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校》為《21世紀人類學習的革命》譯叢中的一冊,作者為約翰D布蘭思福特等,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人是如何學習的》是美國國家研究院行為科學、社會科學和教育委員會學習科學開發 項目委員會主持的一個課題,由國家科學院和美國教育部基金資助,參與者有16位國際著名的學習研究專家教授,分別來自美國10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該課題以原有的學習研究為基礎,藉助學習科學的最新成果,對人類的學習進行多維的研究,歷時兩年,最後以論著的形式發表。
學習研究的現狀
近三四十年發生的心理研究的革命對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新學習理論的產生為教學 提供了新的見解、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跨學科的研究和新的科研合作形式使人們更清楚地 看到了把基礎研究套用於教育實踐的希望。三十年前,教育工作者們很少關注認知科學家的 工作,而研究者們的工作更是遠離課堂。今天,認知研究者們更多地與教師合作,在真實的 課堂情境中一起探討教學、發現問題、驗證假設,從而加速了學者與教師、理論與經驗的結合。
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的多樣性,不同科學領域的信息日趨融 合。現在我們可以談論的有關學習的話題遠比以前豐富得多。來自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加深了 人們對能力表現的本質和知識組織原則的理解。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向我們展示了,兒童能夠 理解大量的生物學基本原理、自然界因果關係、數字概念、故事和個人的意圖。兒童的這些 能力使我們可以開發一種引進重要概念的創新課程。有關學習和遷移的研究揭示了構建學習 經驗的重要原理,這促使人們在新的情境中積極運用以往的經驗去組織信息、建構理解。在 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和人類學方面的研究成果中清楚地表明,所有的學習離不開特定的 文化模式、社會規範和價值期望,這些情境以強有力的方式影響著學習和遷移。神經科學的 發展曰益為從實驗室研究中獲得學習原理提供證據,它正逐步揭示學習是如何改變大腦的生 理結構和大腦的組織機能的。在認知發展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中,對學習環境設計和評價的合作研究為教師了解不同情境的教學本質提供了新見解。新技術正引導人們去開發更多的 學習機會,這在幾年前是不能想像的。簡而言之,學習研究的這些進展已將科學與實踐的關 系帶入了一個新時代。
隨著人類知識的急劇增長,學習的意義已從記憶和複述信息轉向發現和使用信息。教育 的目的更多的在於幫助學生髮展必要的認知工具和學習策略,使他們能夠獲得創造性地思考 有關歷史、科學技術、社會現象、數學和藝術時所需的知識。掌握學科基礎,包括如何設計 和提出有關各學科領域的有意義問題,能夠加深個體對學習規律的基本理解,這將有助於使 他們成為自我維持的終身學習者。
新的學習科學
在上世紀中後期,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人類學習及其生存環境的複雜性,從而導致 了一個新的領域一一學習科學的誕生。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學習科學就從多學科的視角來 研究學習,涉及到人類學、社會學、語言學、哲學、發展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神經系統科 學和心理學學科。新的實驗工具、新的認知論和新的方法論使科學家能夠開始對心理功能進 行嚴謹的研究,通過實驗來檢驗其理論,而不只是對思維和學習作盲目的猜測。近年來,人們注意到學習的社會情境和文化情境的作用。嚴格的質性研究方法開闊了人們研究學習的視 野,豐富了實驗研究傳統,使學習研究成為一門名副其實的科學。
