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春秋》上有這么個奇葩的記載:“吳王有女滕玉,因謀伐楚,與夫人及女會蒸魚,王前嘗半與女。女怒曰:王食魚辱我,不願久生!乃他殺。闔閭痛之。葬於國西閶門。”大概講的就是一個公主因為半條魚拔劍自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春秋末年,吳王闔閭有一個小女兒,名字叫滕玉,被稱為勝玉公主,闔閭對她十分疼愛,這份愛或許太過“深沉”,這才導致了女兒因這么一件小事便釀成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後果。
有一天,吳王闔閭因為要征伐楚國的事情,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出席的還有闔閭的夫人以及他的女兒滕玉。闔閭邊吃邊談徵伐楚國之事,希望聽一聽家人的看法。
在吃到一盤蒸魚的時候,發現魚的味道非常鮮美,不捨得獨自品嘗,便把剩下的半條給了寶貝閨女滕玉,這本是父女之間最起碼的疼愛,看起來平平常常,想把好吃的東西分享給女兒,可是滕玉不僅不領情,竟然在看到那半條魚的時候說:“王食魚辱我!不願久生!”
後來滕玉在受到這個自己認為所謂的“屈辱”之後,選擇了用生命來捍衛自己的尊嚴,於是吃完飯就自殺了。
闔閭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寶貝女兒,會因為半條魚氣的自殺,心裡非常悲痛,也很內疚。但是人死又不能復生,只能給女兒以厚葬,便命人在國都的西面建造了一個極其龐大的墳墓,將玉杯金樽,珠寶綢緞等闔閭所有的寶貝都給女兒陪葬了,可以說是風光大葬。
後來吳王又覺得自己女兒是公主,這僕人的人數自然不能少於千人,可哪裡找那么多人,心中便想出了一個毒計。
滕玉出殯那天,闔閭派人組織了一場規模極大的團體舞——白鶴舞,這是數百人表演的大型“團體操”。每人手持一隻超大的白鶴,這白鶴用竹子做骨架,白絹做身子和翅膀,人拉動牽線,“白鶴”就翩翩起舞,象徵死者的靈魂升天。這些舞者到國都的每條街道上去舞動白鶴,白鶴翩翩起舞十分壯觀,白鶴一邊舞動一邊向滕玉的墓地方向走去。
送葬隊伍刻意在街上多停留和表演了一段時間。老百姓向來喜歡看熱鬧,過來圍觀的人也越來越多。但送葬隊伍並沒有驅趕老百姓的意思,似乎很歡迎老百姓的加入。據史書《吳越春秋》記載,看熱鬧的百姓逐漸被引入一個唯一的通道,忽然出現大隊的士兵將他們往墓室里趕,一些人站立不穩,被推擁到墓室里,也有一些被踩踏而死或掉進湖中淹死,還有一些被士兵砍殺,僅有幾個人在混亂中幸運逃脫。等裝得差不多了,墓室的大石門從上面刷的落下,將送葬隊伍和純粹看熱鬧的老百姓關在裡面,裡面的人都成了滕玉的殉葬品。這次殉葬的總共有上萬人之多。
在那之後的幾天,城中幾乎滿街都是出殯的隊伍,全城每一個角落都有人哀聲痛哭。
這個慘烈的殉葬就這樣結束了,至於滕玉為什麼自殺,具體原因大概只有她自己知道吧。不過有人說是因為半條魚是“剩魚”,而滕玉又叫“勝玉”公主,兩個詞是諧音,滕玉認為自己父親在暗示自己是多餘的。
也有人猜測,滕玉當時僅有十四五歲,或許正是女孩子的叛逆期,恰巧當時滕玉愛上了一個人,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在一起。這個人要么就是名字中有魚字(越劇《滕玉公主》),要么就是最後被闔閭扔河裡餵魚了,所以當滕玉看到半條魚的時候,就想起了愛人,所以感覺受到了屈辱。而從滕玉喊的那句“王食魚辱我,不願久生”來看,她自殺的緣由確實就是為了那半條魚。
滕玉 勝玉公主 白鶴舞 闔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