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趙雲、趙子龍,因為《三國演義》特別是《三國演義》連環畫的風行而為大家熟知。大家都知道,趙雲的藝術形象是胯下“白龍馬”、掌中“亮銀槍”。這跟張飛的“丈八蛇矛”一樣是標誌性武器,但是有一個問題大家卻不知道,趙雲的“亮銀槍”到底有多長?畢竟張飛的“丈八蛇矛”名字上能體現長度,而“亮銀槍”則沒有。
那么趙雲的“亮銀槍”到底應該有多長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要從趙雲的不同形象說起。歷史上的趙雲是三國著名的“騎將”,使用的武器應該是當時流行的馬矟(槊)。而《三國演義》連環畫主要參考的是兩宋到明代的武備,所以文藝作品裡的趙雲主要使用的是兩宋的“搗馬突槍”或明代的“透甲槍”。從而又引伸出一個問題:中國古代的實戰長槍到底有多長?
其實不管是長矛還是長槍都是矛類武器。它也是冷兵器時代中國軍隊的常見武器,從商代到清朝,長矛貫穿了整箇中國歷史,和刀、戟、斧等武器不同,長矛的結構相對簡單,歷代長矛雖然存在矛頭形狀或大小的差別,但這些差別都是體現在細節上的。整體上講,一件標準的長矛由矛頭,矛柄和矛鐏(鐓)組成,由於古代金屬比較昂貴,因此不少簡易長矛也有可能沒有配鐏。
▲宣城博物館石矛復原展示
矛柄又稱矛柲或矛矜,柲在古代可以代指長柄武器的柄,但具體到某種武器的柄,往往又有特殊的稱呼,如戈戟的柄專稱柲,斧柄專稱柯,矛柄專稱矜。
長矛的柄可以採用多種材料製造,有單一的竹木柄,以及使用複合材料製造的的積竹柄。除了這些材質之外,個別長矛還會使用金屬柄,但此類長矛裝備數量較少,不具備代表性。廣義的長矛可以代指所有尺寸的矛槍類武器。短矛和長矛都是民間的習慣稱呼,兩者之間並無明確界限,大體來說,2.5米以上的矛均可稱長矛,1.5米左右的矛則屬於標準的短矛。
▲殷墟博物館商代帶殘柄銅矛
雖然原始社會沒有出土矛柄的實物,但我們可以參照商代的矛柄長度對其進行估算。現存的商代矛頭很多,但大部分都沒有附帶矛柄。1953年,安陽大司空村出土了十根長矛,與以往不同,這次出土的長矛結構相對完整,它們的矛柄雖然已經腐朽,但還是在墓坑中留下了痕跡。根據人們的測量,這批長矛的矛柄長1.4米左右。
進入西周時期後,車戰開始成為主流的作戰方式。在戰場上,兩輛戰車之間的距離往往比較長,這就需要使用長柄武器才能攻擊到對方。
▲曾侯乙墓出土的兵器復原展示
當時的人們認為,長柄武器的長度不能超過人身高的三倍,否則便會產生不便操作的問題。《考工記》中說,西周的長矛分為酋矛和夷矛兩種,酋矛長20尺(西周尺寸沒有準確數值,以23.2cm計算,為464cm,以19.9cm計算,為398cm),步兵使用;夷矛長24尺(以23.2cm計算,為556.8cm,以19.9cm計算,為477.6cm),適用於車戰。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出土過十根長矛,長度在3.8~4.2米之間。
到了戰國時期,步兵開始成為戰場的主力,曾侯乙墓出土過不少銅矛,長度在3.2~4.4米之間。湖北荊門包山楚墓出土過兩件帶桿長矛,通長均為417.2cm。
▲荊門楚墓出土的帶柄長矛
現存的大多數秦代兵器都出土於秦陵兵馬俑坑。秦俑坑中出土了不少長兵器,有矛、鈹、戟等。由於秦俑坑中沒有出土完整的長矛,因此無法得知秦代長矛的具體尺寸。不過秦俑坑中出土了多件連柄銅鈹,長度在2.8~3.82米之間,鈹與矛同屬長柄刺擊兵器,因此秦代長矛的尺寸可以參考秦鈹的數據來估測。
