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869年,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經過多年鑽研後發表了元素周期律,把化學元素從雜亂無章的迷宮中分門別類地整理出來,成為後來者解讀元素規律的指路明燈。1905年,瑞士化學家維爾納根據元素周期律將當時發現的元素進行排列,製成了眾所周知的《元素周期表》。這種《元素周期表》是針對化學課程的需求而製作的,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但是,如果作為一張科普教育的平面傳媒來說信息量就略顯不足了。
為了向處於化學啟蒙階段的中學生或不具備化學專業知識的讀者系統地介紹中國科學家對於化學元素的貢獻,作者以簡單易懂、科普性強為原則,將“中國科學家”、“中國礦產資源”和“元素中文命名”等內容結合起來,編制了《中國人的元素周期表》
本表採用維爾納編輯的《元素周期表》格式,標明元素序號、英文名稱、元素符號、中文名稱、相對原子質量,並對元素與中國的聯繫進行了說明。其中,收錄了26位中國科學家或工作小組對38種元素做出的貢獻、中國位居世界前列的55種礦物以及元素中文命名的由來。作者希望該表成為弘揚民族精神、傳播科學知識、豐富我國化學史寶庫的科普讀物。
作者簡介
姓名:張經華著
作品:《中國人的元素周期表-附贈元素知識介紹小手冊》
科普讀物(十)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