新的學習科學的特色就在於它強調理解性學習。它並不否認事實對於思維和問題解決的 重要性。對某些領域的專業知識的研究表明專家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依賴於有關學科 領域的大量知識。但是,研究也清晰地說明了“有用的知識”並非是對無關事實的簡單羅列。專家的知識是圍繞重要概念或“大觀點”來聯繫和組織的,直接指向知識的套用場景,支持理解性學習和知識的遷移,而不僅僅局限於對事實的記憶。
新的學習科學關注認知的過程。它把人類學習看作是由目標指引,積極搜尋信息和問題 空間的過程,學習者帶著豐富的先前知識、技能、概念、信仰和習慣進入正規教育,而這些 已有知識極大地影響著他們對環境內容、環境組織和解釋方式的理解。反過來,這也影響著 他們記憶、推理、解決問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新的學習科學認為人們是基於已有的知識去建構和理解新知識的。“魚就是魚”的故事 說明了在基於已有知識建構新知識的過程中,創造性的機遇和危險並存。在建構主義看來, 不管教師如何教學生,他們的知識都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我沒想要教,而他們卻學會了”。好的學習不是來自教師找到了一種好的教學方法,而是來自給學習者更好的機會去建構。教師只有把學習者帶到學習任務中的已有知識和觀念作為新教學的起點,並給予學生多一點學習和建構的機會,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
新的學習科學也強調學習者對學習進行自我調控的重要性。既然人們重視理解,那么他 們就必須學會把握理解和獲取更多信息的時機。他們應該學會評價自己對他人意圖的理解, 選擇支持他人觀點的理據,並能依據現象提出假設和驗證理論。此外,新的學習科學也同時 強調反思性教學的重要性,即反思教什麼、如何教、如何評價學習。這些理念在本書中有詳 細的描述。
新的學習科學也為學習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例如,並行分散式處 理研究把學習看作是所有參與的神經元間通過連線的適應而發生的。這個研究被用來設計明 確的計算模型,並通過行為實驗、計算機模擬、功能性的大腦成像和數學分析將這個模型應 用於大量的研究問題。因此,這些研究有利於改進理論和實踐,為科學的知識基礎增添了一 個重要的維度。
綜上所述,新的學習科學正開始把自己的真知灼見套用到學習者的綜合學習能力培養方 面,使他們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和探究者,探尋對複雜學科知識的理解,為把所學的知識遷移到新的問題、新的情境做好充分的準備。要做到這一點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也並非空中樓閣。
研究與發現
學習研究委員會認為學習是人類的基本功能和習性,人生來就是一個靈活的學習者、主 動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行動者。人所學到的很多東西並不是從正規的教學中得到的。由於正規 教育一般都是在組織良好的知識結構中學習的,對情境的複雜性缺乏考慮,故所學的知識很 難遷移到校外情境。教師只有對人類曰常的各種學習進行分析研究,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方 法,才能真正了解學習。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方法適應學生的學習,而不是讓學 生去適應教學,適應課程。
本課題研究的一個重點是專業知識。學習研究委員會認為理解專家的專業知識非常重 要,因為這使我們能夠洞察思維和問題解決的本質。專家與新手的差別不能簡單歸結為記憶 力或智力能力上的差異,也不是運用一般策略方面的區別,而是專家獲得了廣泛的知識,這 些知識影響他們所關注的事物,影響到他們在環境中如何組織、表征和理解信息,這反過來 又影響他們記憶、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家的基本特徵是:專家能識別新手注意不到的 信息特徵和有意義的信息模式;專家獲得大量的內容知識,這些知識的組織方式反映專家對 學科的理解深度;專家的知識不能簡化為一些孤立的事實或命題,而應反映套用的情境;專 家能夠毫不費力地從自己的知識中靈活地提取重要內容,能套用靈活的方法應付新情景和新 的挑戰。