▲秦俑坑中出土的兵器
西漢時期,騎兵開始成為軍隊的主力之一,而具有悠久歷史的戰車被淘汰了,騎兵的普及使得武器種類變得更加多樣化。以長矛為例,漢代出現了騎兵專用的長矛,被稱為馬矟(槊),因為騎兵的長矛比較長,因此又有丈八蛇矛的稱呼,西漢一尺23.1cm,一丈八尺即415.8cm。蛇矛的蛇自取自矟字的諧音,後世的文藝作品以訛傳訛,往往將其繪製成矛頭彎曲的形象,事實上那種彎曲的矛頭雖然也有實物傳世,但大多都是明清時期的產物,與蛇矛也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徐州博物館西漢鐵鋋
魏晉南北朝時期,長矛的使用更加普及。南梁時期,北魏軍隊圍攻司州,刺史蔡道恭在城內堆砌土山,然後招募壯士手持長兩丈五尺,帶有長刃的長槊,刺殺魏軍登城士兵,魏軍對此十分忌憚。南朝一尺長24.7cm,二丈五尺即617.5cm,這么長的長矛作為單兵武器使用的話是很不方便的,應該屬於專門的守城武器。
▲湖南博物館楚王矛
隋唐以前,槍多指削尖的木棍,《通俗文》中說,“剡木傷盜曰槍”,而從隋唐時期開始,人們開始把過去叫做矛的武器稱為槍,造成這種稱謂上改變的原因,目前並無定論。有人認為,江淮一帶的方言裡,稱矛為鏦,鏦字的發音跟槍相似,久而久之,世人便稱呼矛為槍了。
隋代的時候,槍還有一個別名,叫做“一丈威”,當時一尺29.5cm,因此一丈長的的長槍長2.95m左右。
▲嵩山少林古兵器博物館長槍
宋代長槍形制繁多。但《武經總要》雖然記載了騎兵用的單鉤槍、雙鉤槍,以及搗馬突槍,但沒有記載其長度。不過根據記載,當時還有專門用來守城和攻城的槍,其中攻城使用的槍柄一般不會太長,多在2米左右,便於士兵在狹窄的攻城車輛和城頭上操作;守城時,為了能夠及時刺殺登城的敵人,並且由於守城用槍可以架在城頭上,不需要雙手端起,因此防守方使用的長槍槍桿往往很長,可達7~8米之多。
▲宋槍:分步兵用槍和騎兵用槍,主要參考武經總要
元代沒有太多關於長槍的記錄,也缺乏存世實物,因此元代長槍的尺寸筆者無從得知,由於元朝的疆土繼承自宋金,因此長槍的尺寸應該也不會和兩國的長槍有太大區別。
明代關於長槍柄長的記錄較多,朱元璋率領紅巾軍作戰時,會攜帶一長一短兩桿長槍,短槍一丈二尺,明代一尺32cm,即384cm,長槍一丈六尺,即512cm。兩桿槍的槍柄均為攢竹柄,上塗黑漆,槍頭懸掛黑纓和黑旗。每當遇到強敵的時候,朱元璋便親率精銳騎兵,手持長槍上陣衝殺,士兵望見黑旗,往往士氣大振,爭先殺敵。
戚繼光的《練兵實紀》中提到過一種騎兵使用的線槍,又稱透甲槍。這種槍的槍頭接近槍鋒處先變寬,然後收窄至槍鋒,通長288cm。《武備志》中記錄有一種鐵鉤槍,刃為帶有鐵鉤的短刀狀,長32cm,柄為攢竹柄或竹柄,長384cm。西南地區的著名女性統帥秦良玉,麾下便有一支善於山地作戰的精銳步兵部隊,士兵裝備的長槍長達5.44m~5.76m,以白木為槍桿。
清代,《皇朝禮器圖式》中記載了16種清代長槍的規格,其中最長的綠營釘槍,通長478.4cm。到了天平天國時期,太平軍設有專門的長矛隊,根據英國人伶俐的記載,太平軍的長矛用竹竿做柄,長256~384cm不等。而其對手湘軍使用的長槍長448cm,槍頭長9.6cm。
▲瀋陽故宮清代長槍
綜上所屬,歷史上的趙雲可能用的是415.8cm的馬矟(槊),而藝術形象里的趙子龍用的“亮銀槍”的原型可能是288cm透甲槍。
武器 長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