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2.6米總重量3噸煲出可供千餘人共飲的56種口味靚湯
11月1日,在中國南寧市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作為“南寧糖業”第三屆廣西(南寧)旅遊美食節重頭戲,可供千人喝湯的“世界第一缸”——缸中缸成功地煲出了它的“頭缸湯”。這口大缸從2002年5月份提出創意,到11月初試製成功,歷時半年。其間發生了許多波折,製作過程也遭遇到了許多挫折。
當提出簽制缸契約時,陶瓷廠廠長說什麼也不願簽
按照10%-20%的燒陶縮水量,製作2.6米高的缸,缸胚至少要有3米高。“請問你們能製作3米高的大缸嗎?”當“世界第一缸”的創意者、承制人、“缸中缸”湯館負責人梅寒興先生提出這個問題時,幾乎所有制陶師傅都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他打電話跟中國各地有名的陶瓷廠聯繫,得到的答覆中最好的也只能燒制1.2米高的。
正當無計可施時,梅寒興先生經朋友推薦,找到了欽州縣小董鎮陶瓷廠的潘啟佳廠長。但這位有著30多年制陶經驗的老師傅一聽說要做那么大的缸,連說沒做過,不願意接。為此,梅寒興五下欽州去做說服工作,最後,潘廠長勉強答應試試,但要求先交訂金。而當梅寒興提出簽契約時,潘啟佳卻說什麼也不願簽,因為他怕到時交不了缸要付賠償金。梅寒興沒辦法,決定賭一把,8月初他把訂金交給了陶瓷廠。
一夜之間放在制陶廠操場上的缸胚變成一攤泥
為了保證大缸的製作成功,潘啟佳廠長專門從合浦縣請來了兩位有30多年制陶經驗的陳姓師傅。大缸從8月初開始做缸胚,9月12日缸胚已經做到了2米高,眼看成功在即,卻遇上了“黑格比”颱風,一夜之間,放在制陶廠操場上的缸胚被風吹雨淋變成一攤泥,一個多月的心血白費了。
為了避免再出現這樣的事,制陶廠把缸胚的製作搬到了大棚里,並用雨布把大棚圍了起來。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制陶廠還同時製作了兩個一模一樣的缸胚。可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當缸胚製作到2.5米的時候,其中一口缸胚的底部裂了。第二次試製的缸胚又因缸底的開裂而失敗。
三個缸模可以保證缸胚不會損壞
這時已是中國國慶節前,時間很緊迫了。為了解決缸底裂的問題,梅寒興找來區內許多工藝美術專家,在南寧市郊,經過不斷的改進,同時在材料上採用了綜合的材料,採取一層一層往上加的辦法,大缸終於在小心翼翼中慢慢加高了。
10月9日,經過專家反覆研究,終於想出了倒模的方式。為此他們做了三個模,第一個模、第二個模分別是用木頭和玻璃做的。等第二個模做好後,才正式開始做缸模。但由於木頭和玻璃材質都不能耐高溫,最後在玻璃缸模的基礎上,又研製出了第三個缸模,該缸模用的是一種混合材料。
10月10日,缸胚終於做成了。為順利燒制這3米高的缸胚,專家們還特地把原來的小窯推掉,重新砌了一座3米多高的新窯。
-廣西人用壯文化來裝飾這口大缸
這樣一口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缸,應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梅寒興想,既然是廣西人創造出來的大缸,那么就應該用壯文化來裝飾這口大缸。
