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傳》

《修女傳》

《修女傳》是奧黛莉·赫本的代表作之一。該片也是赫本作品中最嚴肅的一部,影片的深度超過了赫本的其他影片。《修女傳》根據同名暢銷書改編,影片投入巨大,不僅全方位展示了鮮為人知的教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還遠赴非洲拍攝外景,為當時所少有。影片通過魯克的遭遇,表現了服務社會與修行內心之間的衝突,從而探討宗教本身的矛盾。赫本成功塑造了隱忍、善良的修女魯克,完美展現她在信仰和真實情感之間的矛盾與掙扎,憑此片再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基本信息

概述

《修女傳》海報《修女傳》海報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修女傳》

英文名稱:The Nuns Story

上映時間:1959年

片長:149 Min

導演: 弗雷德·金尼曼 Fred Zinnemann

演員表: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 Sister Luke (Gabrielle van der Mal)

彼得·芬奇 Peter Finch

伊迪絲·埃文絲 Edith Evans

佩吉·阿什克羅夫特 Peggy Ashcroft

迪安·賈格爾Dean Jagger

梅瑞德·丹諾克 Mildred Dunnock

比阿特麗斯·斯特雷特 Beatrice Straight

科琳·杜赫斯特 Colleen Dewhurst .... Archangel Gabriel (sanatorium)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華納兄弟公司 [美國]
發行公司:

米高梅聯美家庭娛樂 [美國] (USA) (VHS)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美國] (VHS)

Warner Home Vídeo [巴西] (Brazil) (VHS)

劇情簡介

《修女傳》劇照《修女傳》劇照

女主角嘉比兒投身修道院,學習教會的戒律變成璐克修女。其後被送到醫學院學習當護士,畢業後派到非洲的比屬剛果服務。
在那兒她認識了無神論的醫生福圖納提,引起了她對宗教信仰的質疑。
不久璐克生病,病後被送回比利時,當時正值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醫院旁炮聲隆隆,修女們卻不顧個人安危繼續工作。
比利時淪陷後,璐克參加了敵後工作,愛心使她無法保持修道者的沉默和自製。當她聽到父親被殺害的訊息時,決定請求還俗。

導演介紹

弗雷德·金尼曼弗雷德·金尼曼

弗雷德·金尼曼 Fred Zinnemann

男, 生於1907年4月29日 ,奧地利 維也納
逝世於1997年3月14日 (英國 倫敦)
星座: 金牛座
弗雷德·金尼曼1907年4月29日生於奧匈帝國國首都維也納(現奧地利)。1927年畢業於巴黎創設電影攝影技術學校,此後在柏林做了一年副攝影師,然後成為副導演。1929年到好萊塢從演員做起,然後是短片導演。1941年導演第一部劇情長片《拳王爭霸》。到了四十年代後,完美傾向越來越重,1948年導演《孤雛淚》,得了第一屆銀幕導演獎。1949年導演《男兒本色》,52年導演《正午》,在韓戰時期導演《亂世忠魂》,這是一部反戰片。他的作品往往走在時代的尖端,每一部作品都提出新問題。綜觀他的作品,有電影史上留下青史的名片,也有出人意外的賣座片。他獲得第三屆奧斯卡最佳導演金像獎(《Teresa Benjy》短片,《亂世驚魂》、《良相佐國》),並得了四次紐約影評家協會獎(《正午》、《亂世驚魂》、《修女傳》、《良相佐國》)。1977年辛尼曼七十歲,依然寶刀不老,對電影的熱情不減,他導演的《茱莉亞》,光芒四射,轟動全球影壇,被提名11項奧斯卡金像獎,雖然結果只得了最佳男女配角及最佳編劇3項金像獎,但它仍是電影史是占有一席地的作品。1982年拍改編自湯馬斯伊士曼的小說《秘密警官》(The Secret Policeman),片名為《破曉前一日》(Day before Sunrise)。

主要演員

奧黛麗·赫本奧黛麗·赫本

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女, 生於1929年 5月4日 ,比利時布魯塞爾
逝世於1993年1月20日 (瑞士,結腸癌)
星座: 金牛座
奧黛麗·赫本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父親約瑟夫·維克特·安瑟尼·赫本-魯斯頓是一位英國銀行家,母親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蘭貴族後裔,襲有男爵的封號,家族譜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愛德華三世。赫本的全名原本為“奧黛麗·凱薩琳·魯斯頓”,但在二戰後,由於她的父親約瑟夫偶爾發現自己的母系先祖中有“赫本”這個姓氏,於是把自己的姓氏改為了“赫本-魯斯頓”。因此,為了合乎法律規定,奧黛麗的名字也相應修改為“奧黛麗·凱薩琳·赫本-魯斯頓”,一般簡稱為“奧黛麗·赫本”。她雖然息影多年,但演技並未遜色。繼《羅賓漢和瑪莉安》後,她又主演了《血統》(1979)、《哄堂大笑》(1981)、《直到永遠》(1989)。然而,進入70年代以來,歐美的婦女解放運動日趨高漲。婦女不再滿足於做男人的玩物和附庸。她們走出家庭,走向社會,和男人一樣工作奮鬥。近年來不少女演員成功地塑造了這種新女性的形象,很受歡迎。相比之下,赫本復出後仍然跳不出天真無邪、活潑善良的少女形象,這就不能不給人一種落伍、懷舊的感覺,令人感到哀嘆、惋惜,這也是她重返影壇後所拍四部影片均不很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彼得·芬奇彼得·芬奇

