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80年9月——1984年7月,在蘭州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獲文學學士學位。
1984年9月——1987年7月,在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先秦兩漢文學研究方向學習,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1年9月——1994年7月,在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先秦秦漢文學研究方向學習,獲文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7年9月——1991年8月,任中國政法大學教師,講師。主要從事中文及法律古籍之教學及整理工作。
1994年8月起,任北京語言學院副教授。先後從事對外漢語及中文系古代文學及文學理論教學工作。1999年起,任北京語言文化大學中文系教授。
現任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文學與文獻方向博士生導師,中華文化研究所長,人文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教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法人代表。中國詩經學會理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甘肅省易經研究會顧問。併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天津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河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與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江蘇南通大學客座教授,江蘇淮海工學院兼職教授。
曾在陝西師範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
主要貢獻
出版書籍
1.《戰國文學史》,武漢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2.《期待與墜落:秦漢文人心態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3.《經典與傳統:先秦兩漢詩賦考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4.《秦漢吏治監察舉劾知見錄》(上)、(下),韓國新星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學校科研資助項目書)
5.《人天眼目》,台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出版。(該書收入佛光山佛教經典叢書)
6.《儒家經典與中國文化》,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撰《周易與中國文化》一章。
7.《中國儒學文化大觀》,主編之一(第一主編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湯一介先生),撰稿人,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該書為國家八五、九五重點圖書項目。
8.《中華文學發展史》,長江文藝出版社(武漢)2003年12月出版,編委,先秦文學史撰稿人。
9.《先秦兩漢文學論集》,合著,學苑出版社(北京)2004年7月出版。
10.《中國古代歌詩研究》,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該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2006年北京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11.《現當代學人年譜與著述編年》,合著,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4月出版。
12.《詩騷分類選講》主編之一,“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教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13.《戰國文學史論》,商務印書館,2008年12月出版。
14.《春秋三傳與經學文化》,主編,長春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15.《儒學與21世紀文化建設》,主編,學苑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主要論文
1.《論管子的儒家思想》,《武漢鋼鐵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
2.《揚雄賦論》,《中國文學研究》(長沙)1991年1期。(人民日報海外版
3.《國學大師王利器》,《中華英才》1991年15期。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褚斌傑教授傳略》,《古典文學知識》1992年6期。
5.《王維詩的悲劇意識》,《唐都學刊》(西安)1993年2期。
6.《劇秦美新及揚雄與王莽的關係》,《中國文學研究》(長沙)1993年2期。
文摘)
7.《史記尊孔重儒論》,《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刊》1994年1-2期。
8.《1992年先秦秦漢文學研究綜述》,《中國文學研究年鑑1993》,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1994年出版。
9.《怎樣理解浪漫主義》,《學習》(北京)1994年3期。
10.《從莊子與屈原的審美理想看楚文化》,《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6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1996.3)。
11.《論宋玉賦及其歷史地位》,《中國文學研究》(北京)1996年2期。
12.《揚雄與劉勰》,《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7年3期。
13.《孔子與戰國文學的繁榮》,《中國學研究》第一輯,中國書籍出版社(北京)1997年9月出版。
14.《劉勰文心雕龍的詩經觀》,《中國學研究》第二輯,中國書籍出版社(北京)1998年出版。
15.《宋玉唐勒景差等"好辭而以賦見稱"辨》,《中華文化論叢》第一輯,中國文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出版。
16.《屈原的行為模式極其現實意義》,《原道》第四輯,學林出版社(上海)1998年出版。
17.《黃帝四經老子莊子差別論》,《中共中央黨校學報》(北京)1998年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哲學》1998.8)
18.《自由精神與中國傳統人文思想》,《中國文化報》(北京)1998年10月32日《理論版》。
19.《當代學風的流弊及發揚漢學傳統的意義》,《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8年2期。
