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三國大亂世當中,父子俱為名人的組合為數不少,大部分為子者即使能力、官爵趕不上其父,但都能秉承其父遺志,不敢玷辱先人名節。然而也有少部分人,大虧先人名節、形象,有甚者還置其父於死地。在這些人當中,“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算是行為最惡劣者,此君為造反竟然連生父馬騰的性命都不顧,最終導致全家遇害,實在是坑爹至極。那么,馬超因何非要造反不可?
馬超是涼州軍閥馬騰的長子,年輕時便追隨父親征戰四方,武藝超強、驍勇善戰,有萬夫難擋之勇,很早便以健勇聞名於涼州。馬騰本是涼州刺史耿鄙的部將,以軍功升至偏將軍,後來卻與叛黨韓遂勾結,共同割據涼州、禍害關中,長達十餘年時間。馬騰、韓遂為“抱團”對抗朝廷結為異姓兄弟,一時間關係非常的親密。
曹操挾持漢獻帝遷都到許昌後,採用大謀士荀彧的建議,派鍾繇鎮守關中,並寫信給馬騰、韓遂二人,向他們陳述利害關係,勸說他們向朝廷表示歸順。馬騰、韓遂不想成為曹操進攻的對象,又想長期割據涼州,於是全都奉表歸順,並送去兒子作人質,涼州至此在名義上算是歸屬了曹操。
建安七年(202年),割據河北的大軍閥袁尚令部將郭援、高幹出兵,聯合南匈奴單于呼廚泉共同進犯河東。馬騰在曹操使者張既、傅乾等人的勸說下,派長子馬超率軍一萬多人助曹討袁,結果在平陽一戰中完勝袁軍,並斬殺袁尚的大將郭援。在這場戰事中,馬超雖然腳部中箭受傷,但卻越戰越勇,用布裹住受傷的腳繼續戰鬥,最終擊潰敵軍,並一戰成名。
超後為司隸校尉督軍從事,討郭援,為飛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戰,破斬援首。見《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注引《典略》。
此役過後,曹操因為馬騰、韓遂的功績,拜前者為征南將軍,後者為征西將軍。至於馬超,由於驍勇善戰得到曹操的賞識,後者很想將他籠絡進自己的陣營,便上表推薦他為徐州刺史。可馬超根本不想投靠曹操,所以對朝廷的任命一再推脫,曹操見馬超“不識好歹”,心中雖然大為不滿,但還是授予他諫議大夫的官職。
此後不久,馬騰、韓遂因部曲間的衝突一度交惡,雙方混戰連年、互有勝負,雖然在曹操的勸和下實現停戰和解,但心中結下的梁子卻終究不能消除。沒過多久,馬騰在曹操使者張既的勸說下,率家眷及二子馬休、馬鐵入朝為官,被朝廷封為衛尉。馬騰入朝時唯有馬超沒有跟隨,曹操為穩住他,便讓馬超以偏將軍、都亭侯的身份統領其父舊部,駐軍槐里,時當公元208年。
三年後,曹操派軍討伐漢中張魯,因行軍路線要經過馬超的防區,所以被後者理解為曹操實施“假途滅虢”之計,準備吞併自己。為聯合韓遂等人起兵拒曹,馬超聲稱願意捨棄父親及兩位弟弟的性命,並認韓遂為父,請其他務必出兵相助。韓遂見馬超態度“誠懇”,加之同樣擔心曹操的吞併,所以很爽快地便答應馬超的請求。
馬超等結反謀,舉約為都督。及約還,超謂約曰:“前鍾司隸任超使取將軍,關東人不可覆信也。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行諫約,不欲令與超合。約謂行曰:“今諸將不謀而同,似有天數。”乃東詣華陰。見《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溫賈傳》注引《魏略》。
馬、韓聯軍與曹軍對峙三年,終在建安十八年(213年)被徹底擊敗,狼狽至極地南奔張魯,之後又投降劉備。就在造反期間,留在許都的馬騰與兩子遇害,同時被誅滅三族。而跟隨馬超留在涼州的妻兒,或在冀城被魏將梁寬、趙衢所殺,或在漢中被張魯所害,到頭來只留下馬超一人孤零零地苟活於世間。馬超入蜀後再娶妻生子,那就是後話了。
馬超為了起兵造反、割據稱雄,竟然不顧家族的性命安危,置父親、兄弟、妻子、兒女於死地,真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行為與禽獸何異?所以在他投靠劉備長達七年期間,雖然拜將封侯、官高爵顯,但卻一直得不到真正的重用,而且被安排在邊遠地區鎮守,其真實原因或許並非天妒英才、大材小用,而是緣於劉備的猜忌吧?從這一點來看,馬超的人生悲劇純屬咎由自取。
三國 馬超 名將