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縣

夏河縣

夏河縣位於甘南州西北部,東、南面分別與合作市、碌曲縣相鄰;北依臨夏州及青海循化縣、同仁縣;西接青海澤庫縣。夏河因大夏河水而得名。夏河縣城駐地拉卜楞鎮西南隅有著名的拉卜楞寺,俯視大夏河水,遙望桑科草原,神秘的宗教文化、獨特的藏族風情與美麗的草原風光在這裡集中展現,享有“中國小西藏”和“東方梵蒂岡”的美稱,成為甘南主要的旅遊縣,是甘南香巴拉之旅的必游之地。2011年,夏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466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2290萬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4157萬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8213萬元。至2013年,夏河縣總面積為6274平方公里,下轄3鎮10鄉;總人口為8.78萬人,其中藏族人口占81.8%。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夏河縣夏河縣
位於甘南州北部,全縣總面積6274平方公里,其中天然草場面積754萬畝,林地66萬畝,耕地17.02萬畝,共轄兩鎮16鄉,有藏、漢、回、撒拉等十四個民族,共7.73萬人,其中藏族人口約占78%。全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在3000m-3800m之間,大夏河洮河流經境內,年均氣溫2.6℃,氣候為高寒濕潤類型,年均降水量516mm,平均無霜期56天。

夏河縣是甘南州重要的牧業基地之一,全縣經濟產業格局以牧為主,農林業、畜產品加工、建築材料工業、旅遊業為輔。境內資源豐富,有等礦產資源,牛黃貝母秦艽黨參鹿茸冬蟲夏草等各類名貴中草藥資源,甘加羊、美仁氂牛、蕨麻豬蕨麻等生物資源;有藏族佛教格魯派六大名寺之一的拉卜楞寺院桑科草原等旅遊勝地。

2001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6067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1000萬元,第二產業3820萬元,第三產業5850萬元。大口徑財政收入1159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39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0元。
夏河縣目前已形成了一個以畜牧業為主,旅遊業、農業、林業、地方工業為輔的經濟格局,財政收入穩步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地理概況

夏河縣位於甘南州西北部,東、南面分別與合作市碌曲縣相鄰;北依臨夏州及青海循化縣同仁縣;西接青海 澤庫縣。全縣面積6237.88平方公里,總人口7.78萬人,其中藏族占78%,另有漢、回、撒拉、東鄉、蒙古、朝鮮、土族等13個民族。夏河因大夏河水而得名。夏河縣城駐地拉卜楞鎮西南隅有著名的拉卜楞寺,俯視大夏河水,遙望桑科草原,神秘的宗教文化、獨特的藏族風情與美麗的草原風光在這裡集中展現,享有“中國小西藏”和“東方梵蒂岡”的美稱,成為甘南主要的旅遊縣,是甘南香巴拉之旅的必游之地。
夏河縣舊城區包括上塔哇、下塔哇和曼克爾居民區及覺姆山,集中反映了拉卜楞的民俗文化特點。夏河縣城於1996年被列為甘肅省歷史文化名城。上塔哇村民供奉神山阿尼花勒合;下塔哇和曼克爾村民供奉神山阿尼夏勒合,村民每年都舉辦大型的祭祀山神活動。城區北側的覺姆山海拔3212米,因山頂有一尼姑小庵—覺姆寺而得名。

