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英國最強盛的“日不落”時期,便非維多利亞時代莫屬了。而裙撐(crinoline),便是維多利亞時代的標誌之一。那時,女人的衣櫥里最具喜感的服飾就是裙撐了。
crinoline這個詞是由crin(馬毛織物)和linen(亞麻)兩個詞結合起來的。在那個時代,裙子越來越大,裙擺越來越長,刺繡花紋越來越複雜,蕾絲更是重重疊疊……形成了維多利亞時代女性十分經典的形象:上有緊身胸衣,下有加了裙撐和臀墊的長裙,通身裝飾著蕾絲花邊。
拋開富麗堂皇的複式洋裙,我們來看看這個貢獻最大的裙撐。其實讓裙撐具有巨大形狀的並不是一些硬布料,而是下面由骨頭甚至鋼絲支撐的支架,這些支架形成了籠裝,從而才使得裙子挺挺的。而這種風格的服裝,在現在看來依然繁複華麗的不可思議。
對於包粽子的穿衣風格,小編對他們上廁所甚是疑惑。可以想像,穿著這種衣服,上廁所肯定十分不便。據資料顯示,他們在方便的時候是站著對準胯下的尿壺解決的,但條件是她們要穿開襠褲。
那時候姑娘們的內褲沒有襠,以便他們尿尿時不用再薅繁重的裙子。因為穿這種裙子自己是完不成的,更何況撩起來,簡直就是個不能完成的任務。
其實裙撐作為多層襯裙的替代品,用鋼條做成半球形籠狀,可以撐托裙擺,釋放雙腿。但不得不說,穿上它行動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而這種複雜的維多利亞時代時尚,也受到了諸多方面的諷刺。因為裙撐是一個致命的火災隱患。其引發的火事第一次見諸報端是在1858年,《紐約時報》報導了一位波士頓姑娘的遭遇:她站在客廳中時,不慎離壁爐太近了,幾分鐘內就被燒作一團。
更糟的是,被燒死還只是裙撐造成的死亡中的一種,還有許許多多因為裙撐造成的傷害。
而隨著女士們的長裙逐漸增大,變得越來越誇張,造成越來越多的事故,令人咋舌。資料上顯示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在人們盲目穿著裙撐的裙子的十年中,單是在英國,因裙子著火而死的就有3000多人。而1864年的一項報導聲稱,在過去的十四年間,全球範圍內至少有39927位婦女死於此類狀況。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範式。單從美學意義上說,有了裙撐的裙子確實增強了視覺效果,形成優雅的輪廓,但是它的尺寸也確實在生活中為人們造成了諸多不便。好在20世紀初,這種“時尚”的穿法逐漸消失,這種奇葩的隱患也逐漸消失。
開襠褲 裙撐 維多利亞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