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信息
混音:單聲道攝影:洪偉烈
製作公司:中央電影攝影場
故事梗概
影片根據《八女投江》故事改編。1936年,在日本人的屠刀下,東北人民慘遭蹂躪。活動在牡丹江一帶的東北聯軍,英勇抗日,吸引了大批年輕農民。 親人遭日寇殺害的女子胡秀芝,報名參加抗日聯軍。她在革命鬥爭的鍛鍊中,人了黨,成長為一名堅強的革命戰士。冷雲是抗聯某部指導員,她經歷了丈夫在地下工作崗位上被捕犧牲的重大打擊,仍剛強堅毅地接受戰鬥任務,打擊敵人。在歸隊途中,因發現敵軍要偷襲聯軍營地,冷雲一面命人繞道給抗聯送信,一面率部分散打槍,牽制敵人,把敵人兵力引出營地範圍而至牡丹江畔。最後,參加戰鬥的同志們僅剩冷雲、胡秀芝等八名女戰士,寡不敵眾,生路已絕,她們扔出最後一顆手榴彈,砸壞自己的八支槍,視死如歸地投入江中。
該片描寫了東北抗日聯軍“八女投江”的真實故事,讚頌了先烈們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它以比較鮮明的紀實手法和散文化風格,展現生活和鬥爭,塑造了胡秀芝、冷雲等女英雄的形象,尤其著重描寫了胡秀芝由普通農村婦女到革命戰士的成長過程。創作者追求一種純樸的感情抒發,整個影片內蘊深沉,富有激情,還具有鮮明的詩的象徵意境。影片的結尾處理,既渲染了緊張壯烈的戰爭氣氛,又較為細膩地展示了八名女戰士的精神風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片是新中國最早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之一, 1950年曾獲捷克斯洛伐克第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鬥爭獎,在文化部1949年至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又獲二等獎。
導演簡介
沈西苓,原名沈學誠,筆名葉沈,1904年生於杭州,中國著名電影編劇、導演藝術家。早年在浙江甲種工業學校染織科學習,畢業後公費留學日本。在東京美術專門學校學習繪畫,他開始對話劇產生興趣,同時也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1924年在日本築地小劇場實習美工。1928年回國加入創造社,執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和中華藝術大學。
1929年他與夏衍、馮乃超組織了“藝術劇社”。導演了話劇《愛與死的角逐》等。1930年與許幸文、王一榴發起組織“時代美術社”。同年,以魯迅為首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發起人之一。不久,天一影片公司招考導演、演員和美工,他改名沈西苓,投考美工師被錄取。從此,開始接觸電影,並發表過幾篇有影響的電影文章,在“天一”期間,他先後為《歌場春色》 、 《有夫之婦》等影片擔任美工,導演話劇《怒吼吧,中國》,還寫出電影劇本《女性的吶喊》。1932年他與人合作,創辦了我國最早的電影理論刊物《電影藝術》。1932年他親自導演了自己的作品《女性的吶喊》一片,以及導演《上海二十四小時》一片,之後,他又參加了《姊妹花》、《女兒經(1934)》等影片的導演工作,顯示出他的導演才華。
1935年他接連編導了《鄉愁》、 《船家女》兩部影片,1937年他編導完成了優秀影片《十字街頭》,該片是他的代表作,標誌著作者思想發展和藝術技巧的成熟。同時他又創作、導演了幾部優秀戲劇,如: 《在烽火中》 、 《保衛蘆溝橋》 、《民族萬歲》 、《塞上風雲》等。1939年他又拍攝完成《中華兒女》一片,以及寫成電影劇本《大時代的小人物》等。
沈西苓是一個正直、愛國的電影工作者,他具有比較全面的才能,善於創新,勇於開拓,導演影片細膩,而富有新意,屬於當時的“新派”導演,在理論方面,他先後發表過諸多有影響的文章,不僅警醒當時中國電影勿走向極端,而且以其尖銳,精辟帶動了中國電影的發展,他是中國電影的先驅者,又是奠基者,真真正正成為中國早期電影的開拓者。於1940年死於傷寒病。