行政區劃

夏河縣轄3個鎮、11個鄉:拉卜楞鎮王格爾塘鎮阿木去乎鎮桑科鄉甘加鄉達麥鄉麻當鄉曲奧鄉唐尕昂鄉扎油鄉博拉鄉吉倉鄉牙利吉鄉科才鄉

夏河縣夏河縣

1926年由臨夏、臨潭及青海省循化縣析置拉卜楞設治局,1928年設夏河縣。因大夏河得名。
1996年5月28日,民政部(民行批[1996]35號)批准同意設立合作市(縣級),以夏河縣的合作鎮及那吾、佐蓋曼瑪、佐蓋多瑪、卡加曼、卡加道、勒秀、加茂貢等7鄉為合作市的行政區域。
2000年,夏河縣轄1個鎮、14個鄉:拉卜楞鎮、扎油鄉、甘加鄉、桑科鄉、九甲鄉、達麥鄉、曲奧鄉、麻當鄉、科才鄉、王格爾塘鄉、牙利吉鄉、塘尕昂鄉、阿木去乎鄉、吉倉鄉、博拉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7726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拉卜楞鎮12868桑科鄉6089九甲鄉5082甘加鄉6654達麥鄉3724王格爾塘鄉3832麻當鄉5736曲奧鄉2624唐尕昂鄉3009扎油鄉3489博拉鄉5681吉倉鄉4296阿木去乎鄉6170牙利吉鄉4949科才多3059。

歷史沿革

夏河縣地理位置獨特,歷史悠久,古有“東通三隴,南接四川,西連康藏,北近青蒙”之稱,歷史上曾是甘青川三省安多藏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活動中心,一大茶馬貿易市場,被歷代封建王朝視為邊塞軍事要地。據史書記載,夏河古為羌戎牧地;西漢帝始元年(公元前81年)設“白石縣”,隸金城郡;東漢改隸隴西郡;西晉置晉興郡,又置永固縣,後為吐谷渾所占。十六國至隋朝,多屬河州枹罕郡;北宋置懷羌縣,後為甘青蕃人轄領;清代屬循化理蕃廳,轄南蕃21寨。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拉卜楞寺建立,周邊寺院陸續歸附,原受各寺院控制的部落亦成為拉卜楞寺的屬民,循化理蕃廳也失去了管轄南蕃21寨的權利,青海、四川的部分寺院、部落,就連循化廳附近的蒙古親王轄區的寺院亦依附拉卜楞寺,清廷遂在拉卜楞設拉卜楞分府,隸循化廳。拉卜楞因宗教勢力日盛,終於衍化為政教合一的權利中心,控制了轄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司法諸權。
1927年,拉卜楞設治局設立;次年改為夏河縣。1949年9月22日,夏河縣人民政府成立,其轄區範圍屢有變更,全縣現轄1鎮16鄉。新中國成立後,各民族和睦相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經過各族人民的努力開拓,夏河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拉卜楞寺和夏河縣分別於1980和1985年相繼對外開放,距今有近300年歷史並聞名中外的拉卜楞寺重現輝煌,每年到這裡朝拜、祈禱、旅遊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促進了當地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畜牧業、旅遊、水力、礦產是夏河縣的主要資源,而且具有一定的優勢。
旅遊資源:拉卜楞寺是甘肅省三大旅遊景點之一,座落在縣城西側,始建於1709年,198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起對外開放。以拉卜楞寺為龍頭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縣內有獨具藏傳佛教、自然風光、民俗風情的五大景區三十六處景點。初步得到開發的旅遊景點有拉卜楞寺、桑科草原、白石崖溶洞達爾宗聖湖、大夏河森林自然風光等。2002年接待外賓4.1萬人次、國內遊客23.84萬人次。全縣旅遊營業收入達1345萬元,開發前景非常廣闊。

畜牧資源:夏河縣是甘肅省重點牧業縣之一。全縣草場面積754萬畝,平均畝產鮮草218公斤,全縣一等草場、二等草場分別占草場總面積的24.36%和69.1%。擁有各類牲畜72.34萬頭只,其中牛16萬頭,羊54.44萬隻,每年總增各類牲畜20萬頭只。肉類產量5829.3噸,牛奶產量11020噸,羊毛產量494.5噸。共有林地面積136.46萬畝。按光、熱、水、土等自然條件,境內還有大面積的宜林地。
全縣耕地面積17萬畝。人均占有耕地2.34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7萬畝,經濟作物播種4萬畝,青飼料播種面積1.5萬畝。2002年糧食產量1042萬公斤,油料產量291萬公斤。
水利資源:縣水能資源潛力很大,水質良好,屬全省豐水地區,水能可開發量為11萬千瓦。1983年4月,甘肅省水電勘測設計院完成了大夏河流域規劃,編制了《大夏河流域規劃報告》,並報省水利廳審查通過。根據規劃成果,夏河縣境內大夏河幹流上規劃有15座梯級電站,設計裝機容量5.06萬千瓦,需總投資4.88億元。目前已開發利用的有四座水電站,裝機總容量為8020千瓦;目前正在開發的水電站一座(頭道河電站),裝機容量7500千瓦;尚未開發利用的梯級電站還有十座,裝機總容量為3.548萬千瓦,需總投資3.9億元。計畫近期開發利用的梯級電站有三座,裝機總容量為1.4萬千瓦,需建設投資1.86億元。
礦產資源:縣內礦藏豐富,已探明的礦種有鐵、銅、金、銀、鈷、大理石泥炭、水泥石岩等,種類多、品位高,有礦地帶35處。現已有一定規模開採的礦點10處。

