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縣

自治縣

自治縣,是中國行政區劃之一。在中國,行政級別等同於市轄區、縣級市、縣等縣級行政區。自治縣,屬於一級地方民族自治政權,行政地位與普通的縣相同,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自治縣(旗)與一般縣相比具有更多自治許可權。截至2018年10月8日,中國總計117個民族自治縣。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自治縣自治縣
中國是一個有56個民族、13億多人口、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的大國,國家結構形式是單一制,在單一制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是新中國在政治制度上的一個創造。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是成功的,它正確地處理了我國各民族之間的關係,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批准了由政務院通過的《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按照這個《實施綱要》的規定,當時,設立行政地位相當於鄉(村)、區、縣、專區或專區以上的幾級民族自治地方。從《實施綱要》的規定可以看出,當時從鄉(村)級到省級都設有民族自治地方,那時民族自治地方的建制與21世紀有相當大的區別。
自治縣(旗)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縣級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縣(旗)。

具體名單

註:本名單中不含市轄區、縣級市、縣、林區、礦區、特區、旗、自治旗。

華北地區

省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 轄縣
河北省(6個) 承德市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豐寧滿族自治縣
寬城滿族自治縣
廊坊市
大廠回族自治縣
秦皇島市
青龍滿族自治縣
滄州市 孟村回族自治縣

東北地區

省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 轄縣
遼寧省(8個) 朝陽市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阜新市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本溪市
本溪滿族自治縣
桓仁滿族自治縣
丹東市 寬甸滿族自治縣
撫順市
清原滿族自治縣
新賓滿族自治縣
鞍山市 岫巖滿族自治縣
吉林省(3個) 白山市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四平市 伊通滿族自治縣
松原市 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黑龍江省(1個) 大慶市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華東地區

省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 轄縣
浙江省(1個) 麗水市
景寧畲族自治縣

中南地區

省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 轄縣
湖北省(2個) 宜昌市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湖南省(7個) 懷化市
新晃侗族自治縣
芷江侗族自治縣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麻陽苗族自治縣
通道侗族自治縣
邵陽市
城步苗族自治縣
永州市 江華瑤族自治縣
廣東省(3個) 清遠市 連南瑤族自治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韶關市 乳源瑤族自治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12個) 河池市
巴馬瑤族自治縣
都安瑤族自治縣
大化瑤族自治縣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百色市 隆林各族自治縣
柳州市 融水苗族自治縣
三江侗族自治縣
桂林市
恭城瑤族自治縣
龍勝各族自治縣
賀州市 富川瑤族自治縣
來賓市 金秀瑤族自治縣
海南省(6個) 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昌江黎族自治縣
白沙黎族自治縣
樂東黎族自治縣
陵水黎族自治縣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西南地區

省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 轄縣
重慶市(4個) /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四川省(4個) 樂山市 馬邊彝族自治縣
峨邊彝族自治縣
綿陽市 北川羌族自治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 木里藏族自治縣
貴州省(11個) 畢節市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安順市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遵義市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銅仁市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玉屏侗族自治縣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三都水族自治縣
雲南省(29個) 昆明市 石林彝族自治縣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玉溪市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峨山彝族自治縣
臨滄市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滄源佤族自治縣
麗江市
寧蒗彝族自治縣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普洱市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西盟佤族自治縣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景東彝族自治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屏邊苗族自治縣
河口瑤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南澗彝族自治縣
漾濞彝族自治縣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西北地區