從分析專家知識過渡到對作為有效獲取知識的基礎一一學習過程的考察,學習研究委員 會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對能產生遷移的各種學習經驗的理解上。他們認為要實現遷移,就必須 把知識和技能拓展到學校學習情境以外,學習者最起碼要知道所學知識什麼時候能夠被運 用一一運用的條件是什麼,知識不能遷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習者缺乏這類有條件的知 識。靠死記硬背得來的知識很少能被遷移,只有在知道並理解知識背後隱含的原理時遷移才 能發生。
雖然有眾多的各個年齡層次的學習者,但兒童在很多方面有別於成人學習者。對幼兒的 研究為我們打開了了解學習發展的一扇窗戶。在特殊領域,比如生物學和物理學的因果關 系、數、語言等,嬰兒和幼兒具有極強的好學易學的先天素質。這些對學習的偏愛有利於早 期學習或使之成為可能,也為低齡學校教育鋪平道路。兒童既是問題解決者,又是問題製造 者。他們試圖解決出現的問題。尋求新的挑戰,在遇到失敗時他們提煉並改進自己的問題解 決策略,而在成功的基礎上建立新的策略。
神經科學發展證實了很多理論假設。作為一門新興科學,它的新穎之處,因此也是重要 的,就是它吸納了很多科學領域的重要觀點和例證,揭示學習的生理機制,加速了非浸入性 成像技術的出現。這些技術使得研究者們能夠直接觀察人類學習的過程和功能,從而證明了 在修正大腦結構建立心理結構的過程中經驗所起的關鍵作用。學習改變大腦的生理結構,而 結構的變化改變大腦的組織功能。
對學習環境的設計意味著人們需要重新考慮教什麼、怎樣教以及怎樣評價學習的問題。 有效的教學始於學習者帶入教學環境的已有知識,包括文化實踐和信仰,也包括學科內容知 識。他們目前所知道和相信的知識影響他們對新信息的解釋。有時候學習者的當前知識支持 新知識的學習,有時候卻起到阻礙的作用。人們也許獲得了知識,但是卻不能在特定的環境 中有效地激活所學知識。學習者中心環境試圖幫助學生把其先前知識和當前的學習任務聯繫 起來。家長們尤其擅長幫助自己的孩子做這樣的聯繫。教師們的處境較為艱難,因為他們不 能和所有的學生有共同的生活經驗,因此他們必須去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特殊興趣和強弱。 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知識的提取和運用變得更加容易。有關早期學習的新知識顯示 低年級學生比我們以前所認為的更能夠掌握較為複雜的概念。但是,這些概念必須以適合學 生髮展的方法把學生的學習與當前理解聯繫起來,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而不是促使學生獲得彼此不相聯繫的事實和技能,即孤立的知識和技能。
評價問題也代表了看待學習環境設計的重要視角。反饋對學習來說是最基本的,但是課 堂上的反饋並不常見。學生的測驗和論文可能得到分數的評定,但這些都是學習結束時的終 結性評價。還需要形成性評價,為學生提供修正或改進思維和理解的機會。評價必須能夠反 映由學習目標所具體規定的各種學習環境。我們應該讓學生、教師、家庭和社區參與評價過 程,使學習評價多元化。
各類專業知識所涉及的都不僅僅是一般的問題解決技能,還包括組織有序的概念知識和 探究過程。各種學科也都是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組織起來的e有其各自的探究方法。有效的 學習要求教師需要有“教育教學知識”,而且必須了解他們所教學科的結構,並以此作為認知路標來指導學生的作業,來評價學生的進步。簡而言之,教師的學科知識和教育教學知識 是相互作用的。那種認為“一個好教師能勝任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或“學科知識本身對教 學就已足夠了”的看法都是不可取的。