旅遊服務

近年來,夏河縣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旅遊業成為本縣方興未艾的朝陽產業和支柱產業。旅遊配套服務設施日益完善,市政建設、交通和通訊設施初具規模,一個以畜牧和旅遊業為主,農、林、礦產及地方民族工業為輔的經濟格局已基本形成,呈現出美好的發展前景。

夏河縣夏河縣
夏河境內人文、自然景觀眾多,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遊客到這裡,可盡情領略藏傳佛教文化的神秘氛圍;欣賞美麗神奇的宗教藝術;了解藏族人民對藏傳佛教的虔誠信仰,以及他們面對嚴酷自然環境,在寄託來世觀念下表現出的樂觀和善良的天性,並可欣賞到獨具特色的藏族音樂、舞蹈、節慶活動,在大草原上放飛心情,回歸自然。一望無際的遼闊草原,鮮花盛開,河水清澈,牛羊成群,與藍天相映襯,給人以曠遠、遼闊的美感,人們來到這裡無不感到心曠神怡。草原又是避暑的好去處。遊客如有興致,還可以體驗在草原上騎馬的樂趣,進一進氂牛帳篷,親身感受這裡藏族人民的遊牧生活。對考古和憑弔歷史感興趣的遊客可以遊覽甘加八角城,那裡有世界最獨特的古城。八角城因有八個城角而得名,是一座唐宋時期建造的歷史古城。夏河縣的“叢拉”—民族商品一條街,是“神秘藏區”百姓生活、飲食、服飾等多方面文化習俗的集中展示。
夏河是甘南最重要的旅遊勝地之一,現有拉卜楞寺院—藏族民俗旅遊區、桑科草原—達久灘旅遊區和甘加草原—八角城旅遊區三大旅遊區域。夏河旅遊交通條件良好,縣城距省會蘭州265公里,在王格爾塘,王達公路(王格爾塘—達久灘)與縱貫甘南的213國道相接,其中王格爾塘經拉卜楞寺至桑科草原為二級公路,桑科草原至達久灘為三級公路。

節慶活動

婚嫁習俗

藏族青年男女婚嫁沿襲古母系氏族單偶族外婚和對偶族外婚,子女有屬舅姓氏的。

夏河縣夏河縣

東南部藏族青年男女例興固有自由戀愛婚。往昔女兒16歲,父母於春節擇吉日為其改換頭型,佩頭飾,插長笄,掛耳環。後可與如意情郎于山野浪漫“拉依”情歌,或在密林深處給情郎吹奏“口弦”。舟曲處處都有羌女的山歌,待姑娘擇定情郎後,男家長輩托“只尼”(媒人)攜酒、肉到女家定親。數日後,新郎擇日邀“只尼”赴女家,邀姑娘親鄰飲酒3日。隨後,男家即可派女眷到女家將姑娘迎送到男家同居試婚1——3日。姑娘返回母家5日至半月,如無異議,便可發話男家。男家即迎娶姑娘,新郎新娘正式結婚。婚禮一般選定在正月上旬單日舉行。禮前,男家“只尼”率領迎娶隊伍到女家,展耀彩禮(生豬、或牛、羊、大缸酒、衣物、毛氈等),女家接彩,便設“女兒席”,款待親鄰村人與男家賓客3日。

