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寶鎮

三寶鎮

三寶鎮位於曲靖城南郊10公里,總面積127.5平方公里,總人口59494人,轄12個村委會,72個行政村,2003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5.16億元,人均純收入2978元。三寶俗稱“靖州”古城,因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為奠祭“改土歸流”和平息土酋叛亂中陣亡的戰士,在三寶鎮建立三座圓形墳塔而得名。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三寶鎮三寶鎮政府駐地
三寶鎮位於曲靖市麒麟區中部,北接南寧街道,西鄰寥廓街道,東鄰沿江、茨營兩鄉,南與越州鎮交界,西南與陸良、馬龍兩縣接壤。鎮政府駐地距市區中心10公里,屬典型的城郊型鄉鎮。轄雷家莊、何旗、雅戶、三寶、五聯、興龍、張家營、溫泉、青峰、黃旗、雞湯、長坡12個村民委員會,72個村民小組,85個自然村。全鎮總面積127.5平方公里,海拔1854—2430米,年平均氣溫14.6℃,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烤菸蔬菜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是一個以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銷售業、務工收入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農業鄉鎮。轄區內有曲靖工人療養院、滇東溫泉度假村、曲靖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一汽紅塔雲南汽車製造有限公司、麒麟區蔬菜集團等國有大中型企業和昱安建工集團、一汽紅塔雲南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等私營企業。
三寶鎮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資源,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良好的社會秩序,發達的交通,便捷的通訊,優惠的政策,淳樸的民風。

歷史沿革

三寶鎮三寶鎮公路
位於曲靖市南郊,東鄰茨營鄉,南接越州鎮,西與瀟湘鄉接壤,北與環城鄉、沿江鄉交界,總面積127.5平方公里。鎮政府駐三寶村,距市政府10公里。

三寶原名南城,明洪武年間大批征南軍留此屯田時重新修築,因地處曲靖府城南而稱南城,又因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建立三座紀念“改土歸流”陣亡將士骨灰合葬塔而得名“三寶”。民國初設寶塔鎮。1959年設三寶公社。1963年1月設三寶區,12月撤銷併入環城區。1964年恢復三寶區,1969年改為三寶公社,1984年公社改為區。1987年11月改區為鎮,下轄雷家莊、何旗、雅戶、三寶、五聯、興龍、張家營、雞湯、黃旗、溫泉、青峰、長坡等12個村委會,72個村民小組。

文物古蹟

(圖)民族服飾 民族服飾

三寶文筆塔遺址

文筆塔矗立在三寶舊城東南張家營村文峰山上,建於清康熙年間,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邑令方天保重修。塔為方形建築,高三丈五尺。光緒二十二年(1896)由官紳續修,塔高四丈,磚石結構。文筆塔是為地方官紳、文人墨客游山觀景、吟詩作賦所建。1958年拆毀,現僅存塔基和重修碑。
雷雲墓

雷雲墓現存曲靖市三寶鎮雷家莊村,墓地四周為房屋,占地約20平方米。墓葬破壞較大,現存封土堆長7米,寬5米,高2米。墓旁有一墓碑立於明正統六年(1441),碑作半圓首長方形,高1.65米,寬0.65米,厚0.18米,沙質石碑。碑額有“大明昭信校尉百戶雷雲碑”12字,正文12行,每行30—50字不等,均正書左行。

五聯煙堆古墓群

五聯煙堆古墓群在曲靖城南13公里處的三寶鎮五聯國小旁,俗稱煙堆子,為饅頭形大土堆,總面積約80平方米,高6.7米,由人工運土堆積而成,從剖面可分辨出不同土壤和文化層。在古墓群中部,發現大量陶罐碎片,陶片為夾沙灰陶,火候極低,上有簡單刻畫紋飾,呈不規則幾何紋。在古墓群下部約1米處,發現陶鼎殘足、有簡單提耳的陶罐。1987年9月在古墓東側距地表1.2米處挖出銅釜、銅甑3件,銅矛3件,五株錢數枚。經省博物館有關人員鑑定,墓型類似珠街八塔台古墓群

三寶三塔遺址

三寶鎮三寶鎮

三寶“改土歸流”陣亡將士遺址在曲靖城南10公里處的三寶舊城址,原為三塔建築,三寶因此得名。塔在1966年“文革”開始後被炸毀,現僅存遺址和部分遺物。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為祭奠在“改土歸流”和平息土酋叛亂中陣亡的將士,在三寶建立三座圓形墳塔—雅戶塔、城西中心塔、中心塔。雅戶塔:共7層,高約3米,上圓,下方形塔座,古樸端莊,石磚結構,磚上有滿文。塔內有陣亡將士遺骨,上貼金箔。
城西中心塔:高約4米,上圓,下方形塔座,造型古樸,磚分大磚、小磚、磚上均有滿文。中心塔:位於三寶舊城中央,共4層,頂部為六棱形石柱塔尖,六面均刻有滿文、漢文,為座佛龕,每龕上刻有一精緻佛像。塔身用磚築成,磚上有梵文。1982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塔尖和塔磚等物,塔尖上的文字依稀可辨。三寶三塔是曲靖市境內唯一的祭祀古塔建築,三塔相望,似一龍形,遠觀近瞻,十分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