學習研究委員會把教師的學習作為一個課題來研究,這相對來說還鮮為人知。這種研究 是以豐富的個案研究為形式的,它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說明什麼類型的學習機會是教 師在改變其教學實踐時所需要的。研究發現:當我們從學習者中心、知識中心、評價中心、共同體中心的角度來審視教師學習時,教師的學習機會就顯得極為不足。職前的教師培訓在提供給教師學會理解和為理解而教方面是不成功的。教師成功的學習要有連續性,從職前教育到上崗初期的見習教學,再到發展終身專業的學習機會都要有統籌的安排,而創造這樣的 學習機會是我們面臨的主要的挑戰。
新技術的一些特點與新的學習科學的原理是一致的。因此,要創造一種能夠讓學生在做 中學,能夠及時得到反饋和不斷地提煉個人理解的學習環境變得較為容易。技術能夠幫助人 們把那些難以理解的概念直觀化。學生們能夠用類似於在學校之外環境中使用的可視化工具 建模軟體來提高他們對概念的理解,並使學校環境向非學校情境遷移成為可能。新技術為我 們打開了通向巨大的信息源的通道,包括數字圖書館、可分析的真實世界數據,以及連線其 他能夠提供信息、反饋和靈感的人。所有這些都能加強教師、管理人員還有學生的學習。新 技術可以以多種方式幫助我們創建這樣的環境,既為教師,也為教師所教的學生。
改變學習概念的五大主題
在過去的30年中,有關學習的研究在五大領域中產生了新的學習概念。作為對人類學習新的類型的積累結果,有效學習的觀念發生了變化,教學的重心己從勤奮操練和練習轉向學生的理解和對知識的運用上。
1.記憶與知識的結構 記憶不再被看作是簡單的聯想e事實表明結構不僅包含知識,也 涉及到意義。知道學習者是如何組織信息結構的,這特別有利於人們理解隱含於有效理解和 思維的條理化的知識的性質。
2.問題解決與推理的分析 當代最具影響的學習理論之一是對專家學習者的基本研究。 學習理論現在能夠解釋學習者是如何獲得尋找問題空間的技能的,以及在很多問題解決情境 中他們又是如何使用這些一般策略的。新手學習者學到的問題解決技能與熟練掌握特定專業 領域的專家的專業技能之間有明顯的區別。
3.早期基礎 運用創造性的評價方法研究嬰兒在控制情境中的反應揭示了早期學習的發 展。對嬰兒和幼兒的科學研究顯示兒童的〈先天〉學習素質和後天出現的組織和協調信息、做 出推論、發現問題解決策略的能力之間的關係。因此,教育者們正在重新思考兒童入學時就 具有的能力和技能對學校學習的有利的影響。
4.元認知過程與自我調節能力 個體能夠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這些控制活動促使自我 監控和對個體行為的總體控制。這些活動有這樣一些策略:預測結果、事先計畫、分配個體的時間、向自己做解釋以便提高理解、記住並充分把握失敗的原因、激活背景知識。
5.文化體驗與社區〈共同體〉參與 參與社會實踐是學習的一種基本形式。學習包含了 與已有資源、約束、限制、可能性等保持一致,這些都存在於共同體的實踐之中。學習得到 社會標準的剌激,在其中尋求理解的價值。早期學習通過成人和兒童共同參與的活動得益於 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支持,這些活動為嬰幼兒提供了文化標準和規範的解釋與結構,而這 一過程早在兒童進入學校前就已發生。
專家行為
所謂專家就是那些掌握了特殊方法進行有效思維和推理的人。理解專家的專業知識非常 重要,因為這使我們能夠洞察思維和問題解決的本質。專家與新手的差異不僅僅表現在一般 能力(如記憶力或智力〉上,也不是一般策略套用的差別。相反專家獲得了廣泛的知識,這些 知識影響他們所關注的事物,影響到他們在環境中如何組織、表征和理解信息,這反過來又影響他們記憶、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些重要的發現來自於人們對一些專業領域的專業人員的研究,這些專業領域有國際象 棋、物理、數學、電子、歷史。這些研究的重要之處不在於我們期望所有的學生都成為這些 或其他領域的專家,而在於研究顯示所有的成功學習都有相似之處。
關鍵性的結論:
·專家能識別新手注意不到的信息特徵和有意義的信息模式。
·專家獲得大量的內容知識,這些知識的組織方式反映專家對學科的理解深度。
·專家的知識不能簡化為一些孤立的事實或命題,而應反映套用的情境,也就是說,它 們是“條件化”的。
·專家能夠毫不費力地從自己的知識中靈活地提取重要內容。
·儘管專家諳熟自己的學科,但這不能保證他們會教導他人。 .
