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
1937年深秋的一個月夜,我遇見了一個買Era煙的黑衣女人。她抽了我的Era煙,並稱我為人,自稱為鬼。她和我約定下星期的第一個月夜在這家煙店相見,隨後如夢般飄走。第二天,我去採訪一件自殺案時得知自殺者正是碰上了女鬼。約會那晚,我和鬼漫步於荒郊。從此,我和那黑衣女每隔三天左右就約會一次。有一次下起了大雨,鬼把我帶到一座舊宅,我向鬼傾訴了自己的愛意,已換上白色衣服鬼則認為愛是荒廖的,她冷冷地讓我走。第二天,我再訪舊宅,發現那女人根本不存在,去初次邂逅的小店,夥計說那夜來買煙的是個女鬼,並否認此店出售過Era煙。通過一系列調查,我知道那女人與四年前四馬路的情殺案有關。我四處尋找她,最後,在菸具店裡找到持槍對準夥計的她。原來她是為了丈夫復仇。而小夥計是她的最後追殺對象。聽完小夥計說出的真相後,她的槍垂落。我追隨她的背影,遠遠的,只見她一回頭,平靜地望我一眼,便消隱於雨霧中……
導演介紹
生於寧波,浙江鎮海人。1965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80年赴美國留學,1984年獲藝術碩士學位。1980年旅美後,專注於中國題材油畫的研究和創作,成為聞名海內外的華人畫家。近年來以“大美術”的理念在電影、服飾藝術、環境設計藝術等諸多方面也取得了如同他油畫藝術同樣的創造性成就,令文化界人士為之折服。最具有陳逸飛油畫色彩的影片應該說是1993年陳逸飛完成的自傳性質的藝術影片《海上舊夢——陳逸飛個人隨想錄》,這是一部真正的詩化電影,他的個人風格為影片增添了非常個性化的色彩。整個影片沒有故事,沒有對白,畫家夢遊似的追隨一個女子,使畫面就像是一幅幅遊動的油畫畫面。電影拍攝的分水嶺對陳逸飛來說應該是1995年。當年陳逸飛的《人約黃昏》入選了法國坎城電影節“特別推薦”單元,並受到電影節主席親自接見。雖然在藝術上與《海上舊夢》一脈相承,將鏡頭對準了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尋覓轉瞬的繁華和滄桑。但已經是一個完整的愛情故事,一段纏綿悱惻的人鬼戀情。曾監製過《醉拳》、《賭聖》等賣座港產片的吳思遠以及梁家輝的加盟,讓《人約黃昏》在上海公映時票房一路飄紅,這給了陳逸飛對拍攝電影的極大信心,也讓他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此後,陳逸飛卻突然拍攝了一部史詩巨製《逃往上海》,可以說這部片子補充了史匹柏所拍攝的《辛德勒名單》所涉及的歷史,講述了猶太人“逃亡上海”的歷史。陳逸飛與他的攝製組馬不停蹄地奔波於世界各地,花費大量的資金與時間收集珍貴的紀錄片資料,攝錄那些當年逃亡上海的猶太人和他們後代的敘述。2005年4月10日8點44分,陳逸飛在上海猝然離世,享年59歲。遺作為《理髮師》。
演員介紹
香港演員。原籍廣東南海,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理工學院。1981年入香港無線電視台藝員訓練班。曾任雜誌記者、編輯、服裝模特。
1983年初入影壇,在李翰祥導演的《火燒圓明園》 《垂廉聽政》中扮演鹹豐皇帝,並以前者獲第三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此後又在李翰祥執導的《火龍》中飾演末代皇帝溥儀。隨後參演作品有爾東升的《人民英雄》、與周潤發合作的《監獄風雲》(1987,導演林嶺東)、《英雄本色Ⅲ夕陽之歌》(1989,導演徐克)、黃志強的《天羅地網》(1988)等。1990年主演羅卓瑤的《愛在他鄉的季節》,獲第二十七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後相繼主演李志毅的《婚姻勿語》(1990)、區丁平的《何日君再來》、關錦鵬執導的影片《阮玲玉》(1991)等。1992年主演法國影片《情人》,獲國際影壇注目。同年主演劉鎮偉的《九二黑玫瑰對黑玫瑰》,獲第十二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其他重要作品有《新龍門客棧》(1992)、《水滸傳之英雄本色》(1992)、《新難兄難弟》、《風塵三俠》(1993)、《東邪西毒》(1994)、《南京的基督》(1995)、《人約黃昏》(1996)、《黑金》(1997)、《目露凶光》(1999)等。1999年曾監製、主演余力為執導的獨立影片《天上人間》,獲邀坎城影展。後來陸續出演林超賢的《江湖告急》(2000)、鄭曉龍的《刮痧》(2001)、台灣導演陳國富的《雙瞳》(2002)、大陸導演孫周的《周漁的火車》(2002)、彭浩翔的《大丈夫》(2003,獲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崔允信的《追蹤眼前人》(2004)、杜琪峯的《柔道龍虎榜》(2004)、陳果的《三更2之餃子》(2004)等。2005年參演成龍的《神話》、杜琪峯的《黑社會》、關錦鵬的《長恨歌》等,並在大陸主鏇律影片《太行山上》中客串抗日英雄。2006年1月參演游乃海導演的《跟縱》。2006年2月以飾演《長恨歌》中深沉內斂的程先生獲第12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男主角獎。梁家輝是個出色的多面手,各類角色都能駕輕就熟,變化豐富,可塑性相當強,是演技精湛的實力派。他也是專欄作家,2005年出版散文集《我對你說》。
影片評價
《人約黃昏》改編自30年代上海作家徐訐的小說《鬼戀》,是畫家陳逸飛繼《海上舊夢》之後對電影藝術的又一次新探索。該片講述了一段纏綿悱惻的人鬼戀情,在藝術上與《海上舊夢》一脈相承,故事性則較之前作大大增強。影片將鏡頭對準了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描繪了很多那時代上海的風土人情:深夜沿街叫賣的餛飩攤,吵吵嚷嚷的舊貨市場,徐家匯教堂和教堂後的徐鎮老街等,充分表現了上海的往日繁華與滄桑。該片唯美主義的藝術風格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並因此獲得了第1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兩項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