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實在易》

《醫學實在易》

《醫學實在易》是綜合性醫書。八卷。清·陳念祖撰於1809年。全書深入淺出地論述中醫的理法方藥等內容,包括對臟腑、經絡、四診、運氣的說明;將各種疾病按表里、寒熱、虛實證予以分類,詳述其證治及諸證的對症方藥。文字淺近易懂,並附歌訣,易於記誦。現有二十餘種清刻本、幾種石印本。1949年後有排印本。卷首為中醫基礎理論。卷二至卷四,為內科雜證,卷五至卷七,系各證諸方。卷末為補遺並外備諸方,以及婦科諸病方治。

基本信息

簡介

《醫學實在易》《醫學實在易》
《醫學實在易》為陳念祖所撰,成書於1808年。全書共八卷,是一部綜合性醫著。卷首為中醫基礎理論。卷二至卷四,為內科雜證,卷五至卷七,系各證諸方。卷末為補遺並外備諸方,以及婦科諸病方治。

本書為初學中醫入門之書,淺顯易懂。首論臟腑易知、經絡易知、四診易知、運氣易知。次論表、里、寒、熱、虛、實諸證以及素盛、素衰。再論以上各證諸方。各論深入淺出,析理明白。論證以表、里、寒、熱、虛、實、盛、衰為提綱,而以所屬諸證分別歸入以上八類之中。論脈以浮、沉、遲、數、細、大、短、長為脈之提綱,而以同類諸脈附之。各證辨證準確,論治恰當,每證之後節錄《內經》原文“以示窮流必溯其源。”並附有每證之歌訣,便於記憶。故本書對普及醫學知識,提高醫療技術,示後學以門徑,頗有益處。它對後世醫家影響很大。

作者簡介

《醫學實在易》陳念祖
陳念祖(1766~1823),字修園。一字良有,號慎修,福建長樂湄村人。幼家貧,刻苦習儒,兼習古代醫典,尤推重仲景之書。早年肄業於福州鰲峰書院,乾隆五十一年(1786)補諸生。此後曾隨泉州名醫蔡茗莊(宗玉)學。嘉慶二十四年(1819)六十三歲,以老病乞歸,講醫學於長樂嵩山井上草堂,徒甚眾。平生素多著述,另有 《長沙方歌括》、《金匱方歌括》 、《傷寒醫訣串解》、《神農本草經讀》 、《醫學三字經》 、醫學實在易》、《醫學從眾錄》、《女科要旨》 、《時方妙用》 、《新方八陣砭》 、《難經淺說》、《傷寒醫方集注》 、《十藥神書註解》、《座訂柯注傷寒論讀》、《重訂活人百問》、《新訂喻喜言醫案》、《醫醫偶錄》 、《傷寒真方歌括》 、《靈素節要篆注》 等,後世以十六種合刊編為《南雅堂醫書全集》 (一作《陳修園醫書十六種》,或題為《公餘十六種》)刊行。

內容選摘

《醫學實在易》《醫學實在易》

醫道難言也,而於錯雜疑似之間,以一字括之,何其“易”甚,修園亦不欲示人以“易”。然臨證立方之時,不曰《內經》,即曰仲景,聞者不解其何謂。一遇夫見痰治痰,見血治血輩,遂心喜而來從之。修園用是憂,憂其道之弗明,而因陋就簡,以徇時好,是之謂害道;憂其道之弗明,而切指其“實在”之處為下手工夫。舉八脈之顯證可見者為諸脈據,舉一證之確然不移者為諸證據,線索在手,操縱自如,“易”之至也。示以“易”,欲人喜其“易”而讀之,讀之久,始知病有定名,方有定法,藥有專能,一一皆歸於“實者”。一遇夫見痰治痰,見血治血輩,非若前此之心喜而來從也,道於以明。修園著作甚富,任畿輔時,恆山大水,後民患寒疫,施方全活者不少。道過江蘇中丞汪稼門,先生閱而許可,出是書而傳於海內。今修園再到畿輔,兩旬而成此書,與前著迥殊。吾知修園意喚醒刀圭家外,欲養生之君子,按八脈以定八證,如執羅金以定子午,目可睹,手可指,口可言,以為“易”則“易”矣。

