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導引秘籍》

《養生導引秘籍》

本書為我國古代養生保健及氣功導引的叢書。共34種,計68卷。內容述及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飲食、起居、調攝和情志的修養及禁忌。

基本信息

《養生導引秘籍》《養生導引秘籍》
本書為我國古代養生保健氣功導引的叢書。共34種,計68卷。內容述及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的飲食、起居、調攝和情志的修養及禁忌;氣功及養生學中的呼吸導引功法、常用的食療藥物等,亦述及有關養生的基本理論以及關於宇宙萬物、五運六氣與人的生理、病理變化關係等,故本書既有理論指導意義,也有身心保養與鍛鍊的具體方法,特別對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壽、祛病防病、修身明性及婦女的駐顏美容有獨到之處。本書適用於醫務工作者及對養生保健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作者

胡文煥,明·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通甫,號全庵,又號抱琴居士。素以琴棋書文著稱於世,亦以儒醫而聞名遐邇,對延年益壽之理論技術又頗多研究。他除編纂《格致叢書》 ,並於其中包括有關養生學著述十餘種外,更以《壽養叢書》為名,收載前人養生學佳作與自己編纂輯校養生學文獻凡34種,68卷,實可稱之為集明以前養性、養生學之大成。

內容簡介

《養生導引秘籍》分為10篇來論述:養性延命錄,西山群仙會真記,保生要錄,修真秘錄,修齡要指,太清導引養生經,靈劍子引導子午記,養生導引法全,養生秘錄,養生詠玄集。片斷:冬霜水寒,無毒。團食者,主解酒熱、傷寒鼻塞、酒後面赤。雹水醬味不正,當時取一二升內瓮中,即如本味。方諸水味甘①,寒,無毒。主明目定心,去小兒熱煩,止渴。方諸,大蚌也。 《周禮》
明諸承水於月謂之方諸,陳饌以為玄酒。花水平②,無毒。主渴。遠行無水,和苦瓜蔞為丸,服之永無渴。糧罌水味辛平,小毒。主鬼氣中惡、疰忤、心腹痛惡夢鬼神。進一合,多飲令人心悶。又雲,洗眼見鬼出古冢物罌中。甑氣水主長毛髮。以物於炊飯時承取,沐頭令髮長密黑潤。不能多得,朝朝梳摩小兒頭,漸覺有益。生熟湯味鹹,無毒。熬鹽投中飲之,吐宿食毒惡物,消氣臚脹,亦主痰瘧,調中消食。又人大醉及食瓜果過度,以生熟湯浸身,湯皆為酒及瓜果氣味。屋漏水大有毒,誤食必生惡疾。以洗犬咬瘡可即愈。豬槽水無毒。治諸蠱毒蛇咬,可浸瘡。溺坑水無毒。主消渴,解河豚魚毒。鹽膽水味鹹苦,有大毒。

此水鹽初熟槽中瀝黑汁也,人與六畜皆不食。冢井水有毒,人中之不活。欲人者,先試以雞毛,如直下者無毒,如迴旋而舞者則有毒。先以熱醋數斗投井可人。洗碗水主惡瘡久不差者。煎沸以鹽投中,洗之立效。蟹膏水以膏投漆中化為水,古人用和藥。又蚯蚓去泥,以鹽塗之,或內人蔥中化為水。主天行諸熱病、癲癇等疾。又塗丹毒並敷漆瘡,效。陰地流泉水飲之令人發瘧瘴,又損腳令軟。又雲飲澤中停水,令人主瘕病。滷水味苦鹹,無毒。主大熱,消渴,狂煩,除邪及下蠱毒,柔肌膚,去濕熱,消痰,磨積塊,洗滌垢膩。勿過服,頓損人。地漿水氣寒,無毒。掘地作坎,以水沃其中,攪令濁,俄取之。