姑娘臨嫁,裝扮一新,涕哭不休,以表父母養育之恩。出嫁,乘騎或馬,掩面而泣(表示告別父母兄弟)。送程中,伴女與送親者向新娘頭上撒木灰,唱“送嫁歌”,以示一路吉祥。新娘行至新郎門口,男家女眷扶新娘下馬,即踩灰圈,被女眷抱進新房。新郎長輩向來賓獻茶敬酒,婚宴3日。現在婚嫁習俗逐步演進。

草原草原

西部藏族男女青年婚嫁,以前多由父母包辦,邀媒定親。新娘婚後三日須回娘家留住三日或7至15日。

縣內藏族青年男女結婚,娘家給女兒陪嫁,應按男家酒禮數量而定,送的多,陪的多。但也有陪嫁數量超過男家送禮數量幾倍的,甚至十幾倍的。有的女家將男家所缺牲畜、農具、糧食、衣物等一併陪上的。

以前博峪等鄉存在女娶男子和“占親”習俗。

八楞、三角坪鄉藏寨有將新娘或新郎接送男(女)家門口,眾人圍住新人對歌或對話,博得大家歡笑後,方許進門的習俗。

漢族婚嫁漢族青年男女婚嫁與內地大致同,古今有別。因受《婚姻法》制約,封建婚姻已不多見。現興自由婚姻,自主戀愛結婚,但也有托媒說婚的。婚嫁程式有納采,即“喝小酒”落話兒,二為定婚,稱“喝大酒”,亦為“送酒禮”,三為“請期”,俗名“看利月”,迎娶吉期;四為迎親,俗稱“娶媳婦”,男方邀親鄰,以總管、執客、記賬、廚子雜務分工。張燈結彩,收禮備宴,迎娶新媳婦兒登門。迎娶先日,親朋鄰人給女家送妝奩“裝箱”,母家將衣物等“擺箱”,合家並至親各以錢物擲箱,稱“添箱”。迎嫁,擇吉日清晨,出嫁姑娘與其母多抱哭不捨。新郎拜過女家神祖與長輩,幼童討要“娶親”錢後,即由伴女挽新娘上花轎(現為三、四輪小車),由送親、娶親(吉人)送至男家,男家以鞭炮迎接。新娘下轎後,有的行“退五道”,紅氈鋪地,女賓挽新娘踩紅氈而行,拜堂入洞房,男女行合禮。家人備宴,女家長輩行“托靠”儀式。現在娶迎新娘或新郎通行三大關,起程要上馬錢,入門要下馬錢,拜天地後還要“討鑰匙”,即“開箱錢”。婚後3日,新婦探望父母后,即入廚試炊。做“試刀面”。以後坐“停月”,又稱對月。

當今婚嫁隆重而豪華。但從簡者有之。

地方特產

核桃

舟曲核桃栽培歷史已久,以曲瓦、巴藏、大峪、憨班、峰迭、城關、八楞、鐵壩、博峪等鄉栽植為多,品種有厚皮,露仁(蛋殼核桃)等,以露仁核桃為佳,果仁飽滿,含油量高。

自然風光

桑科灘桑科灘

夏河縣位於甘肅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全縣總面積為6273.88平方公里,人口7.78萬人,共轄1鎮14鄉,有藏、漢、回、撒拉、東鄉、蒙古、朝鮮、土族等十四個民族,其中藏族人口約占78%。因文明遐邇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坐落在縣城西域,古素有“東方梵蒂岡”之美稱。

縣城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為山原區,東部和南部為底山峽谷區。境內溝縱橫,山巒起伏,本縣的主要氣候為:高寒濕潤、日照充足,適宜旅遊避暑。全縣草場總面積753萬畝,大夏河兩岸的山谷地帶森林茂密,面積達23.7萬畝。達里加山高4636米,為境內第一高峰。夏河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草原風光景色如畫,森林松濤神均幽遠,民族文化絢麗多姿,人文景觀特色濃厚。具有自然風光、藏傳佛教、民俗風情、古城遺址於一體。

