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心開始:最有效的心力成功學法則》

《一切從心開始:最有效的心力成功學法則》

《一切從心開始:最有效的心力成功學法則》結合中國數千年的心學精華、禪宗智慧與現代西方心理學和成功學,總結出“成功=心力×(智力+辦事力)”的公式,全面闡述了當代人尤其是當代中國人追求成功所最需要的心力智慧和技巧。掌握它們即可獲得心智的全面拓展,取得最大成功。本叢書中的不少篇章曾在《中國青年報:青年時訊》、美國《美華商報》、加拿大《中華導報》等媒體上連載,深受廣大讀者歡迎。海內外100多家媒體對本套理論給予了高度評價。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世界青年成功學會副會長、超級暢銷書《方法總比問題多》作者吳甘霖的最新力作。
中國首套原創性成功學,被中外100多家媒體譽為“成功學的東方奇葩”
超越西方心理學,超越情商理論。
這是中國第一套原創性成功學,被譽為“成功學的東方奇葩”。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闡述了心力成功學的超凡效果、心力成功學的基本內涵。通過將東西方心學精華進行結合,深入闡述了心力成功學的核心理念:“成功=心力×(智力+辦事力)”,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六種高效訓練心靈力量的基本定律。
這種以心力為核心的成功學,不僅能讓人徹底接受“一切從心開始”的理念,而且在相當程度上超越了西方現代心理學和情商理論,成為最能產生實際效果的中國式成功學。
這是中國第一套原創性成功學,被譽為“成功學的東方奇葩”。
本叢書結合中國數千年的心學精華、禪宗智慧與現代西方心理學和成功學,總結出“成功=心力×(智力+辦事力)”的公式,全面闡述了當代人尤其是當代中國人追求成功所最需要的心力智慧和技巧。掌握它們即可獲得心智的全面拓展,取得最大成功。
本叢書中的不少篇章曾在《中國青年報·青年時訊》、美國《美華商報》、加拿大《中華導報》等媒體上連載,深受廣大讀者歡迎。海內外100多家媒體對本套理論給予了高度評價。
作者簡介
吳甘霖,198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歷任《中國青年報》記者、香港中華文化傳播集團副總裁、美國美中國際創造力開發中心總裁兼中國區總裁等職。現任甘霖智慧國際培訓機構理事長、世界青年成功學會副會長、國資委國際商務職業資格認證及考評審員會主任委員。
其2005年出版的《方法總比問題多》一書,兩年多時間已重印30多次,在“雅虎中文”上發表的讀後感和新聞達1100多萬條,創造中國培訓圖書之最,是近年來全國最暢銷的圖書之一;此外,出版的《心本管理——管理學的第三次革命》、《禪:直指人心的管理學》、《生命智慧——活出自己的陽光》等著作也深受讀者歡迎。
常年開設智慧系列課程,培訓對象為包括財政部在內的中央和國家部委,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眾多高級總裁班,以及長虹集團等眾多著名企業,深受各界歡迎。
目錄
第一章 成功=心力×(智力+辦事力)
“一生的果效,都從心中發出”
把握“乘數效應”成功事半功倍
要創造生命奇蹟,先創造心靈奇蹟
“小草”也能成大樹
管好心靈才能管好一切
最高“主宰”與三大境界
第二章 以“心力”撬動世界
成功學的“槓桿”法則
要“撬動”世界,先改變心靈
心不難,事就不難
挑戰環境
挑戰他人
挑戰自我
從心學到心力學
第三章 五大原則打造超凡心力
力量性原則:心靈的價值在力量
自主性原則:自主心力決定自主生命
完整性原則:越完整,越有效
建設性原則:以積極心態創造最大價值
科學性原則:堅信,但不迷信
第四章 從“心理學”到“心力學”
“懂理”未必“有力”
西方心理學的四大缺陷
自悟自度,才有真智慧
行知合一,才有活知識
修持聯動,才能加深鞏固
全然內化,才會血脈相連
五章 超越“情商”。
情商理論的重要價值
成功應該更具全面性
成功的核心是“力”而非“情”
不可只以商業社會標準衡定成功
應該更辯證地看待問題
在東西方結合中實現超越
第六章 道不外求律:讓內在的明珠
把你照亮
你是自己的神