主解中諸毒煩悶、山中菌毒。又楓樹上菌食之,令人笑不止,飲此解之。清明水及穀雨水味甘。取長江者為良,以之造酒可儲久,色紺味冽。此水蓋取其時候之氣耳。炊湯水經宿洗面無顏色,洗身成癬。甘露水及醴泉水味甘美,無毒。食之潤五臟,長年不飢,主胸膈諸熱,明目止渴。此水不可易得,附錄之以備參考。上諸水日常所用,人多忽之。殊不知天之生人,水谷以養之。故曰:水去則榮散,谷消則衛亡。仲景曰.水人於經,其血乃成;穀人於胃,脈道乃行。水之於人,不亦重乎?故人之形體有厚薄,年壽有長短,多由於水土稟受滋養之不同。驗之南北水土、人物可見矣。穀類粳米味甘苦,平,無毒。主益氣,止煩,止泄痢,壯筋骨,通血脈,和五臟,補益胃氣,其功莫及。小兒初生,煮粥汁如乳,量與食,開胃助穀神,甚佳。

合芡實煮粥食之,益精強志,耳目聰明。新者乍食,亦少動風氣。陳者更下氣,病人尤宜。服蒼耳人,食之急心痛。有早、中、晚三收,以白晚米為第一。各處所產,種數甚多,氣味不能無少異,而亦不大相遠也。天生五穀,所以養人,得之則生,不得則死。此其得天地中和之氣,同造化生育之功,故不比它物可名言也。本草所主在藥,故略耳。粟米味鹹,氣微寒,無毒。主養腎氣,去脾胃熱,益氣。陳者味苦,主胃熱消渴,利小便,止痢,壓丹石毒,解小麥毒。煮粥性暖,初生小兒研細煮粥如乳,每少與飲之,助穀神,達腸胃,甚佳。不可與杏仁同食,令人吐泄。粟類多種,此則①人所常食者是也。又春為粉食,主氣弱,食不消化嘔逆,解諸毒。又蒸作糗食,味甘苦寒,又雲酸寒,主寒中,除熱渴,解積實大腸。一種糯粟,即秫也,余見粳米下。糯米味苦甘,溫,無毒。主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

《本草經》文也。諸家有雲.性微寒,妊娠與雜肉食不利子,久食身軟,以緩筋也。又云:寒,使人多睡,發風動氣,壅經絡氣,止霍亂。又雲.涼,補中益氣,行榮衛中積血。所論蓋不同也。夫所謂不利,緩筋,多睡之類,以其性儒所致。若謂因其性寒,糯米造酒最宜,豈寒乎?農家於冬月用作糍,餵牛免凍傷最驗,是則糯米之性當如經文所言。黍米味甘,溫,無毒。主益氣補中,多熱令人煩。又云:性寒,有小毒,不可久食,昏五臟,令人好睡,小兒食之不能行,緩人筋骨,絕血脈。不可與白酒、葵菜、牛肉同食。有丹黑數種,比粟米略大。今此地所種,多是秫黍,最粘,又名黃糯,只以作酒,謂之黃米酒,此米且動風,人少食。秫米味甘,微寒。止寒熱,利大腸,療漆瘡,殺瘡疥毒熱,壅五臟氣,動風。作飯最粘,惟可作酒,汁亦少。黃粱米味甘平,無毒。益氣和中,止泄痢,去風濕痹。其穗大毛長,穀米俱粗於白粱,取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逾於諸粱,號為竹根黃。其青白二色,微涼,惟此甘平,豈非得中和之正氣多邪?白粱米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移五臟氣,續筋骨,止煩滿。其穗大,多毛且長,谷粗扁長不似粟圓,米亦白而大。食之香美,次於黃粱,亦堪作粉。青粱米味甘,微寒,無毒。主胃痹,熱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益氣補中,健脾,止泄精,輕身。一雲,此米醋浸三日,百蒸百暴,裹藏遠行,一餐可度數日。其谷穗有毛,微青而細,早熟少收。夏月食之極清涼。但味短而澀,色惡不如黃白粱,故人少種。稷米味甘,無毒。益氣補不足。又雲,冷,治熱,發冷病氣,解瓠毒。以其早熟,又香可愛,因以供祭。然味淡,諸谷之中,此為下。苗種者,惟以防荒年耳。陳廩米味鹹酸,溫,無毒。主下氣,除煩渴,調胃,止泄瀉。又雲,廩米有粳,有粟,諸家並不說何米。然二米陳者,性冷,頻食令人自利,此說與上經文稍戾。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