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命天涯》[小說]

《亡命天涯》[小說]

彼得·凱里以他一貫華美、動人的敘述,呈現給我們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

基本信息

看點

亡命天涯亡命天涯

帶您穿越神秘的熱帶雨林,體驗詭譎多變的亡命之旅。

布克獎得主彼得•凱里的完美力作。

《荊棘鳥》譯者李堯、《飄》譯者郇忠的精心譯作。

這對“母子”為何亡命天涯,她們如何能逢凶化吉

內容簡介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青年學生以“反對越南戰爭”為口號掀起一股革命浪潮,震撼了美國社會。

富家女蘇珊和“民主社會學生聯盟”的領袖大衛相愛,生下兒子切,交由蘇珊的母親撫養。蘇珊在執行一項危險任務前,希望見兒子一面,於是通過地下組織請其同學——大學教師黛爾將切帶來相見。就在母子即將相見時,黛爾發現,蘇珊被炸身亡,而她自己也被美國警方追捕。黛爾帶著切逃亡澳大利亞的熱帶雨林,遇到了一群嬉皮士,她們開始了亡命之旅。

作者簡介

彼得·凱里,1943年生於維多利亞州市郊小鎮,畢業於蒙納西大學,後遊歷歐洲並轉向文學創作,現居紐約。凱里被譽為“澳大利亞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怪誕、幽默,關注現代人生存困境,具有寓言式小說和科幻小說的特徵。

他出版的十部長篇小說、兩部短篇小說集和五部非小說作品,已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屢獲國內外文學大獎。其中長篇小說《奧斯卡與露辛達》(1988)和《凱利幫真史》(2000)兩次榮獲英國長篇小說最高獎——布克獎,迄今兩度榮獲布克獎的作家只此二人——凱里和南非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庫切。

媒體評論

彼得·凱里又一次證明自己是一位見地深刻的藝術大師……他讓我們想起美國那樣一個時代——人們為了事業和理想,為了尋求一個更加美好的國家的夢想,不惜犧牲一切。儘管說到底,《亡命天涯》是一個愛的故事

——《舊金山新聞》

彼得·凱里以他一貫華美、動人的敘述,呈現給我們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一個現代人備受折磨的靈魂冒險的故事。

——凱薩琳·斯凱尼,《紐約書評》

彼得·凱里是一位當之無愧的現代作家。他打破了流派與體裁的界限……這種拓寬自己經驗的能力使得他的最新力作更富新意。

——溫迪·史密斯,《洛杉磯時報·書評》

《亡命天涯》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小說,充滿難得一見的真實,又使你如入夢境,陷入一種溫暖、愜意的感覺,獲得無限的滿足與愉悅。

——馬克·山德森,《英國晚報》

寫作背景

《亡命天涯》(HisIllegalSelf,2008年)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出發,向我們敘述了發生在當代西方社會一個鮮為人知的角落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群披著神秘色彩的嬉皮士。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文化大革命”的驚天巨浪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神州大地的時候,美國青年學生中也掀起了一股“革命浪潮”。這股浪潮以所謂“毛主義”為旗幟,以反對越南戰爭為口號,震撼了美國社會。“民主社會學生聯盟”(SDS)的領袖大衛·魯博以其在鬥爭中表現出的勇敢精神而著稱。他曾經在電視上和國務卿唇槍舌劍,激烈辯論,並且當眾撕毀兵役證,轟動一時,最終贏得富家小姐、思想激進的大學生蘇珊·塞爾科克一片芳心。這一對志同道合的“革命者”在秘密鬥爭中相戀,生下一個兒子。為紀念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楚的得力助手切·格瓦拉,他們給男孩取名為切。他們因從事恐怖活動被美國警方通緝,切從小由其外祖母菲比·塞爾科克撫養。在生活條件十分富足的外祖母家長到七歲的切雖然備受呵護,不愁衣食,但一直渴望得到父母的愛。他珍藏著從報紙上剪下來的父親的照片,天天看著掛在外祖母家牆上的媽媽的照片,夢想有朝一日和父母團聚。蘇珊·塞爾科克在執行一項十分危險的任務之前,希望能見兒子一面,於是通過地下組織的安排,請她的同學黛爾到菲比·塞爾科克太太家將切騙出來相見。從未見過媽媽的切將黛爾誤認為自己的母親,欣然相隨而去,並且希望“母親”帶他去見父親。然而,就在母子即將相見的時候,黛爾從電視上看到,蘇珊因為搞恐怖攻擊,被炸身亡,而她也因與地下組織的“瓜葛”,被警方追捕。黛爾在大衛·魯博和他的同夥的安排下,帶著切逃往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他們落入一幫嬉皮士之手,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和從未見過的熱帶雨林開始了與在美國迥然不同的生活。黛爾在澳大利亞茫茫叢林中不畏艱險,和切相依為命,為了不讓切幼小的心靈因為失去母親而再受折磨,一直沒有揭穿自己並非他親生母親的真相,但是極其聰明的切在嬉皮士特雷弗的幫助下還是弄清了自己的身世。他在嚴酷的自然環境和變幻的政治風雲中漸漸成長起來。與此同時,美國聯邦調查局在澳大利亞警方的配合下,正利用一切手段追蹤他們認為拐走切的“激進分子”黛爾。為了不讓切受到傷害,黛爾請嬉皮士麗貝卡把切送到布里斯班警察局,自己繼續逃亡之路。但是在風雨將臨的最後一剎,她改變主意,把深愛的切緊緊抱在懷裡,向茫茫雨林走去,向正在雨林中等待他的澳大利亞嬉皮士走去,開始新的“革命之旅”。

《亡命天涯》故事情節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寫作手法十分新穎。作者以嫻熟的技巧,駕馭著從紐約派克大街到澳大利亞蒼莽叢林的時空顛倒、場景變換,給人一種撲朔迷離而又脈絡清楚的感覺。而對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熱帶雨林的描述,對生活在林莽中的嬉皮士生存狀態的詮釋,更令人耳目一新。通過一個七歲男孩獨特的視角對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煙雨迷茫、風雲詭譎的政治舞台的探究和剖析,更顯示出作家深邃的政治眼光和鮮明的政治立場。就像彼得·凱里的其他著作一樣,對人類和世界的大愛,也貫穿於《亡命天涯》這本難得一遇的好書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