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邊緣》

《意外邊緣》

《意外邊緣》麥特(湯姆威金森飾)和露絲(西西史派克飾)福勒夫婦是一對中年夫妻,他們居住在緬因州,感情融洽。麥特是鎮上的醫生,至於露絲則是鎮上高中唱詩班的教師。儘管教授的樂團即將舉行公演,但是露絲甚至她的丈夫麥特都無法專注,因為他們的兒子法蘭克(尼克史塔飾),愛上了一個他們眼中不該愛的女人。終於,理察找到了娜塔莉,也找上福勒全家。直到他的出現,一切事件急轉直下,許多的回憶、創傷和衝突都被重新翻攪,也帶來難以彌補的毀滅。

基本信息

劇情

意外邊緣 意外邊緣

 美麗的夏天馬上就要結束了,新英格蘭小鎮上的青年弗蘭克正沉浸在與娜塔莉的熱戀中。
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父親馬特是鎮上備受尊敬的醫生,母親魯絲是國小音樂教師。弗蘭克是這對夫妻的驕傲,成績優異的他即將成為常青藤名校的學生。儘管他熱愛建築繪畫,但他內心亦十分嚮往像外公一樣做個漁夫。他和父親一樣對大海有著狂熱的激情。
田園牧歌般的暑假已經臨近尾聲。弗蘭克對娜塔莉充滿了不捨,儘管她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這段戀情遭到了父母的反對,雖然他們對娜塔莉本人並無太大反感。馬特心裡暗暗地羨慕兒子的浪漫,但仍然希望這個唯一的兒子能夠順利地進入大學學習。魯絲則激烈地阻止他們的愛情,她認為這個酒吧女招待會影響到兒子的前途。

茜茜·斯派克(Sissy Spacek) 茜茜·斯派克(Sissy Spacek)

不過更大的威脅來自娜塔莉粗暴的前夫理察,他仍然把娜塔莉視為己有。他的嫉妒導致了一起悲劇:弗蘭克被殺害了。
兒子的死徹底地改變了這個 和睦的家庭,夫妻倆都被巨大的悲痛擊倒了。馬克整日依賴於酗酒麻痹自己,他日益陷入孤獨中,試圖逃避任何與人的接觸和交流。而魯絲幾乎對每個人發泄她的憤怒和悲哀。他們沉浸在各自的悔恨與傷心中,數十年親密的關係似乎也在一夜之間疏遠了。
當兇犯被假釋出獄時,這對夫妻心中的怒火被點燃了。他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使兇手得到公平的懲罰,替兒子復仇…… 

主要演員

西塞 斯派西克 (Sissy Spacek) ...... Ruth Fowler 
湯姆 威爾金森 (Tom Wilkinson) ...... Matt Fowler 
尼克 斯塔爾 (Nick Stahl) ...... Frank Fowler 
馬里薩 托梅 (Marisa Tomei) ...... Natalie Strout 
湯姆 威爾金森 湯姆 威爾金森

William Mapother ...... Richard Strout 
William Wise ...... Willis Grinnel 
Celia Weston ...... Katie Grinnel 
卡倫 艾倫 (Karen Allen) ...... Marla Keyes 
Frank T. Wells ...... Henry 
W. Clapham Murray ...... Carl 
Justin Ashforth ...... Tim 
Terry A. Burgess ...... District Attorney 
J
onathan Walsh ...... Father McCasslin 
Diane E. Hamlin ...... Davis' Assistant 

幕後花絮

一鳴驚人的托德·菲爾德

托德·菲爾德原是演員爵士樂手。他在伍迪·愛倫的懷舊小品《流聲歲月》(Radio Days)中演出,並以在桑丹斯電影節上廣受讚譽的《天堂的魯賓》中的角色得到了獨立精神獎提名。此後他又在《龍捲風》等影片中出現,而加入庫布里克的絕唱《大開眼界》更成為他演員生涯的頂峰

《意外邊緣》 《意外邊緣》

他轉戰幕後的成績似乎比在幕前出鏡更驕人。他的一系列短片得到了相當高的評價。第一部作品《少年時代》(When I was a Boy)入選林肯藝術中心的新電影展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諾尼和愛力克斯》(Nonnie & Alex)更是獲獎無數。

