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縣

碌曲縣

碌曲縣,隸屬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西南部,青藏高原東邊緣,甘、青、川三省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徑101°35′36″至102°58′15″,北緯33°58′21″至34°48′48″。2013年,碌曲縣下轄2個鎮、5個鄉,總面積5298平方公里,總人口3.65萬人。2013年,碌曲縣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4815萬元,增長5.5%。碌曲縣著名的特產主要有藏獒和蕨麻豬。碌曲縣的則岔石林是全縣的三大著名旅遊景區之一,也是甘南自治州乃至甘肅省著名的旅遊勝地,1998年,則岔石林與尕海湖一起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碌曲縣城距州府合作78公里。碌曲縣是藏語“洮河”之意,洮河發源於碌曲縣西南傾山和其支脈李恰如山南麓的代富桑草原,在甘南境內全長330公里。碌曲一年降雨量在633-782毫米之間,洮河及其支流遍及全縣,白龍江發源於郎木寺,河流縱橫,水量充沛溪流清泉遍布,使碌曲縣水能資源十分豐富。全縣總面積5208平方公里,其中;草場面積約591萬畝;林地25.7萬畝;耕地面積4.44萬畝,人口僅有3萬餘人,其中藏族占80%以上。
碌曲縣西部是高原山地,廣闊的草灘成為優良的天然牧場;東部地處洮河流域,沿洮河兩岸山嶺陡峭,小片河灘地是主要的農業種植區,平均海拔3500米。緩緩流淌的洮河水猶如草原母親的大動脈,滋潤著這塊美麗神奇的西部草原,全縣三分之二的地區是適宜放牧的草原。縣境內生存著以藏民族為主的十多個民族,是一個以牧業為主兼營農林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草原小城。這裡水草豐美,草原遼闊、山川秀麗、自然資源十分豐富。
碌曲縣在歷史上地處泛指為“羌中”。十六國前涼時,境內強川護軍,駐地設在今曬銀灘至尕海措寧一帶,是當時絲綢之路河南道的必經之地。隋置洮源縣洮陽縣;唐初置西滄州,中宗景龍之後的715年陷於吐蕃;宗為角廝所屬;元為洮州轄域;明為洮州衛屬地;民國屬臨潭轄區。1953年,始將臨潭縣所轄的西倉區分出單設,1955年6月正式成立碌曲縣。
碌曲草原的夏日是最迷人的,到處山花爛漫,綠草成蔭,蘑菇似的帳篷隨處可見,帳篷里飄出的奶茶味、羊肉味是那么的醇香,那么的誘人。這時候你無論走進哪頂帳篷,主人都會敬上可口的奶茶,對你表示最真誠的歡迎。

行政區劃

碌曲縣轄2個鎮、5個鄉:郎木寺鎮瑪艾鎮尕海鄉西倉鄉拉仁關鄉雙岔鄉阿拉鄉

歷史沿革

http://a3.att.hudong.com/34/40/01300000167059121697401815138_s.jpg碌曲縣

碌曲,系藏語,意為泉水河。1955年由臨潭縣析置碌曲縣。
1955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甘南藏族自治州原屬的舟曲、碌曲、瑪曲3個行政委員會的組織,並分別設舟曲縣、碌曲縣、瑪曲縣。碌曲縣管轄的區域是:原屬臨潭縣的西倉雙岔郎木寺3大部落。縣人民委員會駐西倉。6月18日成立。1958年12月20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82次會議決定撤銷碌曲、瑪曲2縣,將原2縣的行政區域合併設立洮江縣。洮江縣駐尕海。1961年12月15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14次會議決定:恢復碌曲縣,以合併於洮江縣的原碌曲縣行政區域和德烏德市的部分地區為碌曲縣行政區域。

2000年,碌曲縣轄7個鄉:瑪艾鄉、西倉鄉、拉仁關鄉、雙岔鄉、阿拉鄉尕海鄉郎木寺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967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郎木寺鄉4299尕海鄉4173瑪艾鄉8310西倉鄉2564拉仁關鄉2478雙岔鄉4830阿拉鄉3021

地理人口

碌曲,系藏語洮河的諧音,位於甘肅省西南部,青藏高原東邊緣,甘、青、川三省交界處,北接夏河縣,東鄰卓尼縣,西南與瑪曲縣接壤,西連青海省河南縣,南與四川省若爾蓋縣毗鄰。地理坐標為東徑 101°35′36″━ 102°58′15″,北緯33°58′21″━34°48′48″,最大直線距離東西長 126KM,南北寬93KM,地勢西高