特點評述

陳修園《醫學實在易》的特點是由博返約,從淺入深,對疾病分類簡明扼要,系統辯證施治,理法方藥師古而不泥古,探其源通其變,論證闡發微奧,切指實在之處。另外一個突出特點是以詩概要,易記精效。作者在深究經典理論源泉,採擷眾家名言精華,並進行透徹簡明的理論分析之後,每要薈精粹要,詩文並茂,將臨床常見的60餘種疾病括之以詩,易記易誦,膾炙人口。

《醫學實在易》是一本綜合性醫書。從理論到臨床均有論述。該書理法方藥均敘以簡要概念 ,議論精當 ,內容豐富 ,切合臨床,引導後學知其易學而造詣其難 ,則易者不易 ,而難者不難 ,故名之曰《醫學實在易》,本書對普及醫學知識,提高醫療技術,示後學以門徑,頗有益處。它對後世醫家影響很大,被譽為醫學門徑。

書中涉及方名

《醫學實在易》《醫學實在易》

益氣湯;六味地黃湯;防風通聖散;白虎湯;三一承氣湯;藿香正氣散;敗毒散;小柴胡湯;六君子湯;風引湯;封臍丹封臍散;封髓丹;封囟散瘋油膏蜂房膏;蜂房湯;蜂姜丸;蜂窩散;佛手散;敷鼻瓜蒂膏;敷貼;接骨丹;敷藥合掌散敷藥解毒散茯苓導水湯;補中益氣湯加半夏倍柴胡;清心散;八味順氣湯;勻氣散;滌痰湯;十全大補湯;黃五物湯;四物湯加牛膝、獨活、蒼朮、澤瀉;雞鳴散;白虎湯加人參;二陳湯;麻黃湯;大青龍湯;竹葉石膏湯;普濟消毒飲……

醫學教育思想

陳念祖的教學,以淺顯易知為顯著特色。他深感到歷代醫書汗牛充棟,卷帙浩繁,初學者每興望洋之嘆,以致畏難不前。有鑒於此,乃集先秦至元明諸家之說,選其精華之論,用淺而易知的語言,寫成《醫學實在易》一書,“約千百言於尺幅之中”,使人人可以共曉,知其易而究其難。書中從理論到臨床,逐一論述,理法方藥,全面介紹。這種教學方法,對普及醫學知識,啟迪後學之士,具有很大的幫助。正如他所說“即素未習醫,偶然得病,盡可按證用藥,絲毫不錯,妙在淺而易知也。若平時精究此道,一得此書,可以執此書而括各書,且於無書處而悟有書,妙在從難而得其所以易也”(《醫學實在易·凡例》)。陳念祖由淺入深,引導入門的教學方法於此可見一斑

陳念祖的醫學教育思想與歷代醫家有許多共同之處,但在教學內容上,強調古代醫學經典的核心地位,以一己之力完成了通俗的中醫學教育體系,這是陳氏教育思想的獨到之處。他的思想,對於中醫教育發展規律的探討和現代醫學教育思想的建立具有啟發意義。他的著作,多年來一直對廣大讀者擁有驚人的吸引力並受到經久不衰的好評。

有關歌訣

《醫學實在易》《醫學實在易》

醫學實在易,辯證分陰陽。陽症急熱痛,陰症慢寒濕。陰陽羅萬象,五洶其中。木火土金水,生長化收藏。藥歸五行,寒涼溫熱平。藥味合五行,酸苦甘辛鹹。五臟屬五行,肝心肺腎。相生且相剋,五臟得平安。辯證定治則,表熱辛涼解,表寒辛溫散,里寒宜溫補,里熱當清瀉。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補實火澆油,瀉虛雪加霜。切脈寸關尺,男左右分,表浮熱脈數,里沉寒脈遲。弦緊氣血滯,細澀氣血失。滑脈有盛候,濡脈虛症識。方藥參脈症,君臣佐使明。