作為菲爾德的長片處女作,本片改編自一部短篇小說。還在拍攝《大開眼界》時,菲爾德就把劇本拿給庫布里克看,得到了大師的鼓勵和指點。這樣一部沒多少娛樂性的影片最終能得到投資投入拍攝,對菲爾德來說實在是意外之喜,他不願將影片拍成好萊塢的濫俗套路,所以他毅然決定在影片拍攝中不拿工資,以示負責。影片在聖丹斯電影節上得到了巨大的成功,被稱為今年獨立電影界最值得推薦的作品。並順利被米拉麥克斯公司買下。

影片130分鐘的長度曾是爭議的焦點,一度謠傳米拉麥克斯總裁準備對其作出刪剪。不過幸運地是,影片基本保持了菲爾德滿意的長度,畢竟這是該公司明年奧斯卡最具實力的競爭者。而菲爾德則稱影片的節奏是關鍵所在,光為了中間那一段就耗費了他三個星期的時間剪輯,他不願為此作出妥協

儘管菲爾德表示做導演是件令人筋疲力盡的工作,但無疑從這部影片中他展現的才華顯示了他是今年好萊塢湧現的最值得關注的新人之一。
 
聖丹斯的雙星、奧斯卡熱門人選
本片男女主演是影片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湯姆·威金森自70年代中期起就活躍在英國影視圈,在《理智與情感》《雪懸》(Smilla's Sense of Snow)中出演過配角。1997年的大黑馬《一脫到底》讓威金森為國際影壇所熟悉。之後《王爾德》《情人最愛》《尖峰時刻》《莎翁情史》《與魔鬼同騎》等等影片中都可以見到他的身影。

茜茜·斯派克是美國老牌演技派女星。這位原想做歌手的女演員在70至80年代是好萊塢最受歡迎的女明星之一。她與泰倫斯·馬力克、布萊爾·德帕瑪、羅伯特·奧特曼等著名導演分別合作了《窮山陋水》(Badlands)、《魔女嘉莉》、《三個女人》等影片,並以1980年勞瑞特·林恩的《礦工之女》摘取了奧斯卡影后。進入90年代後,她把主要精力放在相夫教子上,偶爾也返回銀幕給觀眾留下一些難忘的表演,如《刺殺甘迺迪》《痛苦》(Affliction)、《斯特萊特故事》(The Straight Story)。

獎項

電影節                                        年份           獎項                                                 獲獎情況                      獲獎人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電影 / Best Picture                             提名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男演員 /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湯姆 威爾金森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女演員 /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西塞·斯派西克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女配角 /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提名                   馬里薩·托梅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編劇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提名  托德·菲爾德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編劇 /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提名  Robert Festinger  
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2002        最佳電影(劇情類) / 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         提名   
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2002 最佳女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提名  馬里薩·托梅  
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2002 最佳女演員(劇情類)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獲獎  西塞·斯派西克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2002 最佳男演員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湯姆 威爾金森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2002 最佳女演員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西塞·斯派西克  
獨立精神獎 /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2002      最佳編劇 / Best Screenplay                  提名            Robert Festinger  
獨立精神獎 /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2002      最佳編劇 / Best Screenplay                  提名            托德·菲爾德  
獨立精神獎 /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2002       最佳長片處女作 / Best First Feature    獲獎           托德·菲爾德  
獨立精神獎 /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2002 最佳男演員 / Best Male Lead                     獲獎           湯 姆 威爾金森  
獨立精神獎 /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2002 最佳女演員 / Best Female Lead                獲獎             西塞·斯派西克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2001 最佳男演員 / Best Actor 獲獎           湯姆 威爾金森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2001 最佳女演員 / Best Actress 獲獎         西塞·斯派西克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2001 最佳處女作 / Best First Film 獲獎      托德·菲爾德  
落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2001 最佳電影          獲獎   
落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2001 最佳女演員 / Best Actress 獲獎  西塞·斯派西克  
國家評論協會獎(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2001 最佳導演 / Best Director        獲獎                托德·菲爾德  
國家評論協會獎(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2001 最佳編劇 / Best Screenplay     獲獎              Robert Festinger  
國家評論協會獎(美) /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USA 2001 最佳編劇 / Best Screenplay     獲獎              托德·菲爾德  
聖丹斯電影節 / Sundance Film Festival 2001 評審團大獎-劇情片 / Grand Jury Prize-Dramatic 提名         托德·菲爾德  
聖丹斯電影節 / Sundance Film Festival 2001 評審團特別獎-劇情片 / Special Jury Prize-Dramatic 獲獎      湯姆 威爾金森  
聖丹斯電影節 / Sundance Film Festival 2001 評審團特別獎-劇情片 / Special Jury Prize-Dramatic 獲獎      西塞·斯派西克  

