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主》

《頑主》

《頑主》根據王朔同名小說改編,米家山導演,張國立、葛優、潘虹主演。影片根據王朔同名小說改編,圍繞“三T”公司興衰的荒誕故事,表現了改革開放年代各種紛繁複雜的社會景象,及人們的各種心態,包括各種病態人格、行為和種種不盡人意的現象,用調侃、玩耍的方式對此進行了嘲諷,表達了對舊秩序、舊道德觀的反思、批判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基本信息

《頑主》 頑主
《頑主》根據 王朔同名小說改編, 米家山導演, 張國立葛優潘虹主演。影片拍攝於1987年,正是 改革開放以後文化環境最寬鬆時期,電影講述了一個較為 荒誕的故事,於觀、楊重和馬青三位 無業青年,在北京開了一家“ 三T公司”,專門替人解難、解悶、受過,展開業務時他們碰見了各式各樣的人:思想道德教授表面仁義道德,其實也好女色;影片用調侃、 玩耍的方式進行了嘲諷,表達了對 舊秩序舊道德觀的反思。電影表現了改革開放時期各種紛繁複雜的 社會景象,上映之後在觀眾當中收到了極好的反響,並獲得 金雞獎6項提名。

影片概況

《頑主》 頑主
導 演:米家山  
編 劇:王朔  米家山  
主 演:張國立  潘虹  葛優  梁天  馬曉晴  (更多)
上 映:1988年
地 區:中國大陸  
語 言:國語  
顏 色:彩色  
類 型: 喜劇片

故事梗概

《頑主》 《頑主》
城市青年 於觀馬青楊重在繁華的商業區辦起“替人排優、替人解難、替人受過”的三T公司,生意火爆。某醫生讓楊重替他去跟女友 劉美萍談戀愛;一位男子請馬青替他舌戰嬌妻。 經理於觀坐陣公司也閒不住,正接待“作家”寶康,據他講其作品應獲全國大獎。一個活得“真不自由”的漢子來到公司,他堅持一定要抽於觀的嘴巴,關鍵時刻馬青回來,並抄起一根木棒去解圍,這位漢子怏怏離去。楊重從外邊打來求援電話,言稱顧客劉美萍竟對他有了愛慕之意,於觀、馬青火速趕到“出事”的 酒吧,他們略施小計,迫使被弄得暈頭轉向的劉美萍回家去。
一群群的青年男女按約來到國際展覽中心,出席三T公司為“作家”寶康舉辦的其作品頒獎大會。忽然,楊重過來告訴於觀,所請的作家一個都沒來,馬青急中生智,將寫有名人名言的紙務發給大家,請他們扮名人講名言,救場演好這齣戲。次日,心滿意足的寶康請於觀他們吃飯,席間,與他同來的 侃爺趙堯舜即興大講人生哲學,而於觀他們只顧埋頭吃飯。一個要與自己女友告吹,又最怕看女友掉淚的人找於觀求助,於觀細問方知他要告吹的女友是劉美萍。於觀受託約見劉美萍,十分含蓄地講出與她要談的實質性問題並不斷責備自己不好,淚流滿面的劉美萍終於破涕為笑。於觀和馬青來到醫院,替顧客照料患重病的老太太,誰知偏偏碰見趙堯舜,他緊跟著他們再談人生大道理。
此刻老太太已經不在病房裡,老太太的親屬將他們告到法院。三T公司被停業整頓, 法院也來了傳票,營業部坐滿了老太太的親屬,他們要求賠償損失。於觀他們掏盡口袋裡的錢,打發這些人去外邊吃飯。他們三人默默無語,突然,馬青說想要打人,沒想到竟與於觀、楊重不謀而合。大街上,他們肆意衝撞地些鬱鬱寡歡的中年人,可這些人只顧趕路,毫無反應。於觀、馬青、楊重三人的怒氣漸漸消了。當他們從亭業的公司出來時,卻看到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人們需要有人來為他們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幕後製作

《頑主》 王朔原著
影片根據王朔同名小說改編,圍繞“三T”公司興衰的荒誕故事,表現了改革開放年代各種紛繁複雜的社會景象,及人們的各種心態,包括各種病態人格、行為和種種不盡人意的現象,用調侃、玩耍的方式對此進行了嘲諷,表達了對舊秩序、舊道德觀的反思、批判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影片將 荒誕風格與紀實的 藝術手法相融合,高度再現了各種生活圖景,給人以親切、樸實、可信之感,同時片中音樂、歌曲的處理與作品的氣氛、格調也十分諧調,將現代生活中都市人特別是都市青年人的各種情緒渲染得淋漓盡致。