碌曲縣碌曲縣
東低,由盆地和山地兩大地形組成,平均海拔3500M左右,屬青藏高原氣候帶高原濕潤氣候區,冬長無夏,春秋短促,高寒陰濕,年均氣溫 2.3℃,無絕對無霜期,年降水量633━ 782 MM,年太陽總幅射量 51983.9J/CM2,年總日照時數2357.8h, 災害性天氣頻繁,境內水量充沛,主要有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白龍江、洮河等主要河流及八十多條支流。
全縣總面積5298平方公里,其中草場面積591.7萬畝,耕地4.1萬畝,森林1.3萬畝,分別占總面積的92.37%、0.81%、4.12%。畜牧業水利礦產旅遊業是我縣的四大資源優勢。
全縣下轄五鄉兩鎮、一個縣辦種畜場和一個林場,二十四個村委會,共有九十五個村民小組。全縣總人口3萬人,其中牧業人口25126人,藏族占全縣總人口的84%,是以藏族為主,漢、回等民族聚居的純牧業縣。

自然資源

畜牧業是我縣的支柱產業,草場總面積39.4萬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3.3%,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 35.74萬公頃,草場植被覆蓋率95%,屬高山草原植被類型,天然牧草總計67科253屬,630種,其中牲畜可食牧草 566種,主要有披鹼草、早熟禾、細葉苔等。每公頃平均產草量為5466公斤,牧草天然儲量1.76億公斤,理論載畜量85.1萬個羊單位。二○○三年底, 全縣各類牲畜存欄41.87 萬頭(只、匹),總增率27.31%,出欄率 29.18%,商品率 25.80 %,實現牧業增加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

碌曲縣碌曲縣

我縣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集雪山草地森林石林河流等自然景觀和以藏傳佛教文化為主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獨具特色,絢麗多彩、風光旖旎的大草原,讓人心曠神怡。被譽為高原明珠的尕海湖,天水相連,是候鳥栖息的樂園。則岔石林群峰屹立,層巒疊障的森林,清澈見底的流水,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造就了“青天一線”、“靈猿望月”等數十處景點。恢宏、神奇的郎木寺、西倉藏傳佛教寺院等人文景觀和濃郁、純樸的藏民族民俗風情交相輝映。
水資源是我縣第三大自然資源。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水能蘊藏量豐富。黃河、長江的主要支流洮河、白龍江發源於境內,洮河白龍江黑河等主要河流過境流程達188公里,產水面積4295平方公里。洮河年均流量55.3立方米/秒,總落差424米,水能蘊藏22.96 萬千瓦時;白龍江年均流量0.8立方米/秒,總落差440米,水量蘊 藏量3483千瓦時。洮河、白龍江兩河流水能總蘊藏量達 32.05萬千 瓦時。現已開發利用的水能僅占蘊藏量的 2.8%。
我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有金、鐵、汞、銻、煤、泥炭石灰岩白雲岩等十幾種礦產。忠曲金礦、拉爾瑪金礦、尕海煤礦正在開採。
多樣性的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為野生動植物的繁殖和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茂密的森林和遼闊的草原上棲息著雪豹、蘇門羚、林麝等十幾種國家一、二、三類珍稀保護動物。有大黃黨參秦艽防風柴胡冬蟲夏草等藥用植物。

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扶持發展的兩大歷史機遇,堅持以穩定為基礎,以發展為中心,轉變觀念,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強化畜牧業,發展旅遊業,開發水電業,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推動碌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使人民生活逐步向小康邁進。二○○三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達1219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5857萬元,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401萬元,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3935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66元。

碌曲縣碌曲縣
牧業生產連年獲得豐收。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關於推行草畜雙承包責任制的決定》 ,進一步深化牧區改革,並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大部分草場已承包到戶,累計承包各類草場405.1萬畝,修建圍欄 113萬畝,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使畜牧業逐步向草場圍欄化、牧民民眾定居化、牲畜良種商品化、補飼草料基地化、疫病防治程式化方面邁進,大部分牧民從遊牧實現了定居,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二○○三年完成牧業增加值5857萬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五十左右。
我縣地處國道213線沿線,而且又是蘭州至九寨溝旅遊熱線,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旅遊的區位優勢,有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獨特的民俗風情,特別是尕海則岔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幾年,縣委、縣政府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把旅遊業作為我縣新的經濟成長點加以發展和培育,建立健全旅遊管理機構,理順體制,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提高我縣旅遊知名度,連續兩年成功舉辦了兩屆“則岔石林旅遊節”。旅遊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二○○三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5萬人次, 旅遊綜合收入1533萬元。
我縣水能資源豐富,洮河在境內流徑 146公里,總落差 424米,水能蘊藏量20多萬千瓦。先後建成小型水電站4座,總裝機容量為1078千瓦,僅占蘊藏量的 1.8%。總裝機容量8000千瓦的阿拉山水電站已開工建設,還有青走道、多松多、大莊、碌曲四處天然壩址,可供開發,其中,青走道水電站為多年調節水庫電站,總裝機5.2萬千瓦,項目已完成可研,正在對外招商開發。
我縣是省級財政補貼縣,隨著國家財政包乾體制的逐步完善和財政體制的改革,加之縣內又無大宗財源,財政困難收支入不敷出,吃飯與建設的矛盾比較突出。截止二○○三底, 大口徑財政收入608萬元,總支出6192萬元。由於財政收入基數小,自給水平低,收支矛盾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縣各項事業和生產建設的順利進行。
碌曲縣碌曲縣