相關資料

簡介
湯姆·威爾金森

男, 生於1948年 12月12日 ,英國
星座: 射手座
生平 
湯姆·威爾金森出生於英國西約克郡。畢業於坎特伯雷的肯特大學,專修英美文學,2001年曾被該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他從1976年就參加電影拍攝,第一部影片是《陰影線》。
1994年開始,威爾金森進入了他演藝事業上的多產期,並漸漸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他演出的《神父》是一部題材與處理手法極具爭議性的宗教影片,探討了基督教義中仁慈博愛和同性戀的敏感社會問題。威爾金森的精彩演出,引起了台灣名導演李安的注意。

1995年,李安將簡·奧斯汀(Jane Austen)的世界名著改編成同名愛情喜劇片《理智與情感》,湯姆·威爾金森被選中在片中飾演達什伍德先生(Mr. Dashwood)。影片上映後引起了國際影壇的轟動。湯姆-威爾金森這個名字開始被人們所熟悉。
1997年,在威爾金森演藝歷程中是尤為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他參加了多部影片的拍攝,他因在《一脫到底》影片中的精湛的表演而獲得第51屆英國電影學院最佳男配角獎,登上了國際影壇

1999年,威爾金森再次接受李安的邀請,在美國描寫內戰的影片《與魔鬼共騎》(“Ride with the Devil”)中飾演奧頓·布朗(Orton Brown)一角。進入新千年後,威爾金森先是在德國導演羅蘭·埃默里赫(Roland Emmerich)執導的動作驚險片《愛國者》(“The Patriot”)中飾演將軍,為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配戲。

2001年,威爾金森在從演員轉型做導演的托德·菲爾德(Todd Field)處女作----情感片《不倫之戀》中飾演一個土生土長的緬因州醫生,演慣了配角的威爾金森,在此片中的表演可謂“登堂入室”,令人刮目相看,將整日沉溺於酗酒、陷入孤獨的馬特演繹得相當有深度,他那不顧一切的舉動,令觀眾為之震驚。因此片的出色表現,威爾金森先後獲得聖丹斯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獎,以及第74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2002年,湯姆·威爾金森的新片是奧利弗·帕克(Oliver Parker)執導的浪漫喜劇片《成為歐內斯特》。隨後,威爾金斯還參加了英國導演劉易斯·吉爾伯特(Lewis Gilbert)執導的劇情片《你去之前》(“Before You Go”)。威爾金森在銀幕上塑造了不少閃光的配角形象,越來越受到圈內人士的肯定。

媒體報導

《美國美人》大獲成功後,家庭劇再度成為影壇熱點。不過其中有多少能像《美國美人》那樣經得起考驗,恐怕不會太多。而這部影片似乎可算是大浪淘沙後留下的少數幾顆珍珠。

這部影片和今年歐洲的大熱之作《兒子的房間》一樣,都處理了失子給一個美滿家庭帶來的痛苦。但托德·菲爾德展現出了與南尼·莫萊蒂不同的視角。他完全擺脫了好萊塢情節劇的煽情俗套和誇張手法,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冷靜地詮釋了這齣悲劇。

《意外邊緣》 《意外邊緣》

菲爾德沒有像不少年輕導演一般使用古怪誇張的伎倆,而是用樸實的手法進行非常有節制的表達,呈現出寧靜致遠的風格。他不是以直白展示,而是充分通過暗示的方式含蓄地刻畫人物的心理衝突。不是依靠台詞,而是發揮影像和細節的力量