一部“頑主”幾個大腕
《二子開店》中和陳佩斯起鬨“開店”的梁天,當時還在北京市服裝八廠工作,在《二子開店》中“吊兒郎當樣兒,一雙笑眯眯小眼睛”的“麻桿兒”,進了《頑主》劇組依然是“一點正經也沒有”,話多不嫌累的“小混混”模樣,後來在《喜劇明星》《天生膽小》《本命年》《我愛我家》《海馬歌舞廳》一大溜影視作品中的梁天依然發揮特長,把誠實“落後青年”一演到底。梁天表示,“可能是我打小愛和胡同的孩子一起玩的原因,導演們認定了我只能演城市落後青年的形象”。1994年3月梁天和好友葛優、謝園組建北京好來西影視策劃公司,出任董事長至今。

扮演“劉美萍”的馬曉晴1986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因不喜歡學校的教學方法退學,隻身來到北京闖蕩,她曾在謝晉導演的《啊,搖籃》中飾演小紅軍,後來又參加了《九月》《一往情深》等影片的演出。《頑主》中,20歲的馬曉晴飾演的百貨公司手絹櫃檯組長劉美萍是一個熱情、可愛又有些迷糊的姑娘。馬曉晴富有個性的表演在中國女演員中獨樹一幟,之後被多位知名導演看中,出演了《北京你早》《周末情人》等當代都市題材影片,在《編輯部的故事》等電視劇中也有出色演出。

要說當時《頑主》劇組中最大的“腕兒”當屬潘虹。之前已憑藉《苦惱人的笑》  《末代皇后》 、《人到中年》、《井》等片登上各種領獎台的潘虹,因為另外一個身份———《頑主》導演米家山的夫人,而出演了《頑主》中於觀的女朋友、藝術女青年丁小魯,可能是氣質不符,潘虹表演拘謹,同影片整體感覺有些疏離。《頑主》和稍後的《最後的貴族》成了公認的潘虹表演生涯的滑鐵盧

葛優:叫我“楊重”我得意

《頑主》對我來說是一部挺重要的電影,當年這部影片得了個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從這之後圈裡算是注意我了,所以之後才有了出演《編輯部的故事》《圍城》等這樣作品的機會。這種調侃幽默式的影片類型在之前是從未有過的,就像王朔的小說,一出來就引起很大的關注和反響。

其實這部片子拍得挺順的,幾乎沒遇上什麼麻煩。那時候我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與編劇溝通的做法,當時不但不認識王朔,甚至都沒見過他,因為他從來沒有到劇組探過班,我是在之後拍《編輯部的故事》時才第一次見到王朔的。我和張國立、梁天在生活中其實並不像影片中的這樣,我們當時都是看的小說。我們在搭詞時都很隨意,把生活中的一些原生態氣息都帶了進來。因為對白都很生活化,所以我們在表演時的狀態也比較放鬆,這與以往的影片就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在《頑主》中的表演方式對我以後的風格影響很大。現在我是人多了就得躲,但那個時候有人在大街上叫我一聲楊重,我簡直得意極了。不但觀眾喜歡,在圈內這部片子也產生了很大的反響,當時影協還專門為《頑主》開了一個專家座談會。之後我演了許多創作風格和人物特點都比較類似的戲,這種表演風格也就延續了下來。現在回過頭想,當年就是沒有宣傳一說,不然這部片子一定會更火。其實這部片子很好看,即使現在重新拿出來放映也不遜色。

米家山:淡出影界

米家山生於1947年5月,山西人。1975年畢業於山西大學藝術系美術專業,同年分配到峨嵋電影製片廠任美工助理、場記。1983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深造,1985年畢業回到峨嵋電影製片廠,執導的電視劇《彎彎的石徑》曾榮獲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1987年,與韓三平聯合執導影片《不沉的地平線》

1988年,獨立執導電影《頑主》,一炮打響,榮獲第九屆“金雞獎”六項提名。1989年他拍攝反映中國小流失生現狀的兒童片《你沒有十六歲》,被認為觀點失之偏激,爭議頗大。他執導的影片還有《巴黎來的槍手》、《袁氏遺產案》、《聖保羅醫院之謎》等。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離開電影圈從事廣告地產,有報導稱其淡出電影圈的原因是看不到中國電影的希望。多年來米家山很少接受採訪,去年有訊息稱他將重出江湖,成立一個“中國青年電影基金”,支持第一次想拍片和想演電影的青年人。