·專家應付新情境的方法靈活多樣。
學習的遷移
有效學習的另一個方面是其耐久性一一一種學習對其他類型的學習或行為是否具有長期的影響呢?我們可以從大量的學習遷移研究文獻中綜合出學習科學的一些新的觀點。
關鍵性的結論:
·知識和技能必須拓展到最初學習時狹窄的情境以外。比如,學會在學校解一道數學題 也許不能遷移到在其他情境下解決數學問題;
·學習者最起碼要知道所學知識什麼時候能夠被運用一一運用的條件是什麼。知識不能 遷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習者缺乏這類有條件的知識:
·學習必須有概括化的原理作指南,以擴大知識運用範圍。靠死記硬背得來的知識很少 能被遷移,學習者只有在知道並理解知識背後隱含的原理時遷移才能發生,因為原理能夠用 來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
·如果學習者具備概念性知識,他們獨立學習就容易。對兒童概念形成和概念發展的研 究顯示學習者在問題的心理表征方面所起的作用,包括一個問題與另一個問題異同程度,對 一個問題總體結構的組成部分之間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理解等;
·當學習者意識到他們自己是學習者和思考者時他們的學習最成功。一個學習者意識到 自己是學習者、意識到評價策略的作用,這便能使他的學習始終指向學習任務或者有助於學 習者不斷詢問自己是否理解。學習者能夠成為獨立的善於保持學習的學習者一一本質上來 說,這就是人是怎樣成為終身學習者的。
兒童學習者
雖然有眾多的各個年齡層次的學習者,但兒童在很多方面區別於成人學習者。對幼兒的 研究為我們打開了了解學習發展的一扇窗戶,這些研究還顯示學習隨著時間的推移所呈現的 動態圖景。最新的對嬰兒認知和幼兒怎樣建立早期學習素質傾向的理解也提出一些讓幼兒順 利過渡到正規學習情境的途徑。
關鍵性的發現:
·人具有學習特定領域(知識〉的先天素質,幼兒主動地探究他們的世界。在特殊領域, 比如生物學和物理學的因果關係、數、語言等,嬰兒和幼兒具有極強的好學易學的先天素質。這些對學習的偏愛( biases)有利於早期學習或使之成為可能,也為低齡學校教育鋪平道路。
·兒童缺乏知識和經驗,但並不缺乏推理能力。雖然幼兒經驗不足,他們卻毫不費力地 用他們所具有的知識進行推理。
·早慧的知識可以起動學習過程,但由於有限的經驗和邏輯思維系統的不完善,兒童的 知識包含錯誤信息。錯誤信息能夠妨礙學校學習,教師需要知道兒童的背景知識是如何影響 他們的理解的。教師知道這一點會幫助教師預見兒童的疑惑並辨別兒童為什麼在掌握新觀點 時會有困難。
·學習策略很重要。事實上,兒童能夠通過純粹的意願和努力學會任何東西,但當兒童 被要求學習他並不具優勢的領域時則需要具備有目的學習的策略。
·兒童需要理解學習的含義、作為學習者他們本人的身份、怎樣作計畫、進行監控和復 習,需要反思他們自己和別人的學習,學會自己決定是否理解。這些元認知技能為學習提供 了策略性的能力。
·兒童既是問題解決者,又是問題製造者( generators )。他們試圖解決出現的問題,他們尋求新的挑戰,在遇到失敗時他們提煉並改進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而在成功的基礎上建立新的策略。他們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是因為憑藉自己的力量所獲得的成功和理解在激勵著 他們。
·成人幫助兒童在新的情境與熟悉的情境之間建立聯繫。兒童的好奇心和堅持性得到成 人的支持和幫助,他們指導兒童注意力、組織兒童經驗、支持兒童學習努力以及控制兒童所 學信息複雜程度和難度。
所以,兒童顯示出的能力是在他們與環境的經驗中和與照顧他們的成人接觸中形成的。 發展的過程包含了兒童早期能力和環境支持之間的相互作用一一加強了相應的能力,削弱了 與兒童所處的群體較少相關的一些早期能力。兒童的學習受到來自生物的和生態的兩方面的 促進和調節,學習引起發展。
