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不謗三寶戒者,謂於佛法僧所,常當恭敬尊重,不應謗毀也。經云:見外道及以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矛刺心,況口自謗,不生信心,孝順心,而反更助惡人,邪見人謗,是波羅夷罪。
不謗三寶戒者,謂於佛法僧所,常當恭敬尊重,不應謗毀也。 經云:見外道及以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矛刺心,況口自謗,不生信心,孝順心,而反更助惡人,邪見人謗,是波羅夷罪。
不謗三寶戒者,謂於佛法僧所,常當恭敬尊重,不應謗毀也。經云:見外道及以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矛刺心,況口自謗,不生信心,孝順心,而反更助惡人,邪見人謗,是波羅夷罪。
佛經名,姚秦羅什最後譯出梵網經中之菩薩心地戒品第十,為二卷,題曰梵網經盧遮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
簡介 佛經全文戒(sãla):有行為、習慣、品質、本性、自然等義,通常也指道德規範、好品質、良善的行為、佛教的行為準則等。戒有時也作為學處的別名,如在家學處包括五戒(...
戒(sila) 詳細釋義 基本字義 漢英互譯 典故《梵網經菩薩戒》,大乘佛教菩薩戒律之一,於公元401年,由鳩摩羅什譯成中文,僧肇譽之為“萬法之玄宗,眾經之要旨,大聖開物之真模,行者階道之正路。”
戒本簡介 梵網經序 菩薩戒序 十條重戒 卌八輕戒三昧耶戒,密宗的戒法之一。又稱三摩耶戒、秘密三昧耶戒、佛性智三昧耶戒。以眾生原本有智慧德相為戒法。為真言修行者為止惡修善所持戒法,戒法通顯密諸大戒,即含...
經書定義 基本步驟 佛法戒律 十戒條文 特點!攝善法戒障布施度1、不供三寶戒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日日中...,是名第三他勝處法。毀謗壞亂正法戒若諸菩薩,謗菩薩藏,愛樂宣說...,非不堪任,如苾芻住別解脫戒,犯他勝法,於現法中不任更受。乙、四十三輕戒...
《瑜伽菩薩戒本》 甲、菩薩四重戒 乙、四十三輕戒 攝善法戒 攝眾生戒謗佛經,又叫佛說謗佛經,全一卷,元魏菩提流支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第0239部。與竺法護譯之“決定總持經”為同本異譯。主要內容講的是有...
內容簡介 原文菩薩戒本:羅什所譯之《梵網經》,全名為《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據僧肇之《梵網經序》載,《梵網經》梵本有一一二卷六十一品,菩薩戒本即其第十品...
名稱 主要內容菩薩十重戒,泛指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酤酒戒、說四眾過戒、自贊毀他戒、慳惜加毀戒、嗔心不受悔戒、謗三寶戒,一共十戒。佛告諸佛子言:不誦此戒者,非菩薩...
菩薩十重戒 相關條目戒,從廾(gong)持戈,以戒不虞。 戒(sãla):有行為、習慣、品質、本性、自然等義,通常也指道德規範、好品質、良善的行為、佛教的行為準則等。
戒 (sila) 詳細釋義 基本字義 漢字演變 古籍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