彼得·芬奇 Peter Finch

男, 生於1912年 9月28日 ,英國
星座: 天秤座

彼得·芬奇(Peter Finch)1916年09月28日生於英國倫敦南肯瑟頓,兩歲時父母離異,之後他被居住在法國、印度和澳大利亞的親戚輪流照顧,成人後做過多種職業,直至1935年開始在澳洲的劇院表演。翌年演出電影處女作《Dave and Dad Come to Town》。其後十多年,他成為澳洲影劇界和廣播界的頂尖紅星。英國巨星勞倫斯·奧立佛賞識他的表演,在1949年把他帶到倫敦,他在英國影劇圈奮鬥多年,成為著名演員。1976年,彼得·芬奇領銜主演美國著名導演西德尼·呂美特執導的影片《電視台風雲》(Network)。彼得·芬奇在本片中的表演被影評人認為是“奧斯卡百大經典表演之一”。1977年1月14日,彼得·芬奇因心臟病發作,死於洛杉磯的BEVERLY-WILSHIRE酒店大堂內。一個月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他憑藉在《電視台風雲》中的表現被授予“最佳男主角獎”,成為金像獎影史上第一位去世後獲獎的影帝。

製作花絮

《修女傳》劇照《修女傳》劇照

《修女傳》是奧黛莉·赫本的代表作之一。她在影片中為世界影壇創造了一個清新雋永、純潔可愛而又無法擺脫世俗叛逆和驕傲自滿的修女形象。奧黛麗.赫本主演電影中比較嚴肅的一部,對修女生涯的學習過程和修女對宗教信仰的內心矛盾都有深刻的描述。清純脫俗的奧黛莉·赫本在片中精彩詮釋了年輕美麗的女孩嘉比雅,其優雅的氣質和精彩的演技令人讚嘆。
《修女傳》的故事帶領觀眾進入外人難得一見的修道院世界:女主角嘉比雅投身修道院,學習教會的戒律變成路加修女。其後被送到醫學院學習當護士,畢業後派到非洲的比屬剛果服務。在那兒她認識了無神論的醫生福圖納提,引起了她對宗教信仰的質疑。不久路加生病,病後被送回比利時,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醫院旁炮聲隆隆,修女們卻不顧個人安危繼續工作。比利時淪陷後,路加參加了敵後工作,愛心使她無法保持修道者的沉默和自製。當她聽到父親被殺害的訊息時,路加修女在一個特殊又非凡的情況之下,在決定命運的秋天,撤去了她修女的誓願,退出了修道院。她在風平浪靜後向世界公開了她的傳奇以及私人故事。
《修女傳》這本書出版後立刻成為十年來最為暢銷的書籍之一。而這本影片也同樣深入探討了不為人知的宗教世界和扣人心弦的秘密。該片深入剖析了這位年輕貌美女孩的內心世界。《修女傳》場面浩大,外景隊遠征至步步充滿危機的非洲剛果拍攝外景,這在當時是非常少見的。《修女傳》由四度奪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導演弗雷德·金尼曼執導,榮膺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八項提名,另外還榮膺紐約影評人最佳女主角獎及最佳導演獎,並榮獲全美影評人協會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最佳女配角(伊迪絲埃文絲)。

影評

《修女傳》劇照《修女傳》劇照

《修女傳》,整部電影較細緻的講述了修女的生活。天主教對神職人員的要求簡直就是滅絕人性的,服從,毫無問題的服從,是對一個修女最大的要求。也正是這一要求使赫本所飾演的路加修女最終選擇了退出。之前的親情,愛情等等很多都沒能擊敗她為神職犧牲的決心,但是服從擊敗了她。
耶穌還是貪心,相當於娶了全世界的修女做老婆,而且要求絕對的忠心,這和很多邪教頭子也有些相似了。不結婚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神職,這個還算好理解,可是明確的解釋為結合就讓人難以接受了。
誰說赫本的演技差,當路加修女知道自己的父親在救治難民的時候被德軍飛機掃射之死後,她所表現的神情,動作。完美的詮釋著路加修女內心的悲痛、憤怒、試圖抑止自己感情的掙扎。真的是不可多得的表演。

相關視頻

奧黛麗·赫本影視作品

奧黛麗·赫本的一生,是光輝燦爛的一生,她在黃金時代所創造的銀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樣,留給人們美好的印象太強烈了。她在電影史上所占的獨特的一頁,是不會被歲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國林肯中心電影協會向赫本授予Gala榮譽獎,該項獎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資深望重的藝術大師頒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