遼闊美麗桑科灘

自夏河拉卜楞沿大夏河西行13公里,便進入水草豐美、寬廣無垠的美麗草原——桑科。夏季的桑科綠草如茵,野花爭妍,絢麗悅目,似一塊天然地毯鋪展於天際。大夏河蜿蜒而來,藍天、白雲掩映水面,碧波蕩漾,宛如一條哈達,為你獻上草原吉祥的祝願!炊煙裊裊,牛羊點點,帳篷星羅棋布,馬背牧歌悠揚,朝霞或者遲暮里,為你展開一副副如詩如畫的牧歌景象。

甘加八角城遺址

甘加八角城也稱雍仲城。位於夏河縣甘加灘偏東央曲河與央拉河交匯處的台城,初建於西漢年間,為漢白石縣舊址,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是歷史上漢羌、唐蕃時的邊寨重鎮。因外形如佛教符號“卍”(“卍”藏語稱雍仲,意為永恆),有八角而得名。

高山聖湖達宗湖

夏河縣達宗湖

位於王夏公路約10公里處,距縣城17公里,是一潭構造成因的斷崖地形之湖盆。湖面海拔3100百米左右,呈狹長形,湖濱周圍怪石嶙峋,虬松四出。湖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百米,面積約有50餘畝。湖濱地形開闊,外圍前塬是平壩草甸,三面環山,山上森林密布,林中百鳥群集,湖中魚類繁生,湖畔野草叢生,百花盛開,湖光山色,令人陶醉。人們形容達宗湖象一顆鑲嵌在密林幽谷里的明珠,在高山峽穀人間放射著耀眼的光芒!

達宗湖是附近民眾尊奉的“神湖”之一,湖畔前塬,箭桿林立,經幡飄舞。每逢六月,各地香客絡繹不絕在來到這裡朝聖插箭。這時,整個山巒香菸繚繞,海螺聲聲,響徹去霄。男男女女手轉經輪,口育經文,按順時針方向繞湖三周,然後投擲寶瓶,祭祀神湖,以求神靈保佑,祈願五穀豐登,人畜兩旺。達宗湖不僅是高原優良的牧場,也是水鳥群集的天然樂園。

白石崖溶洞

位於夏河縣城北31公里處的甘加鄉大尕峽口西側,峽口海拔3436米,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海拔最高的溶洞。溶洞入口在河谷西側的石崖上,洞口距地面30米。溶洞坐西向東,深10餘里,可遊覽的約1500米,高3.5米,寬4米,有獨木橋、獨木梯客入洞內。洞內熔岩低垂,石簾掩映,偶有小橋石洞、流水鳴琴,或有天然造型如“十萬佛堆”、“自現度母像”、“坐禪修行台”、“如意寶像”、“天然稻穀”等。因岩壁光滑,遊人多不敢貿然深探。

該溶洞被當地藏族民眾視為聖地,經常前往祭祀。

旅遊景點

桑科草原

在甘南州夏河縣城西13公里處、便進入了遼闊美麗的桑科草原。桑科草原是桑科鄉達久灘(“跑馬灘”之間)草原的一部分,為四周群山環抱,中間開闊平坦的高山草原。以其優良的草場和歷史上多在此舉行盛大的藏傳佛教佛事活動,而享譽西北藏區。桑科草原屬於草甸草原,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草場面積達70平方公里,地形起伏緩和,寬廣無垠,水草豐美,牛羊肥壯,是甘南州的主要畜產品基地

景點特色:優良的草場和歷史上多在此舉行盛大的藏傳佛教佛事活動,而享譽西北藏區。

夏河達宗湖

位於王夏公路約10公里處,距縣城17公里,是一潭構造成因的斷崖地形之湖盆。湖面海拔三千米左右,呈狹長形,湖濱周圍怪石嶙峋,虬松四出。湖南北長約350米,東西寬約百米,面積約有五十餘畝。湖濱地形開闊,外圍前塬是平壩草甸,三面環山,山上森林密布,林中百鳥群集,湖中魚類繁生,湖畔野草叢生,百花盛開,湖光山色,令人陶醉。人們形容達宗湖象一顆鑲嵌在密林幽谷里的明珠,在高山峽谷之巔放射著耀眼的光芒!

