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起源於夏朝。4000千多年前,大禹擔任華夏首領,巡行到南方,登上會稽山朝見四方諸侯,死後就葬在這裡。夏朝少康時期,封庶子無餘於會稽,負責禹王陵的守護與祭祀工作,建立越國。
越國歷經夏商周,一直地處東南,疆域以紹興禹王陵為中心。
進入商周之後,太湖地區與江西、湖南的百越青銅文明一樣,也開始進入文明時期。考古發現,春秋早期的越國都城位於安吉九龍山越國古城。
春秋末期,前473年,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出兵向北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盟,向周王室進獻貢品。周元王派人賞賜祭祀肉給勾踐,稱他為“伯”。勾踐稱霸中原期間,積極發展與中原各國之間的關係,並遷都琅琊。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越國達到了空前強大。
越國儘管已經強大,但是良渚文明的百越民族還處於部落聯盟的狀態。春秋以後,各諸侯已經逐漸改革,加強王權。而勾踐滅吳之後,卻大力推廣分封制。《越絕書記吳地傳》記載,越王僅在吳地就分封了宋王、搖王、荊王、乾王、烈王、襄王、越王史、周宋君、余復君、上舍君等國內諸侯。
越國分封國內諸侯,分散了權利,落後的制度無法限制國內諸侯的權利。勾踐之後,越國三代發生了弒君的事件。國內的動盪留不住人才,越王朱勾試圖招攬墨子,墨子說"越不聽吾言,不用吾道" 而婉拒。《史記》中提到,"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國,齊用越人蒙而強威、宣"。越國的人才反而外流。
前306年,末代越王無疆北上伐齊,兵敗身亡。越國宗室子弟們競爭權位,建立了多個國家,越國不復存在。
越國的後裔延續到了秦漢,漢武帝時期,東甌和閩越餘部歸入漢朝,民眾遷徙到了江淮一帶居住,徹底融入了漢族主體。
春秋 勾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