“向外作功夫,總是痴頑漢”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境由心生
是你賦予了自己的心靈能量
“向內”必須強迫
第七章 自主調控律:要當世界主人,
先當心靈主人
通過調控態度實現自主
通過調控視角實現自主
通過調控“心能”實現自主
調控進退取捨實現自主
重組“心靈資源”實現自主
第八章 全然發生律:在整合中產生
最佳效果
不要漏失了“心”的各部分
不要漏失了發生過程的各層次
不要漏失了影響心靈的各方面
身心是個統一體,不可分裂
第九章 “情商”影響律:讓情感
忠實為你服務
情感賦予心靈生命
掌握情感的“任性”特點
“情結”:情感的“聚焦”
做“情緒主人”三大要點
同情:對他人情緒調控的關鍵
第十章 認同開啟律:你不開門,就無人開門
“認同”為何是“開關”
要“心靈解放”,就必須審視“默認”
在作決定前加一個層次
保持認同的內外統一性
“超級”認同——對認同的認同
第十一章 越給越有律:“馬太效應”創造生命奇蹟
跨出第一步,才有下一步
不僅“過癮”,而且“上癮”
“即取即有.越用越多”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成功=心力×(智力+辦事力)
在當代,追求成功已經成為一種最大的時尚,那么怎么把握成功、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在許多書架上,堆砌著不少許多成功學的著作,但翻開一看,基本是西方成功學的翻版甚至是抄襲,中國能有自己的原創性的成功學嗎?
如果你對上述問題有興趣,那么本書所展示的“心力學”理論,應該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一生的果效,都從心中發出”
假如你是一個大學畢業生,你能在畢業不久,就取得十分輝煌的成就,甚至得到諾貝爾獎嗎?
假如你是一個從沒有上過大學的人,你能在幾年之後,就成為眾人矚目的明星,讓幾百家電視台播放你的節目,讓中央電視台請你上春節晚會嗎?
假如你是一個年輕的創業者,你本來已經取得巨大成功,但公司突然破產,你能從頭再來,又將公司在美國成功上市,成為全國羨慕和敬仰的創業英雄嗎?
上述問題,如果我把提法換一換,將“你能……嗎?”改為“你願意……嗎?”可能很好回答。
因為,在當代,追求成功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的潮流。有著夢想和追求的人,對這種非凡的成功,哪能不願意呢?
但是,當我問“你能……嗎?”的時候,恐怕你就要猶豫遲疑了,絕大多數人肯定要搖頭了。
為什麼搖頭呢?因為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樣的夢想遙不可及,尤其是第一個,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是,我要告訴你,上述這些看來難以實現的目標,有人就做到了。
實現第一個目標的人叫愛因斯坦。
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最重要的科學成果“相對論”,就正是他在大學畢業幾年後提出的,那時他在專利局當一個小小的專利員。
實現第二個目標的人叫王寶強。
他是一個青年農民,但下決心做影星夢。經歷了許多挫折,後來在著名導演馮小剛導演的《天下無賊》中扮演一個叫做“傻根”的角色;2007年,他又在當年最紅的電視劇《士兵突擊》中扮演主人公許三多,成為當年中國最受歡迎的影星之一,並在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上特別安排表演了兩個節目。
實現第三個目標的人叫史玉柱。
他是當年珠海市創業的典型,多次榮獲珠海科技獎,不少中央領導都到他創辦的巨人集團去參觀過。但是,後來他在投資上一意孤行,結果一敗塗地,導致巨人集團破產。
許多人認為他肯定完蛋了,沒想到他又捲土重來,先是經營保健品“腦白金”項目,十分火爆,後來又進入金融領域,最後發展網路遊戲,並讓自己創辦的“巨人網路”在美國成功上市,演繹了一曲“鳳凰涅檠”的創業傳奇。
於是,我們不由得要問這樣一些問題:這三個人為什麼能夠取得這么大的成功呢?他們的成功對我們這些追求成功的人而言,又有什麼啟示呢?他們成功的核心法則是什麼呢?