景點特色:達宗湖不僅是高原優良的牧場,也是水鳥群集的天然樂園。

夏河牧區

夏河縣地域遼闊,歷史悠久,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星羅棋布,生態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集自然風光、藏傳佛教。

景點特色:全州主要純牧業縣

拉卡楞寺

拉卡楞寺位於甘肅省夏河縣城西0.5公里大廈河北岸,藏語稱“噶丹雪珠達而傑蘇旗衛林”,意為“足喜講脩吉洲”。是甘肅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寺院。

夏河縣拉卡楞寺

拉卜楞寺屬於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之一,建築規模僅次於西藏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是拉薩以外藏傳佛教最高學府之一。該寺創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創建人是第一世嘉木樣活佛。嘉木樣一世俄昂宗哲(1648-1721),夏河甘加人,13歲剃度出家,21歲赴藏脩學深造,在拉薩四十餘年,深通經典,精揚戒律,政教功績卓著,有“宗喀巴後第一人”之稱。他居拉卜楞寺十三年,弘法宣教,為寺院組織建設和講脩工作傾了全部心血。1710年,他創建了該寺“顯宗聞思學院”;次年建大經堂及後殿、淨廚;1716年建“密宗續部學院”,為寺院發展開創了良好局面。1720年康熙帝頒揚金印、金冊、封他為“扶法禪師傳學大寶法王”。此後歷世嘉木樣活佛為該寺寺主,經歷代脩建,規模宏大,先後共建有經堂六座,佛殿約三十座,活佛文化教育邸三、四十院,普通僧舍五百餘院約一萬餘間,占地共八十六萬六千平方米,建築面積為四十餘萬平方米。

拉卜楞寺下設六大學院:聞思學院、續部下學院、續部上學院、時輪學院、醫明學院、和喜金剛學院。各學院有經堂一座,顯宗聞思居其冠,為全寺之中框,又稱“大經堂”。一世嘉木樣創建,二世、五世嘉木樣擴建,成為有前樓、前庭院、正殿和後殿共數百間房宇,占地十餘畝的全最龐大的建築。作為藏傳佛教高級宗教學府,拉卜楞寺歷來人才輩也,湧現出許多著名的學者。嘉木樣一世、二世是其是的佼佼者。還有不少高僧曾得到清政府和達賴、班禪活動的重用,被聘為清王朝的國師或達賴、班禪的經師,因而使該寺享譽假邇,四方崇仰。除寺主嘉木樣活佛外,該寺尚有著名的的“四大色赤”活佛系統,即貢唐倉、薩木察倉、霍爾藏倉、德哇倉。其後喇嘛孕苦倉、阿莽倉活佛也居色赤地位。

80年代落實宗教政策後,拉卜楞寺經歷年脩整,法幢重光。現主要有彌勒佛殿、釋迦牟尼佛殿、獅子吼佛殿、宗喀巴殿等二十餘座殿宇,以及六大學院等建築。其建築形式分藏、漢、藏漢混合式三類,鱗次櫛比,金碧輝煌,氣勢宏大,以“外不見木,內不見石”的特點著稱。顯宗大經堂皇1985年毀於大火,1986年國家撥專款按原規模重建,保留了原建築的式樣、規模和風格。寺中現存眾多佛教塑像、壁畫和唐卡,是藏傳佛焫術中的瑰寶。其中塑像多達萬餘尊,高者近十米,小的僅幾厘米。彌勒佛殿獅子吼佛殿文殊菩薩殿、白度母殿等供奉的的主尊無不高大宏偉、莊重精美,堪稱上乘佳作。小型造像均製作精巧,大部分都是色澤光麗,裝飾華美,名種題材壁畫幾乎布滿各經堂、佛殿四壁,具人極強的宗教審美效果。其唐卡除繪製外,尚有刺繡、貼花、緙絲等多種工焫,內容豐富,製作考究,深受人們喜愛。該寺藏經亦極為亦極為豐富,多達七萬餘部。除此之外,寺院每年舉行的各種大小法會也都儀式莊嚴,各具特色,令人讚嘆不已。全寺性法會和紀念日有正月祈願法會、辯經法會以及歷世嘉木樣圓寂紀念日、釋迦牟尼紀念日、宗喀巴圓寂紀念日等。

