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鬥神的終極對決 哪一戰助李世民反敗為勝收復河東

唐武德二年(619年),唐朝在河東的局勢急轉直下。劉武周和宋金剛聯合突厥,先後占領了汾州(今山西隰縣)、晉州(今河北石家莊)和并州(今山西太原)等地,對新生的唐朝構成了嚴重威脅。

同年十一月,李淵打算放棄河東地區,退守關中。李世民主動請纓,率領三萬人馬,由龍門踏過冰封的黃河。在柏壁與宋金剛對峙。

劇照劇照

在李世民手中有一支神秘騎兵,每個士兵身穿黑色鎧甲,故稱“玄甲軍”。唐朝明光鎧防護性好,衝擊力強,具備了甲騎具裝的特點。士兵裝備精良,每人配備一支漆槍(即長槊)、一把短柄長刀和一個胡祿(即箭壺)。胡祿可以裝三十隻箭。有的士兵還裝備有馬弩,可以連發,能射200步,威力巨大。玄甲軍的戰術主要有側翼突擊、埋伏、正面突擊,堪稱唐代的“海豹突擊隊”。

值得一提的是,帶領這支玄甲軍的是秦瓊。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秦瓊降唐後,李世民任命他為馬軍總管,統領玄甲軍。

劇照劇照

李世民在柏壁深溝高壘,堅守不出。唐軍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和宋金剛打消耗戰。宋金剛手下共有七萬餘人馬,在河東地區漂忽不定,沒有穩定的根據地,糧草供應一直是困擾他的難題。於是,他將矛頭指向夏縣(今山西省西南)的另一支唐軍。他指派尉遲敬德和尋相率領八千餘人,向夏縣的唐軍發動襲擊,唐軍打得大敗。永安王李孝基、獨孤懷恩、於筠、唐儉及劉世讓等將領被俘。

尉遲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字敬德,朔州善陽人。隋末唐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大業十三年(617年)三月,尉遲敬德在劉武周麾下,擔任偏將。

夏縣一役後,河東地區只剩李世民一支孤軍,形勢對唐軍很不利。此時,尉遲敬德和尋相打了勝仗,押著俘虜,帶著戰利品,從夏縣返回澮州。李世民聞訊,派秦瓊和殷開山帶領三千餘人,前去營救被俘唐將。於是,左右鬥神的激情碰撞由此拉開序幕。

劇照劇照

秦瓊和殷開山行動迅速,計畫在美良川(今山西聞喜縣)設伏,打尉遲敬德一個措手不及。秦瓊選擇在美良川打伏擊戰,充分考慮了當地的氣候和地勢,在天時和地利占得先機。十二月正值隆冬時節,美良川白雪覆蓋,滴水成冰,有利於士兵隱蔽出擊。此處地勢險要,山高路窄。尉遲敬德的軍隊雖然人多勢眾,在狹窄的山路上不利於展開陣型,能發揮玄甲軍的優勢。

當尉遲敬德的隊伍經過美良川時,突然遭到雨點般的弓箭襲擊,呼喊聲、呻吟聲、喊殺聲迴蕩在山谷中。尉遲敬德的士兵四散奔逃,無心戀戰。尉遲敬德手持長槊,來回兜轉,大聲喝斥,驅趕士兵擺好陣型,隨時準備迎擊唐軍的衝擊。

劇照劇照

此時,精銳的玄甲軍出現了。玄甲軍在與突厥作戰時,經常卸下具裝成為輕騎兵。隋軍和農民軍作戰時,以甲騎具裝的方式成為重騎兵。面對如此強有力的衝擊,尉遲敬德的隊伍剛剛穩定的軍心再次崩潰,士兵紛紛逃散,無心抵抗。尉遲敬德見狀,回天乏術,奪路而逃。《舊唐書李世民傳》記載,此役“大破之,相等僅以身免,悉虜其眾”。

美良川之戰,扭轉了唐軍在河東地區的不利局面,鼓舞了唐軍的士氣。唐高祖李淵得知河東獲勝的訊息,賜給秦瓊一個金瓶,以表彰他的功績。李世民乘勝追擊,打敗了劉武周和宋金剛,收復河東地區。唐武德三年(620年),尉遲敬德降唐。兩位鬥神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左右鬥神的交鋒,從此成為絕響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