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盃的歷史上,“探戈軍團”阿根廷曾經兩次奪冠,然而每一次奪冠的背後,都伴隨著大量的質疑與指責。尤其是1978年本土世界盃冠軍,阿根廷更是被外界指責為靠“偷竊”手段換來的,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還要從那場著名的阿根廷6:0橫掃秘魯的比賽說起。
當第十一屆世界盃賽事在阿根廷本土舉行時,這個命運多舛的南美國家正遭受魏地拉軍政府的黑暗統治。魏地拉執政五年時間裡(1976-1981年),組建起西半球最臭名昭著的軍政府,通過綁架、暗殺、酷刑等方式,大肆捕殺左翼游擊隊員和民主進步人士,以此來鎮壓國內此起彼伏的反抗運動。
魏地拉(中)曾統治阿根廷5年時間
為鞏固軍政府的統治,魏地拉還下令解散議會、取締工會,將全部立法權集中於9名高級軍官手中,他的命令等同於法律。據不完全統計,在魏地拉統治期間,約有1-3萬人被殺或失蹤,約50萬人被迫流亡海外,而遭受囚禁或虐待的更是不可計數。
魏地拉軍政府的所作所為,讓它在國際上的名譽掃地,很少有國家願意跟它交往。為改變糟糕的國際形象,同時也為了緩解國民對軍政府的敵視情緒,魏地拉通過各種方式爭取到1978年世界盃的主辦權,並希望能通過奪冠來挽回名聲。正是在這種時代大背景下,第11屆世界盃在1978年6月3日如期打響。
在那屆阿根廷國家隊中,肯佩斯是靈魂人物
擁有肯佩斯、貝托尼、塔朗蒂尼、菲洛爾等名將的阿根廷隊,憑藉著東道主的優勢,以2勝1負的戰績,力壓歐洲勁旅法國、匈牙利,與義大利一起攜手出線,併入圍第二輪小組賽。按照當時的賽制,參賽的16支球隊首先分為四個小組,進行第一輪小組賽的較量,各小組的頭兩名晉級。然後8支球隊再分成兩個小組捉對廝殺,每個小組的榜首進入最終的決賽。
在第二輪小組賽分組中,阿根廷與宿敵巴西、南美勁旅秘魯和歐洲強隊波蘭同組,對他們來講,每個對手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在前兩輪比賽中,阿根廷分別以2:0、0:0的比分戰勝波蘭、逼平巴西,在最後對陣秘魯時,必須以4:0以上的比分擊敗對手,才能擠掉巴西成為小組頭名(巴西在另外兩輪比賽中,分別以3:0、3:1的比分戰勝秘魯、波蘭,淨勝球比阿根廷多3個)。
阿根廷6:0橫掃秘魯,順利晉級決賽
由於秘魯的整體實力不遜於阿根廷,後者要想取得4:0以上的戰果,在秘魯不出現大規模“放水”的情況下,可能性幾乎為零。然而令世人震驚的是,在那場萬眾矚目的焦點賽事中,阿根廷最終竟以6:0的比分橫掃對手,在成功地擠掉巴西後,強勢晉級最終的決賽。
在決賽中,憑藉著肯佩斯的梅開二度和貝托尼的“錦上添花”,阿根廷最終以3:1的比分,戰勝由名將倫森布林克領銜的“橙衣軍團”-荷蘭,在歷史上首次捧起大力神杯。圓夢世界冠軍後,阿根廷舉國狂歡,民族自豪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魏地拉軍政府由此也得以度過危機,並一直統治到1981年。
阿根廷3:1擊敗荷蘭,奪得世界盃冠軍
然而阿根廷雖然奪冠,但其公正性卻遭到強烈的質疑,很多人懷疑那場6:0橫掃秘魯的比賽,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假球”。事後,英國作家大衛·雅洛佩通過長時間的明察暗訪,終於在《比賽是如何偷走的》一書中,爆料了魏地拉軍政府收買秘魯莫拉萊斯軍政府,用3.5萬噸糧食和5000萬美元的貸款為代價,換得秘魯隊在比賽中對東道主的“大放水”。
雅洛佩在書中言之鑿鑿地宣稱,他與秘魯三名國腳都有過交談,而後者也都承認此事屬實。這三位球員聲稱,當時國家隊的領隊恰好是莫拉萊斯的兒子,正是在小莫拉萊斯的指示下,秘魯隊員故意在比賽中表現的渾渾噩噩、漏洞百出,才讓對手抓住一個又一個的機會取得進球。他們還承認,事後每名球員都得到2萬美元的賞金。
阿根廷雖然奪冠,但被外界質疑是“偷”來的
雅洛佩的爆料將阿根廷、秘魯同時推上“火山口”,由於可信度極高,引起外界的普遍關注。可對於雅洛佩的爆料,兩方軍政府都矢口否認,並言之鑿鑿地宣稱比賽過程毫無“貓膩”。由於雙方的國際聲譽都很臭,所以對於他們的闢謠,絕少有人會相信。所以直到今天,儘管阿根廷還是死不承認有收買秘魯的舉動,但外界還是普遍相信,阿根廷的冠軍就是“偷”來的!
世界盃 阿根廷 探戈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