現代解讀

經氣是廣義“氣”範疇中的一種具體性的氣,是在人體經絡中流動的生物電,中醫認識到,這些在經絡中流動的氣,就是以肺氣為本源的氣,也即是由肺臟製造出來的氣,流入各條經絡後,成為不同經絡所擁有的氣,這樣的解釋在《醫學實在易》說得最清楚,書中特別地指出:“氣通於肺經,凡臟腑經絡之氣,皆肺氣之所宣”。 如果用現代的認識來解讀《醫學實在易》這段話,其意思就是:在臟腑和經絡中流通的生物電,全部都是來自肺臟生物電的分發,直接地說,肺臟是所有臟腑經絡生物電的供電源
“肺主氣”,“肺者,氣之本”,中醫用一種古老的語言,用一種籠統性的綜合化說法,很用心地告訴人們,肺就是製造人體生物電的器官,是人體中的發電機,但是,中醫對人體生物電來源的表述,不容易被人理解,人們往往覺得,“肺主氣”和“肺者,氣之本”之說,是在說呼吸之氣,說肺臟在主管呼吸之氣運行,是人都明白,但有誰還想到,這些話中,還有另類的意思?人們往往只被表面顯示的現象所蒙蔽,而不明白它內中另有乾坤

運用

《醫學實在易》學習中醫最關鍵的是什麼?是“實(寒熱燥濕風)、虛(陰陽氣血津)”這兩大系統(共10項要素),再輔之於臟腑(心肝脾腎胃)系統,基本上構成了中醫的全部基礎。由這些最基本的元素,可以推導、疊加出中醫所有的內容。事實上,要掌握中醫複雜的基礎理論,只需通讀名醫治病的真實故事,就能夠輕鬆熟知中醫經典的“八綱辨證、五邪六淫、治病八法、中藥方劑”等基本內容。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二)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醫學實在易》
《因是子靜坐法》
《陰符經》
《飲膳正要》
《雲笈七籤》
《陰證略例》
《醫學衷中參西錄》
《幼科心法要訣》
《幼科證治準繩》
《異授眼科》
《雜病廣要》
《醫旨緒餘》
《醫宗粹言》
《醫宗金鑒》
《醫宗說約》
《怡堂散記》
《醫學啟源》
《醫學入門》
《醫學三字經》
《醫學六要》
《銀海精微》
《醫學溯源》
《飲食須知》
《嬰童百問》
《幼科鐵鏡》
《醫學真傳》
《醫學正傳》
《幼科指南》
《幼幼集成》
《幼幼新書》
《玉機微義》
《寓意草》
《醫學妙諦》
《雲林神彀》
《醫原》
《雜病心法要訣》
《雜病源流犀燭》
《雜證匯參》
《幼科釋謎》
《醫學心悟》
《醫學正印種子編》
《幼科折衷》
《疫疹一得》
《醫學摘粹》
《醫學集成》
《尤氏喉科秘書》
《醫學近編》
《醫學要則》
《醫宗必讀》
《穎川心法彙編》
《癰疽神秘灸經》
《癰疽神秘驗方》
《用藥法象》
《用藥禁忌書》
《醫學易通》
《醫宗會要》
《醫宗己任篇》
《醫學切要全集》
《醫學摘瑜》
《幼科證治大全》
《醫學說約》
《幼科直言》
《頤身集》
《幼幼集》
《醫學精要》
《幼幼近編》
《幼幼心裁》
《易簡方》
《余注傷寒論翼》
《虞庶注難經》
《易氏醫案》
《玉楸藥解》
《喻選古方試驗》
《醫學問對》
《毓芝堂醫書四種》
《原病集》
《願體醫話》
《醫學五則》
《醫藥鏡》
《雲岐子保命集論類要》
《雲岐子論經絡迎隨補瀉法》
《雲岐子脈訣》
《醫要集覽》
《醫醫小草》
《引痘略》
《雜疫證治》
《引經證醫》
《雜證謨》
《雜症會心錄》

《醫學一見能》
《醫學求是》
《醫學原理》
《印機草》
《醫醫病書》
《醫學韻編》
《玉函方》
《玉函經》
《疑難急症簡方》
《醫醫醫》
《育嬰秘訣》
《喻氏醫書三種》
《醫學統旨》
《易筋經》
《醫苑》
《友漁齋醫話六種》
《幼科彙編》
《幼科三種》
《醫學啟蒙彙編》
《疫證集說》
《疫證治例》
《幼科要略》
《醫宗備要》
《醫學輯要》
《陰陽脈死候》
《醫學切要》
《醫宗撮精、折肱漫錄合刊》
《幼幼發揮》
《醫學舉要》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