是的,我們要問出成功的核心法則來。我們知道:抓住了核心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根本,就必勝無疑,就能夠事半功倍。
事實上,世界上取得這種非凡成功的人,絕對不只是這3個。通過對這3個人的分析,同時也對許多類似他們這樣的成功者的分析,我總結出這樣一個成功學的核心法則:
成功=心力×(智力+辦事力)
我認為:這個核心法則,是所有追求成功的人都應該好好把握的。
把握了這個核心法則,不管是誰,沒有理由不成功
將這個法則運用得越好,越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從這個公式看出,成功主要是由三種力量創造:心力、智力和辦事力。三種力量缺一不可,從重要性來說,次序也不可顛倒。
首先,辦事力是一切成功的基礎,辦事力就意味著會行動、能做事。
正如聖雄甘地所言:
“重要的是行動本身,而不是行動的結果。也許你永遠不能預知你所採取的行動會帶來什麼成果,可是如果什麼都不做,那就絕對得不到任何成果。”
一個人不能行動,缺乏行動,往往就意味著什麼都不會有。
其次,智力能夠提升辦事效率和效果——不僅要乾,而且要巧幹、聰明地去乾。
再次,光有行動和聰明還不夠,因為最終決定事業成就大小的,是心力,即心靈的力量。
你可能有所懷疑,心力真的有那么重要嗎?
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上述3個人物,看看他們是不是印證了這個法則。
我們先從王寶強開始分析吧!
王寶強是河北農村人。在很小的時候,他看了一場電影《少林寺》。這是一場許多人都看過的電影,但是這場電影,卻促使王寶強開始改變命運。
因為他從電影中看到了少林功夫,覺得自己如果去學習,就能保證沒人欺負自己。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他看到了李連杰在電影中的表演,覺得自己假如能夠像李連杰那樣當明星,真是十分風光,再也不會有誰瞧不起自己。
於是,他向父母提出要求,要到少林寺去學武功!8歲的孩子去少林寺學武功,父母原本不同意,可是王寶強真是下了決心,挨打也要去,還主動幫父母幹活,終於征服了父母的心,同意他到少林寺學武功。武功的學習十分辛苦,但是他堅持了下來。幾年後,14歲的王寶強離開了少林寺,成了“北漂”中的一員。
到北京後,他和另外5個人在一個煤場旁邊租了大雜院裡的一間房子,6個人一個月租金120元。生活十分艱苦,許多人都在為生存而努力,而他的目標,卻直指當初的夢想:成為像李連杰那樣的影星!