演員簡介
趙丹 ,中國電影演員。原名趙鳳翱。原籍山東肥城,生於揚州,後居南通。自幼在父親開設的影劇院中接觸電影和戲劇。中學時曾與顧而已、朱今明、錢千里等組織"小小劇社"。1931年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習國畫。同時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曾在工廠、學校演出宣傳抗日救亡的劇目《亂鍾》、《決心》、《SOS》等。1933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默片《琵琶春怨》中飾演角色。後相繼在《上海二十四小時》、《清明時節》、《小玲子》等二十餘部影片中飾演角色。其中在《十字街頭》中飾演的失業大學生和在《馬路天使》中飾演的吹鼓手,均獲成功。同一時期,還參加新地劇社、上海業餘劇人協會,演出話劇《娜拉》、《大雷雨》、《羅密歐與朱麗葉》等。抗日戰爭爆發後隨上海救亡演劇三隊赴武漢、重慶,演出話劇《塞上風雲》、《上海屋檐下》、《全民總動員》等,並在影片《中華兒女》中飾演角色。1939年赴新疆開拓戲劇運動,遭軍閥盛世才迫害,入獄五年。1945年重返上海,先後在中電二廠、崑崙影業公司任演員,主演的影片有《遙遠的愛》、《幸福狂想曲》、《關不住的春光》、《麗人行》等。1949年在《烏鴉與麻雀》中成功地塑造了都市小市民的典型人物蕭老闆的形象,1957年於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個人一等獎。先後主演《武訓傳》、《李時珍》、《林則徐》、《聶耳》等影片,創造了一系列獨具藝術魅力的人物形象。其表演富有激情,善於刻畫人物心理。著有《銀幕形象塑造》、《地獄之門》,以及《趙丹書畫選》等。
主演故事片有《武訓傳》、《李時珍》、《林則徐》、《聶耳》、《青山戀》、《在烈火中永生》等,塑造的李時珍、林則徐、聶耳、許雲峰等藝術形象,博得了國內外觀眾的讚許。
1960年出席全國文聯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曾獲1949─1955年優秀影片創作人員獎。著有:《銀幕形象創造》、《地獄之門》。
1980年10月10日在北京病逝。終年65歲。
1993年11月2日,銅像在母校南通實驗中學落成揭幕。
1995年12月獲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和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而特設的“中國電影世紀獎”。
妻子:黃宗英。
女兒:趙青;
兒子:趙矛。
中國電影演員、導演。生於江蘇南通。在南通崇敬中學念書期間,與趙丹、錢千里等組成小小劇社。1935年參加進步戲劇團體上海業餘劇人協會,投入左翼戲劇運動。同年在新華影片公司的《狂歡之夜》一片中演出,並加入該公司。抗戰爆發後,參加救亡演劇三隊。後去武漢重慶、成都等地,演出《塞上風雲》、《民族萬歲》等劇。1938年進入中央電影攝影場,參加拍攝了《長空萬里》等片,解放前離開上海去香港,1948年出面籌組大光明影業公司。解放後回到上海,後進入上影導演了《羅漢錢》、《地下航線》等多部影片。1970年9月含冤去世。
魏鶴齡
中國電影、話劇演員。生於天津。中學肄業。曾在天津做過碼頭搬運工和小販。1928年入山東省立實驗劇院學習,並演出《慳吝人》等劇。後參加晦鳴劇社去北平演出。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時在上海市郊加入紅十字救護隊,因負傷留在上海。同年參加集美歌舞劇社、五月花劇社,主演《名優之死》,參與演出《蘇州夜話》、《亂鍾》、《戰友》等話劇。後又在上海戲劇協社、春秋劇社、獅吼劇社和中國舞台協會任演員。1934年入藝華影業公司,在影片《馬路天使》中,以含蓄深沉的表演,成功地刻畫了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報販形象。