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了凡四訓研習報告》作為立命、修身、治世的教育經典,是了凡先生一生道德學問的涵養和凝聚,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講述了如何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研習報告》中立身、處世、為學、修德、立業的經驗總結,越來越被後人譽為家教典範。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目前不僅被家庭接受,更被國內外許多企業乃至社會多個層面列為典範教材,了凡先生一生不是顯官,沒有做到高位,而日享盛名,可見其影響之深遠。作者簡介
鍾茂森,教授,1973年生於中國廣州,1995年畢業於中國廣州中山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7年獲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99年獲該校金融博士學位。先後在美國德州大學及肯薩斯州州立大學任教四年;2003年移居澳洲,在澳洲著名的昆士蘭大學商學院任教四年,擔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並獲得該校終身聘用。昆士蘭大學原定於2007年提拔他為教授,而且多家大學曾高薪聘請他擔任首席教授。擔是,他淡泊名利,立志走上聖賢教學之路,所以均婉言謝絕。
鍾茂森教授曾應邀多次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布里斯班,法國巴黎,印度尼西亞等地的關於教育與和平的國際會議,介紹和推動中華傳統聖賢教育。曾應邀參加中國2006年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會,2007年國際道德經論壇和國際儒聯會議,並在會議上演講。鍾茂森教授現任澳大利亞淨宗學院副院長和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董事。
目錄
《了凡四訓》原文/1《了凡四訓》序文/19
第一部分本書介紹/23
第二部分立命之學/27
第三部分改過之法/83
第四部分積善之方/117
第五部分謙德之效/155
成聖之道/159
後記/203
精彩書摘
“彼何以百世可師”?他為什麼成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成為令人景仰的佛菩薩?我“何以一身瓦裂”?我為什麼會變得像破碎一個的陶器,一身瓦裂,一文不值?這是因為我們“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耽染塵情”的耽就是過分,染上了一些社會上的習氣毛病,重情慾;“私行不義”,在私下裡做一些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這都是我們的惡習性,把我們善良的本性給覆蓋了。其實我們本來是佛,本來跟孔子、孟子一樣“百世可師”,現在變成一身瓦裂。這是令人羞恥的事,所以要改過。如果我們真正明白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願意發心重新改造命運,打造一個幸福美滿的人生,那么第一步就是改過。了凡先生在改過方面很有體會,他給我們講了改過的方法,就是要發三種心:第一要發恥心,第二要發畏心,第三要發勇心。為什麼要發羞恥之心?因為古來的聖賢,像孔子、孟子、老子、釋迦牟尼佛這些聖賢,跟我們本性是一樣的,都是“人之初,性本善”。這種本善是絕對的善,不是建立在善惡相對概念上的善,我們把這種本善稱為“純淨純善”。佛在經里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凡夫既然跟如來、跟佛一樣,都有如來的智慧德相,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德相,我們都具足,一點都沒有比佛少,那為什麼“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為什麼他們能夠稱為佛、稱為世尊?這是世間最尊貴的,我們稱為“天人師”。不僅現世是天人師,而且能堪為千秋萬代的師表,“百世可師”。我們把中國的聖賢孔老夫子,也稱為“萬世師表”。為什麼他們能做到?而我們想想自己一身的習氣毛病,想要做善事、起善念,但是卻不管怎么都發不出這種真誠心,一天到晚都生活在煩惱痛苦當中。“一身瓦裂”這是比喻我們痛苦、煩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