拉卜楞寺現任寺主主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卻吉尼活佛,1948年生,青海省岡察縣人,1951年由十世班禪大師認定,1952年農曆二月十一日坐床。1957年開始擔任甘肅省佛教協會會長,以後又擔任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全國青聯副主席,甘肅省政府協副主任,甘肅省人大副主任,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八屆常務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員等職位。現任扯卜楞寺管理委員會主任德哇倉·嘉央圖嘉措活佛,生於是月日1944年9月,系拉卜楞寺四大色赤之一。先後在西北民族學院和北京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學習。1979年以來歷任夏河縣政協副主蓆子,夏河縣副縣長,夏河縣人大副主任,甘南州人大副主任,甘肅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全國人大第八、九屆代表。

中國城市一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誌,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同時,城市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

甘南藏族自治州行政區劃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西南部,南臨四川,西界青海。東經100°46′-104°44′, 北緯33°06′-36°10′。總面積40201平方千米。總人口68萬人。甘南藏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7個縣。即合作市,夏河、碌曲、瑪曲、臨潭、迭部、舟曲7個縣。
合作市當周街道|伊合昂街道| 堅木克爾街道| 通欽街道| 卡加曼鄉| 卡加道鄉| 佐蓋多瑪鄉| 加茂貢鄉| 勒秀鄉| 那吾鄉
夏河縣拉卜楞鎮| 王格爾塘鎮| 阿木去乎鎮| 桑科鄉| 甘加鄉| 達麥鄉| 麻當鄉| 曲奧鄉| 唐尕昂鄉| 扎油鄉| 博拉鄉| 吉倉鄉| 牙利吉鄉| 科才鄉
碌曲縣郎木寺鎮| 瑪艾鎮| 尕海鄉| 西倉鄉| 拉仁關鄉| 雙岔鄉| 阿拉鄉
瑪曲縣尼瑪鎮| 歐拉鄉| 歐拉秀瑪鄉| 阿萬倉鄉| 木西合鄉| 齊哈瑪鄉| 采日瑪鄉| 曼日嗎鄉
臨潭縣城關鎮| 新城鎮| 冶力關鎮| 術布鄉| 古戰回族鄉| 卓洛回族鄉| 長川回族鄉| 羊永鄉| 流順鄉| 扁都鄉| 店子鄉| 新堡鄉| 總寨鄉| 三岔鄉| 龍元鄉| 陳旗鄉| 石門鄉| 羊沙鄉| 八角鄉
迭部縣

電尕鄉| 益哇鄉| 卡壩鄉| 達拉鄉| 尼傲鄉| 旺藏鄉| 阿夏鄉| 多兒鄉| 花園鄉| 桑壩鄉| 臘子鄉| 洛大鄉

舟曲縣

城關鎮[舟曲縣]| 大川鎮[舟曲縣]| 曲瓦鄉| 巴藏鄉| 大峪鄉[舟曲縣]| 立節鄉| 憨班鄉 | 峰迭鄉| 坪定鄉| 江盤鄉| 弓子石鄉| 中牌鄉 | 南峪鄉| 三角坪鄉 | 池乾鄉| 八楞鄉| 武坪鄉 | 插崗鄉| 拱壩鄉| 鐵壩鄉| 大年鄉[舟曲縣]| 博峪鄉

卓尼縣柳林鎮| 木耳鎮| 扎古錄鎮| 納浪鄉| 大族鄉| 卡車鄉| 刀告鄉| 尼巴鄉| 完冒鄉| 阿子灘鄉| 申藏鄉| 恰蓋鄉| 康多鄉| 勺哇土族鄉| 洮硯鄉| 柏林鄉| 藏巴哇鄉

甘肅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