20.《國學與中國當代學術研討會綜述》,《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8年2期,署名桐川(該文《光明日報》等報紙摘要轉載)。
21.《九辯招魂大招的作者與主題考論》,《中國文學研究》(長沙)1998年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9.2)。
22.《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外文化的衝突與融合學術討論會綜述》,《文藝研究》(北京)1998年6期(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1999.2)。
23.《中國傳統人文思想中的自由觀》,《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9年3期。
24.《五四運動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歷史地位》,中國文化報(北京)1999.4.22(《新華文摘》1999年8期)。
25.《關於〈文心雕龍〉的幾個問題》,《中華文化論叢》第二輯,商務印書館(北京)1999年出版。
26.《屈原作品敘述方式芻議》,汕頭大學學報(哲社)(廣東)1999年1期。
27.《關於屈原愛國主義的正義性問題》,《屈原研究論集》,湖北美術出版社1999年出版。
28.《詩序與詩經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建立》,《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學苑出版社(北京)2000年出版。
29.《20世紀新楚辭學建立的過程考察》,《淮陰師範學院學報》(江蘇)2000年4期。
30.《出土文獻與孔子盡善盡美的審美思想》,《文學前沿》第2期,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2000年出版。
31.《出土文獻與孔子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學術地位的重新確認》,《文藝研究》(北京)2000年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4期轉載)
32.《文人愛奇心態與戰國政治及文化的關係》,《語言與文化論叢》第二輯,華語教學出版社(北京)2000年出版。
33.《中國與世界文化的互動》,《中國文化報》(北京)2000年1月1日《理論版》。
34.《孔子盡善盡美的審美理想新論》,《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
35.《與日月齊光的楚辭研究》,人民政協報2000年12月20日《學術家園》。
36.《2000年國際楚辭學討論會綜述》,文藝研究(北京)2001年1期。
37.《唐虞之道與孔子的大同理想》,人民政協報2001年4月24日《學術家園》。
38.《古代文學存在的價值與研究意義》,社會科學戰線(長春)2001年6期。
39.《從出土文獻詩與志的關係看文學的價值》,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1年4期。
重點論文
40.《從原始儒家的終極理想看中西價值觀的一致性》,張豈之等主編《經濟全球化與中華文化的走向》,香港東方紅書社2001年出版。
41.《儒學與中國文學》,《中國儒學文化大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42.《游國恩與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1期。
43.《文學史與文學歷史的復原---關於文學史寫作原則及評價體系的思考》,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2年1期。
44.《〈孔子詩論〉與孔子的文學目的論的再認識》,文藝研究(北京)2002年2期(新華文摘2002年7月)。
45.《論學術規範的開放性與古代文學研究的多元化和規範化》,職大學報(內蒙古)2002年3期。
46.《詩志與詩經及古代文學的價值》,詩經研究叢刊第三輯,學苑出版社(北京)2002年7月。
47.《先秦文人君子人格的豐富性探討》,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2年4期。
48.《孔子詩論與先秦詩學》,人民政協報(北京)·文化周刊·學術家園,2002年1月20日。
49.《文學史寫作原則及評價體系——論還原文學歷史對於文學史的重要性》,人民政協報(北京)·文化周刊·學術家園,2002年7月23日。
50.《先秦文人君子人格的豐富性探討—以屈原為中心的考察》,中國楚辭學第一輯,學苑出版社(北京)2002年7月出版。
51.《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談學術的尊嚴與當前學者的責任》,人民政協報(北京)·文化周刊·學術家園,2002年9月17日。
52.《從中國古代文學博士研究生的文獻素養到維護學位制度的公正性與公平性》,社會科學評論(西安)2003年1期。
53.《劣質遺著:我們遭遇另一種學術腐敗》,中國教育報(北京)讀書周刊2003年3月20日。
54.《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國青年報(北京)2003年5月29日第四版。
55.《楚國地域文化流變的全景透視》,人民政協報(北京)文化周刊·學術家園,2003年6月24日。
56.《林庚先生著作系年》,(合著)《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4期。
57.《郭店楚簡唐虞之道中原始儒家的終極理想》,《南通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4期。
58.《重視文化發展中的地域特性》,《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3年4期。
59.《愛奇心態與戰國政治及文化的關係》,職大學報(包頭)2004年1期。60.《吳林伯先生與文心雕龍研究》,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4年2期。
61.《吳林伯先生與文心雕龍義疏》,中國教育報(北京)讀書周刊·人文閱讀,2004年5月20日。
62.《人格自覺與文化自覺—兼論中國傳統文化中君子人格的現代價值》,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南京),2004年1期。
63.《從郭店楚簡〈唐虞之道〉看大同為原始儒家的終極理想》,《先秦兩漢文學論集》,學苑出版社(北京)2004年7月。
64.《賦的內涵和外延》,光明日報(北京)2004年8月28日文學遺產。
65.《屈原的放流問題》,光明日報(北京)2004年11月24日文學遺產。
66.《關於漢賦研究的幾個問題》,北方論叢(哈爾濱)2005年1期。
67.《先秦文學的學科內涵》,江海學刊(南京)2005年1期。
68.《現代性立場:從中西文學觀念的發展看中國古代文學的現代價值》,《文學理論前沿》第二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70.《滑稽家及東方朔與屈原》,湖南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期。
71.《儒家迂遠而闊於事情辨》,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期。