我縣交通便利,國道213線橫貫全境南北,尕瑪路紅賽路碌博路貢則公路等公路網遍及全縣,連線鄰省鄰縣。全縣鄉鄉通公路,90%的村通公路,通訊快捷,全縣電話實現了程控化,縣城及國道213沿線開通了行動電話。
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33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國小32所,在校學生3325人,寄宿制學校14所。現有教職工334人,其中本科7人,專科121人,中專183人,高中以下23人。 多渠道增加投入教育經費,改善基礎設施建設,辦學條件明顯改善。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6.1%。全縣共有醫療機構19個(包括縣醫藥公司),床位 104張,衛技人員 190人,其中副高2人,中級24人,初級 164人,二○○三年底,全縣各類醫療機構實現醫療診治業務收入 243萬元,兒童計畫免疫“四苗”覆蓋率達97.42%。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87%。
二十一世紀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世紀,碌曲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加快開放開發步伐,為把碌曲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社會穩定的新碌曲而奮鬥,碌曲人民熱忱歡迎國內外人士前來我縣旅遊觀光,投資開發資源,興辦實體,共同創造碌曲美好的未來。

經濟發展

綜述
2013年,碌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722萬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3.9%。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4815萬元,同比增長5.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3242萬元,同比增長21.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5665萬元,同比增長12.5%。從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和拉動看,第一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11.3%,拉動經濟成長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58.7%,拉動經濟成長8.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30.0%,拉動經濟成長4.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12年的30.5:38.4:31.1,調整為29.6:39.7:30.7,第一產業比重降低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調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降低0.4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
2013年,碌曲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100094萬元,增長42.9%。全年內共實施建設項目69個,其中新建項目27個,續建項目9個,當年竣工項目19個。
財政
2013年,碌曲縣累計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8708萬元,增長16.4%。縣級財政收入完成6309萬元,增長14.6%。全縣財政總支出完成80148萬元,增長15.8%。
金融
2013年,碌曲縣各項存款餘額83375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079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47748萬元,其中居民貸款餘額40787萬元。
第一產業
2013年,碌曲縣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4815萬元,增長5.5%。其中:農業完成增加值691萬元,同比增長12.0%;林業完成增加值625萬元,增長15.6%;牧業完成增加值23343萬元,增長5.0%;農林牧漁業服務業完成增加值156萬元,增長8.1%。
種植業
2013年,碌曲縣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39372畝,增長4.7%。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2780畝,增長6.6%;經濟作物播種面積8088畝,增長4.7%;青飼料作物播種面積8504畝,與2012年持平。在經濟作物中,油料播種面積6765畝,增加了331畝;中藥材播種面積1290畝,增加了30畝;蔬菜大棚面積33畝,和2012年持平。糧經飼三元結構比由2012年的56.8:20.6:22.6,調整為57.9:20.5:21.6,糧食比例了上升1.1個百分點,經濟作物和青飼料比例分別下降了0.1和1.0個百分點。全縣糧食總產量3018噸,增加168噸,增長5.89%;油料總產量353噸,增加18噸,增長5.37%。
畜牧業
畜牧業是碌曲縣的支柱產業,草場總面積39.4萬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83.3%,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35.74萬公頃,草場植被覆蓋率95%。
2013年,碌曲縣全縣各類牲畜期末存欄640899頭(只、匹),比2012年減少21871頭(匹、只),下降3.3%。總增率、出欄率、商品率分別達到29.98%、36.92%、35.01%,比2012年分別提高了1.05、2.77、2.61個百分點。全縣肉類總產量7038噸,增加248噸,增長3.7%。其中:牛肉3438噸,增加70噸,增長2.1%;羊肉3525噸,增加172噸,增長5.1%;豬肉75噸,增加6噸,增長8.7%。全縣牛奶產量15105噸,增加197噸,增長1.3%。全年綿羊毛產量433噸,減少23噸,下降5.0%。
第二產業
2013年,碌曲縣全部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9544萬元,增長20.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7744萬元,增長25.5%,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1800萬元,增長12.3%。全年金礦企業生產黃金2035千克,增長35.7%;水電企業年發電20443萬千瓦時,下降10.6%;售電企業年售電量2922萬度,增長0.6%;屠宰及肉類加工企業生產鮮凍畜肉1100噸,下降25.7%;粘土磚瓦製造企業生產磚211萬塊,下降28.0%。
2013年,碌曲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698萬元,增長33.8%。
第三產業
商貿
2013年,碌曲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989萬元,增長14.0%。
旅遊
2013年,碌曲縣接待國內外遊客40.59萬人次,增長40.4%,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85億元,增長34.7%。新增旅遊就業人員51人。

