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
鄭伊健與導演劉偉強在以《古惑仔》系列的電影成名之前合作拍攝的都市浪蕩子電影,也有動作打鬥場面,但主要描寫鄭與吳倩蓮的愛情,再加上葛民輝從旁搞笑,有相當的娛樂性,但公映時反應平平。劇情描述王廟在三教九流出沒的廟街長大,與專門在當地演唱黃色歌曲的母親相依維命。偶然與好友螃蟹在海邊拯救遭人非禮的女學生小,蟹錯手誤殺歹徒,廟代他認罪坐牢四年。四年後小在電台任DJ,仍不忘救命恩人,與廟重逢後迅速墮入愛河。但她父親是社會名流,阻止女兒與廟來往,更將蟹打至痴呆,廟忍無可忍之下只好以暴易暴。
影片評價
廟街是香港最有特色的街道,以售賣平價貨的夜市而聞名,被喻為香港的平民夜總會。去過了廟街,再來看劉偉強的這部《廟街故事》,就會更有一種親切感。影片一開始便展現了廟街的那些扎堆經營的雜貨鋪,接下來就是阿廟老媽在平民卡拉OK里放聲高歌的場景,而後又出現了算命先生和天后廟,真的和我夏天去的時候感覺一模一樣!可惜我去廟街還是去的太晚了,在香港越來越國際化越文明化的今天,你也不會感受到太多當年飄散在廟街各個角落的江湖氣息,所以只有看電影,從電影的放大鏡中去審視廟街。這部《廟街故事》拍攝於1995年,那個時候鄭伊健還沒有憑藉陳浩南出名,香港的電影院還在放周潤發的《和平飯店》,而影片中的阿廟也像是周潤髮飾演的殺人王那樣,是一個努力想從廟街江湖中抽離出來的避世英雄,但最後卻被逼得不得不重新拿起砍刀和火槍,去捍衛自己的尊嚴!
你不去找麻煩,但麻煩卻會時不時地盯上你,這就是“人在廟街,身不由己”。這部電影其實很老套,無非又是一個黑幫江湖打打殺殺的故事(因為葛民輝的存在還多了一些搞笑的成分),將黑幫人物美化,將男女愛情浪漫化,再把本來沒有多大的過節煽風點火一下,變成了非要你死我活的深仇大恨。影片中的阿廟,身上閃耀著最美妙的人性光輝,他的好友阿蟹,雖然嘴上總是絮絮叨叨,而且粗俗不堪,但卻是個無比重情重義的英雄豪傑。相比他們而言,那些做辦公室的主管經理們,都成了一群背地裡說閒話,甚至捅你一刀的卑鄙小人,於是江湖道義被美化的同時,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反倒被解構了!
從這部影片中,你也能看到當時香港電影敘事方面的許多不嚴謹性,為了達到某個敘事目的而刻意地穿插情節點,使得“起承轉合”變得非常生硬。比如阿廟和小篆之間的愛情,就過於理想化了,根本沒什麼基礎一下子就發展起來了,最後居然到了“等不到他回來,就去自殺”的地步。而為了表現公司經理的壞,竟讓他和黑幫老大硬生生地勾結在一起,於是正義和邪惡兩個陣營之間的對立就變得非常明顯。另外影片在表現打鬥場面時,過多地採用了慢鏡+抽格的方式,以至於觀眾看著看著便產生審美疲勞。而比起劉偉強此後的《古惑仔》系列來,影片中的黑幫顯然過於小家子氣,兩個老大都像是黑幫個體戶一樣獨自經營,而沒有像洪興、東星那樣嚴密的組織,當然對代客泊車、夜總會、麻將館、妓院等黑幫元素還是進行了一些浮光掠影般的展示,給我們表明了這就是純正的廟街文化!
廟街文化的確很有特色,但終究被香港的主流社會所瞧不起,只要你說“自己是出生在廟街的”,他們就會把鄙夷的目光丟給你,讓你覺得生來就低他們一等似的。但正是廟街的這種市民氣息,才讓人更加神往,否則去了香港,看到的都是穿西裝打領帶的優雅商務人士,又有什麼樂趣可言呢?
角色介紹
黃廟
黃廟和小篆之間的感情源於四年前的一次捨身相救,四年後出獄的黃廟重遇已經工作,並且成熟獨立的小篆,小篆介紹黃廟去自己父親的公司工作。可是儘管黃廟有心重新做人,別人卻未必肯給他機會,同事不是嘲笑他,就是排擠他。這其實是導演想要說明古惑仔想要融入正常人的生活有多么不容易,甚至於他最終不得不失敗離開有很大程度上是那些道貌岸然的社會上層人士造成的。古惑仔的出現與現狀是一個社會問題,而非僅僅是他們不想做好人這樣簡單的理由。
阿蟹
他代表了另外一種古惑仔,他和黃廟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也講義氣,他始終站在黃廟一邊,雖然他常常越幫越忙,但他的確是黃廟真正出生入死的兄弟。他代表了廟街那種沒有多少文化,長相一般,甚至粗俗的古惑仔形象,反而顯得阿蟹這個角色更加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