72.《楚辭文本研究對楚辭研究的重要性》,滄州師範專科學院學報2005年1期。
73.《從史記研究到史記學研究》,中國文化研究(北京)2005年1期。
74.《林庚先生的生平和著作》,(合著)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詩歌研究中心編《化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2005年3月。
75.《林庚先生著作系年稿》(合著,增訂本),見《林庚詩文集》第9卷,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2005年2月。
76.《戰國巨變與歐洲浪漫主義的現象關聯》,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2期。
77.《游國恩先生的楚辭學研究》,《中國楚辭學》第七輯,學苑出版社(北京)2005年7月出版。
78.《賦者古詩之流:詩經傳統與漢賦的諷諫問題》,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2期。
79.《比較文學視野下的日本的楚辭研究史——評徐志嘯〈日本楚辭研究論綱〉》,人民政協報(北京),2005年8月8日,文化周刊·學術家園
80.《屈原:中國詩歌史上偉大的詩人》,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3期。
81.《以理性精神重新審視先秦文化的發展軌跡》,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5期。
82.《在廣闊的學術維度中尋找司馬遷》,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6期。
83.《立足於比較文學立場的日本楚辭學史研究》,湛江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05年5期。
84.《人格自覺與文化自覺》,見《文化自覺與社會發展---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論文集》,香港商務印書館2005年3月出版。
85. 《關於文心雕龍研究的幾個問題》,文心雕龍學刊第六輯,學苑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86.《在廣闊的學術維度中尋找司馬遷---評張強〈司馬遷學術思想探源〉》,人民政協報2006年1月9日學術家園總第252期。
87. 《〈孔子詩論〉第一簡“隱”字及與〈詩序〉的聯繫》,湖北大學學報2006年1期。
88.《游國恩先生的楚辭研究及其學術史意義》,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1期。人民大學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5期。
89.《我眼中的孟二冬》,光明日報2006年1月14日綜合6版。該文收入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編《品格:北大教授孟二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90.《以理性精神重新審視先秦文化發展的軌跡——評程水金〈中國早期文化意識的嬗變〉第一卷、第二卷》,人民政協報2006年2月27日學術家園總第254期。
91. 《第一簡“隱”字解》,光明日報2006年2月24日文學遺產。
92.《儒學復興與西漢官僚的政治操守》,中國文化研究2006年1期。
93.《孔子詩論第一簡與詩序》,文藝研究2006年7期。
94.《學術研究與文化責任》,《屈鄉文化》2006年夏、秋合刊。
95.《懷念林庚先生》,人民政協報2006年10月14日學術家園總第270期。該文又載《北京盟訊》2006年9月。
96.《戰國諸子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中國文化報2006年12月28日風雅中國·守望傳統。
97.《褚斌傑先生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光明日報2006年12月29日文學遺產。
98.《2005年的屈原研究與楚辭研究》,雲夢學刊2007年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7年6期)
99.《懷念恩師褚斌傑先生》,職大學報2007年1期。
100.《褚斌傑先生對中國古代文學的貢獻》,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1期。
101.《國學傳統與現代學術》,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2期。
102.《褚斌傑先生的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國際言語文學會刊《國際言語文學》(韓國)第十五號,2007年6期。
103.《屈原與漵浦序》,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出版。
104.《文心雕龍釋名序》,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又名《取精用宏〈文心〉津梁---評陳書良〈聽濤館文心雕龍釋名〉》,湖南商學院學報,2008年1期。
105《破解屈原漵浦之謎序》,東方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
106.《宋玉研究的新高度——評劉剛教授〈宋玉辭賦考論〉》,社會科學輯刊,2007年5期。
107.《從秦博士與秦始皇的衝突認識儒家的迂遠而闊於事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辦《人文論叢》2005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
108.《2006年的楚辭研究》,雲夢學刊2007年6期。
109.《〈楚辭·九歌〉組成及主旨問題申論》,香港《新亞論叢》2007年卷,總第九期。
110.《孔子詩論第一章文意解》,《詩經研究叢刊》第十四輯,學苑出版社,2008年1月。
111.《學術研究與學術責任—讀譚家炳先生〈屈學問題綜論〉》,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1期。
112.《吳林伯先生學行述聞》,人民政協報學術家園,2008年5月5日,總第305期。
113.《2007年楚辭研究述評》,雲夢學刊,2008年5期。
114.《楚辭·九歌主旨發微》,深圳大學學報,2008年3期。
115.《走在路的中間》,中國文化研究,2008年3期。
116.《出土文獻與戰國文學研究的幾個問題》,日本中國出土資料學會會報2008-12-12
117.《訪日日記》, 日本中國出土資料學會會報2008-12-12
118.《屈原及楚辭學研究綜述》,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年鑑,2008年出版
119.《楚辭研究中的夜光珠——吳福助〈楚辭註譯〉評介》,台灣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四十九卷,2008年7月出版。
120.《共同研究-近年的出土文獻和戰國文學(中文、日文)》,日本教育實踐研究紀要,第30卷, 2008年5月出版。
121.《楚辭原物序》,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122.《古典新韻傳承華夏文明——大樹集序》,軍事科學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123.《讀書賦》,《書摘》2008年12期。