製作團隊

《頑主》 《頑主》劇照
頑主 (1988)製作團隊 職員表
米家山 .... 導演
王朔 .... 編劇
米家山 .... 編劇
甘少誠 .... 美工
羅國華 .... 錄音師(收音)
徐迅雷 .... 剪輯
朱妹娣 .... 化妝
馮桂蘭 .... 服裝指導
喻五一 .... 道具
饒正友 .... 燈光(照明)
賴剮培.... 置景
林學德 .... 配音
饒學謙 .... 副導演
楊焰凌 .... 副攝影
黃小茂 .... 作曲
王迪 .... 作曲 
王迪 .... 演唱
羅允聰 .... 製片人
周軍 .... 製片人
王小列 .... 攝影
顏彼得 .... 副導演
王小列 .... 攝影

影片評論

《頑主》 頑主劇照
這部片子在所謂“常規和慣例”中做的十分規矩。打動我純粹是劇本和表演。本片改編自王朔的同名小說。王碩的語言十分的生動,那種瀰漫著80年代北京味道的語言被完全的保留和精彩的演繹,演員張國立、梁天、葛優、潘虹、馬曉晴,都是腕兒啊。王碩的小說適合做劇本,乾淨有力的對白,幾乎沒有心理描寫和景描,更贊的是他的功力足以在對白中準確地塑造人物性格。改編之後新增加的段落也尤其地出色。 導演的野心可以說是“昭然若揭”,那場時裝秀是一場對80年代文化最直觀卻又最含蓄的表達,身穿戲曲、文革、港台等各式各樣服裝的人物輪番走秀,生動地彰顯了那個時期一種 社會文化多元化和價值的迷失,而這些服裝代表的符號也正是80年代幾種 社會思潮的外化。此外,結尾處不同於小說的處理也相當的值得一讀。

影片的主題是一個長久以來被探討的命題:人的價值。作家寶康想得獎,手絹公司職員劉美萍要談戀愛,道貌岸然的趙堯舜在“研究當代青年的思想”,這都是在尋找人生的價值。而作為影片的主角,於觀等三人代表的卻是一種帶有樸素的存在主義的價值觀,他們根本否定所謂意義和價值之類的宏大敘事,他們追求的是一種自我的生活。比如於觀對女友建議的拒絕,對父親要求的反抗,都是為了追逐自己並不存在的一種模糊的理想生活狀態。這恰恰是最動人的。他們是多餘的人么?顯然不是,他們否定價值的時候卻發現了自己的價值,號稱幫人排憂解難,忽然無數需要“幫助”的人出現的時候,他們也手足無措了。所以影片最終導向的還是一種虛無主義的價值評判:對得起自己。這個標準其實不能稱其為標準,但也僅僅是這樣罷了。

所以王朔要以這樣一種略帶魔幻色彩的方式來講這個故事,大概那個時候讀起來便是今天的無厘頭。在這種放大鏡式的嘲笑和旁觀中,人性哪怕一點點的惡劣都被放大,從而以這種方式完成了其社會批判和嬉笑怒罵的目的。王碩是聰明的,在有所指的同時又巧妙地隱藏了自己的觀點,而導演的改編使得觀眾移情到了這三個在傳統價值觀中被視為混混兒的人身上,在潛意識中使得觀眾暫時認可這些人的價值觀——從而在笑過之後去思考。

張國立在本片中的表演。從外形到氣質實在是演活了這個角色。1988年的張國立,肌肉發達、短髮、留著略略的小鬍子。那種渾身散發著精力和痞子氣的爺們兒形象把葛優和梁天襯的各種猥瑣,然則後面兩位一路猥瑣下去也是大紅大紫,葛優更是猥瑣到了坎城的影帝。

那個年代中國電影永遠沒法靠譜的音樂,以及馬曉晴神經質的表演。便是張國立穿著紅色短袖和牛仔褲的背影,寥落而挺拔,那幅他走在北京街頭的高調攝影的畫面應當成為流傳多年的經典。那一刻他的眼神堅定而閃亮,那一刻這個城市的寂寞和疏離便融化在他的身後。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1] 新浪娛樂 http://ent.sina.com.cn/
[2] 搜狐 http://yule.sohu.com/

葛優作品集

最近葛優三部電影上映《讓子彈飛》,《非誠勿擾2》,《趙氏孤兒》,讓我們一起來盤點葛優的影視作品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