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帶兵打仗,很少失敗,卻從不用槍,這是令外國人深感驚奇的事情。
蒙哥馬利,英國陸軍元帥,二戰後研究中國戰史,越研究越不解,為何毛主席“不用槍、不懂武器”,卻能夠帶兵打仗,以少勝多、以弱克強,令全世界為之震顫?
蒙哥馬利是軍人出身,麥克阿瑟、巴頓將軍等,皆“科班出身”,軍事理論、武器知識一籮筐,常常衝鋒陷陣在一線,帶兵打仗無懼無畏,照他們看來,優秀的將領和元帥,必出自身經百戰千錘百鍊的士兵。但天才軍事家毛澤東獨不如此。
帶著這些疑問,1960年5月,蒙哥馬利在退休後訪問中國,見到了仰慕已久的毛澤東。
“我是個軍人……你也是個軍人。”73歲的老懞對67歲的毛澤東說,他讀過他的軍事著作,“寫得很好”,毛澤東說更好的軍事著作不是他的,而是兩千多年前的《孫子兵法》。
“是不是提到了更多的軍事原則?”蒙問。
毛澤東答:“一些很好的原則,一共有13篇。”
毛澤東間接回答自己軍事才能的淵源。
毛澤東名言“槍桿子裡出政權”,對他來說,他的槍桿子就是筆桿子。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給女作家丁玲寫詞說“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毛瑟,是指毛瑟槍,意為一支筆抵得上3000士兵。
他還對文藝工作者說:“筆桿子跟槍桿子結合起來,那么,事情就好辦了。拿破崙說,一枝筆可以當得過三千枝毛瑟槍。但是,要是沒有鐵做的毛瑟槍,這個筆桿子也是無用的。你們有了筆桿子,再加一條毛瑟槍,有了這,什麼帝國主義也不怕!”
用筆桿子指揮千軍萬馬,克敵制勝,最令蒙哥馬利讚佩。他在回憶錄中說,“1938年以後,毛澤東極少親臨前線,只呆在延安的窯洞內和西柏坡的平房裡,用一封又一封電報指揮千里之外的部隊作戰,總是每戰必克”。
他盛讚毛澤東是中國兩千年來戰略戰術的理論與實踐的集大成者,“四渡赤水,三大戰役,表現超凡智慧,神鬼莫測”。
晚年的毛澤東談到自己的軍事戰術時也曾說,“我是用‘文房四寶’打敗的國民黨四大家族。”簡單一句話,幽默地道出了“不用槍、不懂武器”,卻能屢打勝仗的秘密。
元帥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