124.《靈性詩性---詩性的中華文化序》,成都文藝,2008年5期。
125.《漢樂府研究史論序》,同心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126.《屈原天問解疑序》,學苑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
127.《公羊三世學說與孔子的政治智慧》,中國文化研究,2009年4期。
128.《左傳具有現代敘事文學的文體特徵》,《春秋左傳研究---2008年春秋左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書局、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129.《中國人為什麼敬仰和推崇屈原》,北京日報,2009年6月1日。人大複印資料《馬克思主義文摘》2010年1期轉載。
130.《王元化的文心雕龍研究》,《文學理論前沿》,第六輯,2009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131.《左傳的敘事方式與文體特徵的再認識》,文藝研究,2009年2期。
其他編著
1.《大學語文》,主編,科學普及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2.《大學語文複習指導》,主編,科學普及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3.《東周列國(春秋卷)》及《東周列國(戰國卷)》,合著,署名桐川,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
4.《白話東周列國志賞析》,合作編著,署名方免,警官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
5.北大版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新標準漢語》,主編,該教材獲北京市2006年精品教材獎。
初級篇第一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初級篇第二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中級篇第一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中級篇第二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準高級篇第一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準高級篇第二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該教材有泰德時代網路版)
6.《四庫大辭典》,經部副主編,撰稿人,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
7.《中國監察大典》(思想卷)副主編,(法律卷)(人物卷)編委,撰稿人,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
8.《民國史大辭典》編委,撰稿人,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年9月。
9.《中華人民共和國大辭典》編委,撰稿人,新華出版社1992年5月。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職官志》,撰稿人,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年7月。
11.《中華監察執紀執法大典》(四卷),副主編,撰稿人,方正出版社2002年出版。
12.《中華精神》,撰稿人,海洋出版社1991年9月。
13.《中國二十世紀文學研究論著提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詩經研究概要》,《詩經六論》,《詩三百篇探故》,《楚辭論文集》,《漢賦美學》。
14.《中華文化論叢》,第一輯,執行編委,中國文學出版社(北京)1998年出版。
15.《中華文化論叢》,第二輯,執行主編,商務印書館(北京)1999年出版。
16.《中國楚辭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輯,主編,學苑出版社2002-2007年出版。
17.中外名作藝術鑑賞叢書《外國詩歌卷》,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評〈我們不善於告別〉》,《悠遠而深刻的象徵--評〈清晨〉》,《期待幻覺——評〈茵納斯弗利島〉》、《輝煌的痛苦與嚎叫--〈爹爹〉的藝術特色》。
18.中外名作藝術鑑賞叢書《外國散文卷》,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情動於衷理髮文現--評〈貝多芬百年祭〉》、《追求至善至美的心理旅程--評〈鼠籠〉》。
19.中外名作藝術鑑賞叢書《外國短篇小說卷》,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精密的構思冷峻的諷刺--評〈競選州長〉》。
20.中外名作藝術鑑賞叢書《中國現當代詩歌卷》,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9月出版。撰《理性和感性的追求--評〈星星變奏曲〉》,《騷動的自我》,《溫柔而艱難的童話--評〈不是再見〉》。
21.《古代小說鑑賞辭典》,學苑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撰《楊銜之:洛水之神》,《窮怪錄:蕭總》,《志怪集:夏侯弘》,《宋懋澄:負情儂傳》,《王猷定:湯琵琶傳》,《馮夢龍:金老童傳》,《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十七回》,《許仲琳:封神演義》,《無名氏:龍圖公案》,《李春芳:海公案》,《西周生:醒世姻緣傳》。
22.《中外名詩賞析大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撰《鹿柴》,《夜上受降城聞笛》,《題李凝幽居》,《望海潮(東南形勝)》,《雨鈴霖(韓蟬淒切)》,《書憤》,
23.《歷代哲理詩鑑賞辭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撰《雙調·蟬宮曲·嘆世》。
24.《中國二十世紀文學研究論著提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詩經研究概要》,《詩經六論》,《詩三百篇探故》,《楚辭論文集》,《漢賦美學》。
25.《國小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精解》(10篇),中華書局2000年8月出版。
獲獎記錄
《中國古代歌詩研究》,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該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2006年北京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北大版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新標準漢語》,主編,該教材獲北京市2006年精品教材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