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獻學九講》

《中國文獻學九講》為張舜徽先生頗具代表性的學術研究成果之一。  《中國文獻學九講》依據中州書畫社1982年版《中國文獻學》為底本,詳加校勘、整理而成。原書一共十二編,編者選取了其中關於中國古代文獻“常識”的精華部分,編為九講,使讀者系統了解古代文獻知識的同時,掌握一些治學方法,更可進一步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文獻學》為張舜徽先生頗具代表性的學術研究成果之一。該書初版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正值百廢待舉之時,文獻學學科初立,教材建設亟需完善,張先生這本著作一出,立即成為全國該學科的通用教材,同時也成為中國古代史、古代文學史、古代哲學史等各相關專業碩、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備讀物。直至現在,許多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培養,依然將該書作為首選教材。
 《中國文獻學九講》依據中州書畫社1982年版《中國文獻學》為底本,詳加校勘、整理而成。原書一共十二編,編者選取了其中關於中國古代文獻“常識”的精華部分,編為九講,使讀者系統了解古代文獻知識的同時,掌握一些治學方法,更可進一步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簡介

 張舜徽(1911—1992),著名學者。湖南沅江人。崇尚乾嘉樸學,治學以文字、音韻、訓詁為根柢,長於版本目錄、校勘、考據,在經學、國小、史學諸領域均有成就。曾任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獻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歷史文獻研究學會第一至三屆會長、名譽會長。著有《廣校讎略》、《中國文獻學》、《鄭學叢著》、《清人文集別錄》、《說文解字約注》等。

目錄

第一講文獻學概說
一文獻學的範圍和任務
二記錄古代文獻的材料
三記錄古代文獻的書籍
四古代文獻的散亡(上)
五古代文獻的散亡(下)
第二講古代文獻的基本情況
一著作、編述抄纂三者的區別
二編述的體例
三寫作的模仿
四寫作的偽托
五寫作的類輯
第三講整理古代文獻的基礎知識之一:版本
一何謂版本
二雕版印書溯源
三寫本書
四刻本源流
五宋、金、元、明刻本不可盡據
六精校本和精刊本
第四講整理古代文獻的基礎知識之二:校勘
一校勘的起源和任務
二校勘的意義
三校書的條件
四校書的依據
五校書的態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