類仍然把世界上大多數有感知能力的物種排除在外。在人類自身界限之外的所有物種都是非人動物,對於它們,人類拒不給予道德關懷。由於斥之於人類愛護與關懷的範圍之外,便惡待它們,正像前幾個世紀歐洲帝國主義者把其他種族視為化外,因而惡待他們一樣。
使人類的關懷及於動物,這對於中國讀者來說該並不陌生。畢竟,影響了中國許多世紀的佛教傳統的一個中心理念是眾生平等,甚至要求信徒不殺生;這與西方把人與動物截然分開,強調只有人才是上帝的刻意創作,因而天賦統治其他動物之權的觀點大異其趣。然而,對於動物目前在中國的處境來說,這種高尚的佛家倫理的影響已很微弱,動物仍屬“異類”,常常被非常殘忍地當成“物品”來對待。
對於一位作者來說,最大的獎賞莫過於被告知其作品改變了某個人的生活。關於《動物解放》一書,就有許多人對我說過這話。他們讀了本書,受其立論影響,認為自己已不能照原樣生活下去;特別是不能再支持那種殘忍、暴虐並危害環境的肉食業了。於是他們成了素食主義者,而且力圖過一種不致使其它動物無辜受難的生活。這是人類都應當去做的。對於我們,這並非一種犧牲,反而大有益於自己和動物。
目前在西方,素食主義風行一時。在英國、澳大利亞、荷蘭、瑞典、美國以及許多其他國家,已有數百萬素食主義者,還有更多的人大大減少了他們對肉、蛋的消費。而“動物解放”觀念是其唯一的原因。環境方面的理由也起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了本書第四章所講的道理:在西方社會中十分典型的那種大量消耗動物製品的生活方式,對於環境來說是一種災難。健康方面的考慮也是人們轉向素食的一個重要原因,大量研究已經證明,那些放棄或減少肉食而在食譜中增加水果和蔬菜的人,其所受到歐美社會兩大殺手——癌症與心臟病的威脅也將減少。
減少動物性食物對健康的好處,某些最有力的證據來自中國。80年代初以來,美國康奈爾大學柯林·坎貝爾博士曾和中國的研究人員一起,對6500位中國農民的飲食和健康做過研究。這可能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對有關問題的長程調查。比之於美國人,中國人所吃的脂肪通常要少得多,而纖維素要多得多。因此,他們體內的膽固醇水平,心臟病和消化系統癌症發病率也低得多。然而,就在中國人中,地區差異也很大。坎貝爾博士發現,在那些吃動物產品和脂肪最少的人群中,癌症、心臟病和慢性病的發病率也最低。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當西方人開始意識到食用過多的肉、蛋和乳製品是一個錯誤的時候,中國卻在這方面開始增加其消費,而如麥當勞之類的美國快餐店也在中國城市紛紛開張。去年,在一次世界肉類會議上,中國國內貿易部一位高級官員為“把肉食業的發展推向一個新階段”,竟呼籲在這方面進行國際合作,而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目前已經有一千多個肉類加工的合資項目。中國肉類消費已占世界生產和消費總量的1/4,而且還在迅速增長。
這就說明了本書目前在中國出版何以如此重要。20年來,西方在制止現代“工廠化農場”中那些最殘忍的做法——如把家畜囚在籠中使之完全不能走動——方面有了某些進展。如本書所提到的,在瑞士,已不準把雞關在鐵絲籠內;在英國,已不準單獨隔離餵養肉用小牛和豬。然而,如果中國為了追求生產更多的肉和蛋而仍在模仿西方,從而給動物造成許多額外痛苦的話,那么,上述這些受到歡迎進展也就沒有多大意義了。其結果,將是數以十億計的動物終生悲慘地生活在狹窄、陰暗、不見天日的圈內,而不能與它們的其它同類一樣,享受自由、天然的野外生活。而為了生產足夠的飼料,又將對農業造成更大的壓力,使更多的山野失去天然植被而被闢為耕地。為了生產更多的牛肉,將會有更多的森林被砍伐,更多的草原放牧過度,從而出現更多的沙漠。所有這些都將消耗更多的能源,往大氣中排放更多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從而引起溫室效應、乾旱、颶風和海平面上升。而中國的心臟病、消化系統癌症的發病率也將很快超過西方。
因此,本書呼籲所有的中國讀者都來宣傳:肉食已成為當今一大道德課題。肉食虐待動物、不利健康、浪費資源、毀壞環境。如果不改變那種認為動物生而為人類口中之食的看法,我們也就難以改變自己對整個自然的態度。
阻止中國重蹈西方的覆轍。
基本信息
書名:《動物解放》
作者:(英)彼得·辛格(Peter Singer,1946-)
出版社: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頁碼:316 頁碼
出版日:1999年5月
ISBN:7801451201
市場價:¥18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章節編排
致中國讀者
1975年初版序
1990年再版序
前言
第一章 一切物種均為平等

其他動物當然會疼痛
大多數人都是物種歧視者
第二章 殘暴的動物實驗
猿類平衡台實驗
小獵兔犬毒氣實驗
猴子輻射線實驗
哈洛教授的“志業”
物種歧視的結果
心理學領域中的痛苦實驗
動物毒物實驗
毒物實驗的反省
不知所云的醫藥實驗
為何大眾無動於衷?
科學家拒絕讓公眾監督
美國:還是個野蠻國家
物種歧視與種族歧視
動物利益與人類利益
第三章 工廠化農場的悲慘世界

肉雞——你不會想知道它們是怎么長大的
蛋雞——格子籠里歇斯底里的幽靈
豬——“我不笨,我有話要說!”
小牛肉所謂“全力成長”的秘訣
奶牛——來自不生長青草的所謂“牧場”
肉牛——室內飼養已成趨勢
動物五項基本自由:轉身、舔梳、站起、臥下及伸腿
多數家畜、家禽的命運:閹割、烙印、電昏、死亡、強迫進食或禁食
死亡,從來就不是不痛苦的
第四章 做一個吃素的人
減輕環境負擔,減少痛苦而又增加食糧
你一定要身體力行
少養肉品動物——拯救地球
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
素食使你心中有自然
第五章 人主宰一切
物種歧視的簡史
基督教之前的想法
基督教思想
啟蒙運動及其後
第六章 物種歧視在今天

人類優先?
動物的本性
最好的策略——不殺生!
改變你的消費習慣
一切物種均為平等
哲學家的新任務
發揮利他精神
譯者後記 孟祥森
譯者後記 錢永祥
附錄:世界部分動物保護組織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