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 朱熹
詩詞正文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識箇中奇絕處,棹歌閒聽兩三聲。
一曲溪邊上釣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橋一斷無訊息,萬壑千岩鎖翠煙。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臨水為誰容。
道人不作陽台夢,興入前山翠幾重。
三曲君看駕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許,泡沫風燈敢自憐。
四曲東西兩石岩,岩花垂露碧監毿。
金雞叫罷無人見,月滿空山水滿潭。
五曲山高雲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
林間有客無人識,矣乃聲中萬古心。
六曲蒼屏繞碧灣,茆茨終日掩柴關。
客來倚棹岩花落,猿鳥不驚春意閒。
七曲移舟上碧灘,隱屏仙掌更回看。
卻憐昨夜峰頭雨,添得飛泉幾道寒。
八曲風煙勢欲開,鼓樓岩下水縈迴。
莫言此地無佳景,自是遊人不上來。
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
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別有天。
注釋
①淳熙甲辰: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朱熹同年築精舍於武夷山五曲平林洲。精舍:學舍,講學之所。武夷:武夷山,在福建崇安縣西南。相傳漢武夷君居此,故名。山有三十六峰,三十七岩,溪流繚繞其間,分為九曲,人稱九曲清溪。棹歌:行船時所唱之歌。棹:船槳。
②箇中:其中,此中。
③幔亭峰:位於天柱峰左側,峰頂平曠,相傳武夷君於此設幔亭,宴會鄉人。蘸:浸。
④“虹橋”二句:傳說武夷君在幔亭峰頂設宴招待鄉人,於空中架虹橋引二千餘人上山。宴罷,鄉人辭別下山。忽然風雨暴至,虹橋飛斷,回視峰頂,岑寂如初。
⑤玉女峰:在二曲溪畔,高數十仞。峰頂花木參簇,恍如鬟髻,天然娟秀,有美女之態。兩石附於後,如侍女隨行之狀。
⑥為誰容:《詩經·衛風·伯兮》有“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容:妝扮。
⑦荒台夢:指夢入巫山神女相會。
⑧架壑船:架在岩壑上的船隻。朱熹《武夷圖序》:“清溪九曲,流出其間。兩崖絕壁人跡所不到之處,往往有枯查插石罅間,以庋舟船棺柩之屬。”
⑨桑田海水:即滄海桑田。喻世事變遷。晉葛洪《神仙傳·王遠》:“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⑩泡沫風燈:佛家以喻人生短暫虛無,有如水中之泡,風中之燈。宋葛長庚《促拍滿路花和純陽韻》:“堪歡人間事,泡沫風燈,阿誰肯做飛仙?”此句言生死乃事之自然,面對滄海巨變,亦不必嘆人生苦短矣。
⑾東西兩石岩:指四曲東岸的大藏峰和隔岸相對的仙釣台。
⑿毿:披拂下垂貌。這裡形容草木紛披。
⒀金雞:傳說中的神雞。《神異經·東荒經》:“蓋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四曲之處有金雞山,故云。
⒁“九曲”二句:晉陶潛《桃花源記》寫漁人從山洞進入桃花源,有云:“初極狹,才通入,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此用其語意。○15“漁郎”二句:言山中之平川即世外之桃源,天下無二。即盛讚武夷也。
作品鑑賞
此組詩歷來被視為朱熹的名篇,詩人採用歌詞的形式,按逆流而上的順序,依次勾畫出九曲美麗的景色,抒寫自己閒澹的情懷。全詩除描繪山水之外,還插入神話傳說、歷史人文景觀以及自己的人生感慨,一唱三嘆,韻味深長,具有較強的感染力。武夷棹歌自從朱熹首倡後,歷代賡和者多達二十餘家。《朱子可聞詩集》卷五:“一,此乃九曲總冒。亦韓云:‘蔡邕好琴,入清溪訪鬼谷子,後居山有五曲,一曲制一弄。此因武夷山九曲,而各為一歌,亦其遺意也。’二,一曲隔斷外間。第二句點明上船,為九首總起。三,二曲引入裡面,借玉女峰點景,言此地雖佳,不足以留有道之士也。四,從上隔斷紅塵,更進一步,言凡人到此境界,竟當身世兩忘矣。五,上二句言人在曲中,仰視兩岩之景。後二句言人不得見之景。傳神妙在半隱半現。……十,言九曲將終,而桑麻妙境,猶且不讓昔日桃源,真人間再無第二處也。上釣船起,倚棹止,移船轉,至此用漁郎收住棹歌。‘除是人間別有天’句,尤盡一章之大旨。”鳳逸云:“虛結反結,亦推開結,援引結,總結到棹歌,總結出九曲都非凡也。”
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宋代理學家、文學家。字元晦,又字仲晦,自號晦翁、晦庵,別稱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僑寓建陽(今屬福建)考亭。紹興(宋高宗年號,公元1131~1162年)進士,歷任泉州同安縣主簿,知南康軍,提舉浙東茶鹽公事,知漳州,秘閣修撰,煥章閣待制,提舉南京鴻慶宮。因偽學禁起,落職罷祠。自負才學,以聖賢自期,欲為帝王師,曾十餘次辭謝詔命,在朝僅八十餘天。一生大部分時間用於講學傳道。學問淵博,遍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以至自然科學,都有不同程度貢獻。他的五古頗為前人推崇,但多模擬之跡。近體明秀,但嫌淺,有時仍露出理學氣,原是本色,尚不酸腐。一些散文寫得清新明動,頗有歐陽修、曾鞏遺風。著有《朱文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