省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 轄縣
甘肅省(7個) 酒泉市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張掖市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武威市 天祝藏族自治縣
天水市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臨夏回族自治州
東鄉族自治縣
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青海省(7個) 西寧市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
海東市
互助土族自治縣
化隆回族自治縣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海北藏族自治州 門源回族自治縣
黃南藏族自治州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個) 喀什地區 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
哈密市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昌吉回族自治州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焉耆回族自治縣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補充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的1947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已經解放的中國蒙古族聚居地區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地方——內蒙古自治區。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開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全面推行民族區域自治。1955年10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1958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成立。
中國共建立了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在55個少數民族中,有44個建立了自治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1%。同時,中國還在相當於鄉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了1173個民族鄉,作為民族自治地方的補充形式。11個因人口較少且聚居區域較小而沒有實行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中,有9個建有民族鄉。依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它們在行使同級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擁有自治權。
自主管理
中國155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都有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則全部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所屬工作部門的其他組成人員中,依法合理配備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幹部和其他少數民族幹部,全國少數民族幹部總數達290多萬人。
自治條例
截至2004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現行有效的自治條例133個,單行條例418個。民族自治地方根據本地的實際,對婚姻法、繼承法、選舉法、土地法、草原法等法律的變通和補充規定有68件。
民族文字
中國有22個少數民族使用28種本民族文字。2003年,用少數民族文字出版的圖書有4787種,印數5034萬冊;雜誌205種,印數781萬冊;報刊88種,印數13130萬份。蒙古、藏、維吾爾、朝鮮、彝等少數民族文字已有編碼字元集、字型、鍵盤的國家標準,文字軟體已實現Windows系統上的運行和雷射照排。
信仰自由
截至2004年底,西藏自治區共有1700多處藏傳佛教活動場所,住寺僧尼約4.6萬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共有清真寺約2.39萬座,教職人員約2.7萬人。此外,民族自治地方還有權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自主安排、管理和發展本地方經濟建設事業,自主管理地方財政,自主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國家通過各種措施幫助和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
主要包括:把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優先合理安排民族自治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財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重視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採取特殊措施幫助民族自治地方發展教育和科技事業,加大對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增加對民族自治地方社會事業的投入,扶持民族自治地方擴大對外開放,組織發達地區與民族自治地方開展對口支援,照顧少數民族特殊的生產生活需要,等等。
地區扶貧
中國政府於2000年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到2004年底,陸續開工60多個重點工程,投資總規模達8500多億元,涉及交通、能源、教育、衛生、環保等多方面。全國5個自治區、27個自治州以及120個自治縣中的83個自治縣被納入西部大開發範圍。國家制定的“八七扶貧攻堅計畫”、“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以及組織實施的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西部地區對口支援行動、“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溫飽基金”、“天然林保護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等,都將幫助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作為重要內容。
國家對西藏的發展給予特殊安排。1994—2001年,中央政府在西藏直接投資39億元人民幣,建設了30項工程。第十個五年計畫(2001—2005年)期間,中央政府在西藏投資312億元人民幣,建設117個項目。在國家和發達地區的大力幫助和支援下,民族自治地方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保持了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民族和睦的良好局面。1994—2003年,中國民族自治地方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速為9.8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近1個百分點。1994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當於全國人均的63.5%,2003年上升至66.3%。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完成地方財政收入674億元人民幣,比1994年增加了2.3倍。同年,西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871元人民幣,相當於全國人均的75.5%;新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9700元人民幣,相當於全國人均的106.6%。?由於成功地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國少數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務,民主地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保證了中國各民族不論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權利,共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反對分裂國家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和諧民族關係。
民族政策
1.新中國民族政策的原則新中國成立後,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原則。
2.少數民族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改造開始後,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民主改革通過和平方式廢除剝削制度,消滅了階級壓迫,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少數民族先後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到20世紀90年代初,全國建立了五個省級自治區,一百多個自治縣。這就滿足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願望,實現了民族平等,也保證了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
4.各民族共同繁榮(1)人民政府歷來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從財力、物力和人力上給予支持,以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2)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進一步落實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區實行改革開放。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問題分析:新中國成立後,少數民族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代的表現。
社會制度
新中國成立前,少數民族長期處於落後狀態,有的保留著奴隸制或農奴制,有些民族還不同程度地保留著原始公社制度的殘餘。新中國成立後,經過社會改革,先後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政治制度
新中國成立前,國民政府實行民族壓迫、民族歧視政策。新中國成立後,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自己當家作主,實現了民族平等。
民主權利
新中國成立前,少數民族深受壓迫。新中國成立後,少數民族地區廢除了剝削制度,消滅了階級壓迫,少數民族取得了平等的民主權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含義及特點。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指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使少數民族當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內部事物。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我國處理民族關係的一項政治制度,也是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策。
顯著特點
一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機關都是中央政府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都必須服從中央統一領導。
二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只是單純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結合,是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的結合。
實行原因
1.中國在歷史上長期以來就是一個集中統一的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國境內各民族逐步匯合成了中華民族。
2.長期以來中國的民族分布以大雜居、小聚居為主。長期的經濟文化聯繫,形成了各民族只適宜於合作互助,而不適宜於分離的民族關係。
3.我國人口、資源分布和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只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才有利於各民族的發展和國家的繁榮、昌盛。
4.自1840年以來,中國各民族都面臨著反帝反封建、為民族解放而奮鬥的共同任務和命運。在共御外敵、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長期鬥爭中,中國各民族建立了休戚與共的親密關係,形成了互相離不開的政治認同。這就為建立一個統一的新中國,並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和社會基礎。
優越性質
實踐證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既符合歷史的發展,又符合現實情況,有很大的優越性。
1.有助於把國家統一和少數民族自治結合起來,既維護了國家主權統一,又保障了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的權利。
2.有助於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特點結合起來,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區制宜,從而有利於民族自治地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3.有助於把國家富強和民族繁榮結合起來。
4.有助於把各民族熱愛祖國的感情和熱愛本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 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 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 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