他來到了北京電影製片廠,想找一個最簡單的民眾角色或龍套角色演。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帶的錢花完了,這樣的角色一個也沒有等到。他只能和夥伴去建築工地打零工,乾最苦的活。
遇到這種情況,許多人都會埋葬自己的理想,但他不,還是經常去電影廠前等機會。不少同伴都勸王寶強放棄,說你要有自知之明。你不過是在少林寺學了幾年功夫,哪能跟李連杰比呢?人家在演《少林寺》前,可是全國的武術冠軍啊,而且英俊瀟灑,哪像你,長得又不好看,還是現實一點吧。
但是,王寶強偏偏不那么“現實”,他還是堅持要當演員。終於偶爾可以接到武行的活計:被人扣住手腕,從梯子上摔下去。在演戲的過程中,他十分敬業而投入。許多人遇到這種情況是假摔,他是真摔。看到這種情況,導演總是滿意地點點頭,說很真實。王寶強哪怕摔得渾身都青了,也忍著不說。下次演出,照樣那樣投入。
這樣堅持了兩年,2002年,他終於等來了一個真正的機會。
電影《盲井》要開演了,他想盡辦法去爭取面試。經過導演李楊的親自面試,他被錄用出演這部電影的男主角,一個進城打工幾次被騙的少年。《盲井》里有下井的戲,要求演員到幾百米深的礦井中拍攝。很多演員都放棄了,而王寶強不僅下了井,而且演得還格外投入。
此舉使李楊十分感動和感慨。他說,這行里聰明人太多了,很多人拍電影就是為了成名,就是為了賺大錢,遇到危險就跑了,可王寶強沒跑,這小孩兒行,準有出息。
李楊沒有說錯,這場電影使他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2003年,王寶強以《盲井》在台灣地區拿到了金馬獎。後來,著名導演馮小剛在拍攝《天下無賊》時,要挑選演“傻根”的演員,在看了《盲井》之後找到王寶強,一看就定下了他。
進一步成功也就順理成章了。之後,王寶強在《殷商傳奇》里成為哪吒,在《暗算》里成為天才少年阿炳,最後在《士兵突擊》里成為男主角許三多,成為2007年全國最受歡迎的影星!
王寶強的成功,給我們所有人尤其是年輕人極大的啟示:
不管你起點有多低,條件有多欠缺,只要你把握了成功的規律,你也同樣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
那么,王寶強的成功,能夠印證我們心力學的成功法則嗎?當然可以。
首先,他心力超群。
他心中有一種別人覺得不可能實現的理想,而且能為實現理想義無反顧,不達目標誓不罷休。其次,他有聰明與智慧。
人人都相信運氣,但是幸運之神也偏愛聰明的有心人。像能不能成為演員,要以是否知道哪個劇組招聘演員為基礎。他是怎么做的呢?他不像一般人那樣坐等機遇來臨,而是勤跑、勤打聽訊息。《盲井》劇組招人的訊息,就是他打聽來的。
再次,他是徹底的行動者,是具有辦事能力的人。他在每次表演的過程中,十分敬業,不僅能吃苦,而且能對劇本進行最好的研究並認真體現導演意圖,直到把角色演好,讓導演滿意,讓觀眾滿意,沒有辦事能力是絕對做不到的。
那么,這三點哪點最重要呢?你應該得出結論:毫無疑問,第一種力量,心靈的力量最重要:
第一,一個孩子,看到一部電影就要做明星夢,這是他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對夢想當真,讓夢想燃燒,立即付出行動:先是去少林寺學武,然後去北京,就為了實現自己的夢
想。
第三,遭遇挫折和否定不改初衷,堅持下去。尤其是別人說自己不如李連杰時還能堅信自己成功,尤其可
貴。
第四,以超凡的付出得到超凡的機會。比如說他的“傻”,其實是一種大智若愚。
在《士兵突擊》里有一句關於騾子和馬的台詞,王寶強在自己追求夢想過程中就知道,自己是騾子,不是馬。不是馬就得加倍努力。所以他總是願意多付出。
第五,所謂比他人稍微多一點的點子,也是來自於非實現夢想不可的決心。
如他勤跑、勤打聽。最關鍵的一點,正如他自己所說:就是來自於自己只想演戲,所以才願意想盡一切辦法來獲得機會。
不僅如此,他之所以能夠讓那些導演尤其是名導演認可他,在於他對利用好每一個機會有最深刻的認知。
他說:“我要珍惜每一次機會,如果不利用好,這一次就可能是最後一次。”這難道不是由於他珍惜夢想而珍惜機會嗎?
綜上所述,王寶強的成功,體現了心靈的最大力量。正因為有這種力量,他才能創造出一般人不敢想像的奇蹟,也正因為有這種力量,他才能進一步激發自己的智力與辦事力,以取得最大的成功!