他請來了廣西的著名詩人古笛先生和廣西區歌舞團著名壯族工藝美術家梁紅先生,讓他們來設計文字和選擇圖形。缸腹上的文字是由古笛先生從布洛陀詩經中摘取8行五言詩組成的布洛陀酒詩,採用的是古壯族文字。缸耳則選用了壯民族最古老的圖騰青蛙,在壯文化里它是祈雨的神,能祈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底部和頂部的花紋則選用了壯錦與壯銅鼓上所特有的紋案以及中國傳統拐子紋(萬字曲水紋)。在缸的顏色上,選用了壯民族最喜歡的黑色。
-巧合的是圖騰帶來了傾盆大雨
在古代壯族人民心中,青蛙是農業的保護神,是負責祈雨的神。巧合的是,10月24日,從這四個青蛙圖騰開始製作,一直秋高氣爽的天開始陰雨不斷。
經過6天晝夜製作,整缸製作圖案、文字部件共111件全部完工。10月29日,說來也怪,當把4個青蛙圖騰粘上大缸時,一直細雨不斷的老天,突然就下起了傾盆大雨。青蛙圖騰裝好後,天也放晴了,所有在場的人都說“神”了。
大缸裡面總共焊了2800個焊點
由於圖案和文字是用膠水粘在缸面上的,一般而言,膠水遇上高溫就會溶解。為此組委會非常擔心旅遊美食節那天,圖案和文字由於煲湯的高溫而脫落。最終,他們經過不斷試製,終於研製出了一種特殊的膠水。
當圖案和文字粘好後,工作人員把一整筐的炭放在了大缸里,經過幾個小時的烘燒,大缸竟安然無恙。梅寒興聽說用這樣猛烈的方式來試驗,當時嚇出了一身冷汗,生怕大缸會被燒裂,好在大缸最終經受住了考驗。大缸終於在11月1日這個預定的試缸時間前大功告成。
最後是在缸內安裝缸架,缸內共有5個隔層,8個鋼柱,每一層都由500多段鋼筋焊成。光焊這個缸架,3個技術人員就用了整整1個星期。3個人每個小時輪一次進入缸里焊接,總共焊了2800個焊點。當缸架全部焊完後,其中一位叫李一星師傅的臉上已脫了一層皮,眼都腫了。
為了方便從大缸中取湯,取湯的鋼桿就有3.5米長。取湯的師傅要經過專業培訓,為了保證取湯時不出錯,取湯的師傅不僅要有很好的臂力,還要有高超的技巧。
-歷時三月終於配製出56個民族56種口味的湯
此次負責配製56種湯的是“缸中缸”的大廚師顧威和中國營養家協會常務理事營養師馬力平。為了收集配製56個民族的湯,顧威查找了各民族的大量的有關資料,然後按照各民族的生活習慣,選用當地的特產,花了3個月的時間,終於配製出了56個民族56種口味的湯。在大缸試製成功後,旅遊美食節組委會主任,南寧市旅遊局陳建新局長在看了那口精美的大缸後,非常感嘆,當場說了三個沒想到:第一,沒想到一口缸的文化內涵能體現得這么好;第二,沒想到一口大缸的外觀效果會這么美;按組委會當初的構想,也就是製作一口普通的大缸而已,沒想到這口大缸被賦予了其歷史淵源;第三,沒想到缸中缸湯館真的找出了56個民族的56種口味的湯來;本以為56種湯僅僅是一個數字的表示而已,沒想到56種湯都有其民族的飲食特色。
在採訪中,梅寒興先生向記者談到了一個建議,他認為,到目前為止,南寧市已舉辦了三屆旅遊美食節了,第一屆的“粽子王”,第二屆的“卷粉王”,第三屆的“世界第一缸中缸”都成為了亮點。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活動沒有給南寧人真正留下點兒什麼。
梅先生告訴記者,每年旅遊美食節已成為南寧市的一個品牌,但南寧為什麼不建立一個以美食為主題的風景點呢?他這次把一個普通的大缸建成一個極具文化內涵的缸,就是為了給南寧市民留下點什麼。在人們喝了靚湯以後,他要讓這“世界第一缸”成為南寧一個新的旅遊亮點,供人們觀賞。
“世界第一缸”有關的數據:
缸口平均值:1539mm
缸中部最大的實體直徑:2068mm
缸底:1604mm缸高:2612mm
總重量3噸圖案和文字總數:111個
單個缸造價:8萬多元總造價:10萬元
容量:能裝73個小缸供1500人喝
內部缸架:5層缸桿:3.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