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質
氧
氧,元素名來源於希臘文,原意為“酸形成者”。1774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用透鏡把太陽光聚焦在氧化汞上,發現一種能強烈幫助燃燒的氣體。拉瓦錫研究了此種氣體,並正確解釋了這種氣體在燃燒中的作用。氧是地殼中最豐富、分布最廣的元素,在地殼的含量為48.6%。單質氧在大氣中占23%。外圍電子層排布:2s2 2p4 電子層:K-L
硫
硫是一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的化學符號是S,原子序數是16。硫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無味的非金屬,純的硫是黃色的晶體,又稱做硫磺。硫有許多不同的化合價,常見的有-2, 0, +4, +6等。在自然界中它經常以硫化物或硫酸鹽的形式出現,尤其在火山地區純的硫也在自然界出現。對所有的生物來說,硫都是一種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是多種胺基酸的組成部分,由此是大多數蛋白質的組成部分。外圍電子層排布:3s2 3p4 電子層:K-L-M
硒
硒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是Se,一種非金屬。可以用作光敏材料、電解錳行業催化劑、動物體必需的營養元素和植物有益的營養元素等。電子層:K-L-M-N 外圍電子層排布:4s2 4p4
碲
碲,TELLURIUM,源自tellus意為“土地”,1782年繆勒(Muller von Reichenstein)發現。除了兼具金屬和非金屬的特性外,碲還有幾點不平常的地方:它在周期表的位置形成“顛倒是非”的現象──碲引比碘的原子序數低,卻具有較大的原子量。如果人吸入它的蒸氣,從嘴裡呼出的氣會有一股蒜味。
釙
釙是一種銀白色金屬,能在黑暗中發光,由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與丈夫皮埃爾在1898年發現,兩人對這種元素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釙是目前已知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在地殼中含量約為100萬億分之一。天然的釙存在於所有鈾礦石和釷礦石中,但由於含量過於微小,主要通過人工合成方式取得。釙是世界上最毒的物質。
製取
氧
實驗室制氧可在玻璃容器中加熱氧化汞或分解硝酸鹽和利用濃硫酸與二氧化錳作用亦製得氧。實驗室中通常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製取氧氣,還可用加熱氯酸鉀與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製取氧氣但現在多不採用這種方法,因為氯酸鉀可爆炸;用催化劑催化過氧化氫(雙氧水)分解也可方便地製取氧氣。
硒
瑞典的貝采利烏斯從硫酸廠的鉛室底部的紅色粉狀物物質中製得硒。他還發現到硒的同素異形體。他還原硒的氧化物,得到橙色無定形硒;緩慢冷卻熔融的硒,得到灰色晶體硒;在空氣中讓硒化物自然分解,得到黑色晶體硒。
碲
從電解銅的陽極泥和煉鋅的煙塵等中回收製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