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于謙,我們可能就想到了那個“抽菸,喝酒,燙頭”的捧哏,但是明朝還有一忠臣也叫于謙,“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就是出自明朝于謙的筆下。
于謙是明朝時候的重臣,更是民族英雄。于謙出生在1398年的錢塘,去世的時候是60歲。在他24歲的時候成了進士,然後跟當時的皇帝一起平叛朱高煦,因為在這件事情上立下了大功,所以他就升職做了江西的巡按,並且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而且於謙是歷史上有名的忠臣,一生白衣,自檢樸實,兩袖清風,是一個難得的忠臣,那又是怎么樣得罪同是朝廷重臣徐有貞的呢?
正統十五年,明軍大敗於土木堡,御駕親征的明英宗朱祁鎮也落入了瓦剌人之手。隨後瓦剌首領也先趁勢率領數萬鐵騎南下,一路燒殺搶掠,直逼北京紫禁城!在此危如累卵之際,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城中百姓都人心惶惶。於是徐有貞就建議監國朱祁鈺暫避鋒芒,遷都南京。然而卻被于謙一句:“敢言遷都者斬!”被弄得無地自容。
北京保衛戰勝利後,徐有貞真是有苦難言:同樣是為皇上盡忠,為皇上分憂。于謙成了朝廷的大功臣,百姓的大英雄,而他反而變成了同僚們噗之以鼻的“反面教材”。
由於“逃跑派”這個名號實在太響,連皇帝都對他失去了信任,在朱祁鈺當皇帝的八年當中,于謙基本就是景泰皇帝的左膀右臂,基本對他言聽計從。有次朝廷國子監一職空缺,徐有貞為了爭取到這個職位,還特地去拜訪于謙,希望他能不計前嫌在皇帝面前舉薦他,讓他再為大明發光發熱。于謙也知道徐有貞是有能力的,所以向朱祁鈺推薦了徐有貞,但朱祁鈺卻已經不信任徐有貞,當場拒絕了。
于謙只好如實相告,但徐有貞卻以為是于謙從中作梗而不得,從此才徹底對他懷恨在心,從此兩個人的梁子算是結下了。
後來明英宗繼位,就是徐有貞在皇帝面前一而再,再而三的慫恿皇帝殺于謙,剛開始明英宗對於殺于謙還是有些猶豫的,因為他不糊塗,知道于謙有功,徐有貞卻又說“不殺于謙,此舉無名”,意思是指英宗復辟師出無名,但是經過調查後發現於謙謀反沒有證據,徐有貞又答覆說“雖無顯跡,意有之”正是這句話,殺了一代忠臣,也成就了徐有貞的千古罵名。
明朝 于謙 徐有貞 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