從影同時亦參加舞台劇演出,曾參加上海業餘劇人協會,演出《欲魔》、《娜拉》等劇。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四隊。後入中國電影製片廠,主演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火的洗禮》等。1941年後在重慶參加中國萬歲劇團、中華劇藝社、中電劇團,演出話劇《放下你的鞭子》、《塞上風雲》、《民族萬歲》、《上海屋檐下》、《群魔亂舞》等。1946年至北平,任中電三廠演員,在《追》等六部影片中扮演角色。1949年入崑崙影業公司,在影片《烏鴉與麻雀》中扮演誠懇樸實又膽小怕事的報館校對孔有文,1957年於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個人一等獎。建國後在國泰、文華、大同等影片公司參與拍攝《人民的巨掌》、《彩鳳雙飛》等影片。1952年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演員劇團副團長。主演《魯班的傳說》等影片。1956年在影片《祝福》中,成功地塑造了純樸、忠厚、勤勞的貧苦農民賀老六的形象。一生共參加拍攝影片三十九部,演出話劇近四十部,其表演含蓄、樸素、真實,擅於揭示人物豐富而複雜的內心世界。
相關故事
由鄧小平生前題寫刊名的大型人物紀實刊物《中華兒女》近日隆重舉行了“鄧小平五度輝煌”系列文章研討暨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
自4月份起,《中華兒女》隆重推出由著名黨史專家彭程撰寫的系列文章《解讀鄧小平革命生涯的五度輝煌》,分期連載,恰逢8月小平同志誕辰月,該雜誌又特別製作了《紀念鄧小平百年誕辰專號》。
本次活動還進行了由著名畫家袁熙昆先生創作的“我們的總設計師”大型雕塑和杭州亞龍藝術公司組織創作的“小平與中華兒女”的銅像揭幕儀式和名畫家作品展出。
劇情結構
影片由一個序幕和四個故事組成。分別是關於農民、知識青年、公務員和戰士的故事。
序幕介紹祖國山河和名勝風景。
①《一個農民的覺醒》。南京近郊農民劉二哥,與老母、妻子過著平靜的生活。抗戰爆發,日軍進逼南京,他聽信漢奸王老爺的欺騙,將母親、妻子留在村里,自己隻身去山後躲避。當夜日軍進村,妻子被蹂躪致死,老母也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劉二哥終於覺醒,含淚參加了抗日游擊隊。
②《老公務員之死》。安徽某城淪陷後,日軍逼令某老公務員出面組織“維持會”,被嚴詞拒絕。不久,老公務員逃出城外的兒女和一批青年學生被日軍捕獲押回,老公務員正勸說兒女飲毒酒自盡時,適敵軍司令來訪,經老僕人巧計布置,老公務員舉杯相迎,將敵司令毒死,自己也同時中毒,臨終,叮囑兒女和學生們逃離虎口,參加抗戰。
③《抗戰中的戀愛》。青年知識分子A,從上海撤退到內地後,既無勇氣學習青年C的榜樣,獻身抗戰,刻苦工作,又看不慣青年B沉湎享樂生活,決定在投身抗戰之前,先嘗嘗戀愛的幸福滋味。於是愛上一位美麗姑娘,沉浸在幸福歡樂之中。不久,敵機來襲,姑娘被炸死。A終於從戀愛迷夢中醒悟過來,投入抗敵工作。
④《游擊女戰士》。青年游擊隊長接到總部命令,要游擊隊破壞敵後一條重要交通線。新入伍的女隊員向隊長獻計,由她扮成鄉下姑娘誘開敵軍哨兵,掩護游擊隊通過崗哨進入目的地,終於勝利完成了破壞交通線的任務。
中國紅色經典電影之一
歲月流金,斗轉星移,一部部或黑白、或彩色的紅色經典電影,曾經並依然深深感染著無數電影觀眾,它們描繪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歷程,再現了為黨的事業英勇奮鬥的共產黨人形象。當記憶的紐帶連結起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已紮根腦海里的經典電影便又一一浮現,那些生動的、激發人們情感共鳴的經典台詞便又脫口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