王寶強的成功,使我有很多關於心靈智慧的聯想。我想起了在美國流傳的一句名言:“當一個人真正下定決心要實現什麼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為他讓路!”
我想起了中國禪宗有句名言:“運隨心轉。”
——一個人的運氣,是隨著心靈的轉化而轉化的,
你有積極的心態,就必然有光明的命運!我還想起柏林寺明海方丈的一句名言:“單純的心最有力量!”
據導演評價,王寶強演的許三多,就是王寶強個性的真實體現。不管是許三多還是王寶強,都是心中有夢想、有信念並且能超越命運的人。他們正是以“單純的心”獲得最理想的成功啊!
最後,我想起了《聖經》中的一句名言:“無論做什麼,都要從里做……您當保守您的心,勝過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裡發出。”
是啊,我們一生的成果,首先都是從心裡發出來的。心靈是我們的最大資源,心靈的力量,是我們創造成功、幸福和進步的核心力量。每個追求成功的人,哪能不格外重視心靈力量的提升呢
把握“乘數效應”,成功事半功倍“成功:心力×(智力+辦事力)”的公式,還有一個最關鍵的要點:
心力與成功的關係,不像其他兩種力量是一種加法關係,而是一種乘數關係,即一點心力的變化,就能引
起成功係數的大變。換言之,它對成功的其他關鍵要素的作用,具有一種“放大效應”。
我們且來看愛因斯坦。
相對論的發現,毫無疑問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之一。一個最耐人尋味的問題是:
為何相對論的發現者,竟然是愛因斯坦這樣一個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呢?
要知道,按常理推測,許多人都比他有更多的優勢,他們更有可能獲得這一榮耀啊!
就拿物理學家麥可遜來說吧,他是第一個獲得諾到十分遺憾。
雖然他的實驗揭穿了經典力學的一個破綻,但是,他不喜歡離經叛道的相對論,也不滿意自己的實驗居然會孕育出這個自己不喜歡的孩子,當然更談不上自己去發明相對論了。
洛倫茲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一些構想的進一步發展。但是,當物理學界出現波粒二重性的新概念時,他竟也發出如此絕望的哀嘆:
“在今天人們提出了與昨天所說的截然相反的主張。這樣一來,已經沒有真理的標準了,也不知道科學是什麼了。我真後悔沒有在這些矛盾出現前5年就死去。”
但是,不管他如何痛苦,波粒二重性的新概念還是在科學上站住腳了,並促進了物理學的一些新發現和新發明。
回過頭來看愛因斯坦的情況:當時他僅20多歲,而且從大學畢業之後一度找不到工作,幸好一位同學的父親對他予以照顧,讓他進了一家專利局當一個小小的專利員。
此時,論學問,他不過是一個畢業不久的大學生,腦袋裡裝的“學問”,大大不如那些著名學者和專家;貝爾獎的美國人。他曾用巧妙的方法測定了光速,還與另一美國物理學家莫雷一起進行了以太漂移實驗,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對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麥可遜不滿意以太漂移實驗的結果,因為他嚴重偏離傳統的牛頓力學。但出於對事實的尊重,公布了實驗的結果。這一實驗結果卻哺育了新一代物理學家的成長,並使愛因斯坦得到啟示,導致現代物理學的支柱之一的相對論誕生。
1931年,愛因斯坦見到了這位物理學界的前輩,十分崇敬地向他表示:
“您開始工作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小孩子,只有1米高。正是您,將物理學引向新道路。通過您精湛的實驗工作,鋪平了相對論發展的道路。您揭示了以太理論的隱患……沒有您的工作,這個理論今天頂多也只是一個有趣的猜想。”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愛因斯坦更沒有想到:麥可遜根本不領愛因斯坦的情,因為,經典力學的舊概念在他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他認為經典力學的大廈是如此完美無缺,對它的任何背離都是錯誤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