交通運輸

碌曲縣交通便利,國道213線橫貫全境南北,尕瑪路、紅賽路、碌博路、貢則公路等公路網遍及全縣,連線鄰省鄰縣。截至2013年,全縣鄉鄉通公路,90%的村通公路。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碌曲縣學前一年入園率達到65.2%,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80.6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5.0%,聯考升學率達到81.0%。全縣在校中國小生6639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101人,國中在校生1651人,國小在校生3887人。寄宿制學校19所,寄宿學生5714人,其中:國小3185人,國中1541人,高中988人。
截至2013年,全縣有各類學校30所,其中:完全中學2所,國小21所,幼稚園7所(其中民辦幼稚園1所)。全縣各類學校有專任教師800名,其中:國小專任教師567名,國中專任教師116名,高中專任教師89名,幼稚園專任教師28名,國小、國中、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為100%、100%、97.6%;全縣國小和國中校長均參加崗位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書,合格率為97.6%。全縣國小占地面積228634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39005平方米,生均10.3平方米;國中占地面積75812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1103平方米,生均6.7平方米。
衛生事業
截至2013年,全縣有綜合醫院1個,民族醫院1個,婦幼保健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1個,社區服務中心1個,鄉鎮衛生院6個,村衛生室17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263張,其中縣城233張,鄉鎮衛生院30張。全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43人,其中中醫師(含藏醫、藏藥專業)170人,西醫師34人,護士78人,其他技術人員61人。兒童基礎免疫“五苗”合格接種率達98%以上,建卡率為100%。嬰兒死亡率30.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4.0‰。縣藏醫院製劑品種達198種,已註冊89個品種,年產量2000餘千克,產值達46萬元;結合臨床研製出肝膽病專科方劑12種,風濕專科方劑6種。

旅遊景點

則岔石林則岔石林

則岔石林

在甘南境內,就有一處這樣的人間仙境——它就是則岔石林。這裡山勢巍峨陡峭,石林屹立,流水清澈,林木蔥鬱,有珍禽異獸棲息出沒,其景色之神奇秀麗令人嘆為觀止。該區特殊的地形地貌及氣候,形成了獨特的而又比較完整的原始植被垂直景觀。最低處是疏林灌木草地,再上是圓柏、冷杉、紫果雲杉林莽,再繼續上又是溫性灌叢和亞高山灌叢草甸,最後是寸草不生的冰封雪裹之頂。
江山如畫,但只要你身臨其境,就會發現確實畫不如江山。位於甘南碌曲縣拉仁關鄉境內的則岔石林就是這樣的地方。

碌曲縣郎木寺位於碌曲縣南90公里處的郎木寺鄉,西傾山支脈郭爾莽梁北麓的白龍江畔,地處甘川二省邊界。郎木寺為藏傳佛教寺院。“郎木”為藏語“仙女”之意,因其山洞中有石岩酷似亭亭玉女,民間謂為仙女所化,故名。山下大片松林蔥籠茂密。郎木寺距蘭郎公路主幹道不遠,是蘭州一九寨溝旅遊線上的一處著名景點,近年對遊人開放。