兒童心理與大腦的平衡發展
神經科學發展證實了很多理論假設,包括發展過程中的早期經驗的重要作用。對於新的 學習科學來說,它的新穎之處,因此也是重要的,就是它吸納了很多科學領域的重要觀點和 例證。比如說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僅僅這三門科學,已經為學習科學提供 了大量的例證。有關學習和發展的詳細研究匯聚一起便形成了一個關於智力發展的較為完整 的圖式。神經科學對學習機制所作的澄清加速了非浸入性( non-invasive)成像技術的出現,比如正電子放射X線斷層攝影術( PET)、功能性滋共振成像術( FMRI)等。這些技術使得研究者們能夠直接觀察人類學習的功能。
關鍵性的發現是在修正大腦結構建立心理結構的過程中經驗起著重要的作用:發展不僅僅是以前程式化( preprogrammed )的模式展現。有些支配學習的規則已被揭示。其中一個最簡單的規則是實踐增強學習。在複雜環境中經驗的多少與大腦結構改變的程度有很大的相關。
關鍵性的結論:
·學習改變大腦的生理結構;
·結構的變化改變大腦的組織功能,換句話說,學習組織和重組大腦;
·大腦的不同區域可能在不同的時間進行學習。
學習環境設計
理論物理學並沒有規定如何設計一座橋樑,但可以肯定的是理論物理包含了成功設計一 座橋樑的原理。同樣,學習理論沒有提供設計有效學習環境的簡單處方e但學習理論卻包含 了設計原理。新的研究對學習環境設計提出了重要的問題一一這些問題意味著人們需要重新 考慮教什麼,怎樣教以及怎樣評價學習。
現代學習理論的基本原則是,不同類型的學習目標要求用不同的方法教學;新的教育目 標要求改變學習機會。學習環境設計與很多問題聯繫在一起,尤其是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學 習遷移、能力表現等。這些過程反過來又受以學生中心、知識中心、評價中心和共同體中心 學習環境的程度的影響。
關鍵性的結論:
·學習者中心環境 有效教學開始於學習者帶入教學環境的已有知識,包括文化實踐和 信仰,還有學科內容知識。學習環境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程度是與表現學習者用他們目前知識 建構新知識的程度相一致的,他們目前所知道和相信的知識影響他們對新的信息的解釋。有 時候學習者的當前知識支持新的學習,有時候當前知識卻阻礙新知識的學習。
人們也許獲得了知識,但是卻不能在特定的環境中有效地激活所學知識。學習者中心環 境試圖幫助學生把他們的先前知識和當前的學習任務聯繫起來。家長們尤其擅長幫助自己的 孩子做這樣的聯繫。教師們的處境較為艱難,因為他們不能和所有的學生有共同的生活經 驗,因此他們必須去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特殊興趣和強弱。
·知識中心環境 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知識的提取和運用變得容易。強調知識中 心的教學引起一些質疑,比如教學聚焦於幫助學生使用他們當前知識和技能的方法的程度。 有關早期學習的新知識顯示低年級學生比我們以前所認為的更能夠掌握較為複雜的概念。但 是,這些概念必須以恰當的適合學生髮展的方法把學生的學習與當前理解聯繫起來。對學習 環境的知識中心觀點強調了課程設計的重要性。在多大程度上它們能夠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 礎上學習而不是促使學生獲得彼此不相聯繫的事實和技能呢? “一英里寬一英寸深”的課程 有這樣的風險,即學生學到的知識可能是孤立的、彼此間無聯繫的。
·評價支持學習 評價問題也代表了看待學習環境設計的重要視角。反饋對學習來說是 基本的,但是課堂上的反饋並不常見。學生的測驗和論文可能得到分數評定,但這是發生在 學習結束時的終結性評價。還需要形成性評價,為學生提供機會修改和改進思維和理解的質 量。評價必須能夠反映學習目標用以詳細說明各種各樣的學習環境。如果目標是加強對知識 的理解和套用,僅提供對事實和公式的記憶的評價是不夠的。
