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計畫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0年發展國民經濟十年規劃綱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計畫。於1978年初對原來的綱要作了修定。

基本信息

第五個五年計畫

拼音:Di-Wu Ge Wu Nian Jihua
英文:Fifth Five-Year Plan of China
中華人民共和國1976~1980年的國民經濟發展計畫,簡稱“五五”計畫(這個計畫沒有專門編制而是與第六個五年計畫一併進行編制的)。
制定過程
制定

執行

1975年,國務院討論和規劃“五五”和“六五”時期的經濟發展。同年,召開了多次計畫工作的務虛會,研究和確定經濟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並草擬了《1976~1985年發展國民經濟的十年規劃綱要》。1978年初對原來的綱要作了修定,這時形勢雖有好轉,但由於“左”傾思想仍起作用,在經濟工作中求成過急,提出了許多不切實際的高指標,如“1980年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十年內搞“十來個大慶”、“十來個鞍鋼”,興建 120個大型項目等等,進一步加重了原來已經嚴重失調的比例關係,重演了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冒進”,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困難。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提出了解決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嚴重失調的問題,制訂了關於加快農業發展的決定。不久,正式提出了“調整、改革、整頓、提高(1979)”的方針,對計畫指標作了較大幅度的削減,開始扭轉經濟形勢繼續惡化的局面。

“五五計畫”簡介

1974年1月12日,國家計委向國務院提出關於擬定長遠計畫的報告。該報告擬定的是1976-1985年十年遠景規劃,其重點放在1976-1980年第五個五年計畫上。 
1975年1月13-17日,第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後,鄧小平主持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日常工作,全國經濟形勢開始好轉,即著手研究編制了1976-1985年發展國民經濟十年規劃綱要草案,其中包括第五、第六兩個五年計畫的構想。
1975年3月16日,國家計委召開長遠規劃工作會議。其間提出了第五個五年計畫的基本建設投資為2400億元,財政收入為500億元。1975年10月26日-1976年1月26日,國務院召開全國計畫會議,重點討論發展國民經濟的十年規劃和1976年計畫。
但是,由於開展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10年規劃綱要草案實際未能執行。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之後的1977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並下達了國家計委《國家計委關於1976-1985年國民經濟發展十年規劃綱要(修訂草案)》。
1977年11月21日-12月11日,全國計畫會議在京舉行。會議重點討論了長遠規劃問題。國家計委向中央政治局提出了《關於經濟計畫匯報要點》。該匯報要點中提出了“五五”後3年以及“六五”計畫的構想和安排,連同《1978年國民經濟計畫主要指標》於1978年2月經中共中央同意後一起下發。後來,經過修改的《十年規劃綱要》在1978年3月5日閉幕的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獲得通過。該綱要規定:工農業生產10年平均增長速度為8.7%,其中工業速度為10%;財政收入10年合計為1.28萬億元;基本建設投資10年合計為4580億元。1985年工業生產指標:鋼6000萬噸、煤9億噸、化纖150萬噸、原油2.5億噸。
《十年規劃綱要》規定,“五五”和“六五”期間,發展國民經濟的奮鬥目標是:在1980年建成中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到1985年進一步完善全國的經濟體系,各個部門的主要環節基本掌握現代先進技術,在全國基本建成六個大區不同水平、各有特點、各自為戰、大力協同、農輕重比較協調發展的經濟體系。《匯報要點》規定的“五五”後3年的主要任務,一是把農業搞上去,二是把燃料、動力、原材料工業搞上去,規定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2%,農業總產值增長6%,到1980年要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糧食產量達6700億斤,鋼產量3600萬噸,原煤6.5億噸,原油1.3~1.5億噸,發電量3000億度,國家預算內基建投資“五五”後3年擬安排1200億元,5年合計1780億元。由於經濟建設指導思想急躁冒進,受“左”傾錯誤影響,《十年規劃綱要》規定的目標、任務,嚴重脫離國情、國力,具體指標規定偏高,自1978年下半年開始,進一步擴大了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加劇了國民經濟比例失調。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從指導思想上實現了撥亂反正。
1979年4月5-28日,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重點討論經濟調整問題。會議同意中共中央提出的“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會議決定,從1979年起要用3年時間進行調整,堅決把各方面嚴重失調的比例關係基本上調整過來,繼續整頓好現有企業,積極、穩妥地改革工業管理和經濟管理體制,使整個國民經濟真正納入有計畫、按比例健康發展的軌道。會議對“五五”計畫指標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提出在以後2年要壓縮基本建設投資,降低重工業增長速度,努力發展農業、輕工業,逐步開展多種經營形式和開闢多種流通渠道,大力安置城鎮青年就業,改善人民生活。1980年底國民經濟主要比例關係開始逐步改善,生產和建設也取得較大發展。
“五五”期間,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7.84%,最高年11.7%,最低年1.7%;工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8.1%,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5.1%,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9.2%,其中輕工業為11%,重工業為7.8%,5年新增固定資產為1747.31億元。到1980年底,糧食達到6411.1億斤,棉花(資訊,行情)5413.4萬擔,鋼3712萬噸,原煤6.2億噸,原油10595萬噸。全民所有制單位職工平均實際工資增長了31.2%。

執行評價

從1976年到1980年,經濟經過徘徊,得到初步調整。1977年至1978年間社會總產值工農業總產值國民收入連續兩年大幅度增長,主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恢復或者超過了歷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5055億元,超過計畫的4.4%,比上年增長10.4%。1978年社會總產值為6846億元,比1977年增長13.1%,1978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3010億元,比1977年增長12.3%,比1976年增長19.4%。財政收入和支出連續兩年大幅度增加,但收入略有節餘,扭轉了1974年到l975年連續三年財政赤字、財政收支惡化的狀況。但此時表現出明顯的冒進傾向,對經濟發展要求過急,規定的具體指標過高,使我國的經濟建設出現新的失誤。1980年,工農業總產值按當年價格,達到7077億元;按可比價格,五年平均每年遞增8.1%,其中農業為5.1%,工業為9.2%。1980年生產糧食6411億斤,棉花5413萬擔,鋼3712萬噸,煤62000萬噸,不少輕工業品增產更多。
最後兩年的調整,表現在:農業戰勝自然災害,糧食產量創造最高記錄,多種經營發展得更快;輕工業的發展超過重工業,重工業的內部結構有了變化;通過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和增加職工工資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使人民生活得到較大改善。但是,長期的比例失調形成的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沒有完全解決,加上投資規模退得不夠,經濟效益提高不快。因此,1980年末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工作會議決定在經濟上實行進一步的調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