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行無明》

【俱行無明】

謂心、心所法,常相隨逐,曾不捨離,是為俱行無明
梵語avidya^,巴利語avijja^。為煩惱之別稱。不如實知見之意;即闇昧事物,不通達真理與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狀態。亦即不達、不解、不了,而以愚痴為其自相。泛指無智愚昧,特指不解佛教道理之世俗認識。為十二因緣之一。又作無明支。俱舍宗、唯識宗立無明為心所(心之作用)之一,即稱作痴(梵moha)。
就十二緣起中無明支解之,無明為一切煩惱之根本。阿含經謂,無明乃對於佛教真理(四諦)之錯誤認知,即無智;且其與渴愛具有表里之關係。說一切有部以‘三世兩重’之因果來解說十二緣起,謂其中之無明系指過去煩惱位之五蘊,由於該位諸煩惱中,以無明之作用最強,故總稱宿世煩惱無明。唯識宗則以‘二世一重’之因果加以解釋,謂無明與行能牽引識等五果之種子,故為‘能引支’;其中,與第六意識相應之‘痴’,能起善惡之業,稱為無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