·共同體中心環境 第四個有關學習環境的重要視野是他們促進理解共同體意義的程 度。學生、教師和其他參與者分享同樣的標準,使學習有價值、有高的標準。這樣的標準提 高人們互動、接受反饋、學習的機會和動機。當人們注意到學生在學校渡過的時間比起在其 他環境中渡過的時間相對少時,共同體的重要性就格外的明顯。家庭、社區中心、校外俱樂 部的活動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就有重要的影響。
有效教學
各類專業知識都不僅僅是一般的問題解決技能,還要求有組織有序的概念知識和探究過程。各種各樣的學科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組織起來,都有其各自的探究方法。比如,支持歷 史命題的證據和支持數學推導的證據就是不同的,兩者又都不同於檢驗一項科學理論的證據。
關鍵性的結論:
·有效教學的教師需要“教育教學知識” (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一一即有關如何教好特定學科的知識,而這又區別於一般教學方法的知識。
·專家型教師了解他們所教學科的結構,他們以這種結構作為認知路標來指導學生的作 業,來評價學生的進步,在平等討論的課堂教學生活中向學生提問題。
簡言之,教師的學科知識和教育教學知識是相互作用的。學科知識結構本身並不能引導 教師。專家教師對學科中那些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中特別難和特別易的知識很敏感。強調教 師的學科知識和教育教學知識相互作用的觀點和平常有關教師為了設計有效教學環境的一般 錯誤概念有直接的衝突。這些錯誤概念是教學僅僅包含一些一般性方法,一個好教師能夠教 好任何一門學科,學科知識本身就已足夠。
把教師的學習作為一個課題來研究相對來說還較為新鮮,因此,這方面的信息很有限。 然而,現已存在的研究一般來說是以豐富的個案研究為形式的,這些研究為我們提供了重要 的信息,說明什麼類型的學習機會是教師在改變其教學實踐時所需要的。
關鍵性的發現:
·當我們從學習者中心、知識中心、評價中心、共同體中心的角度來審視教師學習時, 教師的學習機會就顯得極為不足。職前的教師培訓在提供給教師學會理解和為理解而教方面 是不成功的。
·教師成功的學習要求有連續性,要求從職前教育到上崗初期的導師制教學實踐、再到 發展終身專業的學習機會要有持續的過程和一致的安排。創造這樣的機會是我們面臨的主要 的挑戰。
新 技 術
新技術的一些特點與新的學習科學的原理是一致。
關鍵性的結論:
·由於很多新技術是互動的,現在為學生創造一種能夠在做中學,能夠及時得到反饋、 以及不斷地提煉自己的理解,建立新知識的環境變得較為容易。
·技術能夠幫助人們把那些難以理解的概念可視化,比如區別熱和溫度。學生們能夠用 類似於在學校之外環境中使用的工具的可視化建模軟體提高他們對概念的理解以及從學校環境遷移到非學校情境的可能性。
·新技術為我們打通了通向巨大的信息源的通道,包括數字圖書館、可分析的真實世界 數據以及連線其他能夠提供信息、反饋和靈感的人。所有這些都能加強教師、管理人員還有 學生的學習。
新技術可以以多種方式幫助我們創建這樣的環境,既為教師,也為教師所教的學生。但 是,在考慮如何使教師更有效地運用新技術方面又出新了很多問題。有關學習過程教師們需 要了解些什麼?有關技術本身教師需要了解些什麼?什麼樣的培訓在幫助教師使用高質量的 教學程式方面最有效?已開發出來的基於對學習原理有充分理解的好的教育軟體、教師支持 工具還沒有達到標準。
註:摘自《人是如何學習的》一書,約翰·D·布蘭思福特 安·L·布朗 羅德尼·R·.科金等編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