歷史文化

郎木寺郎木寺

民俗風情
香浪節
香浪節是甘南的傳統節日,是一種民眾性游山活動。香浪節源於上山採薪。“香浪”的藏語意思就是採薪。為夏河拉卜楞寺首創,第四世嘉木樣為保護寺院周圍生態環境,避免亂砍濫伐,規定每年藏曆三、四、五、六、八、九月為進山採薪日期,過了香浪日,一律不準進山砍柴。
娘乃節
農曆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和圓寂日,家家戶戶齋戒不舉炊火,不說話交談,以示紀念,大多到寺院進行禮拜,燒香、轉經輪等佛事活動。
落薩爾節
農曆正月初一,又稱新年。碌曲縣藏族的習慣以漢族的農曆正月初一為準。初一日晨,家家煨桑在佛龕前點燃酥油燈,供奉用酥油炸成的各種麵點和其它供品,以預示來年的豐收,常常是長者先起來,女主人從外面背回一桶“吉祥水”,餵飽牲畜後喚醒大家,男女老少全換新衣後一家人開始吃聚餐過年,此時,長輩逐個祝“洛桑爾桑”(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晚輩回敬“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圓滿),這一天全家都不出門,婦女有回娘家的習俗,民眾性的活動安排在初三。
南木特藏戲
“南木特”藏戲,也稱安多藏戲,18世紀始發於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桑曲流域的拉卜楞寺。
“南木特”藏戲很早就傳入碌曲,50年代初在雙岔、阿拉有不少村戲班子.雙岔鄉旺藏寺活佛依拉久美開始在二地、九尼村排演。主要劇目有《智美更登》、《松贊乾布》、《諾桑王子》等。“南木特”藏戲在每年農曆四月連續演出。
名優特產
蕨麻豬
蕨麻豬又稱山豬,是小型原始地方豬種,由野豬馴化而來。
藏獒
藏獒是藏族民眾在高寒生態環境中,長期選育和保存下來的珍貴牧羊大型犬種,它對青藏高原寒冷的氣候,嚴酷的自然環境適應力強。具有五千年的生存發展史,是中國乃至世界唯一被保存下來的原始珍貴犬種。藏獒主要分布於甘、青、川三省交界處的黃河首區地帶。

中國縣城5

完善詞條,學習知識,也分享知識!

甘南藏族自治州行政區劃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西南部,南臨四川,西界青海。東經100°46′-104°44′, 北緯33°06′-36°10′。總面積40201平方千米。總人口68萬人。甘南藏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7個縣。即合作市,夏河、碌曲、瑪曲、臨潭、迭部、舟曲7個縣。
合作市當周街道|伊合昂街道| 堅木克爾街道| 通欽街道| 卡加曼鄉| 卡加道鄉| 佐蓋多瑪鄉| 加茂貢鄉| 勒秀鄉| 那吾鄉
夏河縣拉卜楞鎮| 王格爾塘鎮| 阿木去乎鎮| 桑科鄉| 甘加鄉| 達麥鄉| 麻當鄉| 曲奧鄉| 唐尕昂鄉| 扎油鄉| 博拉鄉| 吉倉鄉| 牙利吉鄉| 科才鄉
碌曲縣郎木寺鎮| 瑪艾鎮| 尕海鄉| 西倉鄉| 拉仁關鄉| 雙岔鄉| 阿拉鄉
瑪曲縣尼瑪鎮| 歐拉鄉| 歐拉秀瑪鄉| 阿萬倉鄉| 木西合鄉| 齊哈瑪鄉| 采日瑪鄉| 曼日嗎鄉
臨潭縣城關鎮| 新城鎮| 冶力關鎮| 術布鄉| 古戰回族鄉| 卓洛回族鄉| 長川回族鄉| 羊永鄉| 流順鄉| 扁都鄉| 店子鄉| 新堡鄉| 總寨鄉| 三岔鄉| 龍元鄉| 陳旗鄉| 石門鄉| 羊沙鄉| 八角鄉
迭部縣

電尕鄉| 益哇鄉| 卡壩鄉| 達拉鄉| 尼傲鄉| 旺藏鄉| 阿夏鄉| 多兒鄉| 花園鄉| 桑壩鄉| 臘子鄉| 洛大鄉

舟曲縣

城關鎮[舟曲縣]| 大川鎮[舟曲縣]| 曲瓦鄉| 巴藏鄉| 大峪鄉[舟曲縣]| 立節鄉| 憨班鄉 | 峰迭鄉| 坪定鄉| 江盤鄉| 弓子石鄉| 中牌鄉 | 南峪鄉| 三角坪鄉 | 池乾鄉| 八楞鄉| 武坪鄉 | 插崗鄉| 拱壩鄉| 鐵壩鄉| 大年鄉[舟曲縣]| 博峪鄉

卓尼縣柳林鎮| 木耳鎮| 扎古錄鎮| 納浪鄉| 大族鄉| 卡車鄉| 刀告鄉| 尼巴鄉| 完冒鄉| 阿子灘鄉| 申藏鄉| 恰蓋鄉| 康多鄉| 勺哇土族鄉| 洮硯鄉| 柏林鄉| 藏巴哇鄉

甘肅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