觀眾可能會對影片緩慢的節奏難以適應,但這正是影片得以優美之所在。在舒緩的敘述中情節得到鋪陳和發揮,憂傷的氛圍和人物內心的悲痛得到渲染

菲爾德的演員經歷或許有助於他最大程度地激發演員的潛力,使他的角色備添光彩。如果兩位主演得不到奧斯卡提名,實在是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

精彩劇照

                                                                                                                                  

意外邊緣 意外邊緣
意外邊緣 意外邊緣

                                                                                                                            

《意外邊緣》 《意外邊緣》

相關評論

五月初級電影筆記③
建築一個溫情臥室——《不倫之戀》
母親、父親、兒子,是一個再平常,再穩定不過的三角構造,但是當它塌陷了兒子一方,就只剩下一對悽然相處的夫婦。他們沒有像常人以為的整天以淚相向,更沒有相互安慰 。卻是在彼此的心中築起了一道高牆,除了客氣的問候便是終日的沉默,在房間里逐漸沉澱的是尷尬,是自閉。
她開始不停的吸菸,他則不停的逃避

托德·菲爾德 托德·菲爾德

來自外界的暴力粉碎了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甚至擊碎了這對夫妻之間的信任,這也許正是一對知識分子的悲哀,而換做普通的夫婦則是同悲同泣的場面了。失去兒子,等於失去了重心,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而關於兒子的死,雙方都在心裡埋怨對方,卻又無法說出口,這樣的隱忍促成矛盾的加深到最終的大爆發。妻子責怪老公的佯裝平靜,認為他的性幻和對兒子的縱容想造成兒子的死亡,相反他認為是妻子故做悲痛,她的挑剔和霸道的教育方式害死了兒子。
這也許是所有家庭面對的一個問題,只是扮演的角色雙方可以相互替換。影片《不倫之戀》便是從細緻的角度入手,層層第近的揭示人物複雜的心理變化,反映出一個家庭親人之間的交流和人與人內心的碰撞。這部片子讓我想起才看不久的另一部家庭劇《美國美人》,一部情節怪異離奇,描述家庭成員各自的複雜感情的片子。一舉拿下了72屆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獎項。而《不倫之戀》的放映則反映平平,最被看好的兩位主角的演技也並非眾望所歸捧回最佳主角獎。這可能因為影片本身太細膩,太純粹,太緩慢而故事結構太平的緣故,然而這恰恰是我最喜歡《不倫之戀》的地方。總感覺片中那些微妙的感情的抑制在不斷的牽扯我去感同身受。
“愛”和“責任”是影片吸引話題。它們是構成家庭的基調,好比是一個房子裡水泥和磚的關係。怎樣對自己愛人負責,怎樣對親人負責,這是一個要歷經歲月考證的課題,我們與生俱來便肩負這樣的使命,對父母,然後是對妻子(丈夫),再就是對孩子,我們無法不面對。有所愛,定然是有所犧牲,這正如影片中的兒子曾為了愛情甘願放棄研究生的學位而做捕魚者。然而有時候愛太沉重壓到雙方喘不過氣來,就會意識到責任的束縛,於是就開始逃避,封鎖自己。正如影片中那對夫妻之間的隔閡,就是因為愛著對方又無法正確的面對各自心中受到的創傷,於是愛人也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些事不能說,有些夢不能死,有些思想使堅強的心萎靡,使額頭蒼白、雙眼朦朧……這個時候,我們想要的是一間臥室,一個溫暖的懷抱

幕後製作

影片的真正主題是,弗蘭克的父母怎樣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家庭悲劇。影片對人物心理的把握不僅準確,而且極有層次感。開場鋪墊及結局均有冗長之嫌,中間部分節奏雖慢,卻內涵豐富。這部優秀家庭劇通過一場突如其來的家庭悲劇,揭示出平靜水面下的波瀾,並把感情的波瀾融會在心理和社會的洪流中。影片的導演處理及表演風格均採取“低姿態”,所有戲劇元素都以克制為基調,因此高潮的迸發尤其具有衝擊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